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一天中的算数巅峰时刻,非点外卖莫属。
各大外卖软件货比三家,凑齐满减领券再下单,比同事多付一块钱,都是对时间的不尊重。
在脑子里飞速心算到最低价下单还不够,成功付款之后,还会把红包链接发进闺蜜群——“帮我点点”。
什么?你说年轻人还在被消费主义捆绑?
醒醒吧,这届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抠门了。
“精致穷”骗不了年轻人
曾几何时,热搜还在为“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吵得不可开交。
刚毕业的年轻人们还相信,即使收入捉襟见肘,也能活出时尚杂志般的精致,“身在城乡结合部,心在巴黎时装周”。
《老友记》中,Rachel用信用卡支付名牌皮靴

怀着刚拿到工资后的激动心情,年轻人争先恐后地踏入消费主义的浪潮。
为了构筑理想中的精致生活,他们一口气置办了不少“高级行头”。
入手高颜值的联名款早餐机,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做的谷物三明治;
xx良品的收纳柜置办全套,房子要像样板间一般井井有条;
博主们力荐的投影仪必须安排,再用昂贵的小众音响放上蓝调;
世界冠军同款咖啡壶也得入手,毕竟手冲咖啡才是鄙视链最顶端的存在......
哪个都市丽人不想拥有这样的早餐?
但当真正住进了精心装置好的“梦中情房”,才发现那些花大价钱为精致生活购置的物件,似乎并没有让自己成为优雅都市丽人。
激情购入的全套收纳柜,可能比杂物更占地方;
早餐机华而不实,煎一个荷包蛋要花十分钟;
投影仪只能落灰,九点多下班谁还有空捣鼓这玩意儿?
咖啡壶早被挂上了二手交易市场,反正也用不上了不如卖掉回血……
原本,年轻人年轻人追求精致,也是在追求繁忙生活外,灵魂更好的归处。
但事实却是:一套操作忙活下来,精致的生活还没过上,钱包倒是被掏空了不少。
眼看着“精致穷”成为了骗“精致坑”,年轻人们痛定思痛,转而决定投向“消费降级”的怀抱。
所谓消费降级,其实就是指能自己动手的,绝不购买成品;能找到平替的,绝不买原版;能继续使用的,绝不轻易替换。
吃够了“消费主义”苦楚的年轻人愿意相信:
不就是消费降级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更美好的生活愿景就在前方。
毕竟,“希望过得更好”是空中楼阁,“怎样过得更好”才是现实诉求。
全世界“抠门者”联合起来
这届年轻人有多“抠门”,你根本想象不到。
点开豆瓣热门的“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已经有36万成员正在互帮互助分享生活经验。
“工作后买的第一个LV”、“每个女孩都应该有一双jimmy choo”的话题再也吸引不了抠门的年轻人,千金风、名媛风、法式风情等消费话术也被他们一眼识破。
 名媛风总是和朋友圈里的精致照片有关
抛弃消费主义的浪潮,“XXX必须要用吗?”、“买个XXX值不值得?”、“自制XXX”、“平替推荐”……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除了消费降级小组,另一些“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也同样广受青睐。
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抠门”不再是贬义词,而是省出精彩,省出风格,坚持只为实用价值买单。
不点外卖、少喝奶茶、花露水原来只需要四块钱,防晒霜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要搽。
有人给出每日食谱,早餐水果鸡蛋坚果咖啡一应俱全,不用早餐机,妈妈寄来的小锅就能满足需求。
有人嗜奶茶如命,那就从原料做起,不压抑欲望不强制抠门,乌龙茶兑热牛奶,并不比外卖逊色。
嘴馋想吃点小零食,也能兜兜转转找到代工厂的平替,甚至为了省钱直接去买成品的边角料。
几百块一次的美甲也能靠心灵手巧get同款,毕竟全套美甲工具只需要几十块钱。

全款购入美甲水钻,未来可期
这些极为成功的消费降级,让年轻人们认识到了另外一种生活——
也许没那么精致,但也不需要委屈自己。
昂贵的价格不一定能带来极致的快乐,消费时瞬间的爽感带来的代价,却是月底几乎为负的存款数额。
在这些省钱高手、“平替猎人”和“原材料分析师”的世界中,消费降级,就是把快乐与高价脱钩的有力工具。
抛开个体选择,从大的经济氛围来看,消费降级显然也是宏观趋势。
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包围城市,轻松打入都市丽人社交圈;
蜜雪冰城均价不超过10块,更是让喝惯了30+奶茶的人欢呼“你不嫌我穷,我也不嫌你土”。
消费降级不代表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而是在消费主义浪潮中探索另一种舒适的出路。

适当的抠门,是对现代消费主义浪潮的理性反驳;
但一旦超过了舒适的范围,便容易弄巧成拙,走上不健康生活的极端。
简单地认为消费降级就是反消费,把一切需要花钱的事物都视为洪水猛兽,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一天超过一餐饭就算浪费钱;盲盒手办艺术品都是成本不过十块的智商税;洗碗机、扫地机也都是影响人类进化的消费主义陷阱。”
过度节省开支,吃饭都选苍蝇馆子,为了避免恋爱开销干脆不谈,视频会员也问朋友借。
某种意义上,是用省钱的表象遮掩了非健康消费观的暗雷。
为了省钱,旅游恋爱看视频都紧巴巴
消费降级这件事本身,并不是讨论消费的多少,而是讨论消费的态度。
真正的消费降级,是将30块钱的料理包外卖换成用10块钱买西兰花、鸡胸肉、土豆做营养均衡的一餐,而不是为了省钱不吃晚饭。
消费降级从来就不是消费的对立面,是在最高程度上实现物美价廉,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不被消费绑架的人生
如此压缩消费欲望、跳出消费陷阱,年轻人们的消费降级,真的只是为了省钱攒钱而已吗?
其实不然。
年轻人们越来越发现,过度消费不仅掏空了钱包,还让自己陷入“买的越多,越不快乐”的循环。

心理学研究显示,“买买买”带来的短暂性快感,会随着成长和财富的积累,而越来越趋于平淡。
换句话说,想要得到相同程度的消费快乐,付出的代价会变得越来越多。
小时候一颗牛奶糖就能开心很久,长大了30块一杯的咖啡也只是工作标配;
小时候期盼着过年的新衣服,长大之后,网购衣服成山,对着衣柜还是提不起劲。
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感受到快乐也变得越来越难。
归根结底,是庞大的物质淹没了人们的视线,负载的欲望压沉了人们的心。
当人们在为一件商品或是一种体验付款时,本质上需求的,往往不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更是其所带来的心理满足。
穿上时尚潮人同款的搭配,用上网红博主的同款咖啡机,也绝不只是跟风那么简单。
我们为之付费的,是一种人格标签和社交货币。
这些商品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会体现在审美潮流、服务体验和社交上,从而让我们体会到被社会审美认同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似乎穿着BM的短上衣被街拍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三里屯辣妹”,Hollister更是“南加州美式复古”的标配。
品牌质量暂且不提,单是“寻求认同”这一件事,就足够让年轻人筋疲力尽。
消费主义的风潮,不仅让钱包越来越空,还带来了外貌上的焦虑。
消费降级并不是降低审美,而是认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把自己的收入用在更有性价比的消费里,“好钢用在刀刃上”。
因此也不难看到,一些年轻人拎着奢侈品牌的包去超市打折区购买临期食品的“魔幻场景”。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在最新报告《2021十大全球消费趋势》中揭示了将在今年定义消费者行为并影响商业策略的新兴趋势。
其中,谨慎制定支出预算,并购买高附加值且负担得起的产品和服务,就成为了重要的趋势之一。
通过消费降级,年轻人们越来越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快乐是什么,消费这一行为本身也变得更加自由。
从刚接触消费降级时发帖询问“用平替丢人吗?”“穿国产品牌丢人吗?”到抛弃定价不合理的品牌,走向实用主义。
他们不再为旁人眼中的精致咬牙付款,而是更愿意为自己的实用快乐买单。
 跟风购买的并不是本身需要的
消费降级,就是真诚面对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需求,去芜存真。
这是一个所有商品都被争相呈现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永远过量的时代。
每一次拒绝被绑架的消费降级,都是对人生的简化和升级。
本文头图及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妹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每天两分钟
和你分享那些打动人心的人和故事
👇👇👇
记得点击上方视频头像
❤️ 进入主页关注我的视频号哦❤️ 
网易文创签约中国冰雪,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冰雪文创合作伙伴,更多项目欢迎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