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我的微博“九邀侯”,我会把公众号不能发表的一些文章放在微博文章区:
有读者希望我能把《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系列文章出一个合集,便于收藏保存和转发传播,我想这是个好主意。多篇文章放在一起简直像一小本书那么多的字了,需要大家有耐心慢慢的看,慢慢的思考。这些是我在美国生活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的结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1: 薛定谔的创造力

虽然已经在美国居住了十年,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在美国生活,毕竟我的亲朋好友都在中国,我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华美食,对美国人喜好的球赛明星百老汇毫无兴趣,对我而言在中国生活的文化幸福感要远高于在美国。美国除了房子大点儿空气好点儿之外,其他的也没什么好的,如果只需要房子大点儿空气好点儿,去大理生活不是更好吗?但是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我还是决定自己忍一忍,留在美国,好让孩子接受美国的教育,似乎这样要比国内家长拼命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更容易一些。
但是现在,我后悔了。我甚至决定放弃绿卡回国,让孩子们在中国读书长大。因为,我意识到美国的教育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
人人都说美国学校是快乐教育,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人们批评中国搞填鸭式教育,消磨掉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沦为做题机器。从前我也深以为然,所以让孩子们在纽约读书,看着孩子们每天快快乐乐的上学,在教室里随地乱坐,写字姿势歪七扭八老师也不管,做对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会被老师夸上天,家长会上基本上听不到老师对孩子的任何否定,我也一度觉得美国的教育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自信满满、保持天性和创造力。
可是,似乎有什么是不太对头的。
这两年来,我除了对世界上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了独立思考之外,也对美国教育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发现对美国教育的先进性的吹嘘是一场误会,甚至可能是一种有意的谎言。我决定写这样一系列的文章,分析为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让孩子在中国受教育要比在美国受教育更明智。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


科学家们做过无数次人种智商测试,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亚洲人平均智商水平比其他人种高。美国不仅人笨,动物也笨,如果说美国的松鼠和鸽子是因为没有被人捕捉伤害,所以和人类比较亲近,可是美国人也会捕杀老鼠和蟑螂呀,但是美国的老鼠蟑螂智商比中国的差远了。
以前在上海租房子的时候和蟑螂做过斗争,上海的蟑螂机灵的很,我先生在一只抽屉里看到了蟑螂,把抽屉拿出来后,却看不见那只蟑螂了,他转动着抽屉,依然看不到蟑螂,他甚至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原来,那只狡猾的蟑螂竟然懂得跟着抽屉旋转的速度躲避人类的视线,所以无论我先生如何转动抽屉,那只蟑螂都可以躲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可是在美国看到的蟑螂,根本不懂聪明的躲避,跑起来也慢吞吞的,一脚踩过去它都不知道跑,如果没打到,它还会跑一圈再回到原地等着挨打,一副智商堪忧的样子。
多数美国人就像美国的蟑螂,普遍死心眼儿,中国人的应变能力要甩老美好几条街,如果可以和中国人公平竞争的话,美国人绝对是输家。
如果你看过美国人的西点烘焙过程,就知道他们把每一件材料都精确到盎司、克、毫升,为了做个小点心,需要小心翼翼的把面团放在高精密度电子秤上,一克误差都不能有。慢慢吞吞,死死板板。
在美国的商店买东西,你会发现收银员很呆。如果价格是$16.18,你不喜欢找给自己的是零钱,希望找给自己一张五块钱就好了,于是就给了收银员一张20美金,一张1美金,以及一毛八分的硬币,这多半会让收银员懵掉的,很可能对方会把那张一美金退还给你。我还遇见过把一毛八分钱的硬币也退给我的,只拿走20美金,再根据收银机的计算结果找给我3.82。这种智商水平和精明利落的华人收银员相比简直像个笑话。真不知道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体现在哪里。
如果你觉得做烘焙和收银不需要太好的教育水平,那医生总归是教育水平最高的人群了吧?每一位美国医生都必须拥有博士学历,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
我二宝婴儿期长得胖乎乎,胳膊和大腿都是肉褶,脸蛋儿像蜡笔小新那样嘟出来,但是绝对不属于超常肥胖,而是在中国非常常见的婴儿肥。在中国人看来,这叫养的好。可是二宝两个月体检的时候,美国医生竟然说孩子太胖,必须减肥。你听说过给两个月大的婴儿减肥的吗?让一个没有任何指标是不健康的婴儿减肥?
我没有给孩子减肥,而是换了个儿科医生。二宝一直都非常健康,两岁之后的二宝还一度瘦瘦的,从未有过肥胖的问题。这就是西医,只知照本宣科,离开了仪器和数据就不会看病,甚至连常识都不具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医和烘焙师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死板的教条的。
美国老师的确很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某个阶段充满自信,只是,自信和盲目自信是有区别的。在美国公立教育系统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自信不小,本领却不大。真正的自信应该建立在过硬的本领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空洞的鼓励之上。无节制的鼓励可以让孩子一时沾沾自喜,可是孩子又不是傻子,人才是全球流动的,网络上更是牛人辈出,孩子会很快发现很多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强的多,自己似乎没有老师夸的那么好,鼓励的边际效用会不断递减。美国学校教学进度慢如蜗牛,如果家长没有财力给孩子补习和报课后班,孩子的真才实学未必增加,抗挫折能力却不堪一击,人生稍有不如意就容易患抑郁症或者寻求性与毒品的开解。
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是没什么本事却又过于矫情的人,这种矫情恰恰正是美国人思维死板的体现。
有段时间我很疑惑,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多过敏的?在国内似乎很少听说有人对什么过敏,但是美国过敏比例特别高。一开始我以为可能人种有差异,直到孩子的过敏源验血报告出来之后我才发现问题所在。按照医学报告来看,二宝对狗毛过敏,三宝对牛奶过敏。可是搞笑的是,我家已经养了四年狗,数二宝最喜欢跟狗玩,没有任何对狗毛过敏的症状。“牛奶过敏”的三宝则是我家里最爱喝牛奶的人,饿了来一杯牛奶,渴了也来一杯牛奶,每天都能喝三四杯牛奶。医生竟然告诉我三宝对牛奶过敏?!没有任何症状的过敏应该视之为过敏吗?我把这过敏源报告扔进了垃圾桶。
什么叫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什么美国人鼓励创造力的教育下出来的都是一群书呆子、一群盲信权威、榆木脑子的愚民呢?如果美国人的教育真的可以鼓励人们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为什么美国人大多都笨笨的呢?如果美国人在长大过程中并没有被教条主义修理,没有被填鸭式教育折磨,为什么长大之后离开了机器和数字规范就什么都不会做?还能相信美国教育体制下,自己的孩子会成长为创造力无限的人才吗?
如果中国式教育真的扼杀创造力,为什么中国人很明显普遍脑瓜更灵活,应变能力更强呢?
但是,如果美国人创造力不强,怎么会有那些顶级的高校、大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充满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被创造出来呢?
美国似乎有两张面孔,一面是呆板愚笨,一面是人精荟萃,同是美国教育体制下的产物,究竟哪一个美国才是真的?如果两个美国都是真的,那美国的教育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会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2: 精英治国的把戏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到,无论是在科学测试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的平均智商低于中国人,美国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比中国人差很多。这就让人很疑惑,在快乐教育下培养出来的美国人其思维灵活性为什么远逊于填鸭式教育下的中国人呢?但是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成果等各方面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先进啊,如果美国人创造力比中国人差很多,为什么美国人拿出来的创新成果却傲视群雄呢?
你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美国是精英治国的国家。什么是精英治国?就是有才能的有财富的有地位的少数人执掌权柄。与精英相对的就是普罗大众,在精英治国的体制之下,普罗大众是被精英治理的一方。精英既然掌管了美国,必然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延续下去,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避免被大众拿去了国家的控制权。为了这个目的,精英们手段频出,无所不用其极,而美国的教育体系正是由精英们根据这一目的精心设计出来的。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二元的,私立学校系统培养精英,公立学校系统培养被精英收割和控制的普通人。
在中国,公立学校普遍教育质量高,可是美国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美国虽然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在公立学校体系里,孩子可以一路免费读到高中毕业。但是说实话,就美国公立学校的水平来看,读完12年义务教育之后学到的东西还没有中国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学到的知识多。
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学阶段,孩子们就是各种玩,早上八点半到学校,下午两点半就放学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少的可怜。如果是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会花巨资把孩子的课后时间用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填满,但是如果家境普通,是根本上不起课后班的,穷人的孩子就会处于散养状态,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绝大部分读公立学校的美国孩子,就业方向只有工人、店员、传统行业员工这样的收入普通的工作,走运的可以应聘进入美国邮局这样的单位,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福利。当一名美国普通的穷人,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到五六千美金不等,不愁吃穿但也存不下钱,买不起房,这一生也就是这样了。他们从一踏进公立小学的大门起,就被有目的的培养成普通劳动力,也就是能读会写而已,他们在公立学校毕业后不懂政治,不懂历史,不擅计算,不识理财,被灌输了一大堆左派意识形态,却在小学三年级还要掰着手指头数数。他们脑袋空空,每天傻乐,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目标和人生规划,快乐教育带来的快乐童年有利于他们在成年后即便一事无成,也能自我宽慰,不至于成为过激分子。
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最累,他们可不会像穷人孩子那样虚度光阴,课后班里都是他们的身影,其学习强度未必比中国孩子小,开销却比中国孩子大。如果天赋不错,他们可以靠父母砸钱有机会读名校,毕业之后当医生、律师、华尔街中层或普通职员,年入几十万到上百万美金,然后贷款买大房子,好车子,努力保持住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但是如果天赋平平,中产阶级的孩子也很容易连父母的成就都达不到,从小到大的课后班投入也打了水漂。
富人的孩子一定是读私校,除此之外还有私教,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才不会相信什么快乐教育的骗术,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是这些知识技能不是为了当一个员工,而是要培养当老板的能力。一部分收入更丰厚的中产阶级家庭也会将孩子送进私校,他们不满足于中产阶层,希望下一代可以向上流动,跻身富人阶层。他们付出所有把孩子送进私校,并非全是为了私校的教学质量,他们想要为孩子砸钱买下的是私校的朋友圈,毕竟进了著名私校之后,孩子的同班同学家里哪个不是非富即贵呢?在美国要想找个好工作,裙带关系也不能少的,私校里的孩子个个出身富贵,到时候孩子参加同学会都像参加名流酒会,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不过富人自己的圈子往往排外,即便是经过私校势力眼的苛刻面试,也花掉每学期几万美金再加上给学校的各种名目的捐款,富人家长们也未必会允许中产家长进入自己的圈子。向上层阶层流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中产阶级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付出太多。
美国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基尼指数居高不下,这也反映在了教育领域。美国的教育资源并不公平,公立学校表面上是免学费的,但是学校的开销来自于房产税,房产税收的多的地区,学校资源就更好,房产税低的地方,学校质量也就差。而房产税是按房屋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的,可想而知,越贵的房子,房产税就越高,这里的学校资源就越好。相反,治安差、房价低的地方,房产税就越低,学校就越差。穷人难道不想要孩子上好学校吗,但是仅仅房产税这一项就可以把人逼退了。
在中国,好学校主要就是看多大几率能有升好中学好大学的机会,但是在美国,好学校更重要的是有正常家庭的同学,减少孩子学坏的可能性。在美国的差学校里,同学家长可能是经常进出监狱的惯犯或瘾君子,你能想像孩子和同班同学学着一起吸毒、群P、持枪抢劫吗?如果无法接受,那就只能咬咬牙多花几倍的钱去好区居住。
是的,只是为了孩子不学坏,美国父母就必须承担惊人的地产税。在纽约,差区的地产税只有一年几百美金,可是在好区里,每年地产税都是几千上万美金,这笔钱虽然上不起私立学校,但是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减少学坏几率的公立学校。在纽约长岛最好的学区,那里的很多房子的房产税都高达每年三五万美金,那里的公立学校质量很高,但是真正的富人依然会交着天价房产税,却放弃进公立学校的名额,给孩子读私立学校。美国房产税的本质是富人将自己的生活与穷人隔绝的工具,也将穷人向上流动的路径堵住。
美国的公立学校基础教育十分简易,州考和会考也超级简单,随便混混就可以拿个高中毕业证,只要愿意就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不过,大学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属于精英教育了,如何将普通人和精英在大学阶段隔离开呢?
美国的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大学,美国没有中国这样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美国大学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特长、做过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事情,学习成绩主要看SAT考试成绩,而这个考试可以考很多次,只要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随时考,考入大学之后如果觉得所学专业自己不喜欢还可以随便转专业,看起来轻松灵活。但是,这种宽进严出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普通的大学上,也就是资质不太好或者家里没钱读补习班兴趣班的孩子,他们考上了普通的大学,但是却很难拿到毕业证,据统计,美国的大学平均毕业率只有50%左右,毕业率最低的10所公立大学,毕业率都在15%以下,南新奥尔良大学毕业率居然只有4%。主要就是那些平平无奇的大学将毕业率拉下来了,而常青藤名校这种培养精英的大学,虽然很难进入,但是毕业率却相当高,耶鲁的毕业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穷人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就算是考上大学也很难毕业,而精英则永远是精英。
普通的美国人只是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是教育质量堪忧,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人类无法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所谓创造力必须基于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这也导致了美国人普遍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公立学校的教育之下文化水平较低。
而美国的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要学习海量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就会有更好的创造力。他们进入常青藤高校的几率也比较大,就算资质一般不能从名校毕业,他们还有父母的人脉资源和金钱实力,这使得他们很大几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科研领域、商业领域或者政坛做出成就,成为参与治国的精英,并一代又一代将优势保持下去。
通过对美国教育体系的了解,就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的素质差距如此巨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美国普通民众在公立学校毕业,他们在记忆力最好的儿童时期虚度光阴,长大后很可能连大学毕业证都拿不到。而精英阶层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那种和公立学校完全不同的精英教育。不过,在公立学校的“快乐教育”之下还能够成绩优异的穷人家的孩子,那就属于真的智商超群了,很可能是天才人物,他们没有受到填鸭式题海式的摧残,往往会有些特立独行之处,会被选择出来,进入合适的科研领域,在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这种废掉一万人,培养一个人的教育体系,也是美国人才两极化的原因之一。只是我很清楚,我的孩子并不是那种凤毛麟角的天才人物,这条快乐教育之路不适合我们。
中国的大学难进易出,经过高中苦战,经过高考考上大学之后,除非是完全不学,否则极少有人拿不到毕业证。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全国一盘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指导来培养人才,而不是美国这种资本掌权的国家以限制阶级流动性为目标来刻意设计隔绝百姓的教育体系。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公立教育系统内学到很多实实在在的知识,能够高中毕业的中国学生,在学识上都远超美国高中生,所以能考进大学的都是智力、知识和韧性较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已经经过了高考的考验,符合高等人才的条件。并且,18岁之后,生理状况上也不再适合死记硬背,而是拥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中国的大学阶段,便会给学生更多空间。过去的中国高端人才缺口较大,经过这些年的高校扩招,现在每年有1400多万名18岁的年轻人,其中一半都可以进入大学,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了人才储备。
美国的资本控制政治的体制就决定了美国普通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或许可以凭借美国在全世界占便宜得来的利益分赃获得不算太艰难的生活和不算太糟的福利,但是对于个体本身而言,自我成长方面是缺失的,生存技能上是缺乏竞争力的,由于实际文化水平较低,其个人精神领域是荒芜的,只能靠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来维系混沌的一生。
中国孩子的确越来越内卷,但是,我宁愿让孩子在竞争中不断自我提升,也不想让他们在无知中荒废生命。孩子们的能力如果够强,不论在哪个国家生活都不会太差,但是如果竞争力不够,就算是在美国生活,也只能当一棵糊里糊涂的韭菜。美国的精英不在乎百姓是否有国际竞争力,这些资本家心中没有祖国,只有利益,如果有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美国人民。一旦世界格局翻转,美国红利不在,没有能力的人的生活将会极度悲惨。靠人不如靠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私立学校肯定是进不去的,在美国公立学校又学不到真本事,还是中国的公立学校对孩子的未来更加有益。
多学本事总不会错,但是中国填鸭式教育真的太枯燥了,太苦了,真的会是对孩子好吗?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让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说填鸭式教育恰恰是中国人的优势。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3:死记硬背是中国人独有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一切所学所历,皆会有其用处,哪怕是书桌下偷看的闲书,半途而废的兴趣,都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发挥出来用途。正是之前所知所见所行所思的总和使你成为了现在的你。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怕没用处,只怕没学过。
美国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量太小,和中国公立学校相比,美国的公立学校对孩子们提供的知识量和练习量都少的可怜。许多人都对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有所诟病,可是基础教育阶段采取填鸭式教育和死记硬背在科学上是合理的。
孩子长于记忆力但是理解力较弱,成年人记性不够好但是理解力强。基于这个生理事实,对少年儿童进行填鸭式教育其实是十分科学的。对于孩子而言,限于心智成熟度和人生经验不足,是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的,例如婴儿学语言的过程,牙牙学语阶段,婴儿并不理解那些词语是什么意思。父母每天对婴儿不断的说,反复的说,大量的说,孩子才会渐渐学会说话,这就是“填鸭式”教育。孩子一定是先大量听大量记大量模仿,才能开口说话,逐步理解语言的意义。
针对少年儿童,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不论懂了还是没懂,先记下来就对了,总有一天等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对这些知识有足够的理解的。但是如果错过了少儿期的记忆力高峰,就再难以记得住足够的知识了。不要以为有了电脑,搜索信息方便,就可以少记忆知识,如果脑子里没有记住足够的知识,在思考时会完全想不到相关信息,想找什么、在哪里找恐怕都没有概念。一个人是可以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能给人有文化的印象呢,还是说句话都要马上到电脑上搜一搜才知道该怎么说给人感觉有文化呢?所谓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难道不都是儿时死记硬背之下掌握的知识吗?趁年幼多死记硬背下更多的知识,对这一生都会是受益无穷的。
大脑的记忆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脑子越用越灵,总是不去背诵、记忆,大脑的相关功能得不到开发,肯定要弱于勤于记忆练习的同龄人。
中国古代书生要背熟四书五经,才有可能考取功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共有5万多字,《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一共38万字。背诵四书五经,共要背下高达42万字。这还不算完,所有读书人还必须背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又是28万字。再背诵一些名人名篇,这还不算幼时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启蒙读书的字数,一个平平无奇的古代书生需要背下来百万字。
不要以为古人读书都是文科的死记硬背,背诵下来只是最基本的,要想考取功名,就一定需要把这些知识充分理解、彻底吃透,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应用能力,为此要阅读背诵海量名家注释、史书典籍,要知道这些都是古文,言简意赅,寓意深远,需要涉猎的文字内涵惊人庞大。事实上四书五经等古代读书人必读作品其涉猎知识十分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礼仪、天文、占卜、数学等等。每一位能够考取秀才的古代学子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人才,学问远超如今的博士。
要想学好中文表达的知识,诵读记忆不可少。鲁迅在三味书屋里的时光是这样度过的:“上午读生书六十遍,写字;下午读书六十遍,讲唐诗一首”。
“死记硬背”这个词现在成为负面含义,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恰恰是中华民族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其他国家想要效仿都很难的。中文特有的韵律,需要在诵读的功夫里融入血液。中文是全球独一无二的音形意三维文字,和其他语音型文字有着本质区别,儿童学习中文,刚开始不知所云,但是由于每个中文字都具有意义,就可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先不由分说将内容填进脑子,再逐渐理解,是中国人应用千年的学习好方法。中文是世界上最高级最成熟的语言,可以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其一字一音、自成其韵的妙处是中国读书人可以更容易背诵文章的前提条件,其他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
今天下午和女儿等车时为了打发时间,我俩比赛读路边的电话号码,我用中文读,她用英文和西班牙语读,毫无疑问,中文读下来速度最快且最清晰,英语次之,而西班牙语之啰嗦简直令人忍俊不禁。我再次为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祖先智慧感到自豪。
之所以中国孩子适合背书,是和中文的特点分不开的,中文简练且押韵感强,用中文背诵不仅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掌握知识的捷径。
美国学校的孩子是不学九九乘法表的,是美国人不想学乘法表吗?并不是。他们只能一个一个硬记,反而不如中国人“死记硬背”乘法表来得更容易更不会出错。他们之所以不能像中国孩子一样背诵九九乘法表,是因为用英语背九九乘法表根本没有起到更容易的效果。想象一下,中文可以说: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每行五个音,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同样是这些内容,如果用英文说是Seven times seven equals forty-nine.Seven times eight equals fifty-six.Eight times eight equals sixty-four.Nine times nine equals eighty-one.每一行要发的音节数目不同,音节数目比中文多两到三倍,效率直接减少大半,且毫无记忆点。正因为英文这种语音文字比中文低级太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还有化学元素周期表,用中文记忆特别好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如此押韵易记,我可以在三十年后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如果用英文呢?完全没办法这样轻松愉快的记住。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有用的知识,没有多少字,背起来并不难,却涉及数学、化学、气象、纪年,令人受益终身。如果不是使用中文,用这地球上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实现这样容易有效的知识掌握结果。使用中文背诵知识,其实是一种捷径,是积淀了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
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是针对学龄儿童少年生理特点和中文独特性的科学教育法,是中华民族的巨大优势。不仅不会抹杀创造力,还会对产生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味妖魔化“填鸭式教育”和“死记硬背”,追捧所谓的“快乐教育”,是在自废武功。
现在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出国读书,除了对填鸭式教育反感之外,还因为相信美国教育方式下,学生有批判性思维,不会人云亦云。事实果真如此吗?本系列下一篇文章,我将说一说这件事。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4:美式教育与批判性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脑海中被植入了这样一个概念——中国教育不教给你逻辑和思辨,不允许质疑,而美国的教育鼓励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出不人云亦云的人才来。
让中国人误以为美式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可能基于以下理由:
1、美国学校课堂上气氛轻松,课堂纪律并不太严格,很多老师教学风格很幽默风趣,在写作上看重逻辑思维训练和观点表达,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2、美国政治氛围宽松,网络没有墙,美国人可以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声音,更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扩展思维边界、丰富观察维度。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我在美国生活十年的观察来看,我可以肯定的说,美国人普遍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人也是人云亦云的,幻想着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就可以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貌似宽松的美国言论和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是并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美国大众,问题出在哪里呢?


1、知识的匮乏限制着美国人的思辨能力
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说,美国公立学校提供的知识量很少,练习做的也不够,绝大部分美国人读了十几年书,还是脑袋空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相对小,造成了美国人无论是在知识素养上还是工作能力上,普遍远远落后于中国人。
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建立在足够的信息量之上,没有足够的知识,是无法充分思考的,让一个最爱的书籍是少女漫画的人去批判性思考政治与哲学,那是强人所难了。人类的质疑是不会超脱出所知所学的圈子范围的,而这所知所学都是被灌输的知识与思想,往往并不是独立思考之后的结果。正是由于美国人在知识面、信息量、独立思考真实度上远远不足,所以即便美国学生学习氛围轻松、允许质疑权威,也不等同于美国人就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网络没有墙不等于获得的就是真实的信息
如果你阅读过我的公众号文章《世界的真相-2: 上锁的媒体》,就会知道尽管西方世界媒体品牌众多,可是大约90%的国际媒体都集中在少数几家传媒集团手中,你耳熟能详的所有西方大媒体都是被少数几个人操纵的,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只是一个骗局。
因为拥有传统媒体巨头、社交媒体巨头和好莱坞,西方深层政府具有着全球第一的舆论宣传能力,他们不仅利用这个能力对全球百姓进行洗脑,也同时对美国人民全力洗脑。CNN、ABC、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是炮制假新闻的专家,我曾在以前的文章和微博上许多次拆穿美国媒体的各种假新闻。
目前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中,美国大媒体不断的刊登假新闻。例如他们贴出的所谓俄罗斯轰炸乌克兰妇女儿童医院,一群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孕妇的照片,是假的。这个孕妇是个演员和网红,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这个孕妇还自己拿着一大堆东西走楼梯呢。而且这个医院是被乌克兰政府的亚速营炸毁的,却被西方媒体栽赃到俄罗斯的头上。
但是在美国,不仅广大群众对这些大媒体深信不疑,就连美国高级知识分子也相信这些假新闻。仅凭他们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和对待西方主流媒体的轻信心,就不可能做到批判性思考和真正的独立思考。在西方强大的宣传机器洗脑之下,99%的美国人都是人云亦云的,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来源于假新闻,这就导致美国人时常表现出来的无知、自大和反智,在很多问题上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相信这样的人群具有批判性思维,无异于痴人说梦。


3、警惕美国课堂上的假知识
我发现美国人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多知识并不是真的。你以为只有小日本很不要脸的修改教科书吗?美国也一个样子。
前几天我和女儿聊天,随口问了一下她这学期学了哪些关于中国的知识。女儿说,历史老师讲到过,在20世纪初期,有四个国家侵略了中国。
四个国家?我立刻觉得不对劲了。
女儿说,老师告诉他们,那时有俄罗斯、日本、英国和法国侵略了中国。
我追问:“只说了这四个国家吗?没有说过美国也侵略了中国?”
女儿说,老师没有提到过美国侵略中国。
这就是美国的历史教育,能把八国联军侵华说成四国侵华,将美国摘了个干净。他们难道要假装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馆、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及塞克勒博物馆里堆积如山的中国文物全部都是美国人从合法渠道花钱买来供着的吗?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可以信口雌黄,那么孩子在美国课堂上还学了哪些假知识,我都无法想象。
美国孩子自以为的独立思考,其实并没有离开西方主流媒体和左派老师们画的圈。


4、政治正确是美国人思维的紧箍咒
人们往往以为美国课堂上可以争论、网络上可以争论,就以为美国人思维和表达不受限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争论不等于独立思考,不等于批判性思考,不等于不人云亦云。争论,往往只是争论而已,或者说,这是深层政府刻意制造出来的美国言论自由的假相。而真实世界的美国人,但凡真的试图独立思考,或者表达不同的观点,是可能会招致祸端的。
对美国社会比较熟悉的人都会知道,美国有一种叫做“政治正确”的东西。什么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呢?例如:支持黑命贵运动、支持性少数者平权、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敌人和威胁等等。
有一些美国人说出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言论,结果下场很惨。有大学教授没有给成绩很差的一个黑人学生考试通过,被革职;在推特、Facebook 、instagram、YouTube 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不政治正确的言论可能会被封号删帖;有白人上中学的女儿被性少数者在校园强奸,受害人的父亲想要讨个说法,却被警察抓走,FBI还因此将美国家长的此类事件归于“国内恐怖主义”,派出直升机和特工来监控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一举一动。
美国社会被割裂成一左一右两大阵营,纽约作为深蓝州,现在已经深陷于极左思想的泥潭中了,所有的保守派教师都被革职或者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纽约的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的就只剩左派思维,而且往极左的方向一路狂奔。
我女儿的班级有31个同学,在课堂上讨论起政治问题来,除了我女儿之外就只有一两个学生是相对保守派的,其他二十八九个孩子都是左派的。这种现象足以证明美国孩子并不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而是深受左派老师刻意引导和媒体宣传所影响的。
其中一个保守派同学曾经私底下和我女儿说过,他不敢在学校谈论自己的保守主义思想,因为那会闯祸的。
年仅13岁的孩子就深深知道如果透露出自己的保守主义思想是会闯祸的,美国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何在呢?美国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何在呢?美国所谓宽松的社会氛围和政治氛围何在呢?
为了女儿不要被美国极左学校洗脑,我会在家给我女儿进行反洗脑教育,但是我也同时再三叮嘱她,让她在学校里不要谈论政治观点,不要在写作文时谈及那些政治正确相关话题,因为如果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很可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很可能因为思想觉悟不符合政治正确,她就算成绩再好也可能无法进入重点高中,但是我也不希望她为了个人利益就说一些违背良心的话。所以,我女儿在美国这种政治环境下的学校里会感到很撕裂很压抑,她曾多次提出想要搬家去佛罗里达州,因为佛罗里达是保守派的州,可是保守派也有保守派的问题,美国的两个派别都有很反常识的极端倾向,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政治方面都十分偏激和愚蠢。更何况美国的教育部长本身就是极左派,他领导之下的公立学校系统,即便是在保守派居多的红州里,公立学校的教育引导也还是左派思维形态。在美国,想要找到一个不左也不右的尊重常识的生活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把美国人左右两派观点的分裂视为批判性思维。美国人批判性思维的缺乏是由于舆论环境的刻意引导以及人性的易受操纵所致。在美国,政治正确配合着政治迫害将人们的思想紧紧束缚,一个个变成人云亦云的愚民。
除了无法学到足够的知识、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之外,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孩子,还都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在中国生活,这个问题则并不存在,那就是种族歧视与自我认同问题,种族歧视问题对于亚裔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这会是本系列下一篇文章所要探讨的话题。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5: 种族歧视与自我认同

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孩子,都一定会遇见两个在中国不会遇到的问题——种族歧视与自我认同。这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先说一说种族歧视的问题。
说起美国的种族歧视,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但是有所不知的是,美国早已不存在针对黑人的系统性种族歧视,甚至美国式政治正确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黑命贵,黑人使用种族歧视当筹码,实现了逆向种族歧视,在很多领域,美国黑人早就骑在白人的脖子上了。关于美国黑人与种族歧视的问题,我已经在以前的公众号文章中写过,题目叫《美国黑人真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歧视吗?》,文章链接: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在本文中我就不多讨论黑人问题了,只讲一讲在美华人面对的种族歧视问题。
表面上,美国人反对种族歧视,支持少数族裔平权,不过,在现实中,从少数族裔平权活动中受益的只是黑人、西语裔和印度裔,而亚裔则与印第安人一样,没有从中得到平权,反而成为平权政策的受害者。
亚裔的孩子聪明刻苦,如果只是凭借学习和表现,常青藤高校和重点美国高中里的亚裔比例会高的吓人,奥数和机器人大赛上前几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黄皮肤黑眼睛,没办法,谁让我们就是智商更高的种族呢。可是,亚裔作为比黑人更加少数的族裔,不仅没有得到平权,还在升学上再三遭到打压。
最好的高中原本是要考的,但是靠考试的话,亚裔孩子能占掉三分之二的名额,所以干脆改成了按种族配额加上抽签。
以前纽约市一些公立学校设置有天才班,是在孩子4岁时进行统一考试,发现智商较高的,就会被招录进天才班里,学习内容会比普通班多不少,很快,天才班里满满的都是亚裔孩子的面孔,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见不到几个,甚至出现在一些天才班里整个班都是亚裔孩子的情况,于是,纽约市取消了天才班。
美国高校招生录取标准不以能力和成绩为导向,却是以肤色为纲,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籍申请者,在各方面表现一样的情况下,一名亚裔学生有25%的录取机率,但如果他是白人,录取机率就会是35%,如果他是西班牙裔,他的录取机率就会变成75%,但如果他是非裔,他就有95%的可能性。对比之下,倒还是中国的高考制度更公平的多了。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虽然很多老外对亚裔女孩特别喜爱,但是亚裔男孩并不受美国女孩欢迎。在美国女孩的择偶偏好中,各族裔中,亚裔男应该是她们最后的选择了。这其中有生理原因也有文化和心理原因,很多美国女孩觉得找一个亚裔男友不是一件够酷的事情。如果一对华人夫妇生育有儿子,又选择在美国生活,那恐怕真的要为孩子的未来慎重打算一下。在美国长大的亚裔男孩,恐怕需要有更强大的内心,才能克服这种屈辱感。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近两年,针对亚裔的袭击越来越频繁发生,就在上个星期,纽约时代广场附近有人随机袭击了7名亚裔女子。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刻意强调了受害者的族裔,却没有说出犯罪者的族裔。保护某些少数族裔的罪犯,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又一个荒唐的表现。
为什么亚裔在美国会遭受到这些歧视、打压和有针对性的暴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亚裔缺乏政治影响力
亚裔虽然是少数族裔,但是由于像印第安人一样,政治影响力过低,所以并未得到应有的地位,总是会在美国内部政治博弈中成为被牺牲掉的一方。
2、牺牲和打压亚裔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
从前,中国比较落后,美国人在骨子里瞧不起华人,美国人无知且傲慢,在很多美国人印象中,中国还是那个穷的叮当响的国家。因为瞧不起,所以欺负你。后来中国强大了,美国又开始盛行中国威胁论,再加上两国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美国人把中国当成了继苏联之后的敌人。
3、美国人对中国人有负面的刻板印象
西方媒体长期对中国形象进行扭曲和丑化,导致美国人原本就对中国的印象很糟糕,这回疫情首发地在中国,很多美国人把中国人和病毒联系在一起,于是把自己因为疫情而遭受的不幸发泄到在美华人身上。
此外,有一群脑残汉奸,致力于在外网传播不利于中国的信息,他们不追求实事求是,不追求全面客观,他们不讲好的,只讲坏的,而且还添油加醋的讲。这次俄乌战争爆发后,外网上就出现了一群华人,专门在微博上收集中国网友对乌克兰比较偏激的言论,翻译成英文,在外网上大力传播,破坏中国形象,这就导致美国人对中国人产生更深刻的偏见。我真的不理解这些华人,难道他们还以为自己出了国就可以彻底和中华民族剥离了吗?扭曲和丑化中国人,带来的整个西方世界对所有中国人的仇恨和偏见,难道暴徒在针对亚裔的袭击时还会先查验一下对方是不是反华的并且对他们区别对待吗?真的是愚蠢至极。
除了种族歧视之外,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都会面临自我认同问题,也就是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其他人把他当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想法不一致的问题。
如果父母都是中国移民,孩子在美出生长大,孩子会同时受到中美两国文化的影响,说起英文来完全没有口音,也会讲日常的中文。有的华人父母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甚至不愿意教孩子学中文,就算在家里也坚持讲英文。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华人孩子往往自认为是美国人,但是由于肤色,偶尔会遭遇到种族歧视,例如被黑人骂“滚回中国去”。这时孩子就会感到痛苦和委屈,觉得自己出生在美国,有美国护照,在美国读书长大,却不被视为真正的美国人。可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极为生疏,空有中国人的外貌,却没有中国人的魂。
还有一些华裔孩子,在中国出生,年龄还小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在中国有亲人,暑假经常会回国探亲,他们受到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都很大,中英双母语,在两个国家都读过几年书,虽然现在拿着美国护照,可是内心还是割裂的,不能全然的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或者中国人。如果中美两国打起来,很难说这些孩子会更向着谁。
如果是欧洲裔美国人或者非裔美国人都不会面临这种撕裂感,但是华裔美国人一定会面对这个问题,因为中美之间是此消彼长的死对头,华裔孩子在美国总有一天要面对“我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影响衣食住行,但是如果是一个对精神世界有要求的孩子,面对这个问题就会很折磨心灵。每一个打算让孩子拿美国护照的中国父母,都需要慎重思考这个问题。
没有人会觉得这种被歧视和难以内心自洽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大量中国人想要把孩子送到美国或者生在美国呢?那肯定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美国更好,在美国赚钱更容易,可以读更好的大学,孩子在美国发展会赢在起跑线上。
如果说美国人在基础教育上和工作能力上远不及中国人,在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上也没有比中国人强,那么为什么二战以来,美国高精尖技术全面领先,中国人如此聪明又勤奋,却在很多高端领域矮人一头呢?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继续聊。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6: 高科技领域,美国凭什么?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全方位领先,根本就没有短板。如果说美国人普遍智商不如中国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更是比中国人差一大截,那么为什么美国科研方面这么牛,而中国至今还望高端芯片而兴叹呢?
美国,凭什么?
让我们和美国产生差距的关键就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既然美国人普遍能力和智力不及中国人,美国为什么可以拥有那么多的顶级人才呢?
其实,美国的高端人才并不都是美国培养的人才,而是来自全世界的人才被吸引到了美国。美国政府做的事情不是把美国人培养成才,而是把美国打造成一块吸引全球人才的磁铁,让全球最顶级的高科技人才都来为美国服务。
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是由移民或移民子女创建的。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就是在南非出生长大的,一直到读大学的时候才到了美国。
2020年,《纽约时报》曾援引一份人才调查报告,说明了让美国前沿科技强大的秘密武器是中国的人才。许多顶尖研究人员在中国被培养成才,却并没有留在中国,而是为美国效力。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截止201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公民中,有90%的人在毕业后会继续留在美国至少五年。
前微软研究员、现任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的首席人工智能官邓力是中国人。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在谷歌工作时是参与五角大楼梅文计划团队的负责人之一。美国国防部的“梅文计划”(Project Maven)旨在用人工智能重塑美国军事技术,梅文计划的团队由在谷歌工作的有十几名工程师组成,2018年春在这个团队工作的大约12名研究人员中,至少五人是中国公民。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囊括了全球60%的顶级人才,人才占有量是中国和欧洲的六倍。但是,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全球的重要原因是,是中国的顶级人才在为美国服务。
根据麦克罗波洛智库(MacroPolo)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最知名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NeurIPS上,共有15920位研究者提交了6614篇论文,最终接收率为 21.6%。其中59%的研究者隶属于美国机构和公司,看起来美国在科技前沿上遥遥领先。但是,这其中接受和发表的论文的研究人员中,美国本土研究人员的比例只有20%,欧洲裔研究人员占18%,印度裔研究人员占8%。最多的是华裔研究人员,占比高达29%,他们曾在中国读大学,比任何其他国家大学毕业的作者贡献的论文都要多。这些在中国的大学取得本科学位、在该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的研究人员中,现在有超过一半在美国工作。中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最终流向美国,数量远高于其他地方,成为了美国顶尖AI研究员的第一大构成。他们正在帮助美国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在中国读本科的顶级人才中,只有34%的人留在中国,56%的人才选择去美国继续深造。最后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人才有88%留在美国工作,只有10%会回到中国。
要注意的是,不仅仅中国留美人才是这种情况,其他国家赴美留学拿到博士后留美工作的比例也高达85%。
有人统计过,最顶级的63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清一色是从中国知识移民去的,一个都不是美国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这就给那些想要让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成材的中国家长破了一盆冷水。中国学生可以恶补英语,考托福考雅思,在录取优先本地考生的情况下考上西方名校,成为优秀毕业生。可是你让美国高中生恶补中文,参加高考,看看能不能考上北大清华?不说北大清华了,总分能上250都够呛。
美国虽然在基础教育上一塌糊涂,但是在高等教育和吸引全球人才上做到了世界顶级。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是怎样变成全球人才的磁铁的呢?
1、抓“大”放“小”
美国的人才战略是放眼全球的,控制美国的资本家们算了一笔账,他们决定花最少的钱网罗最多的人才。他们知道,大自然将天才儿童随机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天才的出生和国籍无关,和生活条件无关,而能够推进科技发展的正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天才人物,美国要做的不是把每个人都当成天才来培养,而是筛选出来天才,并将他们吸纳到美国来为自己工作就行了。毕竟,全球天才比美国本土天才多得多了,抢人也比培养人容易多了。
美国本土的天才儿童,不应该被机械化的教学压抑天性,而要采用快乐教育使其展露特殊之处,以便在众多平庸儿童中被识别出来,挑选出来进行特殊培养。至于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儿童,反正也不会对社会贡献太大,那就在快乐教育中使其更加平庸好了,会识字能用电脑,长大之后给资本家打工就行,不需要学习太多知识,那是浪费钱。
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天才,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筛选出来。在美国建立起最顶级的学府、拨经费最大方的科研机构、最友好的创业环境以及最多的高科技企业就业岗位,只要提供这些,全球天才人物自然就会往美国跑了。
所以美国根本不需要搞好小学中学,只需要搞好大学就够了,这就是“抓大放小”。
2、起步早、手段黑、砸钱狠
美国重视人才的战略开始的比中国早的多,早在100年前的1921年,中国还是军阀混战、闹辛亥革命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实施了《移民配额法令》,对全球艺术家、工程师、医生、律师、学者、宗教人士以及演员等,入境时不受移民配额的限制。科学天才尼古拉·特斯拉出生于克罗地亚,后来加入美国籍。早在1930年代起,美国就大量吸纳大量欧洲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多次修改移民法,对杰出人才优先允许入境入籍。
人人都知道美国趁二战发过战争财,但是二战给美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其实是人才和高科技的输入。1943年的时候,美国的火箭科技还与德国相差甚远。战败国的主要人物并没有几位得到了应有的审判和惩罚,相反的,二战后,美国通过“回形针计划”(Operation Paperclip,1945-1990)将大量德国科学家纳入麾下,同时获得的还有其带来的最顶级的科技和科研文件。这些科学家包括当年参与纳粹德国V-2火箭的研制的主要专家如冯·布劳恩的火箭团队、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阿图尔·鲁道夫等在内的几千名德国专家,这些纳粹科学家进入美国最顶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美国取得科技霸权的关键因素。聘请纳粹分子来为美国工作,这个时候美国的民主自由那一套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二战是国家之间抢夺资源的战争,其中从不含有民主自由的成分。
美国在科研领域一向很舍得投入,根据OECD等机构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美国研发支出持续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为6127亿美元。根据欧盟发布的《2020版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研发投入TOP250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达到9042亿欧元,占全球商业部门研发投入的90%,占全球总研发投入规模的比重超60%。这2500家企业区域分布中,美国以775家名列榜首,中国536家排名第二,欧盟421家,日本309家,世界其他地区459家。2019年全球研发投入TOP2500家企业中,美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为3477亿欧元,占比达38.45%。
3、对全球洗脑,宣传美国的自由和平等
美国掌握着全球大多数媒体和好莱坞,拥有话语权,美国借此把自己宣传成世界灯塔,营造出一个富强、民主、自由、诚信社会的假象。其实,美国精英阶层并不诚信,简直可以说一谎话连篇,学术造假也是一大把,但是他们有本事表演的很诚信,舆论媒体极度强大,形成的话语权和文化输出,让全世界真的相信美国是个诚信社会,骗了全世界的人,也包括全世界的人才。
等到了美国几年,发现美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也不会不存在,而且美国的科研经费的确给的够,学术自由度还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虽然美国梦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更重要的是,等到发现美国不是想象中那样时,自己最美好的研发黄金年龄也已经奉献给了美国。更何况大多数搞学术的人,在政治上是单纯的,除非真的对美国政治有深入认真的独立思考,否则再聪明的脑袋也不会意识到美国的真实嘴脸。
美国就是靠这样的三板斧打造了科研领域良性循环的发展体系,这种百年形成的科技积累和良性循环的惯性带来的科技领先优势不容易被撼动,但是如果要撼动美国科技霸权,惟有中国。美国已经禁止中国留学生读某些重要的专业,这说明美国也很清楚中国有可能在科技上超越美国。中国真实的科技实力究竟如何?真的有可能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越美国吗?中国的教育改革究竟该何去何从?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让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7: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我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不生产人才,美国只是人才的搬运工,并且成为了全球人才、尤其是中国人才的终点站。中国尽管GDP成绩单已经很漂亮,培养人才的能力也比美国强,但是在争夺人才大战中,我们的竞争力还不足。中华崛起之正道就在于更好的培养并且留住人才。教育改革已经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在本文中我将聊一聊我个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次说过,有些行业是不应该产业化的,教育业就是其中之一。教育产业化有其特殊历史阶段的原因,但是随着其负面作用的累积,现阶段已经到了必须改革并且必须立刻改革的紧迫时点了。
1997年,中国有惊无险的度过亚洲金融风暴,但是这场渡劫另有代价。当时中国走上制造业大国这条路还不久,金融风暴造成的国际资本抽离和产能相对过剩为经济增长出了两大难题,这个时段中,1965年至1979年出生的第二波婴儿潮带给中国多年的巨大就业压力本就难以消化,紧接着的第三波婴儿潮发生在1986至1991年,连续两波婴儿潮之间仅仅间隔7年,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凭借制造业的迅猛增长是可以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的,但是经济危机打乱了增长的步伐。为了大力引入资本,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立即进行的国企改革造成了国企员工的下岗潮,让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在这个背景之下,国家开始推行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就是直接解决缺钱和缺就业岗位这两大问题的。
高校扩招就意味着大批原本应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劳动力暂时不去找工作了,而是进入大学深造,这就将国家创造就业岗位的压力延迟到了四年后,缓解了创造就业的紧迫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社会稳定。这批原本考不上大学就要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因为高校扩招而进入大学,还需要由父母掏钱交学费。学费也是一种消费,并且还是大额消费。高校扩招不仅推迟了新增岗位的迫切需求,还同时拉动了内需。教育产业化也通过将教育业部分私有化实现了引入资本的目的。
在金融危机后这个时间节点上搞教育产业化,有很大的不得已的成分,但这就像是饮鸩止渴,这一剂慢性毒药,经过20年的累积,副作用已经十分迅猛的爆发了。
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造成高校和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严重。现在很多企业都只招985和211毕业生,其实并非是这些企业口味刁钻。由于高校扩招,中国每年有半数18岁的青年进入了大学,大学本该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地方,但是如今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早就大幅注水,从前中国高等教育是严进宽出,扩招之后变成宽进宽出,二十二三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还不如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进入社会历练的同龄人,985/211毕业生只不过是原本高校应该有的大学生质量底线而已。
由于教育产业化,资本涌入教培行业,公立学校的老师纷纷开展第二职业,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里兼职,这些兼职收入远远超过本职工资报酬。渐渐地,催生出一个让家长敢怒而不敢言的怪现象:公立学校老师们在学校不教干货,却在培训机构里大放异彩;公立学校老师在校上课时不讲书本内容,而是默认学生们都已经在培训班提前学过课本内容了,在学校上课直接就是各种超纲学习和海量习题。把本该是额外小灶的培训班变成了必修,逼着家长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卷入为子女前途砸钱的不归路。
培训班带来让家长和孩子越来越绝望的内卷化,不仅榨干了家长的钱包,对社会更严重的危害是导致阶层固化,扩大了教育不公平的鸿沟。课外培训越来越贵,花在孩子课后教育的钱随随便便就是几万块甚至十几万,这么多钱砸下去却还见不到孩子超越他人的成效,可是没有家长敢于不参与这场内卷,整个社会氛围都在倡导家长自我牺牲,为了孩子砸锅卖铁,家长们把自己的养老钱都花到了课后班,自己的养老问题想都不敢想,孩子却在大学毕业后只能找个薪水还不如保姆多的工作。就连中产阶级家庭都感觉负担不起二胎,更不要说经济条件比较一般的家庭了。
曾几何时,高考是公平的阶级跃迁路径,只要孩子足够聪明努力,寒门照样可以出贵子。但是如今的高考,拼的是家境。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买一平米十几万的学区房、孩子从小到大泡在补习班和各种兴趣班里,家里可以安排人手每天专门接送孩子穿梭于学校和各种课外班之间,并且陪着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这一切所需的金钱与时间都是普通家庭无法达到的奢侈。于是,近年来名牌大学中几乎不再有寒门子弟,资本用钱砸出了阶级的天堑。社会渐渐被冷血的资本裹挟,普罗大众被资本设计的圈套深深困住,难以翻身。
内卷,令人窒息的内卷,看不到希望的内卷,严重降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使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若再不出手干预教育产业化的畸形发展,整个社会只能陷入这样一个自杀式的恶性循环之中。
看得出来,这次的教育改革中,国家的决心很大,对课外教陪雷霆一击,叫停了在产业化路上走歪了的教育畸形。减负政策就是国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将高考这一阶级跃升的路径从有钱人手中夺回、还之于民。可是,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会出现如今大量存在的现象:给孩子减负之后,最不高兴的是众多中产阶层家长。家境不太好的家长双手欢迎减负,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富人家长根本无所谓,他们的子女有的是办法拿到好前程。中产阶级家长拥有培养孩子的财力,自己也曾经尝到过读书的好处,所以尽管内卷严重,但是目前尚没有其他阶级跃迁之路,对中产家庭而言,有的卷总比躺平要对孩子更负责,如果自己实心眼儿的减负了,其他人还在黑市上继续补习,自己的孩子岂不是亏大了。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产阶层鸡娃的劲头,哪怕是减负的红头文件。除非,社会为孩子还提供了除高考之外的阶级跃迁的选择。如何设置更多的公平的阶级跃迁路径呢?
实行双减之后,中产和富人依然会偷偷给自己的孩子补习,最无望的依然是穷人。如何才能给穷人家庭的学生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呢?
中国之前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高端人才的聚拢,中国做低端产业,实质上就把高端产业自动外包给了美国。中国已经决心进行产业升级,如何将人才培养与产业规划相配套呢?
中国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不高,这就是在把自己的高端人才推向去美国深造之路。如何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变得充满吸引力呢?
天才并非是遗传的,而是回归式分布并且是随机分布的,精英的后代未必是精英,甚至往往很平庸,很多没读过书的人以及家境清寒的人的后代可能出现天才。一个天才创造的价值可能超过一千万个普通人。把散落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天才找到并且培养成才,是中国科技崛起文化复兴的内在需求。如何在教育体系中建立识别天才儿童的机制呢?
让培养孩子的成本尽可能低,让年轻人生活得更容易,才能提高全民生育意愿,只有人口基数足够大,才能产生出足够多的天才。只有保持人口的合理增长,才能摆脱老龄化社会的泥潭。如何从教育系统上打开突破口、有效减轻年轻父母培养孩子的负担、从而提高生育意愿呢?
以上问题是我在思考教育改革目的的时候想到的。教育的目的不该是为了吸引资本,或者是缓解就业压力。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强国,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改革不仅要与中国目前的国情相契合,更要为中国的未来做打算。我认为,要做好教育改革,有以下方面可以考虑同步推进:
1、设置更多的公平的阶级跃迁路径
我建议中国教育体系实行人才提前分流与灵活换专业的制度,对人才培养主张术业有专攻,减少一些通才教育,多一些专才教育。通才教育固然很重要,经过通才教育的人才可以拥有更广阔的思维能力,但是一直到高中都在搞通才教育会导致孩子们浪费太多时间精力在自己完全不擅长的学科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学阶段的通才教育就足够了。小学应该是一个灌输常识和基本知识、广泛培养兴趣、发掘专项特长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应该保持我国基础教育高信息量、基础扎实的优势,课程内容可以涵盖语文、数学、物理常识、中国历史、地理常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逻辑思维。
这些科目都需要考核。考试本身不是问题,考试之后的目的才是问题。目前的考试制度被诟病的主要是一刀切、是题海战术、是培养做题机器的。如果考试结果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就只是逼着大家卷起来。但是如果考试的目的是筛选人才,可因专长而分流培养,那考试就不是问题。
经历了小学阶段的通才教育,很多孩子的天赋特质会展现出来,为初中开始的粗略式专科学习提供分流依据。初中开始的分科主要有三类:文科、理科和艺术。体育特长生分科甚至可以从小学开始。初中阶段的分科重点在于基础原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如果立刻参加工作,已经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高中阶段开始精细化分科,根据大学专业以及社会技能需求来设置分科,包括编程、人工智能、精密机械制造等。高中的科目设置重点在于更深入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相结合,既要为进入大学深造打基础,也可以在高中毕业后有能力进入专业领域工作。
要注意,分科只是一个选择,有能力当通才的人也可以同时修不同专科。并且从初中一直到大学,都给予换分科、转专业的自由,每年都可以有一次到两次转专业的机会。所有的专业都可以根据成绩和个人选择,在16岁就结束学习,也可以一直读到博士。
高考不应该只有一次机会。我高中时候的同桌,学习优异,在班里一直都是前三名,但是他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将一切指望都寄托在他通过高考来逆天改命之上。这个压力对一个18岁的男孩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高考时他过于紧张没有发挥好。其实他的性格和能力非常适合搞科研,却被这一生一次的机会压的喘不过气,这样的优秀人才因为发挥失常而不能进入适合的大学,对于国家也是巨大的损失。
我希望高考制度可以做一个改革。高中会考不限年龄,有能力就可以提前考。只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后,每年都有两次高考机会。高考将按大学专业所需能力来设置针对不同人才的高考,例如,如果想要考大学的金融或国际贸易专业,考生只需要参加数学、语文、英语三科即可。如果想要读大学中文系,考生只需要参加语文单科考试。如果想要读人工智能专业,只需要参加数学、物理和电脑编程这三门考试。既可以让严重偏科的孩子在自己天赋所在之处绽放光彩,也可以让能力均衡的孩子成为复合型人才。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材必有用。
2、将人才培养与产业规划相配套
大学毕业之后赚钱可能还没有保姆多,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吗?
中国大学生既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这不是大学生数量的问题,而是是教育质量的问题;不是人才培养量的问题,而是人才保有量的问题;不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而是教育规划与社会产业不配套的问题。
大学专业设置要着眼未来,符合国家产业战略的专业可以大量扩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要及时砍掉。
美国领先于中国的主要是IC行业和精密机械制造,这两类专业的人才我们应该大量扩招,我们可以靠重视人才培养和加大科研投入在十年内追赶上美国。
西医西药其实是个陷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是嘲笑讽刺的意思,西医恰恰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了瓢。西药的副作用是贪婪的资本有意释放的吸血鬼,把急病转为慢性病,榨干患者的健康和钱包。西医的研究充满了血腥,大量进行残忍的动物实验,甚至在人身上做实验。美国多次被曝出拿孤儿做药物实验,这种丧尽天良的“精尖技术优势”,我们真的需要去追捧吗?西医西药让美国泥足深陷我们不用管,我们自己要对西医选择性的为我所用,主要借鉴西医的外伤治疗和基因工程即可,内病还是要依靠中医才能治本,中医甚至可以治民于未病。西方资本收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对中医进行妖魔化,或者刻意不去宣传中医的效果,导致我们守着宝山却讨饭。这次疫情中,中医中药的作用令人瞩目,中医治疗新冠不仅疗效好,还没有西药常见的强副作用。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宝藏,在教育上应该着力打造中医人才库,削减西医专业的投入。
作为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着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宝藏,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全民古文素质培养,让更多中国人具有阅读古文、欣赏诗词歌赋、看懂古代文献的能力。在中华古籍中,埋藏着一笔庞大的精神财富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欣赏、去传承。
3、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变得充满吸引力
都说哈佛耶鲁出人才,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对,事实上,正是因为全世界的顶级人才都去了哈佛耶鲁,才会让这两个学校毕业生的水准那么高。把顶级人才培养成顶级人才不算本事,把庸才培养成顶级人才才叫本事。保持基础教育优势,我们自己就是世界最大的人才库。我国高校应该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宽进严出甚至严进严出。
中国真实的科技水平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在高科技领域,我们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实力已经超过欧洲日本。我们唯一的对手就是美国。为了尽快在高科技产业上迎头赶上,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扩大高校科研专业招生、对顶级科技师资力量进行工资水平倾斜,对全球天才使用高薪吸引,尤其是要给海外留学归国学生政策倾斜,给归国人才比外国人才更加优厚的条件。
除了舍得砸钱之外,还应该遏制社会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风气,想一想为什么体育彩票变得那么不好卖了,一旦让人失去信任度,让人意识到付出不会有回报,流血流汗不如关系裙带,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征信系统的设置,很大原因也是为了建立提高人与人的信任度,产生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杜绝学术界官僚主义妒贤忌能的现象,学术界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在学术上就不要搞按资排辈那一套了,谁有本事谁上。只有形成诚信的学术氛围,一心做实事的真正有本事的人才会肯留在中国发展,逐渐将我国打造成人才的终点站。
4、在教育体系中建立识别和收集天才儿童的机制
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有意去搜集天才,鼓励小学教师发现和推荐天才学生,不是只对升学率有考核,否则失去一个天才学生可能会影响升学率和教资评选,那老师不仅不会主动推荐天才给专业机构,还会逼迫天才学生成为庸才。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掘和培养天才,不再逼着语言天才去学数理化,也不要逼着数学天才去背英语单词。建立人才发掘机制,搜罗那些虽然偏科,但是在某些领域具有特殊天赋的儿童少年。能够证明在某项能力上有特殊天赋者,即便是其他科目成绩一塌糊涂,也可以进入专业培养机构,获得美好的未来。对于慧眼识珠发现各领域天才儿童的老师应给予奖励,发放数目可观的“伯乐奖金”。


5、让培养孩子的成本尽可能低
90后00后虽然都面临着比70后80后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但是也要看到,你们赶上了中国从重视资本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好时代,一切政策都在挖年轻人,在鼓励生育。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资产,国家应该将孩子当成资产而不是当作负债去对待,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国家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从多方面减轻父母的负担,才有助于生育率的回暖。
首先,不应该再设置生育限制,建议取消准生证,去掉那些让老百姓连生个孩子都磕磕绊绊的内耗型政策。
为所有育龄青年发放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补贴金,让年轻人可以不是只有躺平这样消极的应对社会不公的方式,让年轻人可以有底气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现在的放学时间太早了,家长根本没有下班,无法去接孩子,只好给孩子报班,现在又把各种教培班砍了,家长们还是要花钱委托社会机构代为接孩子放学、辅导孩子作业。建议延长公立学校的孩子在校时间,下午6点再放学,否则家长难以兼顾工作与家庭,也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孩子在学校呆到6点,多出来的时间孩子可以运动、写完作业、阅读课外书、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
将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12年义务教育,但是这12年义务教育不是指小学到高中,而是指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将幼儿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可以帮助年轻父母减轻育儿负担,也符合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到战略。如果将产假之后到上幼儿园之前这段时间的托儿所也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就更好了。义务教育到16岁,之后可以就业也可以深造,16岁以上深造教育阶段也给予一定条件下的免费,当然必需成绩达标才可以获得学费减免,考试不过者不能享有大学学费免费。这也会给穷人家庭的学生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不用担心义务教育增加年限会没有钱,全国基础建设已经搞的差不多了,现在开始,从前用于基建的钱应该流入其他重要的领域,尤其是应该流入教育领域和重点科研研发领域。国家要想长远发展,投入在人才培养和保有上面的钱要尽可能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一个大国,每一个战略决策都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全盘考量的,教育改革来得决绝而迫切,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必然是中华之崛起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的人才战略,我有着充分的信心。但是如果不考虑爱国情怀,仅从功利主义来看,我是应该选择在美国发展呢,还是带着孩子回国读书呢?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我会告诉大家我做出选择的理由。

颠覆认知的中美教育对比-8: 我的选择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列举并分析了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利与弊,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里,我要将个人选择与中美教育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总结,帮助我自己的家庭做抉择,或许也可以为各位读者的选择提供参考。
我和我先生已经在美国纽约定居超过十年了,我们育有三个孩子。在经历了多年努力之后,我们对目前的生活品质还算满意。作为中年人,我们如果回国的话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更不要说赚到和在美国一样多的钱了。可以预计,刚回国后的几年内不会达到与现在相当的生活水准,尤其是如果回国后居住在和纽约差不多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我们都不知道是否有能力维持基本的生存。更何况以我们现在这个年龄,上有四老下有三小,实在是没有从头再来的精力和冲劲了,更不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会决定回国呢?其实,当年我们出国是为了孩子考虑,如今我决定回国也是为了孩子考虑,一切为了孩子,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人生取舍的最大动力。
当初决定到美国来,是因为那时的我也处于被西方价值观严重洗脑的状态,相信了美国是灯塔的谎言,那时的我看着中国这里也有问题那里也有弊端,看着美国这里也先进那里也卓越,听说社会精英都把孩子往美国送,我也觉得世界在用脚投票,如果美国不好的话那些人精怎么会往美国挤?于是我得出结论:美国就是在这个星球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最佳选择,就是普通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第一捷径。
那时的我毫不关心政治,作为普通老百姓就只是在乎柴米油盐和孩子教育。到美国一开始的整整八年里,虽然在异国他乡重新打拼的过程艰辛,但是十年前的我们还年轻,不畏惧重新开始奋斗。我很享受美国干净的空气和较低的物价。
举个例子:为了赚取一万块钱的月薪,在纽约和在上海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区别是一个是美金一个是人民币。在纽约赚美金花美金,在上海赚人民币花人民币,所以无需折算汇率,只看这一万块的购买力对比。在纽约,房租两三千;在上海,一万块恐怕全部都要用来租房。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校毕业的老师教一小时钢琴课不到60块钱;在上海,没有三四百块钱的预算恐怕请不到这个水平的钢琴老师。在纽约,一斤五花肉4块钱;在上海,一斤五花肉怎么也要十五块钱。在纽约曼哈顿,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也才两百万,如果住的远一些,到曼哈顿地铁一小时以内的房子几十万就可以买到了,房贷利率只有二点几三点几;在上海,核心地段的房子价格都要以千万计,偏远地段也要几百万一套房,房贷利率是美国的两倍,买房的压力是纽约的二十倍。
同样的劳动强度赚取的收入,在纽约和上海可以换到的商品和服务却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笔经济账是很显而易见的,选择在美国生活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也认为在美国可以生活更加轻松。如果说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那么我当初为了追求幸福生活,选择了美国,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虽然在家中我们坚持说中文,孩子们都是四岁进Prek之后才开始在全英文环境下读书,但是孩子们都迅速掌握了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可以在小学三四年级读懂全套英文版哈利波特。我们住在纽约最好的学区里,孩子们在纽约排名前列的公立学校就读,每天快快乐乐上学、不用背书、作业少得毫无压力的样子。学校根本不做成绩排名,两点半就放学,一年里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放假。没有付出额外努力更没有报补习班,孩子们就可以在学校里拿到优秀学生奖,每次家长会上老师都是对我的孩子花式夸奖。这不是因为我的孩子们天赋异禀,也不是我的孩子们比别人努力,只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就是比美国人更高。别看在国内孩子们卷的死去活来,家长辅导作业气到心脏搭桥,但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如果在美国读书都是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的。
一想到孩子们将来考上一个中等偏上的美国高校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够聪明够努力说不定还能进常青藤名校,我就觉得我的孩子们会有一个光明前程,我应该陪伴着孩子们,也把美国当作第二故乡,甚至申请入籍,彻底成为美国人。
可是,正当我对自己切换国家的人生抉择感到庆幸,在手机里下载了入籍练习题APP,打算备考美国公民的时候,新冠疫情爆发了。
这场疫情是我开始关心政治的机缘,也是因为我开始关心政治、开始独立思考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大事件,使我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世界的粗浅认知,彻底摆脱了西方价值观对我的强力洗脑。从未想过,人到中年,竟然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脱胎换骨。
我并非是因为中国疫情防控比较成功、反观美国却因疫情死了一百万人,而觉得中国好,事实上在很多海外华人因为害怕病毒纷纷回国避疫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而且我就算回国也要等到中国结束疫情管制措施之后才会回去。我并不太害怕病毒,疫情总会过去,未来漫长的人生究竟在哪个国家度过不应该仅仅因为一场疫情所左右。
我之所以删掉入籍练习题APP、决定回国,是因为美国对疫情的应对和媒体的谎言,以及2020美国大选的疯狂舞弊,让我大为震动。我花了两年多时间收集资料、深入思考,一点一点看清楚了美国真实的情况。让我真正做出回国决定也仅仅在三个多月之前,那是因为收集信息、全面思考,以及转变几十年的固化认知是需要时间的,做出这个重大决定,是因为之前我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去思考和求索。
我发现,之前对美国的好感完全来自于被西方媒体、大V公知、好莱坞影视作品对我洗脑之后让我自行脑补想象中的美国,而不是真实的美国。真实的美国根本不是人类灯塔,只是一个伪民主国家,也是世界上最虚伪最邪恶的国家,甚至整个西方文明都是虚伪和邪恶的。这世界上最光芒万丈的人类文明恰恰就存在于被我离弃的那片土地上,就流淌于我的血脉里。
美国虽然依旧是那个让我生活得更容易的国家,但是人不是动物,不是只有口吃的有个窝住就心满意足的。人需要有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就是这种力量,和亲人朋友常来常往也是这种力量,这些美国都给不了我。人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以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回国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之后,我们必将迎来和留在美国不相上下的富足生活。
中国那么大,可以选择的地方很多。我做自媒体的收入虽然还不足以支撑一家人在北上广过上好日子,但是好就好在做自媒体并不受地点限制,如果去二三线城市的话,生活压力也并不会太大,这些收入也足够用了。在国内做自媒体的环境非常好,我有这个信心。先生已经两鬓斑白,他如果觉得从头来过实在太累的话,我想对他说:“这些年你已经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在美国为家人拼搏这么多年,回国后如果你想创业我会全力支持,如果你觉得太累,也可以选择提前退休,就让我来养你吧!”
离开纽约之后,我真的会喜欢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吗?
事实上,由于在上海工作过多年,也在纽约生活了十年,这些经历早已经满足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向往大都市生活、一心往前冲的年轻女孩了。现在的我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成熟的思想,变得更加关照内心,愿意回头看。如今更加吸引我的不再是诗和远方,反而是自己最熟悉的国家、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文化。我急切的希望回国,发掘祖国土地上从前被我忽略了的美,享受只有在自己的祖国才会有的文化幸福感。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要说去二三线城市了,就算是回到老家,我也觉得要比纽约的生活更惬意,因为那里有乡音、有回忆、有美食,有呼唤我小名的亲人,有不需要背贷款的房子和毫无经济压力的日子。如果不是考虑孩子读书的问题,我很可能真的就把家乡当作回国落脚的选项了。我可以通过一根网线与世界连接,但是要得到故乡文化的滋养必须要整个身心浸润其中才行。
为了孩子,回国会是个好选项吗?
如果现在回国,不仅我先生需要从零开始启动事业,孩子们想要追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让孩子现在回国,其实恰恰是给了孩子对未来更多的选择。
美国的基础教育很烂,而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强大,孩子初进中国的学校,或许很难追赶得上,但是即便追赶不上,学到的知识也会远超在美国读书所学。世事难料,学到真本领才是最实惠的,是谁都无法夺走的。
我曾经在本系列之前的文章里探讨过华人孩子自我认同的问题。孩子们在美国读书长大,只能学西方文化。他们目前还能讲中文,可是读写就比国内小朋友差太多了,如果不回国,他们的下一代恐怕就是完全西化了。丢掉中国文化,就是丢掉了根,丢掉了文化内核,等到他们成年懂事之后,他们的一生以及他们后代的一生都将深陷在自我认同的困境中。但是如果趁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回国接受教育,他们将熟练掌握中美两国文化,无障碍跨文化的能力不仅很可能是他们今后就业谋生的重要技能,更有助于他们亲自体验和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的优劣。他们就可以像我这样,对两种文明深入了解、充分思考,然后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中华文明之高度无疑是世界之巅。回到中国,他们长大后不仅完全不会存在自我认同的问题,还会为身为中国人而发自内心地自豪,这种自豪感深植于内心深处,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果留在美国,孩子们只能考美国大学,没有选择。如果孩子们回国读书,既可以考中国的大学,也可以考美国的大学,反而拥有双倍选择。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可以让他们具有国际竞争力,他们已经掌握的英文能力也可以使他们成年之后有选择在英语国家工作的能力和自由,那时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在哪个国家发展吧。更何况谁说美国的高校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呢?或许美国高校的科研能力比较强,但是我的孩子并不是理科天才,他们读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可能性更大。美国高校再好的科研条件对于我的孩子而言也没有意义。
对于孩子考大学的事情我慎重的思考过。一开始我担心如果现在回国,可能会耽误孩子。读小学的二宝和三宝或许还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但是会不会耽误了已经读8年级的大女儿呢?她现在在纽约最好的公立初中读书,还是一名学霸,但是她回国之后要付出多少才能赶得上国内的同龄人呢?如果她跟不上进度,会不会在中考时就被淘汰,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呢?这对于当惯了学霸的她而言会不会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呢?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就糟糕了。
但是事实上我还是对大女儿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信心。我觉得她是一个语言天才,她四岁之前都在中国生活,在没有人教她识字的情况下,两三岁的她仅仅靠看动画片时留意了字幕,就认识了上千个字,四岁时已经纯靠自学就可以阅读《人体的奥秘》这种文字密密麻麻、颇有难度的中文书了。初到美国,她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但是读了不到一年幼儿园大班之后,她已经可以完全适应全英文的课程了。她天生就是个学习能力强,学习主动性特别高,从不用大人操心的孩子。读6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推荐她转到了天才班,天才班的学习进度比普通班快很多,她作为半路转到天才班的学生,很快就跟上了进度,在天才班里她也是成绩最优秀的孩子之一。她在小学时就已经读过《射雕英雄传》,如果回国,她的中文阅读能力基本上没问题,只是需要恶补一下各科目知识,还要适应国内的做题风格。
或许刚刚回国的时候对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但是只要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而且学习中国文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中国文化中的乐观向上与灵活变通的哲学思想要比任何心理医生都更加有效果。
如果她尽了努力还是没能考上高中,我也可以勒紧裤腰带送她去读私立高中。因为以她的学习能力是绝对应该读大学的,如果是因为我选择回国而导致孩子没能考上高中的话,我愿意多花钱来换得她读高中的机会。以她的能力和英文水平,就算没有考上国内的名牌大学,我也有百分百的把握可以让她到美国读大学。当然,我还是希望她可以在中国读大学,并且留在中国成家立业。
至于二宝和三宝,既然回国的时候年龄还小,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国内的学习,考得上什么学校就全看自己本事。如果非要读大学但是考不上中国大学,我也有把握让他们进入美国大学,美国大学可以作为无法考上国内大学的兜底选项。其实我从心里并不想让孩子进入美国大学读书,美国高校极左思想盛行,三观碎一地。
二宝是个淘气且爱耍小聪明的孩子,学习上不积极,能糊弄就糊弄,每次我让二宝学中文都感觉怒从心中起。美国这种过于宽松的学习环境反而不利于这样的孩子成才,只有中国学校的严格要求才能让这样的孩子真真正正学到本领。
而三宝就更应该回国了,三宝原本对花生过敏,非常严重的那种,用手摸一下花生就会浑身起疹子,如果不小心吃到了花生,会上吐下泻。但是有一次我们在一家中餐馆吃饭,我给三宝吃了一只虾之后才发现这盘虾里有很多花生,而三宝完全没有过敏的症状,吃了半盘虾都没有过敏反应,让我又惊又喜。我问了服务生,原来这盘虾里的花生是中国的花生。三宝竟然只对美国的花生过敏,却对中国的花生不过敏,果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前就有网友和我说过,他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美国出生,也是花生过敏,有一次暑假回国呆了一段时间,竟然发现孩子在中国时就对花生不过敏了。没想到我家三宝也是同样的情况。为了三宝的健康,回国绝对是不二之选。
虽然我和我先生都是大学毕业,但是我对孩子是否一定要读大学并没有执念,我认为,如果孩子并非科研型人才,是否上大学并不重要。现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文科和艺术类技能完全可以仅凭强大的兴趣与天赋就能够通过自学而达到相当不错的水准。
更何况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不要说十几年后三宝大学毕业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无法预估,就算是五年之后的世界我都不能准确判断。大学的知识很可能还没毕业就过时了,每年都有很多工种永远的消失,又有很多全新的职业被新产业创造出来。工业化时代的“考上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的思想早已不适合信息化时代,或许十年后大学毕业证就会一文不值。很可能如今看好的专业工作,不出几年就被AI代替了,为了一个完全没把握的职业未来,投入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其实并不明智。
虽然未来的就业形势我无法预判,但是学好本领永远不会错。让孩子在自己有天赋、感兴趣的领域拥有一技之长,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唯一的出路。就算是如今学的东西未来都被机器人代替了,找不到工作,但是这些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对其一生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即便是不靠这些来赚钱,也可以凭借这些兴趣爱好度过高质量的人生。中文典籍就是这种可以带来高质量精神生活的宝藏,学好中文和古文,孩子将受益终身。
当我真正看清了西方文明的真面目之后,我感到如芒在背,十分后悔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感觉自己对不起孩子。我意识到,让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才是真正为孩子好,至少孩子在18岁成年之前,在中国受教育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远超美国,可以让孩子学到真本事。精神的富足和孩子的未来并不是多赚几万美金就可以交换的。我希望尽早带孩子回国,让孩子远离美国这个邪恶之地,让孩子在中华文化熏陶下长大,塑造中华文明的根骨,这才是孩子一生都不为风雨撼动的立人之本,远比买几块五花肉、上几堂钢琴课、买套便宜房子重要的多。把孩子培养成为三观正、拥有根文化、自豪自信、有中等生活水平的谋生能力的人,就是为人父母所能做到的最棒的事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