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文/荠麦青青
近日,在举国上下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之时,艺人吴亦凡却因涉嫌犯罪而被刑拘一事引发了全民关注。
7月31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布消息称:
“针对网络举报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生性关系’等有关情况,经警方调查,吴某凡(男,30岁,加拿大籍)因涉嫌强奸罪,目前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众声鼎沸之时,人民日报、中央政法委等官媒也及时发声:
“外国国籍不是护身符,名气再大也没有豁免权,谁触犯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面前没有顶流!”
主流媒体的立场,表达了中国政府整治演艺界乱象的决心和力度。
受此冲击波的影响,一批曾经力挺吴亦凡的公众人物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8月1日,女作家六六 、中国内地女艺人马薇薇 、前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辑、“芭莎明星慈善”创办人苏芒的微博账号显示“因违反社区公约,该用户暂时处于禁言状态”。
随即,六六、马薇薇为自己曾经不当的言论做出道歉。
遥想5年前,吴亦凡在被爆出与小G娜的绯闻之后,六六就针对此事发表过令人瞠目结舌的评论。
在评论中,六六完全站在吴亦凡一边,不仅用带着高度滤镜的视角去极力美化吴亦凡的行为,而且对同为女性的同性大加讥讽,甚至羞辱,让人们完全没有感受到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一名作家应该引导的正确舆论方向。
那么,六六的这次道歉真的能挽回其崩坏的口碑吗?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而良好声誉的恢复,也绝不会立竿见影。
其实,六六让公众大跌眼镜的言行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在中国的编剧界,因《蜗居》《双面胶》《心术》《安家》等热播剧而名声大噪的六六,无疑是个很接地气的作家。
她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往往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反映社会热点,包括在有关婆媳关系、家庭矛盾、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上,她的真知灼见不乏犀利之论。
《安家》剧照
现实中,六六的行事路数显然也与作品风格一脉相承,其口无遮拦,甚至三观不正的言论曾引发了很大争议。
两年前,六六写自己在候机的过程中,被一名狂奔过来的女子霸占了原本想坐下的座位,对方以浓重的地方口音宣告“领土”主权:“介旮瘩有淫了!”
尽管六六在微博中申明“无意引起地域争”,但接下来一句“自打仁济医院出现某地碰瓷式就医后,对某三省不知为何如此捏鼻”,其自视甚高,对于其他地方之人的嫌恶之情惹恼了众网友:“针对抢座位的女人发泄就行,干嘛要扯上整个东三省人民呢?”
由少数人的行为上升到对整个地域的偏见与歧视,这已经不是六六第一次所为了。
2017年,六六因为安徽司机占用应急道而开骂:“一路从上海高速开过那么多市,就安徽这地界的人不要脸”!
占用紧急应急车道,是个别人的素养和公德问题,和地域无关,怎么就因为个别司机的表现,让你的家乡安徽人都被你六六脏话伺候呢?
即便定居上海,六六也敢于在“地域黑”上“大义灭亲”。她曾在微博上写一电瓶车主无视交通信号,闯红灯的事,遂爆粗怒骂车主,同时也被她上升为地域问题,称“上海警察蛮可怜的”。
由于一部分人的不当行为进而去抨击整个地方的人,这样以偏概全的地域歧视与“连坐”之举,只能暴露出认知上的肤浅与偏激。
任何一个地域,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族群都会有其长期形成的一些风俗、习性,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言行去为一个地域与群体去盲目定性。
在《傲慢与偏见》中,有段经典的论述:“根据我的书本知识,我坚信傲慢是一种流弊,人性在这一方面极为脆弱,因为我们很少有人不因为自己的某种品质或者其它什么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管这种品质是存在于真实中,还是仅仅存在于想象中。”
怀揣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动辄怼天怼地,其目空一切、睥睨众生的底气来自何处?
自谓“世界的中心”,殊不知,自己也许也属于整条鄙视链中的一环。
我记得在某一期的相亲大会上,来了一位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女嘉宾,虽然女嘉宾的父亲对众多男嘉宾表达了高高在上的不屑,但自始至终,女嘉宾都表现得非常谦卑得体,这让孟非欣赏不已:
“我从头到尾在观察一件事情,她有没有在什么时候表现出那种强烈的优越感,而给对方特别大的压力,并没有,这个女生身上我认为最可贵的,正是这一点。”
在节目的最后,孟非表示:
“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缺乏见识和缺乏悲悯。最高贵的优越,是不会给别人造成任何压力的。”
当然,更不会仰仗自己的那点优势和优越,去鄙视,排挤和攻击任何人。
“莫笑人短,勿恃己长”,与其说是一种修养,不如说是一种善良。
只是长期沉醉于自己臆造的完美幻象中,浑然不知,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鲁迅先生说过的“藏在皮袍下的‘小’”。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浐河中。
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的悲剧与其博导有关。
据称,杨宝德不仅要帮博导浇花、打扫办公室、擦车、拎包、挡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
博导曾答应帮他联系出国,最终却未能兑现。
“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他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
就在网友对自杀博士的遭遇唏嘘不已时,六六也在微博上发表了看法,她转发了《寒门博士之死: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要为导师擦车》一文,并评论道: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杯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还生怕师父不满意。人哪!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
六六指责自杀博士生“不懂做人的道理”,甚至嘲讽去世博士生农村人的出身背景,不仅是对逝者的冷血,也是对其家人感情的莫大伤害。
有网友怒怼:“你跪久了,不代表别人不愿意跪就是错的!”
这些年,导师权力“异化”,盘剥所带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成果时见报道,或以手中权柄胁迫徒弟为其做出很多逾越师徒范畴的事情,这样的越界行为,怎么就成为无可指摘的正当之举了呢?
面对网友的愤怒,六六表示自己一路走来,即使成为大编剧后也仍然乐于在剧组中做些琐事,暗讽该名自杀学生不懂其中套路,实为缺乏情商。
该博士生不会八面玲珑,不懂将无条件奉献当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被六六看做“低情商”。
结果此番言论一出,网友直斥其“做奴才有惯性”。
正当舆情汹涌,有关方面彻查此事之时,六六再次“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发表了一篇《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死者为大》。
文章立场鲜明地表达了她的观点:“谁告诉你死者为大的”,并将自杀的寒门博士与“被枪毙”的“杀人犯”相比较。
博士生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当然不是理智行为,但是与夺人性命的“杀人犯”相提并论,这已经是对死者尊严和人格的践踏了。
除此之外,六六老师另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则是“女生考进名校就是为钓金龟婿”之说。
事情起因是六六的朋友有两个儿子,进入耶鲁和哈佛后相继恋爱,于是六六痛心疾首:“真没想到男孩们都这么经受不住诱惑,这些女孩子,考进名校的目的是什么?难道都是去钓金龟婿的吗?”
成年大学生,谈个恋爱,不是很正常吗?为啥男生堕入爱河就属于“经受不住诱惑”,女生考进名校就是为了钓金龟婿?
按照六六老师的逻辑,男生受不住诱惑堕入女生的“温柔乡”,那女生就是“红颜祸水”了呗?
另一方面,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卓越目标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就被狭隘化为“嫁对人”,实现阶层跃升的敲门砖了呗?
六六的笔下,曾写过很多独立坚强的女性,但延展到现实中,却将很多女生实现自我的行为打入到“攀龙附凤”之列。
自己身为知识女性,却去贬低别的女性,恶意揣摩女性,将女性的生命价值功利化与污名化,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果敢的新时代女性,却反过来用早已陈腐不堪的观念“裹脚布”去捆束别的女性,这双标之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说到底,信奉与臣服于父权和男权社会规则的人,难免不会成为性别歧视的“帮凶”,甚至,对同性的羞辱更令其献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当初六六对吴亦凡的支持,对小G娜的羞辱。
一以贯之的思维与观念,令其前有因,后有果。因果互生,咎由自取。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尤其是作家,更是时代的记录者,因其传播力广,影响力大,更应自觉承担起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面对女性,无需你去盲目站队一味偏袒,但至少不要以污名化的方式予以羞辱;
面对不同地域的人,无需你去兼容并包,但至少不要去一概而论,歧视以待;
面对弱势群体,无需你去悲天悯人,但至少不要去大加指责,肆意攻击。
北宋理学家张载曾励己亦勉人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一代大儒的使命和理想。毕竟,人的境界有高低,不能强求很多人都把人类的福祉作为自己求索的目标,但书写者,求真务实,懂得尊重,这是底线。
毋庸置疑, 没有哪个作家会严谨到,每一篇文章里的措词都恰如其分,每一个修辞都运用得体,每一处逻辑都无懈可击的程度,也没有哪个人能达到完美无瑕、滴水不漏的境界,但我想,有些时候,无关措辞,无关技巧,无关高标,而是你内心和骨子里的素养与修为会决定你去如何表达,如何去行事。
尊重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淌出来的,悲悯也是,如果没有,也许只能释放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不自知的傲慢与冷漠、以及匮于  良善的人间失格。
旅美作家宋晓亮说过:“要用横平竖直的汉字,去讴歌平凡,赞美普通;用你手中的笔去讴歌真善美,写假恶丑,写灾难的起因,写悲苦的过程,秉笔直书,不惑不惧。”
即便摒弃了一个作家宏大的叙事要求和堂皇的社会责任担当,她至少应该懂得的一点是:把自己当人的同时,把别人也当人,无关性别与地域,无关财富与权力,无关阶层与国籍。
这就意味着,每个独特的个体,无论是置身什么样的处境, 都被赋予了同样的人格、权利与尊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