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晚上好~
之前说好的《论持久战》,由于篇幅较长,赶不上今天更新了
所以临时走一个老文新发吧。
不过咱也不是完全为了水一个日更……
毕竟《论持久战》会用到这篇里面关于“清零”的定义,
而且这个定义正好也是最近各路反方辩友偷换概念的重灾区,
所以反复强调几遍想必没啥坏处~

话说,在中文语境下,不管是“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这两种说法的定义都实在太不明确、太不严谨了,
容易造成双方辩友鸡同鸭讲的尴尬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浑水摸鱼的空间,

咱这里需要先掉个书袋,
规范一下定义。
——请品鉴:
如上图啊,

虽然咱不是公卫专业出身,
但好歹摸过几本公卫本科一年级水平的教材,
比如上面这几条简单概念,
说的就是应对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五种不同级别的策略,
翻译成人话,就相当于:
  • Control(控制): 通过人为干预,把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发病率、流行率、致病率和致死率都控制在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程度,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
  • Elimination of disease(消除疾病): 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人为干预把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降为零,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例如:七日风;
  • Elimination of infections(消除感染): 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人为干预把某种病原体的感染率降为零,并且需要持续保持干预,以防止重新出现感染链。例如:麻疹、脊灰;
  • Eradication(扑灭): 通过人为干预,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将某种病原体的感染率降为零,并且不再需要保持干预。例如:天花;
  • Extinction(灭绝): 在自然环境中和实验室里都不再存在某种病原体。
不过,这里吐句槽,
教材始终有局限性,对人类的魔幻现实主义程度严重缺乏想象力。
所以本次疫情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人类的应对策略,
可能远远不止上述五个级别,
比如在第一级“控制”之上,
其实还有第零级:“躺平等艹”
甚至还有第负一级:“故意加速传播”
……
……
总之,
根据上述定义,
所谓“与病毒共存”,
对应的策略应该是:
  • 第一级“有效疾病控制”,
  • 第零级“躺平等艹”,
  • 以及第负一级“故意加速传播”。
然后,所谓“清零”,
对应的则是:
  • 第二级“消除疾病”,
  • 第三级“消除感染”,
  • 第四级“扑灭”,
  • 以及第五级“灭绝”。
怎么样,这定义是不是一下子就比“共存” vs “清零”的二分法要严谨多了?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担心,
人畜共患和跨物种传播现象,
会使清零变得不可能,
这其实是本科阶段学习不认真的一种表现。
人畜共患和跨物种传播现象,
确实显著增加了第五级“灭绝”和第四级“扑灭”的难度,
但这并不等于说,
第三级“消除感染”或者第二级“消除疾病”也因此没法实现。
事实刚好相反~
比如狂犬病就是妥妥的人畜共患+跨物种传播疾病,
但狂犬病在新西兰就一直处于第三级“消除感染”的状态;
再比如说埃博拉也是妥妥的人畜共患+跨物种传播疾病,
然而埃博拉在国内也一直处于第三级“消除感染”的状态。
或者咱主动把难度再涨一涨,
再看看带了虫媒传播属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得了。
——比如说,请大力品鉴:
所以疟疾既是人畜共患病又是蚊媒传播疾病,

说消除也就消除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还有不少朋友可能会认为,

世界上躺平拉胯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于是要让全球各地都实现第二级“消除疾病”,
甚至第三级“消除感染”
这一点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咋办?
呵呵,
不咋办,直接凉拌。
咱再次回头看看课本定义啊各位~
——请品鉴:
看到了吗?

不管是第三级“消除感染”
还是第二级“消除疾病”
都有一个醒目的限定条件:
“in a defined geographical area”,
翻译成人话就是:
“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
所以叫你们清零,
你们只需要自扫门前三分雪就够了,
至于全球其他拉胯地区,
他们去死啊?
而且,
“管他们去死”这个说法吧,
其实并不是在唬烂。
因为根据以往经验,
已经实现第三级“消除感染”的那些病原体,
以及正在实现第三级“消除感染”的病原体,
本来就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区逐渐搞定的。
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全球同进退的情况。
比如说脊灰野病毒清除计划,
世界绝大多数地方已经清零了,
非洲则在2020年刚刚实现清零,
现在还剩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差生拖后腿
(外加伊朗和尼日利亚在理论上暂时还不算清零)。
——请品鉴呗:
再比如犬媒狂犬病清除计划,

西欧/北美/日本已经清零了,
国内暂时遥遥无期……
印度则更是没盼头……
总之,既然其他病原体的清零计划都是分地区逐步实现的,
那么为啥在新冠病毒的问题上要强求同步呢?

接下来可能有朋友要问了,

为啥一定要搞“消除疾病”或者“消除感染”呢?
退而求其次,
实现第一级“有效疾病控制”,
为啥就不行呢?
原因很简单,
让我们继续回头看看定义~
——请品鉴:
根据以上定义,
要对新冠病毒实现传染病控制,
需要同时控制住:
  • 发病率(incidence)、
  • 流行率(prevalence)、
  • 致病率(morbidity),
  • 以及致死率(mortality)
四个关键参数。
但以上四大参数,
人类真正能控制住了几个呢?
  • 致死率(mortality)姑且算控制住了吧(并没有);
  • 致病率(morbidity)方面,如果考虑到Long Covid的话,显然离有效控制还有点差距;
  • 然后流行率和发病率就更憋提了,整一个惨不忍睹……
比如,
前段时间伦敦流行率10%的奇景各位想必还没忘吧?
——请品鉴:
这尼玛……
这也敢说有效控制?
这明明叫彻头彻尾的失控还差不多。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当初CDC前任副掌舵Dowdle老爷,
提出上述“控制/消除/扑灭/灭绝”四级策略的时候,
业界评估疾病负担的方法论还比较糙,
主要还在看致病率和致死率~
但现如今,
咱早就改为评估DALYs(伤残调整寿命年)了……
(甚至还有更前沿的评价系统)

而新冠病毒那个直飞天际的DALYs,

跟“有效控制”有尼玛一毛钱的关系吗???
所以咯~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就现阶段而言,
疫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始终在呈指数增减,
直观的外在体现就是所谓的: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详情请看:[年终小总结]In Waves

既然有效疾病控制根本无法实现,
发病率还在指数震荡,
那么人类的防疫可选项,
其实就只有两个而已:
要么清零,要么失控爆发,
并不存在什么中间路线。

最后再补充一句~
很多朋友喜欢拿新冠病毒和流感做对比,
那么为啥新冠病毒需要搞清零,
而流感病毒就没这种迫切需求呢?
这件事儿的主要原因,
其实不在于两者病死率的区别,
毕竟打完疫苗之后,
两者病死率在理论上有可能控制到差不多的程度,
然后也不在于后遗症发病率的区别,
毕竟流感的某些后遗症发病率也挺牛鼻。
这事儿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流感的传播效率,
相对新冠而言太弱鸡了,
流感(以H3N2计)R0还不到2,中位数代际间隔3天半;
而作为对比,
新冠病毒(以AY.4.2计)R0接近10,中位数代际间隔3天。
(Omicron的代际间隔还要更短)
所以掰手指口算一下就知道了,
哪怕病死率差不多,
最后造成的损失,
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请品鉴:
以YLL(寿命损失年)计,

视各国防疫成效不同,
新冠病毒造成的YLL,
最高可以达到同期流感病毒的9倍。
并且以上还只是截止2021年1月的数据而已,
那时候既没有Delta和Omicron,
也没有印度大爆发那种惨剧。
2021年和2022年的数字,
目测只会更加感人……
第二点,
流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造成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而新冠病毒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造成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
于是新冠病毒会造成一些流感无力做到的后果……
比如说,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处于失调状态。
直接表现为……
——糖尿病/心脏病/血栓/中风/肾病/认知失调等发病率显著升高,品鉴:
——全因死亡率升高,请再品鉴:
——免疫水平失常风险增高,请接着品鉴:
特别是上述最后一点吧,
用人话来解读,就是说:
每感染一次新冠病毒,
初始T细胞就有可能死一死,
于是多次重复感染新冠病毒的做法,
在根本上不再具备可持续性。
摊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