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税季
税税平安  
  平安喜乐
【09:00 am – 6:00 pm】
美国个人/公司报税
微信/电话:
1-919-412-1040(美国)

15221132058(北京)

15921100116(上海)
15900590062(广东
如果您是创业不久的企业主,您不会寂寞。因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去年全美的新创企业申请总数达到540万件。如果您也是其中之一,那么您很可能正在经历首次以企业主的身份报税。

“很多企业主对于可以用来全额抵税或部分抵税的开支种类之多感到讶异,”Northwestern Mutual位于纽约州纽约市的财富管理顾问Rick Hu表示,“了解那些开支可以合法抵税对节省企业成本可产生很大助益。”
身为小型企业主,究竟哪些支出可以抵税呢?请注意以下八个项目:
一. 一般性营业开支
国税局允许企业主将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开支用来抵税:
  • 一般性:您的企业固定使用或需要的东西。
  • 必要性:对您主持的特定企业而言是适当的东西。
针对此范围广泛的类别,企业的一般性营业开支通常包括:
  • 员工薪资
  • 多种员工福利,包括健康保险和符合条件的退休计划
  • 办公室房租
  • 办公室必需品
  • 科技产品,例如电脑软件程式,订购费用或电脑升级
  • 企业登记证照费用或主管机关收取的费用
  • 广告和促销费用,例如网页建构、社交媒体登录和印制名片
  • 邮资
虽然许多开支可以抵税对您有利,您必须仔细保存您的开支记录,因为每一笔可以抵税的开支都有其价值,所以您的簿记工作千万不能马虎。此外,您还必须知道每一笔开支支付的时间,有时候因为开支是使用信用卡支付,所以很容易忘记。请随时记载每一笔开支,同时附上收据,因为没有分项列支的信用卡帐单是不够的。
二. 新创企业开支
您可能以为只有企业的日常开支可以抵税,其实在您正式开门营业之前的开支也一样可以抵税。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限制。“许多小型企业主以为他们为开展新企业的所有开支统统可以抵税,其实是要等到他们做成第一笔生意后才能办得到,”Hu表示,“第一笔生意做成后,便可根据有关的扣减法规将开支用来抵税。”
三. 家庭办公室
家中房间要符合家庭办公室的条件,必须要以作为办公室为“唯一”用途,并且“经常性”使用。只是在孩子的游戏间放上一张办公桌,在国税局的眼中是不合规定的。如果您在别处租赁办公处所,家庭办公室也无法抵税。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简化家庭办公室扣减,作为家庭办公室的特定空间每1平方英尺折抵$5,最高不超过300平方英尺。另一个选择(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可能更划算)就是计算一下家庭办公室使用的面积占全屋的百分比,再根据该比例计算该特定面积的房贷利息、房屋折旧和保险等开支。
四. 手机和互联网
现在很少人还在使用办公专用手机,所以这笔开支比较难计算。大多数的手机和互联网费用是固定的,所以很难决定办公究竟用了多少,除非您有家庭办公室专用网络。如果您想试著订出一个百分比,可以请业者提供分项列举的费用明细,就可以看出您为办公用途共使用了多少分钟。
五. 交通
虽然上下班的交通开支不能抵税(家庭办公室尤其如此),但您如果开车去拜访客户,或是递送文件物品,您的交通开支可以抵税。2021年因工作旅行每1英里可以抵减美金5毛6分(请注意国税局已宣布2022年的抵减数目将增加到美金5毛8.5分)。就和家庭办公室一样,计算与使用汽车有关的实际开支也有一套非常繁琐的算法。不管您使用哪一种方式,保留一份里程记录是最好的办法,把日期、行驶的里程数目,以及此次因业务出访的目的记载下来。
六. 持续教育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主,您或许需要与企业同步迈进。在大多数的案例中,与持续教育有关事项均属于企业开支,包括:
  • 支付给专业协会的会费
  • 订阅与企业有关之新资源的订费
  • 适用于您的企业的网络课程
七. 餐饮
如果您请客户吃饭,或为员工订购午餐,您走运了:在2020年12月31日到2023年1月1日之间以业务为目的的餐饮费用可以百分之百抵税,针对过去只能抵税50%的规定做出暂时性改变。但是这项条例只适用于向餐厅购买的餐点和饮料——如果您购买零食放在办公室的厨房里,您仍然只能以支出的50%用来抵税。
八. 旅行
您去年大概没有为了生意经常出门旅行。但是如果您利用弹性工作安排,将商务旅行与度假合并,请记住多留一天休闲享受和配偶的飞机票是不能抵税的。而且如果想要符合抵税的规定,旅行的主要目的必须是因为商务。请注意合并商务旅行和度假旅游的有关规定非常复杂,情务必与专业税务人员合作以确保您能得到最高额的抵减。
说明:本文的用意不是在提供法律或税务建议。Northwestern Mutual及其理财代表不提供法律或税务建议。纳税人应针对个别特殊状况寻求独立的法律、会计或税务顾问的建议。
转发+在看
最好的赞赏
来源:侨报
免责声明:除原创类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不作为税务法定依据,具体操作请咨询美国相关专业人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