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4500 字,阅读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作 者 | 刘胜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令人惊讶之处,不在于是引发大战的是一桩相对单纯的事件(费迪南大公遇刺),而在于它居然拖了这么久才发生。
真理的范围在大炮射程之内。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他们错了,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人民。——普京
01
如果你仅仅从“正义”与“邪恶”或价值观差异的角度看待大国博弈,那就太傻太天真了。真相正如美国总统杜鲁门一句话所戳破的那样残酷:
• 假如德国比苏联强,我们应帮助苏联;如果占优的是苏联,我们就帮助德国。要尽量让他们互相残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是先“坐山观虎斗”,然后中途杀入,最终名利双收。
这次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美战争,乌克兰能够在战场上令人刮目相看,不是因为乌克兰厉害,而是美国武器和技术的体现。这是一场“乌克兰士兵+美国武器”的新型组合。这次俄乌战争,说不准,美国也会再次“中途杀入”?
0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国勾心斗角的经典案例。这场残酷斗争,居然至今说不清谁是“始作俑者”。
在前后两百年间,德国一直是欧洲战事的受害者而非发动者。导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30年战争期间,德国死伤者高达人口的30%。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后,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德国的问题是:缺乏团结全国上下的思想架构;俾斯麦刻意把奥地利的德国人排除在外;欧洲战火给德国人留下了极度的不安全感。
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后,威廉二世腓特烈继位。一只手臂畸形的威廉二世情绪暴躁、反复无常、好显威风,并在1890年罢黜了俾斯麦——从此德国失去了谋略家。新任德国首相卡普列威承认自己没有俾斯麦同时在空中玩8个球的能耐。威廉二世渴望得到其他国家对德国实力的承认。此举却导致了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德国体制缺乏英法的国会缓冲,更加容易冲动。
在19世纪,英俄长期反目,但在一战中居然英法俄成了联盟。
俄国是一个令邻国不安的大国。俄罗斯有无数次可以避免战争,但很奇怪的是,俄国宁肯选择战争也不妥协: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1875-1878年巴尔干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都是如此。基辛格指出:
• 俄罗斯一贯认为欧洲应该只管西方的事,一旦欧洲向东它便有所不满。俄罗斯仍把领土扩张看成强国地位的象征,对土地贪得无厌,却消化不了。俄罗斯向外扩张很少有所节制,一旦受阻它便满怀悲愤,伺机报复。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北约东扩导致的2022年俄乌战争,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
英国长期以来以“光荣孤立”、“平衡之轮”为豪。19世纪最后15年主导英国政治的是索尔兹伯里,他创造了“光荣孤立”一词并留下一句名言:
• 我们是鱼。
02
1890年威廉二世拒绝沙皇再延长再保险条约3年的建议,打破了俾斯麦在俄国和奥地利之间左右逢源的传统。俾斯麦那句名言被抛到了脑后:
• “我告诉你们一个处理好政治的秘方, 那就是和俄国签署一个好协议”。
德国拒绝俄国后不到一年,法俄签订了友好协约。法俄协议被“冷战之父”凯南称为“致命同盟,这是欧洲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水岭。
德国和英国签署的殖民地协定引发了一连串误解:英国把它作为解决非洲殖民地问题的手段,德国视为英德同盟的先声,俄国对英德联手气急败坏。其实,150年来英国一直拒绝加入无限制的军事同盟。
英国外交专家克劳认为,德国的意图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德国的能力。若德国不放弃海权,英国只有加入法俄阵营。
德国抛弃了老朋友俄罗斯,又得不到新朋友英国的真心支持,德国陷入了孤立。1907年英俄协议后,欧洲形成了两大集团:协约国(英法俄) vs 同盟国(德奥)。
德国和俄国都是大国,羞辱大国却未削弱其能力是很危险的。德、俄玩起了博弈中的“胆小鬼游戏”(看谁先眨眼)。
03
1913年德国派德国将领担任君士坦丁堡指挥官,帮助土耳其重组军队。德国插手博斯普鲁斯海峡,令俄国难以容忍。尼古拉二世告诉英国大使:
• 德国正着眼于在君士坦丁堡取得地位,足以将俄国封闭于黑海之内。即便唯有战争一途,也在所不惜。
1914年德皇表示,“普俄关系已死。我们已成敌人!”
1913年伦敦会议后,各国都恐慌起来,唯恐自己被抛弃。德国支持奥地利对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政策;俄国则捍卫塞尔维亚的利益。1913年德皇向奥地利保证:
• 若有必要,德国会追随奥国走上战场。
1850年欧陆最大的工业国还是法国,到1880年德国的钢铁、煤炭产量超过法国。1913年一战前夕,德国煤炭产量达到法国的7倍。
04
1892年,俄国谈判代表军务大臣欧布鲁契夫指出:
• 现在的症结不在于谁先开第一枪,而在于谁先动员。动员代表最确切之战争行为。
若按照这一标准,2022年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不是俄罗斯,而是北约。
唯一可敬的例外人物是俄国前内务大臣Peter Durnovo,他上书沙皇指出:
• 战争之主要责任将落在俄国肩上。英国难以大力参与欧洲大陆之战,法国人力不足,在德国坚强的防御中要打出一条血路,攻击主力非俄国莫属。
1908年奥地利吞并波黑。1914年,奥地利王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被一位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刺杀。
德皇很守信诺,他召见奥地利大使说:
• 无论奥之决定如何,均可确定德必为其后盾。
奥地利获得了无限保证。
俄国认为,德国是故意羞辱俄国的盟友塞尔维亚。
费迪南大公遇刺,导致危机失控,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一个国家领袖打算退让;第二,各国太拘泥于条约的文字。
1914年7月23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发出对方不可能同意的48小时通牒。这逼急了塞尔维亚背后的俄罗斯(同为斯拉夫人)。俄国驻保加利亚大使说:
• 若俄国退缩,则俄国于斯拉夫世界及巴尔干之声望将破产且永不复返。
7月28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一天,沙皇下达对奥局部动员。但军方参谋人员唯一拟就的是对德、奥全面动员的作战计划。而俄国外长对此并不知情。
7月29日德国要求俄国停止动员,否则德国将跟进。军事将领的态度让沙皇认为木已成舟。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无法回头。
8月1日德国询问法国是否保持中立。法国的回答是:依照国家利益行事。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
令人叹息的是:此时,奥地利军队仍未开始进攻塞尔维亚。
战争总是难以预料:德国击败俄国并重创英法,但最后美国的介入逆转了结局,德国战败。
美国一直观望到一战最后一年1917年才参战。一战爆发时,美国民众压倒性反对介入战争。但威尔逊总统知道,一战是美国成为救世主的大好机会,美国必须设法参战。威尔逊说:
• 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助或不资助哪个国家......我们站在人类的发展趋势之上,可以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
如何才能理直气壮参加一战呢?机会来了。

1915年,德国得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会秘密运载武器,并通告美国国务卿,甚至在报纸上公开警告乘客。美国国务卿布莱恩说,“妄图依靠美国民众的安全来维护运送,偏向太明显了。”但是,布莱恩被迫辞职。乘客被告知德国人永远不敢击沉这艘船。最终,悲剧发生了,124名美国乘客和1070名英国乘客遇难。
同时,英国间谍截获一封由德国外长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电报:
• 如果墨西哥和德国结盟,德国会协助墨西哥夺回并入美国的领土。威尔逊宣布向德国宣战。
宣战时机成熟。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宣战,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
05
1919年,为了参加巴黎和会,热衷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坐了一个星期的船才抵达法国。
英国的劳合.乔治发誓要德国赔偿战争的一切耗费,“搜他们的口袋也要搜出这笔钱来。” 
法国坚持德国割让莱茵河地区。美国警告:
• 如此得来的和平完全违反我们奋战的目的,会导致德国永远愤愤不平。
德国犹如等待法官宣判刑期的罪犯,巴黎和会根本不让德国参加谈判。1919年巴黎和约公布时,德国举国震惊。
巴黎和约签署地点在凡尔赛宫殿,这带来了额外的羞辱:50年前俾斯麦在此宣布德国统一。对巴黎和约,有句经典评价:
• 从言和的角度看对德国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看又过于宽大。
战胜国的民众对凯恩斯这样的理论大师的警告充耳不闻。政治家最终屈从于舆论压力:
• 和约强迫德国支付战争受害者养老金并给予其家人补偿。这种规定此前闻所未闻。
• 最令人称奇的是,赔款的金额也未确定,留待日后商讨,后患无穷。日后,赔偿和裁军一样成为德国“翻案”的武器。巴黎和约签署两年之后的1921年,高得离奇的赔款数字终于出炉——相当于今天的3230亿美元,德国要一直到20世纪结束才能还清。
• 众多的德国专利被没收。
劳合.乔治醒悟时已经太晚。1919年3月他致函威尔逊总统说:
• 我想不出比这更可能掀起战火的原因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积极进取、实力雄厚的德国,居然被一群小国包围,而这些小国的各民族这有不少从未建立稳定的政府,但每一国都有大批吵着要与祖国统一的德国人。
在巴黎和会上,充分体现了“胜利者的要求都是合理的”。这些聪明的战胜国政治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短视”正在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凯恩斯在1919年《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警告:
• 德意志帝国在战争中确实采取了很多毫无底线的破坏活动,所以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开始了对德国的清算。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个“十四点计划”,要求赔偿的基本都是直接损失。但是战胜国并没有合理贯彻这个精神,而是狮子大开口。战胜国要求的赔偿都是十足的真金,必须用硬通货和相应的物资来支付,比如用工业的产能来支付。这对于德国的工业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要求的赔偿大大超出了德国的支付能力。
• 战后的领土划分也破坏了经济格局。西里西亚地区原本是属于德国的,德国有许多炼铁厂在这里。但是在战后西里西亚地区被割让给波兰了,这样之前的铁矿石供应链就中断了。
• 赔偿条款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沉重的一击。战胜国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那就是德国人在海外的投资,也可以被战胜国强行征走,用来冲抵德国国家的赔偿债务。个人的财产怎么能用来还国家的债务呢?但是他们相信“胜利者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所有战胜国居民和德国居民之间的私人契约,战胜国居民可以自由选择让其作废,或者重新生效。更离谱的是,条约居然规定埃及政府可以“完全自由地界定在埃及德国人的地位及生存条件”。
• 如果说巨额资金的赔偿压力是剥皮去肉,对本国产能的挤占是伤筋动骨,那么,对私人产权的直接掠夺就是削骨吸髓。据我所知,在近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和平条约是这样处理私人财产权的。
Harold Nicolson叹息说:
• 我们初到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已经觉悟——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并不令人意外,20年后的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06
一百年后的今天,英、法、德为追求安全而被绑上了美国驾驶的“北约战车”。历史上的俄罗斯无法忍受欧洲东扩,今天的俄罗斯显然具有惊人的“历史记忆”。
如今的北约,犹如100年前的“英法俄”协约2022年的乌克兰,很像1914年的塞尔维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似乎对历史有着惊人的无知,但塞尔维亚人却没有忘记历史。
2022年3月17日,塞尔维亚球迷在看台上打出六条巨大横幅,按年份细数美国、北约组织过去直接(或间接)参与入侵的20多个国家。还有一条横幅则写着“我们想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戳破了美国“皇帝的新衣”:
• 我们谴责侵犯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行为,这是塞尔维亚的明确立场。但今天给我们洗脑的你们欧盟和西方的这些人,怎么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就没想到这一点(领土完整原则)呢?他们对我们展示乌克兰空荡荡的儿童推车。那为什么他们不展示我们(南斯拉夫)的空荡荡的儿童推车呢
开弓没有回头箭:政治家可以选择如何开启战争,但没人能决定战争如何结束
。没有人知道,俄乌战争最终会把世界带向何方?

德国黑格尔说得深刻:
• 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参考资料:
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