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郝景芳的闲聊自留地,关不关注请随意~~
【写在前面】
最近世界动荡、悲喜交加、生离死别、一声长叹。该说的说不出、能说的不想说。
于是还是扎一个小棚子,倒一杯碎茶,说一点我自己的小回忆吧。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写到哪儿算哪儿。
喜欢但不擅长的,vs,擅长但不喜欢的
我很少写我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回避,另一方面是看不清。
每每以为对自我有了深度认知,过一段时间,外界环境变化,自我感知也会发生变化,于是又开始革新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今天想说的是“寻找到自我方向”这件事。经常有人问我,要如何找到自我的人生方向。其实人这一生,总有一些“喜欢但不擅长”的事,和“擅长但不喜欢”的事。一旦二者无法重合,就有重重矛盾和复杂的关系。
这种“喜欢”与“不喜欢”,往往没那么简单,
有些是叶公好龙的虚假喜欢,也有些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于是选择兴趣和事业总像三角恋一样复杂。

我这辈子,“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是数学和物理。“擅长但不喜欢”的事,莫过于主持。
我今天想说的是我自己在“主持人”方面的经历。
成年之后,我对我自己的认知始终是内向的。我做盖洛普优势力测试,前五大优势分别是:战略、学习、成就、理念、统筹,全都集中在“思维”和“行动力”主题,在前十优势里完全没有“影响力”主题;而在荣格流派的人格测试里,我的类型是INFP,治愈者,幻想家气质,内向,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想主义者,被自身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引导,也不是外向型的演说家。
我自己非常认可这些心理测试,因为这些心理测试很符合我对自己的内在感知。

但是从外显历程看,我从小到大都会站在主持人的舞台上、外向地展示自己、用自我的影响力影响他人。我在生活里也说话多、说话快,交游广泛,表观也外向。

这里的矛盾在哪儿呢?
我最早的主持人经历是幼儿园。早在幼儿园大班,我就因为自己识字比较多、能朗读老师的稿件,而成为了幼儿园联欢会的主持人,穿公主裙,脸涂得很白,脑门上点一个红点,由老师帮我举着话筒,我在台上念稿子。
到了小学,我被选为了全校升旗仪式主持人。那时候是黄土操场,有一个铁制的、需要两个少先队员拉绳子手动送上去的国旗杆。我站在领操台上读稿子,“让我们牢记先烈精神,做新时代的优秀少先队员!”后来做了广播站站长,还做过几年六一儿童节全校联欢会主持人。那个时候的我比较虚荣,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没有让我主持,我还耿耿于怀。
所有这些经历使然,那个时候的我,说话有一种“起范儿”的特点,就是一说话就“端着”,可以非常容易用甜美刻板的声音朗读“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
你知道吧,就是每个小学都有的那种主持人。

上了初中,羞于再提自己的主持人经历,感觉那种“端着”的劲儿太弱智,于是有了两年沉寂时光。上了高中之后,又有点跃跃欲试,于是跟班上一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我们高中电视台。那两年扛着摄像机在学校各个角落拍摄,也出镜做采访记者,采访高中篮球队,也采访校园事件,还作为新闻主持人报道出来。

到了大学,课业负担重,有好长时间一心想好好学习,就没有在主持方面努力。但即便如此,也曾经做过两次大型活动:
一次是全校的摇滚音乐会主持人,在大礼堂,那是我们学生会外联部筹办的活动,有北京高校几支乐队参加,当时请到了水木年华、高晓松、宋柯和吴虹飞,我客串了一把主持,假装有点朋克;还有一次是物理系80周年系庆,我是导演组成员之一,自编自导了一个话剧,让我们班几个同学出演,与此同时我还做了全场主持和下半场的音乐编导。
按理说,晚会主持、电台主持、电视台主持我都做过,做了30年,也算是资深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喜欢做主持。不仅不喜欢主持,跟出镜有关的各种事都不喜欢。
与之相对的,是我真爱却高攀不上的——物理。
我一直觉得自己喜欢物理。也曾经在好多次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我从小学三年级就梦想做天文学家,被中子星迷得五迷三道。高中时候看科普,看量子力学的哲学争论,觉得简直太酷了。大学的时候学到分析力学的颠覆式框架,学到统计力学能用“熵最大”推出分布方程,学到费曼的路径积分思想被惊呆了,所有这些时刻,我都觉得太迷人了。

物理的思想,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炼最简洁的真理,这太令人神往了。
但是,我自认为我爱物理,我的物理成绩却不是很好。

我中学数学和物理成绩还可以,应付一般高考还能过得去,但从来都得不到满分,各种数学物理竞赛更是没有拿过名次。像我这样的情况,中学看上去还可以,但到了物理系就属于天赋比较落后的了。物理学到专业层次,还是相当拼数学天赋的。当我看到一部分天赋高的学生是怎样理解抽象概念,怎样计算复杂公式,怎样在头脑里快速推逻辑,内心受到一万点暴击。我发现我永远都无法成为我想象的那种物理学家了。
那是人生中最迷茫的一段时间。就好像一个女孩追了十年男神,最终发现自己还是走不到他身边。自我失落,何去何从。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知道,兜兜转转寻找,我也做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文学、经济研究、公益、教育、创业企业。
这两年因为做童行书院的缘故,有很多去演讲和直播的工作。这种时候,我重新和小时候做主持人的自己相遇了。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我“不喜欢”主持的心理缘由。
我不喜欢主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人生中,我都过于担忧他人对我的负面看法。
我对自己的感知是“内向”,并不是因为我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因为我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会紧张,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谁相处,都会紧张。在我社交不够不圆融的时候,我会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一丝丝嘲笑、贬低、不耐烦、批评、忽视,甚至假想很多不存在的负面看法,并放大这些负面看法,长期处于警觉状态。后来社交圆融,也不是轻松,而是得体地在每个场合说适当的话,以保证自己不犯错,并不太代入自我。这依然是警觉、无法享受的。只有彻底一人的时候才会彻底放松。
所以在“社交还是独处更能获得能量”的问题中,我都会选择“独处”,
因为我就是需要足够长的独处,才能修复在人群中因紧张带来的能量耗竭。
因为这样的潜意识担忧,所以之前的很长时间,我都感觉自己“不喜欢主持”。——因为主持人太抛头露面了,随时随地将自己置于瞩目的焦点,接受他人的评判,稍微说错话就成了笑话,不好看就被人戳戳点点,如果不够幽默得体就要受到嘲笑鄙视,这种位置太让我难受了。
我需要回到孤独的处境,回到黑暗处,不为人知,只有自己一个人舒舒服服伸展自己,在安静的独处过程中体验万物。不再有任何他人的评判。只有我自己和天地宇宙。

我能想象到的最美好工作,就是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活着的时候没人注意到我,死后才有人发现我工作的价值——只有作家和科学家有这样的可能性。我爱这些角色,我甚至渴望全力工作之后的死亡。

我的恐慌、逃避人群,和我对宇宙诗歌的向往混杂在一起,让我成了独行者。
这和“喜欢与擅长”都没关系,这是心理唯一能接受的状态。
但是这两年,我慢慢能看见从前恐慌的自己,也慢慢能接受自己了。
获得雨果奖之后这几年,我在网络上遭遇到很多很多贬低谩骂,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贬低谩骂并没有杀死我,反而让我发现——不过如此。即便网络上有如此多人贬低谩骂我,我也并没有死掉。

我并没有像从前想象的那样,因为他人有负面评价,我就不堪重负生活坍塌。我恐慌的人生崩溃并没有发生。
而是在这些贬低谩骂中,还是觉得自己有继续生活并努力的理由——我的追求和信念。
我有善念主导的追求,我有人本主义的信念,我有真诚沟通的关系。
这些是让我活下去的理由。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不能完全放下潜意识里的紧张状态,每次参加完节目录制或聚会,都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总算结束了,可以独处了。那种感觉让我回到大学时光——每次举办完大型活动或者晚会,我都有一种“总算结束了”的释放感,而不是“啊啊啊好棒好棒好厉害”的兴奋感。即便我接纳了自己,仍然需要独处来修复自己。
但是因为看见从前的恐慌,我至少可以不那么恐慌未来了。
今年我开始做一系列直播,一方面是想尝试新的流量赛道红利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接受一个敢于站在人前的我自己。
其实我在主持、演讲方面还是有一点点能力的——
-我的演讲从来不需要逐字稿和背诵,所有演讲都是即兴表达;
-我录制所有配音、id口播、采访和视频拍摄,基本上都是一条过;
-我在很大的舞台上也不怯场,底下1个观众还是100万观众都一样;

-我算是比较擅长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思,能顺着他人话语推进谈话。

这些能力我以前也有,也知道自己有,但是即便是有能力,也依然认为自己不行,依然觉得自己不喜欢而不被喜欢,依然想要否定和逃避,依然恐慌,依然不安,依然拒斥。这说明心理的力量很多时候强于客观的能力评定。
现在,我虽然还是不安,但起码想要勇敢地试一试,并接受自己的不安了。
今年我做直播,没有给自己任何压力。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起来,从而适应恐慌,让自己站在他人的目光之下,一点点脱敏。
我希望自己做很多事能更纯粹,做教育、写作、研究物理、经济、公益,是因为更勇敢的喜欢,而不是怯懦的逃避。喜欢与不喜欢,擅长与不擅长,在接纳了完整自己之后,都是可以更加探索而努力的方向。
曾经有投资人说过,做创业,就是要做那些你自己觉得简单、他人觉得困难的事情。按这种思路,随时随地开始一场大咖直播,算是这类事情吧。今年的所有的直播,嘉宾都是朋友,或远或近的朋友,因为疫情我们也很难详见聚会,每一次直播都是两小时的聚合。我做直播从来没有脚本提纲,也没法遵照脚本提纲。我只是希望放松沟通,希望能够遵循嘉宾的思想flow,让每一个嘉宾都能把自己呈现出来。
我以前最大的障碍在于,只要感觉自己有1%的瑕疵,就否认自己99%的努力,想死的心都有。现在希望克服自己这种障碍,能接纳一个瑕疵的自己。
与我喜欢的人沟通,这是我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只要你正面相对,并用专注的信念去面对,你可以一直调整,而且总是可以获得正面的收获。你可以跟随心底的愿望去生活,想做什么都可以,但别让心底的恐慌主导你的生活。
毕竟,人生这么短,别让自己囚禁自己。
————————————以下是广告————————————
整个4月,我都会继续邀请我的朋友老师前辈进入直播间。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最近到张朝阳师兄的办公室,看到他满桌子、满墙的公式草稿纸。他是真的很快乐,因为能够讲物理而快乐,因为推导出氢原子的波动方程而快乐。他还一直跟我说,他证明了nkT里面的T就是宏观温度T,说这两个相等很神奇。
这让我想起自己本科时候追物理学而失落的日子。也许对于张朝阳师兄,互联网虽然是他获取成功的领域,但物理学仍然是他心中的女神吧。
4月8日,我会到张朝阳师兄的物理学课堂,看他现场推导公式。

后面13日跟任泽平师兄聊聊婚姻家庭,20日跟陈鸿宇聊聊音乐,24日跟高雅聊聊城市文学艺术,也都是我自己非常期待的对话。希望大家一起来聊~

⏰ 今天12:00-14:00,我将结合真实案例,聊聊双减之后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启发您促进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
 欢迎扫码预约直播,今天中午直播间见~

 往期直播回放汇总
专栏1【童行读书月系列直播】-2021年12月:https://uuj.h5.xeknow.com/s/3l5BY7
专栏2《景芳时空大咖对话》-2022年1月:https://uuj.h5.xeknow.com/s/1hiq2j
专栏3《景芳时空大咖对话》-2022年2月:
https://uuj.h5.xeknow.com/s/2X9GRw
专栏4《景芳时空大咖对话》-2022年3月(限时免费,已更新至《郝景芳*杨旭直播》):https://uuj.xet.tech/s/2sXq3O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