听说最近因为买菜难,那些会种菜的人赢麻了,刚好我也喜欢种菜,虽然种得不怎么样,但是从种菜中获得的人生感悟还是有不少。这篇种菜文再和你们分享一次。
1. 差距从娘胎里就开始了
你不得不承认娘胎里带出来的基因优势。
在选种的时候,我没有只挑选又大又饱满的种子,而是随机捻了一撮,让干瘪的种子也有了发芽的机会。
用同样的温度湿度催芽,但从种子突破那层种皮的一刻,就能看到它们以后的样子。
干瘪的种子虽然也发了芽,但明显不如饱满的种子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后面的成长中,先天不足的种子更是步步都慢一拍,真叶出现得更晚,主茎瘦瘦弱弱,结的果子比其他小一圈,不止人类社会有世袭和固化,在植物的世界里,也是一样。
但是除了命,还有一个运字。
有几个抢先破土而出的,白白胖胖的好苗子,在头几天赶上了连续暴雨,要么烂叶了,要么闷根了,总之一条好命,偏偏败在了运气这件事上。
(种子破土第一天,有些种子永远发不了芽了)

2. 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家盆子数量一共只有16个,资源和土地实在有限,所以我会把番茄幼苗们放在假植杯里,先让他们"内卷",再决定谁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那段时间,每天吃完晚饭,我就盯着两盘小苗琢磨,看看谁更有希望成为“栋梁之才”。
一开始还很好选,只挑里面最大最壮的苗定植就好了。
等出类拔萃的几棵被我定植完了,坑位也不太多了,剩下的那批苗,左看右看,其实资质都差不多,这时由我来决定谁生谁死,就成了非常残酷的事。
这种生死场景总让我莫名其妙地想起《波斯语课》、《辛德勒名单》。
一火车皮的活人拖过来,傲慢的纳粹军官在里面挑选出身强力壮的去干活,剩下的人最终命运就是走向焚化炉。
我的内心充满了纠结和愧疚,我一手把它们从种子养成生机勃勃的小苗,现在又要充当手握生死簿的阎罗王?
没被选中的幼苗,最后只能被连根拔起扔进堆肥箱。
相比起来,人类社会还是温情一些,北上广的失败者可以当“三和大神”,可以在“流浪吧”抱团取暖,可以逃去偏远小城买5万块一套的房子,无论如何总能活得下去,这些等待花盆的小苗命运就残酷得多。
(排队等待入住豪宅的小苗们)
3. 番茄的逆袭
也有令人惊奇的特例。
我有一株黑番茄,我给它命名为“寒门贵子”,并且对它由衷地敬佩和赞叹。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16个“高级单间”,已经全部有健壮的番茄苗入住了,其他的苗实际上已经“撂牌子”了。
但我迟迟舍不得动手(对植物产生了类似对人的感情),暂时让它们住在假植的纸杯中,每天只浇水,等着它们自己认输。
小小的纸杯里是巴掌大的土地,食物仅仅是清水,这些小苗根本不可能长大,我和它们都知道。
很多番茄苗放弃了,陆续僵苗了。
但是有一株kumato番茄不服输,竟然在贫瘠的环境里,继续蓬勃生长,很快比别人高了一个头。
在一个小纸杯里,竟然长出了那么茂盛的冠幅。我每天浇水的时候,都会惊叹于它的生命力之顽强。
看它每天那么努力的样子,我于心不忍给它换了一个稍微大一圈的纸盒,继续只浇水。
它却紧紧抓住了这个小机会,窜得更高更粗了,竟然比那些早在大盆里享受肥料的“精英层”弱不了多少,已经和它旁边的小苗们是云泥之别。
这还不能说明它的优秀吗?我被它的生命力打动了。
当下决定,重新为它去买个盆,它成为了意外的第17棵番茄。
它也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虽然比其他番茄晚了半个月才定植,但是它的长势一直非常惊人,很快就迎头赶上。
到了结果期,它已经反超了其他15棵番茄,在结果数量和大小上,位居第二名。
这说明什么?命运和出身虽然重要,但是总有个别生命在贫瘠的环境里,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和向上的力量,直到它们的坚持,被人看见。
(黑番茄kumato的逆袭)
4. 小苗小盆,大苗大盆
去年种菜的时候,我还是个新手,什么都不懂,拍了植物的照片发给朋友,朋友看了对我说:你知道“小苗小盆,大苗大盆”这句话吗?盆不是越大越好的。
为什么?有人给你无限的空间和资源,让你尽情施展,不是会成长得更快吗?
事实上,因为小苗的根系还很弱,大盆里浇一次水很难干透,小苗很容易闷根,挂掉。
给能力弱者以无法承受的资源,反而会害了他。
养娃其实不是一样的思路吗?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许多人就早早开始了鸡娃,对他们寄予哈佛牛津的厚望,报上了各种课程,但恰恰是这些厚望和压力,可能反而损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力,他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资源。
如果养孩子的时候,也遵循“小苗小盆,大苗大盆”的原则,每一次根系长满,基础打牢之后,再上另一步台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大家都会轻松很多。
5. 蹲苗与徒长
蹲苗这个词,对我很有启发。
新手种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浇水,最怕植物渴死。一日日大水漫灌下,往往收获了一片徒长的高脚苗。
然而老农民都会告诉你,在小苗时期,人为地少浇水,少施肥,锻炼小苗,让它的根系不断地向下扎深,以后才会长得又粗又壮。
我有时候反思我在养娃的过程中,就恰恰缺少了蹲苗的过程。
因为总想让妮莫拥有一个没有遗憾的童年,所以对她的任何要求,我都是尽量满足;因为看到专家强调陪伴,所以我会主动安排各种活动避免她觉得无聊;因为担心她面对逆境难过失望,我总是提前帮她思考各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因为我太努力去做一个“好妈妈”,孩子满足的阈值越来越高。
不用太费心思去思考以后,对拥有的东西感受不到珍贵,中国人世代祖传的“争口气”在他们这里失灵了。
为什么说00后,10后一代比一代佛系?因为他们根本不用自己努力,无边无际的好东西会自动涌到眼前,那还有什么努力的必要呢?
给孩子适当的延迟满足、挫折教育,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就是和蹲苗一个道理。
6. 打顶与打杈
先名词解释一下:
打顶,就是把植物的芽尖掐掉。
打杈,就是把植物的侧枝掐掉。
第一年,我照本宣科,小红书说要辣椒要打顶我就猛掐,说番茄要打侧枝我就全部去掉,效果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
如今,我开始自己摸索和思考适合自己的方法,突然就悟了,人家种的是朝天小尖椒,当然是数量越多越好,而我是种的是线椒呀。
人家种的是大番茄,去侧枝是为了长个头,而我的小番茄,其实并不需要去侧枝呀。
所以,究竟是打顶还是打杈,不能教条主义,还是要因材施教,看到品种的差异再决定。
实不相瞒,这个暑假实在过得闹心,我老公为了给孩子补习数学,他俩已经处在亲子崩溃的边缘,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的他,看着那些小学的题目,觉得“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女儿也一讲题就哭个不停,我为什么就是考不进XX数学班呢?
但是我内心已经认清了现实,你见过多少艺术生同时又是数学学霸的?
妮莫并不是一个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也看不出什么高智商,反而她偷偷摸摸画的动漫插画,很让我吃惊,在MIT的Scratch社区,她已经有了超过1000个粉丝,画画还刚得了全国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如果有艺术天赋,不也是天赋的一种吗?
给本该打杈的小苗打顶,给本该打顶的小苗打杈,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所在,家长的一厢情愿,以短博长,也许反而让孩子的路走窄了。
这个世界参差多样,不是每个人都要当状元,上名校,毕业搞IT或金融,才是人生赢家。喜欢烹调,喜欢昆虫,喜欢手工,喜欢写字,喜欢种花,喜欢音乐,也都能吃上属于自己的一口热乎饭啊!
我猜看到这里有人觉得,你种个菜,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呀?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虽然菜菜们是无情众生,但是在一日日和它们相处的时候,我时常会被植物和人类相似的地方触动,会被它们的努力和生命力打动。
外面的世界太嘈杂,我很感谢这片小菜园,给我的快乐和启发。
上一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