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进入了疫情的中后期,虽然我们似乎对疫情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但疫情仍在各个不同的方面、点点滴滴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更多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
由于疫情的反复,想要回国的留学生们仍然面对着回国回家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反复预定机票却因临时政策而取消;在国内的人们会因为绿码突然变色,计划中的行程和安排被打断或无法在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小心防备着疫情,但还是会无奈地在不经意间被感染或成为密切接触者。甚至许多留学生在感染后,害怕国内家人们担心,一个人独自承受、默默康复。防疫常态化使人们更加渴望找到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在疫情中保持平衡的心态。
虽然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和陪伴的重要性,但也对人际交往增加了重重阻碍。社交方式的单一性限制了人们表达情感的途径,也让我们容易在社交媒体中迷失自我或过度焦虑。我们不仅要面对疫情所带来的新的人际关系中的挑战,还要避免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各种“陷阱”。
论坛介绍
第四届哥大中国心理论坛由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参与支持,将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留学生中美就业困境”“人际关系中的陷阱”以及“心理学的一万种可能”四个板块展开讨论。届时国内外的多位心理学学界与业界精英将作为嘉宾与我们进行讨论。除此以外,论坛也将举办线上networking环节,帮助心理学人进行职业发展相关交流与联谊。
日程安排
4月9日
8:30am - 10:00am
论坛模块: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
10:00am - 11:30am
论坛模块:留学生中美求职难题
4月10日
8:30am - 10:00am
论坛模块:人际关系中的“陷阱”
10:00am - 11:30am
论坛模块:心理学的一万种可能
4月17日
8:00am - 11:00am
Networking
*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论坛详情
嘉宾介绍
1.
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
随着奥密克戎的袭来,我们进入了在新冠疫情中度过的第三个年头和防疫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虽然社会已经对于疫情防控有了成熟的应对措施,但疫情仍在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新的冲击。疫情带来的社交活动的减少常常使人产生无法抗拒的孤独感,而居家隔离则增加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使摩擦变得频繁。对于留学生,疫情的反复使归家的旅程再次变得遥遥无期。因此,人们需要在与疫情的角力中不断找到心理平衡。本版块将围绕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干预、家庭关系、留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方式研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维持心理健康的方式。
朵拉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社会工作硕士
硅谷心理工作室Compassion Counseling创始人
心理健康科普作者/讲师,著有《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陈曦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简单心理业务VP
简单心理年度行业报告策划人
戴思祈Amy Szuchi Tai
纽约励馨心理谘商中心计划经理
纽约州执照心理咨询师
亚裔心理健康社区讲师/倡议者
Moderator - 刘如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系文学教育学双硕士
美国两所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
线上同辈支持“树洞”联合创始人
2
留学生中美求职难题
“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中美求职领域有哪些?” 临近毕业,很多计划回国就业的小伙伴都对国内就业前景感到担心。不仅是对国内的相关政策不了解,而且最近兴起的“逆向歧视”也加大了留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毕业后想要在美就业的小伙伴来说,清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不甚容易。本分论坛将邀请国内外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为留学生解析在中美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他们的经历以及建议。
任硕Eda
个人成长教练
前波士顿教育咨询公司升学及生涯导师
哥大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硕士
陈晨
格雷西广场医院心理精神社工
美国全国社工协会心理精神专家委员会主席
美国亚裔社工和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
孙居然Jerry
明德学院优秀毕业生
曾就职于顶级投行JP Morgan
Wall Street Tequila创始人,公司处于行业第一
2018年福布斯30 under 30
Moderator - 田宇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教育硕士研一 
ISPA HR部门现任成员之一
3
人际关系中的“陷阱”
《被讨厌的勇气》中曾提到,“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在一生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人产生连接,也会面临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烦恼和陷阱:因担心破坏一段关系而无法拒绝别人,甚至逐渐陷入讨好型人格;因受到他人的心理操纵或控制,遭受着自我怀疑和精神虐待……在遇到这些困境时,我们不仅要学会“说不”,更要学会注重和遵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拒绝的同时自我成长,这既是解决人际烦恼的途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探讨和学习的课题。
胡慎之
关系心理学家 
向日葵爸爸发起人
中国心理服务机构联盟副主席
代桂云
专职心理咨询师
私人心理顾问
EAP培训讲师
黄玉玲
武志红广州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师
国内首家《攻击性32讲》课程主理人
Moderator - 李珊
复旦大学心理学硕士
心理科普自媒体人/博主
治愈系Healing Store女装品牌创始人
4
心理学的一万种可能
心理学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其多元化的学术分支,更能让大家有切实体会的是心理学与各类生活中常见话题之间所展现的密切联系。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的影响着大家,且和大家共存。本期的“心理学的一万种可能”板块将带大家进入心理学的宇宙,为大家介绍四个心理学的大热话题。它们分别是“积极心理学”,“脑机交互”,“文化心理学,和“游戏心理学”。从思维到行为,从个人到群体,我们将用心理学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并揭露常见情感及行为产生的原因。
周仁来
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
张晓乔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宾州大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国际比较教育双博士
尚俊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副教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闫宇翔
清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脑疾病智能技术中心主任
灵犀云医学科技创始人
Moderator - 曾嘉灵
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成员
研究方向:学习科学,技术促进学习,教育游戏
论坛报名
联系方式
通过Eventbrite获取免费门票
点击阅读原文
复制链接
https://www.eventbrite.com/e/291915024697
扫描报名二维码
报名成功后:添加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扫描小助手二维码
添加成功后,请给小助手发送报名成功截图。小助手审核通过后,将邀请您进入第四届哥大中国心理论坛官方群
学术指导单位
合作鸣谢
文案:哥大心理论坛内容部
排版:哥大心理论坛媒体部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全球九个城市发起设立。哥大全球中心网络致力于让全校师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搭建一个重要的联动平台。
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旨在发挥哥伦比亚大学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中国地区开展丰富的学术项目,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评估和策略方案。中心将哥伦比亚大学带到中国,加强哥大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带回到哥大的校园中,催生新的学习和研究。
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头条、搜狐、知乎、澎湃:哥大全球中心
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beijing
+86-10-8248399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哥大全球中心公众号
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