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 燕梳楼
作者 | 梳子姐
俄乌战争胶着了一个多月,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本来俄已经从基辅撤军了,结果乌却跑到俄境内又放了一把火,把人家油库给炸了。唉,看来有人是不想让战争短期内结束啊。
先按下不表。说说备受关注的屯溪会议吧。3月底的最后两天,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在安徽屯溪召开,王毅外长主持。
俄罗斯率团来参会了,而美国也派出特别代表来参会了。这是俄美两国在俄乌战争后首次坐到一张桌子上开会,暗流涌动啊。
可以想见,这次会议除了要解决阿富汗人道主义危机问题,明眼人都知道乌克兰问题才是暗线。
果然,与王毅外长会谈时,俄外长拉夫罗夫通报了俄乌谈判情况,表示俄方致力于紧张局势降温,将继续同乌进行和谈,并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
王毅外长也再次阐述中国的一贯立场,表示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继续和谈,支持迄今谈判达成的积极成果,支持现地局势尽快实现降温,支持俄罗斯以及各方为防止大规模人道危机所作的努力。
回到谈判桌,是最好的结果。
不论美国人怎么撺掇,俄乌双方需要休战喘气,欧洲列国需要恢复秩序,中国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俄乌战争是最好的教材、最现实的预警,不仅让我们打破幻想、认清世界的真相,更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国家竞争的本质所在——综合国力。
一战惊醒梦中人。
(一)
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
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盟友,工业和农业。
翻译成最直白的话,就是一手握着自己的枪杆子,一手端稳自己的饭碗。枪杆子+饭碗,是最基础的国力,也是最硬的实力。
军队中有句老话,外行侃战术,内行抓后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飞机、导弹、大炮看着热热闹闹,如果没有油料、没有弹药、没有粮食,马上都会变成挨打的铁疙瘩。
有证据表明,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对军队后勤保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是一大教训。
战斗力再强的部队,三天不吃饭也会士气涣散。
淮海战役战场上,山东解放区的煎饼、馒头、猪肉源源不断送到一线,国民党士兵又冻又饿,举手投降就是为了吃上一顿饱饭。
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吃饭始终是个大问题。这不仅影响前方打胜仗,更关系后方的社会稳定。
抗疫也是战争,一场与病毒较劲的战争。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奇缺。
当时全球每天口罩产量也就只有2亿,全部供应中国市场都不够。
需求倒逼生产,买不到口罩就自己制造。
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亲自带着一批工程师,用3天时间画出图纸,7天时间设计出口罩机,10天后生产出第一只口罩,日产量从500万到1千万、1亿,比亚迪成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这就是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
(二)
现在进入疫情流行的第三个年头,每当转入战时状态,发现最大的短板不是医疗物资,不是方舱医院,而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长春市东北亚粮油、海吉星两大蔬菜批发市场因突发疫情关闭,保供人员上岗严重不足,市民吃菜成了大问题,在网上订购的蔬菜也迟迟送不到家。
为此,长春市副秘书长刘任远专门在新闻发布会上道歉,他说:
我们为此感到格外焦虑上火,由于工作不到位给市民带来影响和不便,向广大市民表达深深的歉意。
同样的问题,在上海形势也不容乐观。
高岛屋百货公司,一颗大白菜标价77.9元,结果被罚了50万。天价罚单也压不下菜价,上海蒙山菜市场2棵白菜卖出93元的高价,比猪肉、排骨都贵。
四面八方,驰援上海。援助清单是四季青、大白菜、西兰花、冬瓜、洋葱、土豆……
这还只是疫情期间的封城,假如战争真的来临,城市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
据统计,北京每天消费1850吨猪肉,折合约2 4万头猪,另外每日需要2 5万吨蔬菜,2500吨大米,3750吨面,800吨鸡蛋,625吨食用油,300吨食盐。
这些海量供应,一天都不能停,一刻都不敢断。
工业和农业都是国家的坚实后盾,枪杆子和饭碗同等重要,哪个都不能瘸腿,尤其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业和农村问题,2022年明确两条底线任务: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这两条底线,彰显上层战略层面的忧思顾虑,也体现农业的薄弱脆弱。
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
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迈进了小康社会,可是农民的富裕程度还很低,种地不挣钱,年轻人务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非常普遍。
80后不务农,90后不涉农,00后不识农。
农村缺少吸引力,农业缺少活力,农民缺少动力的问题已然浮出水面。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建设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朝气,得益于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和四面开花的乡镇企业。
四十年过去了,农村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他不敢轻易相信粮食年年增产,大面积撂荒、生产者没有积极性,怎么可能连续增产呢?
粮食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是城乡收入持续拉大、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偏低、脱贫地区农民收入不稳固,农村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整体滞后于社会发展。
所以,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是农业,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
如何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让农民得到社会发展红利,既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补齐短板壮大综合国力的现实需要。
无论应对战争风险、经济危机,还是处置自然灾害、重大意外,农业都具有举足重要的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乡村振兴真正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盘大棋。
乡村兴则中国兴,得农村者得天下。
(三)
国家战略引领企业战略。
去年,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在助力共同富裕上出手阔绰。
阿里启动“十大行动”,2025年前投入1000亿,助力共同富裕。腾讯也拿出1000亿,实施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帮助乡村企业降成本,促进乡村产业恢复,让数字经济在乡村落地开花。
与传统扶贫助农方式不同的是,互联网大厂的加入让农村呈现出新气象、涌现出新活力。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淘宝店主赵海伶、“魔豆妈妈”付凡平、湖北第一个“淘宝村”村支书刘廷洲、贵州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河南民权挂职副县长房季、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等新农人,纷纷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土味”直播打开致富路,2022年3月2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帮助偏远地区农民网上直播带货的故事。
阿里特派员,第一次引发舆论关注。
吉林延边州边锤小村满河,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姜昌征来到满河后,发现这里的黑木耳、蜂蜜这些土特产品质都很好,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姜昌征办起了“电商启蒙班”,刚开始村民以为他是搞营销的骗子,他与驻村第一书记任义齐心协力,对黑木耳全产业链进行梳理,并于2020年6月11组织了首场公益直播,3秒钟内卖出7000单,价值60万元。
一炮打响后,消除了当地企业和农户的疑虑,让他们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力量。
两年后的今天,满河村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因为电商直播而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全村45户村民33家电商,1个主播。
他们的直播没有什么“套路”,甚至“土味”满满,但凭借真实与真诚实力圈粉,让村里的土特产销量“起飞”。
开网店,做直播,培育优质农产品,培养数字经济人才,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把互联网思维嫁接深植到农村的广阔天地。
2019年6月开始,阿里巴巴陆续派遣了20多位资深员工奔赴山西平顺、陕西宜君、甘肃礼县、河北巨鹿等全国23个欠发达县域,把一整套阿里的数字化运营经验、平台和资源带进乡村,从产业、人才、科技三个方面,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新模式。
两年多来,这些阿里特派员脚上沾满泥土、额头淌满汗水,跑遍村村落落、沟沟坎坎,他们扶持电商经营、开展直播培训、建设智能物流中心,把互联网接到了大山深处,把培训送到了田间地头,让手握锄头的大爷大妈变成一键可与大城市同步的“数字农民”“直播达人”,让电商成为链接扶贫的有效载体。 
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就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把蔬菜种在“机床”上,用AI算法养羊、养蜂、养鸡,物联网、光谱识别、区块链溯源、电商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
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数据显示,全国有5000多个淘宝村,诞生了超过11万名农民主播,创造了12万创业机会,带动直接就业机会超过34万。
那些从互联网经济中受益的新农村,也像当年小岗村18户农民分地那样,产生了规模示范效应。
最近三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仅在阿里平台网络销售额就超过2700亿元。
互联网大厂,正在把国家战略转变为企业战略,并在下沉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定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主力部队。
在李佳琦、烈儿宝贝、陈洁kiki等24位淘宝主播参与下,5429万消费者积极响应,青海的三色藜麦米、山西的香畴压塌楼小米、四川康定风干牛肉、安徽黟县臭鳜鱼……
这些原本藏在乡野无人识的县域特产好物,接二连三迎来爆单。
互联网的尽头是农业,农业的未来是数字经济。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机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向来是国之大计,但也最容易被轻视。
我们不能等到挨饿的时候再想起农民,不能等到没菜吃时才想起种地。毕竟只有手里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一个业态稳健且富有活力的新农业,是我们国家最坚强有力的大后方。农业上去了,咱们的腰杆会更硬。
我们不能把这个大后方建虚了,也不能让坚守在大后方的农民日子过苦了。
深化农耕文明,推进乡村振兴。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感觉写的好,请打赏点赞,如果有共鸣,请转发支持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保持联系,请添加作者微信:
xd327603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