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美国《时代》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泡沫破裂后,日本曾陷入经济疲软的“失去的20年”。
自从那时开始,日本领导人一直没有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式”。现在这种迷失似乎依然在继续。
全球经济的衰退再一次将日本的弱点暴露无疑:过度依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国内需求疲软不兴、企业效率低下以及竞争阻碍重重等,而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使这一情况更加严峻。
直到今天,日本经济仍未摆脱低迷徘徊的窘境,以至于包括日本民众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该国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但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还是民众生活质量,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堪,所以,如今的日本并不是简单的“迷失”二字可以概括的。
而日本银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更是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日本教训”。
关于“日本教训”
谈到“日本教训”,白川方明对“教训”这一词的态度有些暧昧,这种暧昧是基于他对“失去的20年”以及“日本教训”的认识的转变。
[日] 白川方明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他在《动荡时代》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表达:
我对于“失去的20年”以及“日本教训”的认识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90年代,我对于欧美学者的标准解读并没有太多的违和感,反而还对未能投入财政资金尽早处理不良债权问题而深感沮丧。正因为这样,当我第一次听到“失去的10年”这个说法时,感觉很契合我当时的心情。
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始对这种表述产生疑义,并愈发感到难以接受。最大的原因是围绕“失去的10年(20年)”的讨论渐渐变味,将日本经济的问题归结为通货紧缩,将通货紧缩的原因归咎为货币政策。欧美经济学者及经济评论家主张,如果采取大胆金融宽松政策,事态就会大有改善。可越是深入研究日本经济,我越是不能认可这一观点。
白川方明认为,日本经济的问题是泡沫经济崩溃所产生的“过剩”,所以,在没有消除过剩之前,不管采取多么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经济也不会回归到正常轨道,所以,他对当时欧美经济学家给出的结论并不是十分认可。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白川方明对日本经济问题的认识又发生了变化,想要理解泡沫经济后的经济动向并找出最佳的经济政策,就要理解各国 “经济模式”和“社会契约”,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毕竟,泡沫经济崩溃后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当局最需要做的是探索如何形成旨在解决问题所必要的社会整体共识。白川方明表示美国在雷曼兄弟破产这一事件上虽然采用的方法堪称“野蛮”,而且也的确是给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是不可否认,这一事件也加速美国国内形成共识,美国国会通过了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使早期投入财政资金救助破产机构的计划得以实施。以这些财政资金为后盾(backstop)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压力测试,相对快速地恢复了美国金融体系稳定。
但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日本,所以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日本采用了渐进方式,在修复金融体系上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欧元区从希腊危机爆发到“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建立也花费了将近三年时间。但是,考虑到欧元区内国家数量众多以及各国社会契约的差异,如果不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波浪式扩散,或许更难形成欧洲稳定机制。
脱离各个国家社会契约或经济运营模式,就不能理解各国应对危机方式的差异;如果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经验和教训也就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白川方明也对国际标准论、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GDP与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反思,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他对“日本教训”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们能从中汲取怎样的经验
在90年代后,“日本教训”被提起的次数与其经济腾飞时提到的“日本经验”的频率相差无几。而当欧美诸国在面临经济问题时,虽然采取了与日本不同的对策,但仍遭遇了与日本近乎相同的经历后,诸多经济学家发现,不仅日本的经验是“谜一样的存在”(enigma),日本的教训也没有办法装进他们的经济学工具箱。
白川方明认为这种现象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又名失调减少(dissonance reduction)理论,顾名思义,说的就是当两种想法或信念(“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会感到一种紧张的状态(“失调”),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感受,我们会自发地调整自己的想法。
毕竟没有人喜欢矛盾的状态,当你不得不做一件讨厌的事情时,你总是会给自己一些理由,好让心里舒服一些。除非证据十足,否则人们往往忽视那些与既有范式不相符的证据。
白川方明觉得这个理论同样适用“日本教训”,这种倾向作为事实其本身也是一个教训,应该称之为“‘日本教训’的教训”。
那么其他国家能从“‘日本教训’的教训”中吸取什么经验呢?
白川方明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如果经济长时间处于“不可持续”增长轨道时,势必会触发调整机制,从而导致经济的长期缓慢增长。
第二,在10年或20年这样一个“长期”发展历程中,决定增长趋势的不是物价或货币这些名义变量,而是像生产效率、创新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等实际变量,货币政策只能起到平抑波动的作用,通过改变支出时机等方式使经济围绕潜在增长轨道运行,但不会影响轨道自身的变化。
第三,必须认识到快速老龄化以及少子化的严重影响。
第四,承认我们对经济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以上四点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其他国家能从“‘日本教训’的教训”中学习到的内容。
作为和日本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日本在近半个世纪里无论是“经济奇迹”还是“日本迷失”,对今天的中国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使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避免重蹈覆辙,从容应对不确定性。
转自中信出版墨菲 作者 李小澍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