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所著《大学》论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或者说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己,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近代,孙中山先生曾赞赏《大学》中的修养目标和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要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从这个“宝贝”入手或有助于提升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因此笔者从《大学》角度,就台湾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台湾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事件为标志所衍生的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近40年以来,大陆曾经向台湾方面做出过两次重大让步:一次是提出“一国两制”,一次是提出“九二共识”。从“解放台湾、一国一制”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转变,也是大陆为了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一个十分理智的方案,包含着对台湾方面做出的让步成分。
但目前国际环境步步紧逼,两岸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里日益僵化。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尽管多次表态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总体继承了前任特朗普时期涉台“政策遗产”,介入台湾问题的力度不减、手段翻新,包括:妄称中国“错误使用”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将台湾排除在国际组织之外;鼓吹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系统”;加强美台军事联系,批准对台军售,美军机降落台湾等等。
去年11月1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条是,“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通知一经发布,便引起民众热议。有网友猜测:是要战略储粮,打台湾了吗?
如今舆论敏感至此,有关统一方式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可见一直以来,两岸关系是公众关注焦点,台湾回归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和迫切呼声。武统确是直接高效的手段,但需要做好准备,能够承担得起战争的潜在破坏影响。鉴于俄乌局势,正是国家长期稳定带来的发展机遇才形成了我们如今强大的内生力量。而两岸人民文化同源,和统也并非不可能,可以避免武统带来的如经济停滞等代价,以及若和统,是潜移默化还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类似的“文化启蒙”运动方式,个中利弊是需要去掂量的。
从长远上看,和统在方式和策略上应该更被重视起来。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大量对台优待政策,从产业经济到国家规范,然而一旦涉及到文化、公民参与又显得薄弱。典型的案例是,台湾对中小学生执行的“108课纲”,将中国放入东亚脉络、增加台湾本土化篇幅。台湾的国族性中带有“小确幸”的成分,这跟其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但除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没有解决,对内国民素质有待提升以及对台文化输出、教育声量的弱化,也是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目前学术界对台“国族性”议题、自下而上的探讨还相对较少,理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格物而致知为首要前提,并在国民礼仪教育、道德素质上“修己安人”,以期对方治理者和民众心悦诚服。
朱熹改“亲民”为“新民”,此为进取之举、积极之策,强调对民的改造和更新,故可言新民重在教民。而“亲民”强调明德的自然发用也不容忽视,其实同为黄种人的面孔、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台湾问题于情于理,我们都占优势。从求同存异到求同化异,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恩威并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恐怕是较为妥当的做法。而一切又还要随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应时而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文/言九)
TEL:010-652838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