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MU5735坠落已经10天,132人遇难,网络上已经很少再讨论它了。但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心里总感觉有个地方隐隐堵着,偶尔会想起。
如何理解我们的情绪?
刚听说坠机的那天下午,有同事说自己在发抖,在半个小时内,即使屏蔽所有网络信息,也什么事都做不了。整个网络都被一种巨大的悲痛笼罩着,对有的人来说,这种悲伤的情绪可能要持续好几天
理性地讲,很多人都知道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年商用客机失事造成的死亡人数一般不超过500人,中国民航已经保持了4427天安全飞行的记录,上一次飞机失事是2010年的伊春空难,其中有超过一半人幸存。相比起来,仅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超过6万人。
/ NYT /
但为什么空难格外让人感到悲痛?可能因为那么多人是同一时间内死亡的,除了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能让上百人同时死亡的事故并不多;可能因为飞机失事的生还率很低,无论是机长,还是普通乘客,能做的往往很有限;可能因为人们容易代入到遇难者死前的场景,比起瞬时出现的交通事故,飞机上的人从感知到飞机出了问题,到死亡前会度过一段时间,很多人从影视作品里看过这时人们惊恐的场面,总会想着“在那两分钟内,飞机上的人们得有多恐惧啊”;可能因为很多人坐过飞机,坐飞机时也会感到担忧,并且会预感到,这次空难会让自己坐飞机时的恐惧加倍;可能因为我们能感知到,一场空难会让那么多遇难者的亲人悲痛欲绝,让他们的余生变得不同……
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且试图理解背后的原因,这很重要。仔细想想上面这些原因,会让我们更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悲痛,更理解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并且不被悲痛和恐惧操纵。
/ NYT /
除了悲痛,当我读到遇难者的个人人生故事,那种感受很复杂我找不到准确的词去形容它,可能混合着难过、好奇、害怕……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人,生命定格在这样一场举世瞩目的灾难中。《人物》3月22日发布了一篇《MU5735航班上的人们》,被广泛转发,但目前已经被发布者删除。我记得文章中讲到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年幼的女儿到广州看病,约好了第二天的医生。同样作为母亲,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想到父母对孩子的无限疼爱,总想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结果却未必如愿。我想看到个人的故事,又有点怕看到,我想如果遇难者能够选择,有些人可能不希望被大众了解,有些人则可能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亲人或许也不能确定遇难者的想法。但当个人故事不允许被传播,这就让我感到难受,甚至气愤,在保护的名义之下,我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 NYT /
我还会感到担心,我担心坠机会再次发生,因为有更多文章暴露出疫情给航空业带来的巨额亏损和空前压力,在管控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难保悲剧不会再发生;我担心遇难者的家属会受到多重伤害,他们丧失了至亲,看不到尸体,在辗转奔波中还要去面对政府、媒体和各种专家,他们能得到专业的、有效的帮助吗;我担心有太多疑问最后得不到回应、太多问题最后得不到解决、太多教训最后被遗忘
识别情绪,除了帮我们接纳情绪,也会帮我们看到更深层的问题,寻找出路。这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之前的一篇介绍如何管理情绪的文章《孩子爱闹情绪、脾气差怎么办?建议从这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中,做过更详细的介绍。
如何面对孩子的疑问?
你和孩子讨论过这次空难吗?你的孩子知道发生了空难吗?孩子有什么反应,表现出什么情绪,说了些什么?
有三种做法是我不太推荐家长做的。
一种是避而不谈,哪怕知道孩子已经了解到了空难。要知道孩子可能因为接触到的信息,感到焦虑、恐惧、困扰,却不会主动告诉我们,他们可能长大后都很害怕坐飞机,就像当下的很多成年人一样。而且孩子很可能从公共场所、同学或其他渠道听说了,可能看到过网络或电视上的画面,可能听到其他人谈论坠机,可能感受到成年人悲痛或恐惧的情绪,在信息无孔不入的时代,孩子很难完全不知道。
/ NYT /
二是主动给孩子,尤其是12岁以下的孩子,看灾难现场的照片有的孩子天生容易焦虑,这容易增加他们不必要的焦虑;低龄的孩子还不容易区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灾难和自己的关系,可能会留下心理的阴影。
三是让孩子目睹家长自己因为情绪而行为失控对于空难,孩子很可能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很多复杂情绪,他们容易被痛哭流涕的家长吓到,反而把问题想得过于严重。过后家长可能容易从情绪中走出来,但孩子目睹的状况可能对他们产生更长久的影响。当你很难控制自己言行的时候,可以尽量自己待着。
我们应该诚恳、平静和公开地和孩子讨论空难,可以带着适当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他如果从某个渠道听说了空难的事,或者看到了照片,如果感到担心、如果有疑问,都可以问家长,他们可以得到诚恳的回答,这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 NYT /
孩子可能主要有这样的疑问:
所有人真的都死了吗?那一定很恐怖。
为什么飞机会掉下来?坐飞机真可怕。
关键在于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给孩子传递更准确的信息,并提供必要的保证。
询问孩子的感受,帮孩子识别和理解感受;给孩子足够的拥抱和爱抚,告诉孩子你理解他,他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不要蔑视孩子的担忧;给出足够的回应,但不要过度,很多信息孩子不需要知道,因为他们还难以像成人一样共情和理解,过多的信息可能只会增加他们的恐惧。
分享我的同事谈到的一段和孩子的对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 家长:Mia,你要在我的怀里稍微待一会儿吗?
  • Mia:嗯。
  • 家长:我注意到你最近似乎有些不舒服,你能和我说说怎么了吗?
  • Mia:我那天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叔叔在讨论飞机失事的事情。他们说飞机上所有的人都死了,我很害怕。
  • 家长:你知道这件事情了,很多人是在谈论它。
  • Mia:所有的人真的都死了吗?
  • 家长:目前来看,恐怕是的,有时候,确实会发生一些让人难过的事情。我能感觉到你很难过。妈妈刚刚知道的时候,也特别难过,这很正常,但相信我,会好一些的。妈妈抱着你,今天你需要多长时间都可以。
  • ……
  • 家长:有感觉好一点吗?……你会不会也感到担心?你也坐过飞机,我们未来还会坐飞机,你知道爸爸也经常坐飞机出差。
  • Mia:我们坐的飞机会不会也掉下来?
  • 家长:我能理解你的担心,知道发生了飞机失事,在一段时间里感觉担心,这很正常。飞机失事的确是可怕的事情,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只发生了一次飞机失事,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我们要相信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他们肯定不希望这样糟糕的事情发生,因此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来保护我们安全飞行。
  • Mia:但我还是会害怕飞机。
  • 家长:在空难后会对飞机产生恐惧是正常的。我答应你,我们如果近期要出门,会选择你更喜欢的交通方式,而且会一直陪着你,好吗?
  • Mia:嗯。
  • 家长: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担忧或不舒服,要及时和我讲,好吗?我一直在你身边。
对社会中的多数人,这场灾难过去了,对遇难者的亲人和朋友,或许它很难完全过去。我不知道现在他们在何方,要应对哪些人,说什么话,陪怎样的小心,我不知道他们经过了多少难熬的日夜,还要经历些什么。我希望所有和他们打交道的人,无论地位如何、身份如何,都能带着多一些的理解和善意。在一场巨大灾难的背后,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应该被善待。

我们是谁
C计划(C指Critical Thinking)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旨在系统提高儿童和成人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
我们研究了上百本书,经过了数千小时的一线教学,熟练掌握批判性思维核心方法,成长为国内推广批判性思维的专业教育团队
最新课程
怎样让下一代包容多元观点,学会独立思考?

C计划研发出给孩子的思维训练课,并且与阅读、写作结合,开设了儿童思辨读写在线直播课。希望帮助更多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思维训练,成长为独立思考、能够理性交流的人
扫描图中二维码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留言互动
不错过理性的声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