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国凤(凤凰网《台湾日月谈》特约作者)
导语:忆起在台湾念书,白先勇提到,当时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都要学,也包括民国史,“虽然那时候两蒋是从国民党的立场去看历史,但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脉络。现在(台湾)学校的历史课纲被弄得支离破碎,学生们可能连‘唐宋元明清’都数不清了。
放眼世界,中国绝对可以自豪是以史立国。“但是20世纪以后,当钱穆、余英时、许倬云这些保有客观的历史大家走了,历史的书写大乱。不知往,焉知今?我对于历史教育特别忧心,现在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大劫难”,白先勇无限感慨地说。
近年大陆和台湾关系遇冷,对两岸的年轻人,白先勇有怎样的要求和期许?增进交流又该从何做起?新春佳节之际,台北特约作者朱国凤专访白先勇,寄语两岸青年。
白先勇对于茶花情有独钟,于美台两地的寓所,都有栽植茶花。当参观“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时,也特地与茶花合影。摄影:许培鸿(独家授权凤凰网使用)
辛丑年底,强烈冷气团来袭。台北气温骤降十度,我的心头却涌上一股暖意,因为这一天要采访的是白先勇老师:一位总是令人如沐春风的“台北人”。
这一天,正巧也是“腊八节”,释迦摩尼佛的成道日。我之前就已经从网络视频看到过,白老师客厅墙上有一幅佛像画,佛画两旁对联写着:“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古今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
白老师迎着我走进客厅时,脸上带着就是“眼底群生皆赤子”般的和煦笑容。因为客厅宽敞,已经拉开一段安全距离,老师嘱咐我脱下口罩,于是话题就从疫情开始。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抗,转眼已经过了两年,仿佛是西西弗斯与巨石的对抗,始终看不到尽头,白老师是如何看待这场世纪大疫带来的生命省思呢?
“这是人类的浩劫,也是自然给我们的一个警讯。我们对自然破坏这么大,这是自然的反扑”,老师用以往罕见的沉重语气说,“我们都应该停下脚步深思人类的前途,19世纪以来,追求的科技万能与社会进步,已经让人类的灵魂跟不上,人类应该要开始学习谦卑了”。
白先勇于台北一处老宅内品茗,弥漫着茶香与书香的闲适午后。摄影:许培鸿(独家授权凤凰网使用
人类是否开始学习谦卑?犹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被迫要在短暂的隔离期间开始学习自处。我想起白老师小学时,曾经因为肺病而被长期隔离,我问老师当年的感受。
“肺病让我牺牲了一整个童年,当同龄小孩在外面嬉闹时,我被关了起来,我比别的小孩更容易胡思乱想。”
我试着想象回到白老师的童年,独居在重庆嘉陵江边的一幢老宅,独自面对肺病带来的死亡阴影,还有离群带来的巨大孤单。
终日看着窗前滚滚逝去的江水,还有尘雾满天的土坡,原本应该是多彩的幼小生命,满眼尽是一片泥黄。
甚至当嘉陵江发大水,人畜死伤惨重,一具具浮尸从江上漂过。眼前的无常与惊骇,小小白先勇只能独自经受,我不禁为这个多年前孤居江畔的小男孩感到心疼。
新冠病毒就像是为人类出了一道生命考题,每个人都要作答。作答时的心态与省思,肯定会给往后的人生造成影响,只是当时我们不会知晓。
我问老师,那个被肺病隔离掉的整个童年,虽然让人很不舍,但有没有为后来的人生,带来一些正面价值呢?
“有的”、“有的”,白老师忙不连迭的说,“因为自己的病痛,我对人世间的苦痛,比较能感受得到”。
白老师正因为这种深刻的“感同身受”,这种从童年就被迫早熟的易感,当他跟着父亲白崇禧将军见证了抗战胜利后的民国,迅速地从漪欤盛哉到局势蜩螗时,才能够用文学家的视角,记忆并刻画出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
1946年7月9日,南京大方巷,白崇禧一家的全家福。前排左一为白先勇
也因为童年病痛油然而生的悲悯心,日后才能笔下含情,写出一只只曾经的“王谢堂前燕”,是如何成为一个个苍凉的“台北人”
那本博得文坛盛名的《台北人》,传达的就是父辈们说不出口的乡愁,是大音希声的时代挽歌,窈兮冥兮在两岸之上。
白老师一向鼓励两岸年轻人要多交流,交流才能让彼此从“了解”、“理解”、到“谅解”。我认为交流不只限于实际的互动,也可以先从阅读彼此的文学作品开始,因为就像是老师曾经说的,文学作品能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
能体会彼此曾经的无言痛楚,真诚的交流与谅解才会发生。白老师笑着拍手说,“没错”。白老师以“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为例,其中一个项目就是鼓励博士生研究台湾文学,并且协助出版相关论文。
白老师还补充说,“年轻人没有历史的负担,更容易互相理解。而且文化最能凝聚情感,这也是我当年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番苦心”。
青春版《牡丹亭》源自十六世纪汤显祖的旷世杰作《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大戏,可说是一则爱到“死去活来”的神话传奇。女主角杜丽娘因思念梦中情人而死,再为寻觅梦中情人重生,一个“情”字,力量竟然可以大到穿透阴阳、冲破礼教。
但是《牡丹亭》情节再怎么缠绵,昆曲意境再怎么优婉,都不敌文化断层的消蚀,两岸不管是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都已逐渐衰微。
白老师抱着复兴文化的使命感,整合两岸三地的戏曲菁英,大胆启用年轻演员,也因此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重新激活了这个古老的剧种
2004年初夏的夜晚,“还魂”的不只是一出戏,台北首演的盛况与激情,还清晰地回荡在白老师的脑海中,“台下的观众喔...给予如潮水般的掌声,那一刻,大家都忘掉什么大陆人啊、台湾人啊”。
复兴昆曲的种子已经撒下,这个属于全体华人共同的文化遗产,行过五百年的历史长廊,重新丰润了人类的心灵。
2011年11月11日,北京,青春版《牡丹亭》200场纪念演出发布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看着老师脸上飞扬的神采,我想起《永远的尹雪艳》开场第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其实白先勇也是,白老师不老的不是形体容颜,而是永远保持青春的心境。
古老深重的中华文化,就需要这种始终青春的心境,也才能引领无数青年争相亲至。2014年,白老师受邀回母校台湾大学导读《红楼梦》,博雅教学馆被挤得水泄不通,一位当年曾经抢修到这门课的同学回忆,没有提早一两小时来抢座位的话,就只能站着,或是坐在走道上。
后来在台湾清华大学开设的《红楼梦》讲座,以及在大陆北京大学几次演讲《红楼梦》,青年学子都是听得兴致盎然。
白老师曾说过: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红楼梦》的,一种是没读过的,我忝为前一种人。从幼至今,读了四五遍。但我好奇的是,成长于速食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要如何克服这本大部头经典的阅读障碍,又要如何领略120个章回中伏脉千里的草蛇灰线?
白老师莞尔一笑,“这就是我形容《红楼梦》像是一本天书的原因,它好就好在雅俗共赏”,也就是外行人可以看热闹,内行人也可以看门道。
白老师建议,初读者可以先浏览里面的爱情故事,与18世纪贵族的吃喝玩乐;想要再上一层的,可以品味诗词、戏曲的文学意涵;对人生有更深的领会后,还能再跟着进入书中儒、释、道的哲学境界。
白老师知道年轻人喜欢读推理小说,他特别强调,《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一件物品、一出戏,可能都有埋梗,“都有Secret Code(编者注:密码),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领会”。
“年轻人不是没耐心,是要有好的引导”,说到这里,白老师忍不住提高了一些音量,“现在的学生应该要用功,应该要用功啊,大学时怎么可以不多读一些经典东西,经典文学可以受用一生啊。”
白老师仿佛回到大讲堂上,对着芸芸学子谆谆教诲,我趁此再提问,时下年轻人大多对历史冷感,认为“事不关己”。
我跟白老师透露,我很后悔年轻时没来得及跟先父多聊一些他的历史,后来整理他生前的日记,才发现他当年在大陆的一些亲身经历,竟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事件。
白老师有点黯然地说,“我也很后悔年轻时忙着搞文学,对父亲的历史不在意”。白老师后来为白崇禧将军立传(注),不只是想为父亲重新给予历史定位,让世人知道将军一生的彪炳功绩,为国为民恪尽职责,也等于是为自己补上的一堂历史课。
白先勇(右)与其父白崇禧
我问白老师,是否建议年轻人可以先从探究自己父祖辈的家史入手,进而窥见国史对家史的影响,“就像是您为白崇禧将军立传的过程中,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百年来的历史脉络?”
白老师颔首认同,“古人有一句话,‘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这是蛮严重的教训”。
白老师回忆,“我在台湾念书的时候,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都要念,当然也包括民国史。虽然那时候两蒋是从国民党的立场去看历史,但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脉络。现在学校的历史课纲被弄得支离破碎,学生们可能连‘唐宋元明清’都数不清了。”
白老师语重心长地继续说,“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都弄混了,等于整个民族患了失忆症。忘记了过去,就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看未来也会是一片茫然,那就会很危险,很容易被操弄。”
“放眼世界各国,中国绝对可以自豪是以史立国。历史对中国来说,也是一部道德史。”白老师特别提到史家的力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作春秋,“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杭州是白先勇最喜欢的大陆城市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次年,双亲也曾同游西湖。多年后白先勇重回西湖边,心中应该是百感交集。摄影:许培鸿(独家授权凤凰网使用
中国虽然经历相当多次的改朝换代,但是史官对于前朝史有一定的客观,即使牺牲性命也要保持客观,才有所谓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从《史记》到《资治通监》,就是因为有这些数千年积累的史书、史观,才成就我们这个民族。”
“但是到了20世纪以后,我们对于史学的不尊重,而且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当钱穆、余英时、许倬云这些保有客观的历史大家走了,历史的书写大乱。不知往,焉知今?我对于历史教育特别忧心,现在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大劫难”,白老师无限感慨地说。
“所以我写父亲三部曲,虽说传主是白崇禧,但是父亲从武昌起义开始参与了中华民国的诞生,到参加北伐、抗战、内战,从兴到衰,写他就是写民国史。”
我一直认为,每个走过一段时代的人,手中都持有一块亲见亲闻的“拼图”。拼图越多,拼凑出来的历史真相也才越清晰完整。
在白崇禧将军持有的“拼图”中,可以略窥国民党为何兵败?“二·二八事件”,为何是难以愈合的伤口?还有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如何阻止仇恨继续扩大?
访问尾声,白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两岸年轻人不仅应该多阅读彼此的文学作品,更应该多阅读彼此的历史
台北市文化地标诚品书店,正在阅读的老者以及选书的年轻人。图源:视觉中国
我重新挂好口罩,走在台北街头时心想,我不知道未来是仍然困在“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乱石浅滩,还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万顷波平。但我知道,白先勇老师一直以来的深意与用心,他不断地去找出两岸、甚至是人类的共同感动,只有至情至真的感动,才能让眼底群生尽为赤子。
(注:2012年《父亲与民国》照片集、2014年《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2020年《悲欢离合四十年:白崇禧与蒋介石》)
热门视频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