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it Storr
编译:夏子周
校对:葛奕君
2021/05/05
《国际法之战:非殖民化时代的南北视角》(The Battle for International Law: South-North Perspectives on the Decolonization Era)是分析1955年万隆会议至1974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之间与正式非殖民化进程有关的国际法律辩论的第一本文集。1955年至1974年是传统欧洲帝国主义的旧形式和美国领导的西方霸权新形式之间的过渡期,期间发生了关于非殖民化世界的新国际法律秩序的基本法律辩论。这场辩论的所有方面对于任何旨在解决和改变国际法与这个世界上的基本不平等之间关系的未来努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源: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 1 // 战斗与“过渡期”(Sattelzeit)
《国际法之战》这本文集认为,这个时代实质上是一场为国际法的前提和原则而进行的战斗(battle),参与者包括外交官、律师和学者。文集中借鉴了Koselleck的“过渡期”(Sattelzeit)概念,认为1955年至1974年连接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全球西方主导地位,其中国际法的基本概念被重新想象、政治化,并被改造;在这段过渡期中,面对相对衰弱的欧洲大国,“新独立国家”和来自南方的国际律师从根本上挑战了西方对全球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的传统看法,并对新的国际法进行了基本的争论。
文集认为,这些争论的结果是,国际关系许多领域的国际法律结构,包括国际经济法、武力的使用、国际人道主义、海洋法和人权,都在这个时代发生了朝向实现全球正义转变。
万隆会议 / 图源:Bandung Conference,

Howard Sochurek, Google Arts & Culture
// 2 // 两次霸权统治

然而,这种向全球正义的转变没有实现其预期的效果。当自决和主权平等的词汇变得司空见惯时,资本的力量正在集结,以将国际法的全球正义倾向打回帝国主义的行列,即美国主导的西方霸权的新形式。战后国际公法作为殖民解放工具的革新掩盖了一个更黑暗的事实:国际法同时也是政治、经济、种族和文化不平等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和帝国剥削所形成的不平等被重组并进一步巩固了。
对于当时的反殖民主义领导人和活动家来说,西方自由国际主义的两面性现实并不神秘。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在1958年警告说,“给予”独立将被证明是西方殖民剥削的另一个阶段:“以革命的和惊人的善意为武器,[殖民者]给予了前殖民地一切。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从前殖民地榨取了一种经济上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又变为一种援助和协助计划。”克瓦米·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也在1965年断言,新殖民主义主要通过“经济或货币手段”实现,而正式的非殖民化时代则是“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也许是最危险的阶段”。
面对这一讽刺的结果,本文集的编辑冯·伯恩斯托夫(von Bernstorff)和丹恩(Dann)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有关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秩序观念的争论”,以便“以一种新的历史眼光去观察导致目前令人沮丧和悲凉状态的条件、偶然性和必要性,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根据编辑们的解读,国际法的战斗已经结束。虽然第三世界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成功质疑了传统殖民统治得以存在的最明显的结构,并使其失去合法性,但总的来说,第三世界显然输掉了“争取一个新的、经过实质性改革的国际法的战斗”。
// 3 // 书籍结构安排
冯·伯恩斯托夫和丹恩将这本文集的方法描述为“思想史”,以反映其不拘一格收纳各类思考的特性,从而使供稿者得以写自己擅长的部分。文集中来自全球的作者们的贡献涵盖了对当时的核心概念的当代辩论,议题涉及自决、渊源、特许权、不干涉、民族解放战争、跨国公司和海洋法。他们还对有影响力的机构进行讨论,如联合国、国际法院和世界银行。
文集前半部分的章节以“战斗地点(Sites of Battle)”为主题,范围广泛,并不总是与编辑们的“概念-制度(concepts and institutions)”分类完全一致。事实上,大多数人都直接谈到了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性质。例如,Pahuja和Saunders的章节探讨了对国际法中“发展”概念的激进挑战(例如,它将跨国公司的权利提升到新独立国家的权利之上)如何通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转变为一个效果不佳的跨国公司委员会(Commission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后者建议参照公司行为准则处理发展问题。
文集的后半部分的内容,即“个人领导者和区域视角”,与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有些不协调。四位伟人被挑出来讲述:(1)R. P. Anand的工作在亚历山大罗维奇(Alexandrowicz)的基础上“在不拒绝国际法的情况下恢复新后殖民国家失去的历史”,同时为印度在抵抗和收编之间试图规划一条道路;(2)Taslim Olawale Elias的“现代化”项目不应被指控为宣扬非洲国际法的“弱效力”或“贡献主义”;(3)Mohammed Bedjaoui从阿尔及利亚“法律激进分子”到成为坚持将自决的经济层面作为强制法规范的国际法院法官的成长经历;(4)Charles Chaumont和兰斯会议(École de Reims)对“新”国际法的贡献,该法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一致地对“古典”国际法的殖民基础提出质疑。
不过,无论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挑战,由于大多数章节都是对杰出的贡献者既定研究深度的调查或重写,书中很少有薄弱的内容。
// 4 // 亮点:
TWAIL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思路
《国际法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TWAIL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思路。它纳入了“非殖民化时代”的当代区域性国际法方法,即“第三世界国际法方法”(TWAIL)和马克思主义分析法。
这种团结主义的重述适合当前的时刻。鉴于复杂的经济和环境危机、日益尖锐的反国际主义、修正主义者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辩护,TWAIL和马克思主义已进入另一个自我审视的阶段。在一个地缘政治真正地不稳定的时代,没有必要从头开始论证国际法如何助长了它表面上声称要解决的经济不平等、不稳定和环境恶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已经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和TWAIL学者的学术成果中。《国际法之战》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充满活力的TWAIL和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提供了一个易懂的切入点。
// 5 // 书中亟待回答的问题
《国际法之战》是一部令人瞩目的文集,综合了有关该时期的大量学术研究。尽管该文集有很多优点,仍有一些迫切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
首先,该文集的“战斗”用语虽然有效,但也反映出国际法史研究中使用的二元框架,以及这种框架的历史学局限性。安吉(Anghie)以及兰格纳森(Ranganathan)的研究都表明,第三世界项目的特点是在巨大的分歧和差异中建立团结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与苏联或毛泽东主义的持续一致本身就是冷战宣传的遗物,是一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准确解读,它更多地掩盖而非阐明了第三世界的团结是如何建立、以及如何被挫败。对此,《国际法之战》的二元框架(南-北、殖民-非殖民化)不利于对这种不准确印象的纠正。
其次,文集未能跟进乌莫祖里克(Umozurike)等学者在过渡期前期对种族统治的指控,而种族问题在21世纪仍需正视。文集中讨论了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反殖民主义对种族结构和殖民剥削之间共生关系的指控,并指出这种趋势由于种族问题在人权和种族歧视的逻辑中被重新规划在1965年《消除种族歧视公约》和1973年《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公约》之间被化解。但是,正如《国际法之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思路,如果要正视国际法的殖民遗产,就不能通过将种族问题归于过去或归于定居者的殖民背景来回避这些问题。
第三,文集认为,“第三世界认为自己被迫在殖民者的规范性语言中作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这一观点显示出在非殖民化中采用国家主义思考模式范式的局限性。相关时代的非殖民化斗争不仅仅在国际法的理论、实践和制度上进行。将“非殖民化时代”定义为过渡期内国际机构中的国际法之战只能部分地捕捉到非殖民化斗争的复杂性。将国际法确定为非殖民化运动“前线”的做法事实上导致了它所推断的问题的产生,即非殖民化活动家被迫采用一种最终使他们失败的语言和语法。
《分裂》(Things Fall Apart),1958年
这是阿切贝的第一部小说,涉及传教士和殖民政府在他的祖国出现时的传统伊博人的生活。他的主要人物不能接受新的秩序,尽管旧的秩序已经崩溃了。
(图源网络)
非殖民化的斗争在远远超出国际正式舞台的背景下进行,并且还在继续进行。支撑本文集的非殖民化的国家主义范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对非殖民化的理解,在关键方面限制了问题的视野。首先,它忽略了这一时期更激进的全球想象力的大部分色彩和光芒,后者反映于作家、艺术家和鼓动者的写作、演讲和表演中。其次,国家主义范式没有反映出非殖民化是一个同时具有认识和物质层面的持续项目;《国际法之战》中没有妇女、原住民、岛民以及大部分东亚和东南亚、中美洲和南美洲人民。这不仅表明需要对国际法的历史进行更加彻底的“贡献主义”纠正,并且指出目前需要认真对待非殖民化,将其视为对国际法的一个根本性的令人不安的挑战——它需要审视国际法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排他性文化,以及它对新殖民统治结构的开创和合法化的作用。
// 6 // 21世纪非殖民化面临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TWAIL运动本身具有贡献主义视角,且正确地将非殖民化理解为21世纪的一个未解决的挑战。正如科斯肯尼米(Koskenniemmi)总结的那样,“战斗(battle)可能已经结束,但战争(war)仍在继续”。如果说《国际法之战》是对第三世界国际法和马克思主义国际法主要主题的及时重申和巩固,那么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是,现在非殖民化的前线在哪里?在2020年之后,国际法的非殖民化可能意味着什么?在我们这个“过渡期”(Sattelzeit)中,学科领导力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而在帝国永无止境的重建中,学科的共谋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的利害关系从来都不局限于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这些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南方”。
本文节选自Cait Storr所著 ‘The War Rages On’: Expanding Concepts of Decolon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载Th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第31卷第4期。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jil/article-abstract/31/4/1493/6156511?redirectedFrom=fulltext
// 书籍作者简介//
图源:University of Tübingen,Faculties
Jochen von Bernstorff(约亨·冯·伯恩斯托夫)教授目前是图宾根大学法学院院长(自2018年起),担任宪法、国际法和人权教席(自2011年起),并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国联邦外交部柏林学院(自2020年起)、潘提翁-阿萨斯大学(IHEI)、艾克斯-马赛大学和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教授国际法。他曾在德国联邦外交部(2002-2007年的外交服务)的联合国部门的多边人权政策工作组工作,在海德堡的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和国际公法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和发言人,在剑桥的劳特帕赫特中心担任访问研究员。
图源: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Faculty of Law
摄影:Martin Funck
Philipp Dann(菲利普·丹恩)教授在柏林洪堡大学担任公法和比较法主席(自2014年起),并且是“自由剧本的争论”卓越集群的主要调查员(自2019年起)。他拥有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的学位,并在德国、法国、印度、肯尼亚、苏丹和美国教授德语、欧洲法和国际公法。
// 书评作者简介//
图源: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Faculty of Law
Cait Storr(凯特·斯托尔)博士是法律系的校长博士后研究员。她的跨学科研究涉及国际法中的财产、领土和管辖权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对自然资源的法律控制的非殖民主义斗争。她发表了关于国际管理历史、国际法中的领土概念、澳大利亚在太平洋的帝国主义、非殖民化和国际环境法的文章。她的博士论文被授予墨尔本法学院最佳博士论文奖(2017年)和墨尔本大学校长奖(2018年),并作为专著《帝国阴影下的国际地位:瑙鲁和国际法的历史》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初步(2020年)。
凯特的研究得益于她在政府和私人法律事务所工作的专业经验。她是一名合格的法律从业者,在Freehills拥有重大项目、环境和规划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法律之前,凯特曾在维多利亚州监察专员和维多利亚州原住民事务局工作。
【周一干正事】会议推介:疫情下的腐败与建立国际反腐败法庭倡议
【周三不摸鱼】The Trial of Kaiser:国际刑事司法的最初尝试
【周五荐读】亲,想要大摇大摆地合法”干涉“美国人权问题吗?
【周日吃瓜】索马里诉肯尼亚(印度洋海上划界)案管辖权述评
【大师系列】预热第三弹:以跨学科和外部的视角研究国际法
【不定时加餐】女权主义和国际法
美编:杨河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