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26日,卡尔·埃德温·威曼(Carl Edwin Wieman)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科瓦利斯。他率先创造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威曼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第四个,他的父亲在伐木厂工作做锯工,住的地方都是树林,离其他城镇和房屋都很远,最近的小店也在几英里之外。威曼回忆或许自己的独立精神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每周六,一家会去最近的小镇购物,每次都会去公共图书馆。馆员忽视借阅五本这一上限,允许威曼带更多书回家。小学时,科学教师罗恩·托比亚斯(Ron Tobias)对威曼有很大影响,威曼认为托比亚斯当年解释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及它们如何影响化学性质,比后来大学课程都要出色。7年级时,全家搬到有两万多人口的俄勒冈州立大学所在的城市。威曼在大学教师孩子的队伍中感觉更加合群。他和好友经常一起做项目,搭建东西,他在之后的科研实验经常能冒出解决方法,或许也得益于小时候的这些家庭项目。一个暑假,他好友的父亲还给他和好友开过几何课,他从一个数学家眼中看到了数学的丰富性,很开眼界。
威曼高中成绩不错,后来被麻省理工录取。他回忆是自己的两大特长——象棋和网球帮了忙,但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小时候长年住在森林里的特殊经历引起了学校的兴趣。威曼16岁时已从象棋中“退休”,他想从事更有产出的活动。进了大学后,他因为右手受伤而换左手打网球,表现也很好,但接着左肘的伤病让他在19岁时从网球中“退休”。这时,他开始全心全意对物理了。他本科时尽量避免修课程学分,而是长时间待在丹 · 克勒普纳(Dan Kleppner)课题组做研究,和博士生、博后讨论。他认为自己成为一位物理学家主要的教育来自该课题组。此外,他还有大量时间花在瑞·怀斯(Rai Weiss) 与阿尔·黑尔(Al Hil)组织的一个非正式的研讨团体(“物理之家”)。
威曼1973年从麻省理工本科毕业,1977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科罗拉多大学在科罗拉多大学时,威曼与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创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2001年,他俩与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自己成为物理学家的旅程,威曼感激自己的教师、父母等人。他创建了PhET互动仿真项目,2020年荣获“一丹教育研究奖”,奖励他“对在STEM教育中开发新技术与工具的贡献。”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l_Wieman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01/wieman/biographical/
https://yidanprize.org/zh-hans/the-prize/founder/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