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一期Eva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关于研究的经验和心得。这一期,让我们走近Eva老师,看她是如何成为一位心理学家的。在斯坦福念本科是什么体验?她在哈佛的博士生经历是否一帆风顺?她又是如何决定从美国到香港就业的?如果你也感兴趣Eva是如何逐步确立自己的兴趣,研究方向,以及就业地点的,请不要错过本期文章!
受访者简介
Eva Chen教授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她的研究融合了发展、社会和认知心理学。她致力于研究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幼儿和成人的学习过程;其研究涉及来自美国、台湾和香港不同种族群体。她的研究还包括幼儿教育政策及其对东亚儿童学习的影响。曾在ChildDevelopment,PsychologicalScience等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
本科经历
本科的时候我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求学。当时,斯坦福大学不求学生一入学马上确定专业,因此我尝试了计算机学科,人类生物学,语言学,历史, 等等。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对人类生物学这个跨学科专业更感兴趣,而且尤其喜欢其中有关人性的部分。在尝试了不同的课程之后,我发现我更喜欢具有实验性质的专业,之后我便开启了自己的社会科学之路。
我大一时,很幸运地选上了Philip Zimbardo 老师的心理学入门课程,这其实是他在斯坦福开的最后一门入门课程。虽然我在课上的成绩不是顶尖的(因为课上有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但是通过这门课,我发掘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
在斯坦福大学的第一年,我先在Anne Fernald老师的婴儿实验室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大二加入了Jeanne Tsai老师的文化和情感实验室。在Jeanne的实验室里,我被分配到了一个研究幼儿的课题。在参与这项课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小朋友。他们非常有意思,我也很享受他们一起互动,一起回答问题。因此,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学龄前儿童对情绪的感知和评价。
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虽然对双语学习感兴趣,但还是不能确定之后想要申请的博士研究方向。我也找了很多博士项目的资料,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和教育有关的。于是我决定在本科毕业以后,回到自己的高中母校去教一年Advanced Placement心理学。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另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在斯坦福四年紧张的学习时光,我想稍微休息调整一下。这样也免得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同时为学业和博士申请殚精竭虑。
博士期间如何锁定研究兴趣
提交博士申请和GRE成绩之后,若干所学校给我抛出了橄榄枝。而我最终在密歇根和哈佛间纠结了一阵子。因为我觉得我能在哈佛实现研究儿童双语学习的抱负,所以最终选择了哈佛教育学院。不过真正开始了在哈佛教育学院的学习后我才发现,哈佛教育学院的老师们研究侧重美国教育系统中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双语政策(主要是针对是英语和西班牙语)。然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是双语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归根结底,我更想接受培训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第三年的时候,我遇到了求学之路的一个转机。我有一个朋友是Paul Harris老师的学生。虽然她喜欢和Paul一起工作,但她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Paul的研究课题不是很适配。所以当时她正考虑离开Paul的实验室,并问我想不想取代她在Paul实验室里的位置。我同意了,也就由此顺利地加入了Paul的实验室,成为了他的一名研究生。
 同时,我也决定去心理学系看看,继续探寻自己对心理学方面的兴趣。在这里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之后的第二导师Mahzarin  Banaji (感谢同为教育学院的师兄Yarrow Dunham代表教育学院给Mahzarin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才得以顺利进入Mahzarin的实验室), 她很支持我的研究。总而言之我非常感恩在博士阶段既能有像Paul这样的发展心理学家,也能有像Mahzarin这样的社会心理学家来指导我在心理学的研究之路。
找工作
当我快从哈佛博士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来了。高校也在所难免地受到冲击。美国高校里的大量职位都被冻结了,失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很多拥有博士学位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我发现,在美国找工作真的很难。不仅美国沿海比较发达一些的城市工作不好找,就连一些美国中部不太发达的地方都没什么就业机会。
逐渐地,我意识到其实如果我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去亚洲工作也不失为一个很棒的选择。因为在我之前从事跨文化的研究工作时,比较不容易在亚洲找到合作者。那么如果我回到亚洲,我不就可以当那个“亚洲合作者”吗!换言之,我可以在亚洲收集数据,并以此和在北美的研究者一起合作。
于是,我关注了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职位。我一开始最感兴趣的工作地点是家乡台湾,但是台湾的职位申请截止日期是比较晚,在第二年的一月份。于是在这之前我先找了亚洲其他地区的学校。因为香港的申请截止日期比其他地区早,我最早申请的是香港大学李辉老师的博士后。我很快收到了面试的邀请。面试刚好是在10月份感恩节这天。那天,我和朋友吃着火鸡庆祝感恩节,然后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又回去和朋友继续吃南瓜派。
我很快拿到了那个职位的offer,学校要求我12月初就给他们答复。我想起了父母的嘱托:“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它将关系到你的人生。”我的内心对于是否接受这个职位感到游移不定。我不会讲广东话,在香港也举目无亲。我真的能在香港安顿下来吗?虽然前路未知,我最终还是决定搬去香港并很快地在香港大学开始了我的博士后工作。
就在我在港大做博后的第一年时,机缘巧合下,我爸爸(他本人也是一位大学老师)刚好发现香港科技大学在招聘一位具有教育学背景的心理学家。我看了职位描述,觉得自己很适配这个职位。我决定申请,看看自己是否能在香港谋得一个相对来说更长久的职位。面试也进行得很顺利很开心。我最终也幸运地接到了offer。港科大面试我的同事与我志同道合,我知道这个新院系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很不错的归属。
结语:
下一期我们会持续介绍Eva教授的成长经历,欢迎关注!
策划/编辑/排版 赵思齐 殷和阳
执行主编 赵思齐 殷和阳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