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瓦尔登的船夫
来源:瓦尔登的船夫(ID:chuanfuliaolishi)
文章已获授权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关于这场战争的解读已经有了很多,船夫想试着带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这场战争。
一件事情如果错综复杂,我们可以跳出这件事情本身,来看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究竟给谁带来了利益,那么这一方往往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或者背后推手之一。
说到这儿想起很多朋友会说这件事情的赢家自然是美国了,尤其是美国的军火商和新旧能源集团,但事情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俄罗斯也是受益方】

现实中俄罗斯也是受益方,因为抛弃战争的略微损耗以及不痛不痒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获得了不少实际利益,比如一个更加衰弱和松散的欧盟,再比如一个更加安全和中立的战略缓冲区。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一直保持着一超多极的世界格局,但在欧盟成立以后,尤其是欧元的问世,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一度被动摇,一元化的西方阵营产生了向二元化发展的趋势,照此下去,之前抱团在一起的欧美国家很可能就要选择站队了,美国的国际地位自然就会受到打压,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事情。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会发现在欧元问世的后不久(1999年1月1日,),便爆发了著名的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欧洲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和欧元的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都受到了打压。
两件事前后只隔了不到100天……
美国不想看到一个统一且强大的欧盟出现,俄罗斯其实也一样,因为一个强大的欧盟势必会削弱俄罗斯对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欧国家的影响,所以美国撺掇乌克兰刺激俄罗斯并非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一场阳谋,是世界核武大国之间的默契。
用中国老人的俗话讲,就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俄罗斯和美国就是这两个神仙,欧洲各国尤其是乌克兰为首的东欧国家就是冲在前面当炮灰的小鬼。
美国控制世界的方式,除了疯狂印刷的绿币,还包括美国出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大量价格低廉的粮食,对于很多欧洲小国来说,能源和粮食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只要断供几天,社会基本上就要瘫痪了。(本文由船夫聊历史原创)
原本按照既定剧本,经济衰弱却拥有广袤土地和能源储备的俄罗斯可以与欧洲国家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共赢,但这仅仅是简单的能源合作吗?

不简单的能源合作

谈到俄乌战争的导火线,很多人会认为是北约东扩和乌克兰民族主义,这个观点当然没错,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都是表面的手段,是背后推手一步步运作出来的一个”假象“导火索,实际上还有真正的导火索。
事情还要从欧盟的历史说起,欧盟全称是欧洲联盟,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年)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年)。
发现了吗?
这三个共同体中,不论是煤炭还是原子能都和能源息息相关,所谓经济共同体,实际上能源贸易也占了很大比例。
欧洲各国建立共同体的初衷之一便是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实现合作共赢,不成想伴随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加深,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大,于是在深度合作的意愿促使下,在共同体是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理事会、议会,甚至法院。
要知道自从查理曼大帝死后(814年),欧洲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加之基督教教廷的影响和干预,面积不大的欧洲王国林立,一个个乡下小地主都成了自己土地上的国王。松散伴随纷争,纷争难免死亡,于是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再到奥地利的落魄画匠,都试图建立一个统一且强大的欧洲。
可惜都失败了。
二战结束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始国分别是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以及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前者是被战争狂人狠狠的理了一顿的二战的战败国,后者则是二战法西斯的成员国,欧洲战火的始作俑者。
这些国家因战争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还没等发芽,便被频繁的经济合作润物细无声般逐渐化解了,或许连这些国家自己都没想到会弄成现在如此亲密无间的关系,最后干脆连货币都统一,《申根协定》下彻彻底底成为了一家人。
武力没有实现的梦想,通过不起眼的能源合作逐步实现了。
煤炭钢铁联盟能消除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各国之间形成的隔阂,一个全新且依赖性更强的天然气“联盟”,为何就不能消除法德为首的西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呢?
简单回顾完欧盟历史后,我们便会发现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的几年时间里,美国一直试图阻挠欧盟各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项目,最著名的便是”北溪二号“工程(Nord Stream 2)。
了解这个工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天然气历史。
1821年,第一家天然气公司诞生于美国,当时的天然气和石油一样主要用来照明,所以这家公司的全称是佛雷多尼亚天然气照明公司,天然气就这样和石油一起开启了商业利用的历史。
一直到20世纪初,天然气占世界能源贸易的比重都不大,不是人们对天然气有抵触,而是因为天然气的用途有限,运输成本太高,技术也不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天然气领域几乎是垄断地位,其他各国在天然气领域都乏善可陈。
1940年,瑞士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发电涡轮,天然气发电技术的诞生。伴随战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世界各国都相继发现了天然气资源,比如荷兰的格罗宁根特大气田(1959年)、意大利的贝朗特气田(1960年)、英国北海的西索尔气田(1965年)等等。
伴随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10.8%(1950年)上升到20.8%(197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能源。
对于欧洲来说,天然气领域先后涌现出英国、挪威和瑞士三个天然气出口大国,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天然气出口中名列前茅。或许是生产力水平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欧洲天然气储备量急剧下降,,时至今日,欧洲大部分国家每天都需要进口大量天然气。
之前说过当初天然气没有广泛应用的一个原因是运输困难,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分别是建立天然气管道和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北溪二号”便是天然气管道运输工程,而美国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则主要以液化天然气(LNG)轮船进行运输。
理论上,欧洲终止了北溪二号工程,还可以向美国购买,但问题是这需要世界所有液化石油气(LNG)轮船都用来保证欧洲的天然气进口,才勉强能够填补俄罗斯因制裁停止的天然气供给,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021年1月19日,“北溪二号”项目超过90%铺设完成,这时候来自美国的反对声音就开始此起彼伏了,到了今年初“北溪二号”将要开始试运行的时候,俄乌战争爆发了。
总而言之,一个强大的欧盟并不符合美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一个四分五裂名存实亡的欧盟,则会增加美国和俄罗斯在欧洲事务上的话语权。
看似美俄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欧洲国家的百姓遭殃,尤其是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以及因为天然气危机在冰冷的房屋中瑟瑟发抖的百姓。
2022.04.0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