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到安史之乱,见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郭是政治家军人,引外援收复两京,功高盖世,随即被皇帝废弃于家;乱臣贼子于是卷土重来,赖李光弼沿黄河与史思明苦苦相持,得以维持国家不坠,以逆势苦战之功许为中兴名将第一,然后又遭皇帝冷遇,置于边缘;仆固怀恩为不世猛将,一门46人死王事,于反攻阶段破灭史朝义,结束安史之乱这一章。
通鉴评这时期唐帝用人之术,有这么一句话:要用人时恨不得揽其入怀,不用人时恨不得扔下深渊。
三人命运不同,仆固被逼反,死于沙漠之中;李拥兵自保,愤懑而终。郭一生谨慎,皇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寿终于家。当然,光靠做低服小是不够的,还要有用。当皇帝把太多的人扔下深渊,把自己逼到无人可用时,比较之下,郭子仪就还有发挥余热的空间。
郭子仪后期两度启用,一平仆固,二退吐蕃。他闲置已久,无兵无粮,靠什么?
靠刷脸。平仆固怀恩靠刷脸好理解。仆固曾是他的部将,仆固的部将也都是他的部将,朔方军又是他起家之地。他一招呼,又占住大义名分,朔方军就站过来了。
郭退吐蕃也靠刷脸,不确定性就高一些。行前与儿子有番对话,儿子挡道不让去,他说,不去就只能战,战则全体玉碎,有何好处?去的话,就算刷脸失败,自己死了,家族得全,也是次优结果。
行到阵前,吐蕃不信是他亲来,郭卸下头盔,露出脸来,认认真真刷了一次,通过。
刷脸为不得已,已无其他法子可想,而刷脸居然有用,说明人心仍可用。三将能有三种命运,说明中唐时分不算太过失序。古人称秩序将乱未乱之时为叔季之世,此时皇室与功臣之间的命运还保有一点多样性。要是身处季世,皇帝与功臣便只能永恒地两相猜疑,功劳大了就得夺位,否则就得被杀。
掉入经典的囚徒困境是常态:无论你是忠是奸,我都要先把你拿下。无论你是信是疑,我都要先造反。
这互相伤害的循环此时还未完全成立,是因为囚徒困境回报矩阵有一处未完全达成:
对双方来说,最优结果不是你不动我先动,而是你不动我亦不动:你不反,我便不拿你;你不拿我,我便不反。
这改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信心,而信心并不来自谁的一颗丹心。心本黑箱,又随时势而迁,就连自己都时常无法确认,他人更无从把握。信心来自可观察可验证可预期的秩序:政治还不是太不稳定、政争还不是完全赶尽杀绝。
吊诡的是,在叔季之世将秩序破坏到无法修复的人,往往是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也是那个为维护秩序用力最猛的人。
郭子仪刷完脸之后,一代代唐帝陷入奋力平乱-贬杀功臣-乱局重来的死循环,成功地将叔季之季送进了季世。他们不明白,在叔季之世,秩序的核心不是兵多将广粮足墙高这些硬实力,而是人心未散。只要秩序还在,反贼可翻然变忠臣。兵多将广粮足墙高不是不好,只是已经不可得,强求结果适得其反:所见皆敌,既得不到硬实力,也将把软实力耗光。
最后,有眼睛的人都已看到秩序瓦解不可逆,人心一去则忠臣皆成反贼。
当刷脸从佳话变成笑话时,over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