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不知道何时结束的疫情中,我想有一句话需要反复强调: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没有吸取教训。
周盛妮护士死去才没几天,同样的悲剧再度发生。从具体情节看,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性质更为恶劣,也更让人心寒。周护士之死尚且可以用“医院急诊科正在采样和消毒”这样托词,把责任推给僵化的制度,而这起死亡事件,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个能说得过去的借口。
事发小海某小区。3月30日上午8时,一老人哮喘病发作,用药后未见好转,家人和邻居分别拨打120和110。
8点30分,小区内做核酸检测的大白前来帮忙做心肺复苏,也未见效,说是要AED除颤仪。
邻居找小区门口的一辆110警车求助,答复是: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就在这里,不能走,不能动。
有一辆120急救车到达小区,但是来救助202室的,不是804这家。家人要求借用AED,拒绝,车上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表示:找那个领导联系,我们也没办法。随后离开。
9点40分,第二辆120急求车终于来了,但抢救无效,病人去世。
11点左右,殡仪车到场,12点,带着死者离开。
过程大致就是这样,既简单又复杂,在线性叙事中,却有着太多可解读的地方。
我们看到了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此时的上海居民,应该说生活得都不容易,疫情的扩散、物资紧缺,加之不知何时才能解封的未知,想必都在焦虑不安中等待。但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普通人的善良会被激化出来,他们没有因为自己也在困境中而选择冷漠。帮助打110、120电话的是邻居,向110警车求助的是邻居,向第一辆120借AED的,还是邻居。
同样值得赞扬的,还有小区里的大白。以上海目前的防疫形势,完全可以想象一天都做多少人次的核酸。机械而又繁重的复复性劳动,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但他们也没有因此选择无视,而是积极对病人施救,帮助做心肺复苏,提出急救建议。严格按分工来说,这本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但偏偏最关键的人缺位了。一个是110。“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就在这里,不能走,不能动”,很好奇,领导究竟是下达了什么的指示,以至于僵硬到这种地步。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固然不能擅离岗位,但也只是不能“擅离”,不是绝对的,比如正在发生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比如像这个病人一样十万火急的情况,分出部分警力护送到医院又如何?
更何况,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呢?不过是守在小区门口,禁止随意进出。这边是救命,那边是常规性的防疫工作,两害相较取其轻,这个判断并不难做出。但显然,防疫是大局,救人是小局,这个价值排序,是不容动摇的。
二是120。和110是同样的道理,如何真是在处理严重危症病人,拒绝没有问题。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事后声明说“该急救车当时正在执行对同一小区另一住户的急症患者急救的任务”。可事实并非如此,否则官方声明中凭什么认为急救车医生“如此处置实属不当”,这完全是自相矛盾。
在死者家属的情况说明中,该急救车不仅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病人需要时间,居委会登记出入需要时间,更关键的是,202的病人还有自主走路,并且表示同意和理解。这个时候,急救车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就地展开急救,二是带上804的病人一起走。但是他一个都没有选,而且带上202的病人,扬长而去。
想想时间就知道有多遗憾。第一辆急救车8点45分到达,第二辆急救车9点40分到达,但为时已晚。有这个扯皮的时间,人早就送到医院了。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倒也不必多说什么。毕竟疫情期间,发生了太多奇葩的事情,我们权且可以认为是“新冠综合症”。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还有后续。
有人开始为急救车上的医生辩护,说急救车接受了特定病人后,就形成了处理患者的闭环,他对这个特定病人的救治就具有唯一性,其他病人就可以一概不管。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如果他在帮忙救治804病人的时候,或者出借AED的时候,耽误了202的病人,他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相反,现在他没有出手帮助804的病人,而是如期把804的病人送到医院,他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202室的病人死不死,跟他无关,要怪只怪第二辆急救车为什么来晚了。
我承认,这是最大利益化的选择。但是别忘了,他是一名医生。如果只是一名司机或者护士,这样选择没问题。但是官方声明说了,他是一名医生,医生是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一边是预约的病人,还能自主行动,并且同意出借AED除颤仪,极大概率是不会出事。而另一边,则是突发哮喘的病人,如果不及时施救,极大概率就是死亡。这个选择很难做吗?
我们为什么尊重医生?除了他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外,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长年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了常人无法掌握了的专业技能吗?为什么到了救不救人的问题上,我们把他们当成毫无感情、毫无灵魂的螺丝钉呢?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即将退休的名医,面临人生最后一台手术。手术难度很高,他可以选择不做,这样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但病人必死无疑。他也可以选择做,病人有一线生机,但失败的风险很高,一旦失败,他的职业生涯将蒙上阴影。做还是不做?
医者仁心,医生这个职业很多时候不就是在冒风险吗?也许现在的医疗体制确实有问题,医院对医生的保护力度不够,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医生只考虑自身安全而不考虑病人的死活当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好在还有明白人。这是一名医生的留言:
我是医生,我支持马上救人。犹豫救不救的同行们,你们忘了学医时的誓言吗?这些年凡事都追究流程,都讲核心制度,但是如果与誓言违背,我们当初还来这地方干嘛?我们升不了官发不了财,不就是能帮别人,能有这点成就么?
我在朋友圈曾经发过一段话:这场疫情不仅改变历史改变人性,还改变了常识和认知。连“见死不救”都成了可以讨论的问题,不令人担心吗?以现在的疫情发展来看,一点都不奈张,我们都可能是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假设的命题:地球正在遭遇外星人袭击,只要牺牲掉任何一个地球人,地球就可以幸免于难。你同意吗?当然不能同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不是任何事都冷冰冰的利益考量。因为谁都不想成为那个被牺牲掉的人,更因为即便我们不是那个被牺牲掉的人,此后余生,也会长久地活在愧疚和忏悔中,这就是文明。否则,我们和把活人向河神献祭的愚昧时代,残忍抛下老弱病残的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回到那名上海病人。我看了一下时间表:第一辆急救车8点45分到达,接上另一个病人离开。8点30分到9点40之间,小区楼下一直停有一辆110警车,但是“不能走,不能动”。第二辆急救车9点40分到达,但是已经无力回天,病人死亡。大约一个小时后,殡仪馆的车来了。
整个过程中,唯一正常、也是唯一准点抵达的,是一辆灵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