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有这么多老人和孩子
万一有个头疼脑热
该如何就医?
👇👇👇
昨天(3月14日),馨宁公寓小区进行了第三次核酸检测。检测点上,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志愿者中有不少专业医护人员,他们同时也是小区居民。
就在3月10日,位于徐汇区华泾镇的馨宁公寓因疫情防控需要,开始实施14天封闭管理。
在这个眼下有3100户约7800人的小区中,不少是老人和小孩。面对居民常发的急难杂症和专业医疗需求,华泾镇深入挖掘小区人才资源,在报名的200多名居民志愿者中,第一时间建立了一支“馨宁医护志愿组”,涵盖内科、全科、妇产科、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和临床药师。
这些来自医疗专业的居民
组成了一家临时的“全科医院”
一天内超200人报名志愿者
3月10日下午1时,华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施晓敏接到通知,要立即进驻馨宁小区加入封控期间的防疫工作组。
而就在当天,小区里一名孕妇面临生产。在联系了徐汇区疾控中心、好不容易及时转运了产妇后,施晓敏和同事意识到,小区里有这么多老人和孩子,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该如何就医?
就在此时,工作组又想到,小区7800多位居民中,有没有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基础的医疗建议。于是,3月11日一早,一份志愿者招募书开始在各居民楼的微信群里传播。很快,工作组当天就收到超过200个报名意向,其中不少职业是医护人员的居民主动站出来,提出自己可以立即上岗服务。
一个包含了10名专业医护的
志愿者工作群
也在当天建立
施晓敏成为居民
和医护志愿组之间的联络人
“‘临时医院’没有‘院长’,我们防疫工作组接到居民电话、摘录大致病情后,只要不是癌症、尿毒症等需要转运的危重症病人,其他医疗需求就转发到志愿群,由医护人员及时认领。”施晓敏说。
而每当有新的需求转发到医疗志愿群时,几乎每次都有成员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复“我可以”。“前两天刚接待一名小朋友,手上做过微创手术,伤口需要挤脓,但因为暂不属于危重症,转运等候时间会很长,最后我们群里的医生穿好了防护服,为小朋友简单处理了伤口。”
普通小组、医护小组
分工明确
居民的医疗需求五花八门,医护志愿组与馨宁公寓居民区的志愿者们也有明确的分工:
普通志愿者负责指导居民在“云医院”进行简单的配药;
超出志愿者知识范围的医疗需求,由医护志愿群里的专业医护人员解答。
这让临时组建的“馨宁小全科医院”做到了“配药云上走,小伤及时治,轻症有指导,重症有研判”。
“有事尽管叫我。”这是来自浦东仁济医院的护士王玉在群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除了为小区邻居换药、拆线、处理伤口,她还常常帮助居民采购药品。在被封控的楼栋中,一位小朋友被缝纫剪刀戳伤了眼睛,情况紧急,在等候闭环转运时,为了不耽误治疗的黄金期,在医院经历过严格的防护培训和考核的王玉穿上了防护设备,第一时间为小朋友进行了伤情研判,争取到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的全科医生施鸣宇,和来自东方肝胆医院安亭分院的肿瘤科医务社工杨俊侠,两人尽管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领域,但加入馨宁医护志愿组后却配合默契,搭档上门为小区需要做血透、腹透以及因肾结石而呕吐的居民进行情况评级,为后续的转运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任职于仁爱医院的内科医生叶庚凤承担起了为小区发烧老人和胆结石患者进行视频问诊的任务。
作为总联络人,施晓敏发现,自己此前在综合窗口的工作经历,对这次突发的疫情防控任务起到了很大作用。
“徐汇区推进的综合窗口服务包含了很多民生项目,慢性病、癌症、尿毒症病人的日常报销我们都很清楚。”
这让施晓敏和同事在对接闭环转运病人时有了较专业的预判能力,让区疾控能够第一时间转运危重症患者,普通的患者也能在家门口得到初步诊疗,缓解了外部的医疗资源压力。
有专业领域的知识
加上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为这些志愿者点赞
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舒抒)
编辑:李丽洁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