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在超级英雄里始终是一个异类的存在。
他既没有天生“神”力,也没有超能力,既没有经过人体改造,也没有习得过法术。
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凡人。
因此,在人们讨论超级英雄时,他常常成为被调侃的对象。
但他却是人气最高的超级英雄,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粉丝。
不仅存在于漫画,还延伸出系列游戏和电影,影响着整个流行文化。
其中,单飞真人大作,自1989年华纳出品的首部蝙蝠侠电影以来,共有8部之多。
在这33年间,蝙蝠侠的银幕角色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八九十年代的游侠侦探,行侠仗义,到21世纪的黑暗骑士守护哥谭,再到引领正义联盟保护地球,这位「披风斗士」、「正义的化身」历经三代,行至如今。
站在我们面前的蝙蝠侠,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蝙蝠侠」的银幕历代记。
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两本刊物,见证了历史上最早的超级英雄的诞生。
其中《动作漫画》带来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侦探漫画》则走出了史上第一位凡人英雄,蝙蝠侠。
在二战前后,“救世主”超人的诞生极大的迎合了美国民众心态,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正义、勇敢和荣耀,一经问世就取得巨大成功,单人刊每期销量逾百万份。
“超人”在人气和商业上的成功,让DC漫画公司想要再推出一个超级英雄,达到和“超人”匹敌的影响力。
他们知道超人已经存在,再复制一个超人,是行不通的。
于是,他们结合当时美国没走出经济大萧条阴影,民间黑帮林立的背景,想到了一条和超人截然不同的路线,那就是创作一个凡人英雄,行侠仗义。
可以说,蝙蝠侠某种程度上是作为超人的对立面而诞生的,超人自带着外星球的外挂,地球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太容易了,而蝙蝠侠实际上是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
超人象征自古以来对神话英雄的崇拜。
蝙蝠侠代表的是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与超越。
拯救民众于危难的,不仅有高高在上的神,还有实实在在的人。
这样更加真实,也更靠近、更贴合、更满足民众的幻想和心理需求。
那么,如何给凡人打上超级英雄的标签?
他们选择了一个已经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那就是「游侠」
美国西部片自20世纪初诞生到世纪末都是美国民众钟爱的类型,西部片中的游侠是他们最为熟知和认同的英雄形象。
早期漫改影,在蝙蝠侠这个凡人超英身上注入的就是游侠精神。
蝙蝠侠的初始形象是一个除暴安良的独行游侠。
他符号化的脸部特征,设计灵感来自西方电影中经典的义侠形象,佐罗。
他自制盔甲、战车、各种武器装备,像是中国古代的侠客。
他所生活的哥谭是一座繁华又充满黑暗的魔都。
他出身贵族,之所以变成蝙蝠侠,是因为幼年时亲眼目睹父母被歹徒当街枪杀,留下了心理阴影,于是他游历四方,学习战斗技巧。
带着满身绝技归来后,又凭借自己的智慧、头脑和强大的资本开发各种高科技武器傍身,在夜晚他披上战衣,到处打击犯罪。
他嫉恶如仇、惩奸除恶、伸张正义的行为和价值观,和西部片中的游侠殊途同归。
无论是在好莱坞鬼才导演蒂姆·波顿,颇具黑暗童话和戏剧感的《蝙蝠侠》(1989)和《蝙蝠侠归来》(1992)中,还是乔·舒马赫执导的画风华丽版的《永远的蝙蝠侠》(1997)和《蝙蝠侠与罗宾》(1997)中,蝙蝠侠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游侠气质,还是一个佐罗式的英雄人物。只是电影风格随着导演偏爱的表现形式而变化。
但这几部电影的反响,一部比一部差,到《蝙蝠侠与罗宾》票房口碑遭遇滑铁卢,被称为“史上最烂”。
进入千禧年,《蝙蝠侠与罗宾》黯然离场后,在商业片快速发展,海外市场极速开拓,特效技术全面升级,以及同竞争的超英“蜘蛛侠”系列屠榜全球的情况下「蝙蝠侠」急需颠覆性的改变。
而此时美国社会正经历一场重大动荡。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
很多平民遇难,死伤无数,给美国民众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严重削弱。
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
2003年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在恐怖主义盛行,反恐战争爆发的年代,重启蝙蝠侠系列的诺兰,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气息,将电影带入全新境界。
诺兰扎根于现实,加入911、反恐战争的社会议题,反映当下时代对于世贸中心被毁的焦虑,人们对于反恐战争和入侵伊拉克的忧心。
比如,2005年《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稻草人策划恐怖袭击,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计划公共爆炸和政治暗杀,2012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贝恩的恐怖威胁,都体现了美国民众在911后对于恐怖分子的恐惧。
不明身份、不分青红皂白、毫无逻辑和同理心的恐怖行为,倾尽全力,只为把美国推向无政府状态和绝望的深渊。
蝙蝠侠则承担起美国反恐机构的角色,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化解危机,守护哥谭。
蝙蝠侠的银幕形象也随之慢慢蜕变,传统的游侠气质褪去,披上了黑暗骑士的披风,化身为「沉默的守护者」。
与此同时,诺兰强调了蝙蝠侠「正义的化身」的属性,注入人性挣扎的基调,以及对正义与恶的反思。
比如《蝙蝠侠:黑暗骑士》所讨论的是正义的脆弱,以及无底线的恶的强大。
在无规则无底线可以获取更多利益的时候,人类的本性,究竟会偏向哪一边。
蝙蝠侠无疑是坚持正义的道德观念到底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他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
他拉住下落的小丑,并没有私自处决他。
在《黑暗骑士崛起》结尾,蝙蝠侠伪造自己死亡,将一件新型的致命武器带离城市,他选择默默守护哥谭,保护哥谭人民。
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不仅重新开启了蝙蝠侠的大银幕冒险,也奠定了蝙蝠侠对于哥谭,对于民众来说的「守护」角色。
黑暗骑士三部曲落下幕。
超级英雄电影世界也变了天。
漫威随着复仇者联盟系列,彻底制霸超英电影,甚至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超英电影的游戏规则,不再以电影的逻辑去创造电影作品,而是以主题公园的模式制造商业产品,掀起全球票房狂欢。
DC眼见着老对手在这条路上走得风生水起,一家独大,挣得盆满钵满,禁不住快马加鞭,迅速调整自己的剧情打法,战略布局,削弱蝙蝠侠身上有关人性思考的深刻内容,把他融入进《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黎明》、《自杀小队》、《正义联盟》等DCEU电影宇宙中。
但可悲的是,蝙蝠侠在这些电影里显得脆弱无助,相当鸡肋,观众对于蝙蝠侠在这些电影中的形象和表现也颇有不满。
也许,这条路与DC并不相通。
如今,大银幕上的新蝙蝠侠形象仍在续写。
《新蝙蝠侠》将要回归蝙蝠侠「世界上最伟大侦探」的初心。
这部新片描绘人性阴暗面,表达迷失都市的人文主旨,以70年代黑色电影为底色,足够写实,足够有悬疑感,也足够黑暗,仿佛要重回黑暗骑士的伟大时代。
在30多年的银幕演变中,蝙蝠侠这个角色有多重诠释,无论是除暴安良的游侠侦探,或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城市守护者,再或是保护地球的超级英雄,蝙蝠侠一直都是他那个时代的象征,没有哪一种诠释,更高明或更逊色。
我们通过蝙蝠侠所看到的这些东西,正是这个人物角色长盛不衰的原因。
大家都心知肚明,超级英雄这一电影类型势必会像西部片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但也许,像小丑、蝙蝠侠这样的角色,依旧会存在,因为与时俱进融入社会议题的他们,身上叠加着更多的反思,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可塑性更强。
他们脱离超级英雄这个躯壳,还能够以另一种形象存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