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无论你是否相信,人是有灵魂体三部分组成的。人的生命,就如同一部至高无上的戏剧,还有什么想象中的场景,能比在上帝面前请求个体灵魂的救赎,更强而有力呢?
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订定官方语言为拉丁文后,「弥撒」Missa 一词出现,在仪式过程中伴随的经文咏唱,即所谓的《弥撒曲》。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逐渐发展出《安魂弥撒曲》── 即为逝者举行的弥撒仪式上,演奏音乐。「安魂」一词源于拉丁语「弥撒」,意为「赐他们永远安息,主」。
演奏《安魂弥撒曲》最初目的是为悼念逝者,后延伸出更深层的意义 ── 祈福式的舒缓乐曲,除了能表达悼念之情,更能抚慰受伤的心灵。让在世的人从中获得慰藉,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
对很多人而言,这注定是充满悲伤的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空难,还有因疫情防控累倒不再起来,以及没得到及时医治离开的人们。这些人的家属,只有无尽的彷徨与无助,任何东西都无法抚慰失去至亲的伤痛与绝望。
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最沁人心脾的情感慰藉。这个夜晚,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默聆听,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七首《安魂曲》。对那些身处不幸的人们,报以最真诚的慰藉和祈祷: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有时最好的安慰不是言辞
而是陪伴,无论你在哪里
NO.01
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
Wolfgang 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K. 626

在所有神圣音乐中,很少有哪部作品,能与莫札特的未竟之作:不朽的《D小调安魂曲》相媲美。
这首安魂曲的委托人是名伯爵,希望在妻子丧礼上演出,追悼亡妻。然而1971年莫札特健康急剧恶化,没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作品。最终由助手 Franz Xaver Sussmayr 代写完成。
这首《D小调安魂曲》使用古典乐型和拉丁文歌词,总共分八部分,包含四部独唱、混声合唱和管弦乐团的联合演出。汇集了莫札特一生的精华,将感情和创作意念发挥地淋漓尽致。
主啊,让他们永远安息,让永恒的光芒照耀他们,就像在永恒中与你的圣徒一样,因为你是仁慈的。
乐曲在肃穆的氛围中,保留显著的巴洛克元素,并在乐器配置上加进定音鼓、长号等管乐器,充分展现出莫札特乐曲中的至真、至善与至美。
NO.02
威尔第:《安魂弥撒》
Giuseppe Verdi
Messa da Requiem
1873年,威尔第的至交好友,作家 Alessandro Manzoni 去世。
伤心欲绝的威尔第前往巴黎,为挚友写下这部蕴含强烈情感的作品,并在 Manzoni 逝世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在米兰圣马可教堂举行首演。
全曲分七个乐章,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不仅继承了传统创作模式和宗教题材的神圣和严肃性,而且将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戏剧风格融入其中。
透过拉丁语歌词,乐曲表达的是世人强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深刻的思索、心灵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 每次聆听,都会深深感受到触及灵魂的震撼。
「这是悲痛的日子,逝者要从尘埃中复活,罪人要被审判。然而主啊,请你宽恕;仁慈的 JESUS,请你怜悯。赐他们永恒的安息,阿门。」
这部《安魂弥撒》以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和逼真的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死、爱恨、欢乐与痛苦这些永恆主题。
庞大的管弦乐团加上合唱的大编制,极富戏剧性的浩瀚风格和强烈气势,如同黑色漩涡无情地将众人捲入。
这部介于宗教音乐和歌剧之间的杰作,多次运用在电影配乐中,甚至被誉为足以与贝多芬《庄严弥撒》,并称为十九世纪宗教音乐的两座巅峰。
NO.03
弗瑞:《安魂曲》
Gabriel Faure
Requiem Op.48
不同于莫札特与威尔第,用壮阔的戏剧性,营造亡灵的国度和肃穆的氛围。法国作曲家弗瑞的《安魂曲》,只有默想的美感与虔敬的气氛。
有别于浪漫乐派浓烈彰显的情感表达。这首《安魂曲》舍去末日经」段落,首次采用「在天堂」和「JESUS经文乐段。少了震慑悬疑的效果,却充满细腻内敛的情感。
乐曲的编制风格也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安魂曲的主流,尽可能的轻量级的合唱与乐团,简洁虔诚地为亡灵祝祷,呈现出法国印象派的美学特色。
「愿天使带领你进入天堂;愿先烈在到来时迎接,领你进入圣城耶路撒冷。愿天使迎接你,愿你得到永远的安息。」
弗瑞想要传达的是「安息」,而非「审判」纯粹的音乐语言,塑造出特殊的宁静之美。死亡是生命必经的历程,应该充满坦然与慈悲。
全曲自始至终,以轻柔如烟的旋律维持着恬静而安详的氛围。若要从历代安魂曲中,选出最接近天堂的声音,弗瑞的《安魂曲》必能上榜。
NO.04
柏辽兹《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Hector Berlioz
Grand Messe des Morts,Op.5
法国浪漫乐派代表人物柏辽兹曾说:「如果我被威胁除一部作品外,要销毁自己所有的作品,我应该恳求宽恕这部《纪念亡灵大弥撒曲》。」
1837年,柏辽兹受法国政府委托,为纪念巴黎「七月革命」中的牺牲者,而创作一部「安魂弥撒」。
作为那场革命的参与者,柏辽兹在接到委托后,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创作,并在既定的纪念仪式前一个月完成。
规模庞大乐曲由10个乐章构成,对应《安魂曲》拉丁经文中的十个部分。
演出需要四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包括16个定音鼓,12把圆号,四组铜管乐器等和大型合唱队。乐曲宏伟、庄重而不失浪漫,极具震撼力。
「我该说什么,面对如此不幸,为何义者也难安心?请记住我,仁慈的 JESUS,我跪下祈求那天到来时,请不要离弃我。」
这是一部充满爱与美的杰作,能够与莫扎特的激情与敬畏相媲美,堪称出自人类之手的,美好的事物之一。
NO.05
凯鲁比尼《C小调安魂曲》
Luigi Cherubini
Requiem in C Minor
凯鲁比尼以歌剧和基督教圣乐闻名,一生写下了七套弥撒,两部《安魂曲》,还有很多短篇圣歌。被贝多芬认为是同辈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这部1816年首演,纪念法王路易十六的《C小调安魂曲》,堪称凯鲁比尼的巅峰之作,更获得贝多芬、舒曼和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盛赞。
凯鲁比尼在这部《C小调安魂曲》中,对赋格的运用可谓独创和令人叹服。完美的音色在独特乐器的演奏下,犹如被抛了光一样光彩照人。
「主啊,赐给他们永恒的安息;让永恒的光芒照耀他们。正义的人将被永远铭记;他必不惧怕邪恶。」
音乐史上,这部绝世佳作被誉为与莫扎特、柏辽兹、威尔第、弗瑞同名的「五大安魂曲」,精致新颖。曲末营造出鸣钟般的效果,令人难以抗拒。
凯鲁比尼的《安魂曲》深受后世仰慕:舒曼认为这是一部「世界上已无同日而语之作」;贝多芬则请求,在自己的葬礼上演奏这部《安魂曲》。
NO.06
乔治 • 沃格勒《降E大调安魂曲》
Georg Vogler
Requiem in E-flat major
德国作曲家乔治·沃格勒,在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堪称一位革新者,他设计了一种新的类似于管风琴的乐器,并为大键琴设计了另一种指法。
沃格勒曾被任命为天主教神父,因此也被称为神父沃格勒 —— 他的《安魂曲》可以追溯到生命中最后的几年。乐曲中包含了许多戏剧性的时刻、令人赞叹的优美段落以及独创的和谐配器,令人耳目一新。
整部乐曲中,有戏剧化的「末日经」、融化般动人曲调的「悲伤之歌」,以及为四名独唱演员璀璨绚丽的「降福经」。
韦伯将这部《安魂曲》称为「天赐安魂曲」,堪与当时莫扎特的作品相媲美。无论你是否认为是「安魂曲」中的经典,它依然是一部伟大之作。
NO.07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Johannes Brahms
Ein deutsches Requiem
勃拉姆斯被誉为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作曲家。与前人的《安魂曲》相比,无论在内容或音乐上,这首《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了全新意境。
作为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声乐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将合唱、独唱与管弦乐完美结合,在安魂曲音乐中有特殊地位,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从天主教转向基督新教的精神,更富于人性的光芒。
这首《德意志安魂曲》的创作前后历时11年,最终版本的有七个乐章。
作为虔诚的基督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选编缀而成的。
「尽管现在悲伤;但我再见到你时,你会身心愉悦,无人能夺走你的快乐看吧,我也曾劳碌,现在终得安宁。我会安慰你们,如同母亲。」
音乐和唱词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也有哀悼和悲伤,但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惧,而是代以关于生与死的信念:
凡有血气的,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但有信仰的,死亡并不可怕,他们会从造物主那里,得到真安慰。
References
1. theimaginativeconservative | The Top Ten Greatest Requiem Masses
2. vialma | The classical requiem: from Britten to Mozart - Read it on Vialma
3. abc | Margaret Throsby explores the great requiems in a new series for ABC Classic
4. cmuse | 5 Best Requiems To Mourn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
但我知谁掌管明天
| 约伯记19:25-27 |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末了必站在地上。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