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何新微博问答:
关于利玛窦的记忆法
花淡墨梅03-15 11:31提问:
记忆法自利玛窦的西国记法,衍生出了宫殿记忆法?中国有什么好的记忆法吗?要如何去学习?有什么注意事项?
何新老家伙,03-20 14:44,回答:
老何答:
你所谈的《西国记法》,传说为利玛窦所撰。但此书国内无存,唯法国巴黎图书馆有一孤本,来历不明。此书据云是意大利耶会士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说者谓,利玛窦著此的时间是在1596年6月前后。据云当时利玛窦在江西南昌,应地方官江西巡抚陆万陔要求,以中文撰写,给陆两个儿子传授西方的记忆术,云云。
罗马教廷有一封利玛窦的信云:“很多人都想向我学习西方记忆术,我用中文写了一些口诀和规律,印成小册子送给总督,以供他儿子学习,为此他对我非常感激……”(《利玛窦书信集》第32封信,商务印书馆,1596年10月13日,利玛窦自南昌致罗马耶会总会长阿夸维瓦神父的信。手稿现藏于罗马耶会档案馆)
但实际上,此书在利玛窦生前并没有印行过。是否有上述传授故事?中国方面也没有资料可以佐证。此书现仅孤本存于巴黎图书馆。
有论者认为,《西国记法》是在利玛窦去世后,由中国人晋绛、朱鼎瀚参与,耶会士高一志、毕方济合作撰写,可能约在1624年或1628年至1640年间刊印的。
《西国记法》全书六篇:原本篇、明用篇、设位篇、立象篇、定识篇、广资篇。此书主要内容是教人如何认识中国常用字。利书中介绍所谓希腊记忆术(“房屋分别法”即你说的宫殿法),结合汉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特点,介绍快速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
但是书中所说文字对于中国人极为简单浅显,例如“天”字、“大”字等等。这些文字,巡抚及其儿子不可能不认识,绝不需要用什么“希腊记忆法”学习。
我认为此书可能是耶会教士托名利玛窦的一部伪书。可能是来华教士编撰,教外国人速学中文的一本简易教材而已。
此书在中国本来无人知道。近年耶鲁教授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写《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推介此书,而为国人所知。
书中所谓“记忆术”(“象记法”)的由来,据说出自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西末尼德,通过亲友们宴聚的坐次位置,记忆人名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定位、命名、分类和归类的理智记忆法。
记忆问题属于认知心理学,是西方20世纪以后才形成的学术。
超强记忆的人是有的,有先天能力的过目不忘。但对一般人来说,增强记忆力需要后天经验性地自我训练。
经验性的强化记忆法,称为记忆术。我所知道的心理学记忆术,大体有三种:一、机械性地反复诵读、死记硬背。二、经验性地借助意象,设定符号,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而形成记忆链条。三定位分类和归类识别的理智性观念整理法。所谓希腊的宫殿记忆法大约指第三类。
中国古代,最有惊人记忆力有两人。一是汉代学者伏生。《汉书》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上古经典《尚书》就失传了。至汉初,汉文帝要看《尚书》,听说山东有一名叫伏生的老者,曾当过秦朝博士,能背诵《尚书》。当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不便应招,汉文帝便派晁错到他家,由伏生口授记录了经文二十八篇。晁错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的,后人就称这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
对于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来说,能背出诸多古书篇目,可以称得上记忆力非凡也。
此外还有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她的父亲是著名学者蔡邕。蔡邕藏书四千多卷。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这些书都散失了,蔡文姬本人也被掠到匈奴之地。
后来曹操将蔡文姬从匈奴人手中赎回。对于蔡邕那些珍贵书籍的散失,曹操感到很惋惜,但文姬说:“有的书内容我还记得。”于是就凭她的记忆,默写出了古书四百多篇。
但是,中国古代学术中没有心理学学术,史书中也没有这些善记者究竟以什么方法保存记忆的记述。
(2022-03-3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