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引爆了网络上的舆论,现实中,有支持乌克兰和支持俄罗斯的一言不合打起来了。男人总是关心ZZ,现实中无法发泄,关注俄乌局势更多是一种代偿吧。
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以“安全关注”为由对其出兵,不符合大国一直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5年大国在印尼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这些原则一直是大国外交的原则和指南,俄罗斯因为“安全缓冲区”问题今天可以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明天也可以向周边国家提出同样的要求。
所以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等都不支持俄罗斯的行动,哪怕是刚刚依赖俄罗斯稳定局势的哈萨克斯坦。因为在这些国家中,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有大量的俄罗斯族,高峰时期达到四成以上,目前也还有2成多,他们同样害怕遭到乌克兰一般的下场。
而大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而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兵戎相见过。哪怕目前关系友好,也并不是无条件支持一边倒,大而是有着各自的国家利益所在。
俄罗斯也大打“大国牌”,在南海与越南合作采油,在中印边境冲突时也站在印度一方,大肆卖军火给印度,可见俄罗斯骨子里对大国还是防备,遵循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毕竟,普京实施的是沙俄路线,而沙俄双头鹰对于远东旅顺等优良不冻港可是念念不忘,如果不是二战之前的日本跟其二虎相争,东北估计早就沦为老毛子的囊中之物。
2
在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老毛子的一个诉求是,北约东扩压缩了其战略缓冲区,影响了其安全,其实这完全是托辞和借口。乌克兰在1994年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签订了《布达佩斯备忘录》,乌克兰放弃了核武器,美国、英国、俄罗斯保障其安全与主权领土完整。
仅仅在10年后的2004年,俄罗斯就制造了克里米亚危机,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夺走,而且还派遣“志愿军”(大多由现役军人脱下军装直接参战)支持顿涅斯克、卢甘斯克独立,跟乌克兰大打出手。
从这一点可见,俄罗斯骨子里还是鞑靼蒙古人的游牧民族思维,不遵守契约。俄罗斯乃至苏联很少遵守过合约,无论是一战前跟德、英、法签订的合约,还是苏联跟日本跟大国签订的协议,基本上是废纸一张,更别说与乌克兰等“弱国”了。
相比之下,英美等海洋法系契约精神要好些,只要有盟约合约,基本上还是会遵守,像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给出古巴承诺,哪怕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也没有对近在咫尺的古巴下手。
从普京行动前的电视讲话中,可以看出,关键因素在于俄罗斯不愿意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不认为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就是说不愿意遵守现行的国际规则。
规则这个东西,是历史形成的,二战时期德日不愿意遵守规则,要建立“国际新秩序”,结果战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萨达姆认为科威特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入侵科威特,在英美特使到访后仍然不愿意撤军,结果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例如各国领海范围,最初是三海里,是怎么来的?以大炮的射程为准,当时的大炮射程最远也就是三海里,所以就定了三海里。这个可以说是“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的现实版本吧,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控制能力的加强,分别提出了六海里、十二海里领海范围,十二海里领海范围最初是大国在1958年提出的,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了每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3年,等到苏联援助的利比亚卡扎菲,宣布把领海范围扩展到200海里,把面积占地中海三分之一还多的整个锡特拉湾,全部划入了利比亚的领海,这等于把美国常年在地中海部署的第6舰队的活动空间挤压到了墙角。美国于1986年采取行动,航母战斗群进入锡特拉湾,头铁的卡扎菲攻击美舰队,结果被美军一顿爆锤,新设的苏式导弹营、飞机被炸毁,损失惨重,所谓的200海里成为一个笑话。
所以,没有实力挑战规则之前,最好还是遵守规则。哪怕是不好的规则,也比没有规则要强。在一二战之前群雄混战,没有规则导致战火蔓延,对于所有国家民众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3
至于普京说起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更是不成立。
首先,普京颠倒了因果,在俄罗斯2014年发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乌克兰国内反对加入北约的人一直占据多数,直到俄罗斯夺取了克里米亚,乌克兰民众才压倒性地支持加入北约,先有因,后有果。
可能有人要拿乌克兰颜色革命说事,亲俄总统被驱逐下台。但当时乌克兰并不是要求加入北约,而是要求加入欧盟。
周边的小伙伴像波兰、立陶宛等加入欧盟之后,一个个都人均收入翻番,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而乌克兰跟着俄罗斯,经济每况愈下,成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以至于女性代孕产业十分发达,沦为欧洲子宫。
俄罗斯经济没有起色,维持俄白联盟,对上千万人口的白俄罗斯补贴已经十分困难,无力在经济上给予乌克兰好处,乌克兰民众想在经济上脱俄入欧很正常。
再说俄罗斯说北约对其形成威胁,威胁什么?
北约是一个集体防御性组织,对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攻击等同于对所有成员的攻击,只要俄罗斯不进攻北约成员国,遵守邻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对其有何影响?军事部署之类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北约也一直同意谈。
北约最初是为了应付苏联的军事威胁而成立的,但是苏联常规力量占优,钢铁洪流南下西欧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梦魇。
北约的结构很松散,成员加入自由,像法国就曾经退出过北约。苏联解体之后,北约各国在军事上都呈现一片马放南山的态势,搭美国的便车。
川普屡次敦促北约成员将军费提高到GDP2%,德国等国都不买账,以至于川普威胁说要解散北约。
这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使得德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加强军备,德国表态增加军费上千亿美元,把军费提高到GDP2%之上,就连日本也开始加强军事力量,可以说川普没有达成的事情,普京做到了。
不过德日增加军事力量,川普也表示担心,这说明西方国家之间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英美政客对于德日的老牌强国并且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还是心怀警惕。
与此相反,苏联对于华约成员国前中东欧国家相当严厉,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搞改革,苏联在1968年直接入侵,推翻杜布切克政府,为此,上世纪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把华约成员国视为其卫星国;对于不听话的阿富汗小兄弟,也是派出大军直接击杀阿富汗总统阿明,入侵阿富汗。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上,苏联都完败西方国家,所以周边的小国人心向背,注定了华约的解体,而北约能够扩张。
4
乌克兰对乌东地区收复领土,跟大陆与TW的局势很相似,从逻辑上来说,大国应该支持乌克兰对乌东地区恢复主权。
但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对抗美国和北约,不能倒下,如果倒下,美国会把全力以赴对付大国云云。
这种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北约本身就是因为应对俄罗斯威胁而存在,在俄罗斯没有表露出威胁之前,北约已经成为一个松散的俱乐部,恰恰是俄罗斯导致北约加强了军备。
北约是集体防御组织,并不针对亚洲,与大国有潜在威胁的,是亚洲周边的一些国家而非北约。
在没有俄罗斯的威胁之后,美国和欧洲等国反而有可能形成竞争关系,法国和德国会成为新的一极。
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历史上英国与德国、法国、俄国就曾经分分合合不休。
英国与俄罗斯曾经联手对付法国拿破仑,拿破仑垮台后,英国与法国联合保护土耳其遏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大战俄罗斯,最终俄罗斯惨败,沙皇都因此忧郁成疾而去世。
所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一切都随着局势的发展而变迁。
在一战时期,土耳其加入轴心国最终站错队伍惨遭肢解,二战时期土耳其学聪明了,不再一边倒,而是保持中立待价而沽,最终获得了不少好处。
日本在一战时期站在英美法一边,选择正确,二战时期日本外长松冈洋右坚持与德国结盟,最终将日本拖入灾难深渊。
其实日本也是源自不安全感,总觉得德国倒下后,英美会全力针对日本,所以想要先发制人。
要是日本能够忍让,待苏联和西方国家战胜德国后,日本将会成为苏联和英美之间重要的制衡力量和第三方,比起直接下场要好得多。
可以说是日本人的战略短视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日本的不幸正是大国之大幸,选择和战略方向比起努力更重要,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5
中美并非敌对。
不明白的,可以去看看光明日报近期发表的头条文章:《回望“上海公报”发表50年 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
中美两国在历史上友好的时间远远长于对抗的时间,相比之下,中俄之间哪怕是新中国建国后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剑拔弩张。究其原因,是因为苏联或者说俄罗斯并未放弃传统的领土扩张思维,而美国自从上世纪初期就放弃了领土扩张主义,而是转而要求“门户开放”。
很多人拿历史上的美国扩张说事,其实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领土扩张,而二战后基本已经固定成型,很少发生基于领土的战争,特别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被打败之后。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开历史的倒车,或者说在当前的规则下不被允许,所以被群起而攻之,经济被制裁卢布汇率大跌也是情理之中了。
美国跟大国并没有根本性原则性的冲突,美国实施的是商业贸易自由策略,并没有领土主权方面的要求。
就是TW,美国也是承认大国的主权,只是要求和平谈判。这次视频通话,美国也重申了承诺,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美国目前的地位也是历史形成的,早在十九世纪美国经济就超越英法,成为西方国家之首,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影响力和发言权。
在一战哪怕是美国参战成为英美赢下战争的关键因素,但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并没有拿到规则的制定权,被排斥到一边,威尔逊的主张完全没有被采纳,以至于美国一怒之下连国联都没有参加;直到二战胜利后,美国才逐渐主导国际社会,而真正赢得发达国家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靠的是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日本等国援助,使得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重返发达国家行列。
作为一个占据顶端位置的国家,美国的策略是守成,一切既得利益者都是保守的,不愿意变化。
对于可能出现的竞争者进行打压很正常,不唯独针对大国,哪怕是盟国德日都是如此。
更何况价值观和制度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形成竞争,但这并非是敌对,价值观和制度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沙特都能成为盟友,更别说大国了。
大国跟美国有竞争有合作,大国需要国际分工合作,需要国际金融资金和技术,近期在股市发生的事情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中美之间,合作是主流,是大势,竞争是有限的,斗而不破、谈判妥协是正途,韬光养晦,干好自身的事情,将经济发展起来才是硬道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