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祝东风
首发公众号:东风妹妹
昨天,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
一个卖甘蔗的老人被一群身穿制服的城管团团围住,城管们你几根我几根的把甘蔗尽数拿走,最后留下老人在寒风中无助的哭喊。
事情在网上发酵后,迅速引发关注,该事的发生地南通,也用相关的官方账号进行了回应和处理。
前两条我们不做评价,第三条,好吧,又是“外包”。
外包和临时工好像逐渐变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可,有些地方能搬,还有些地方不能搬。
好比在外包或者临时工犯错以后,主体可以与他们做出切割,但城管这个有一定执法权的岗位,是否能外包,也是个问题。
而且,拿走甘蔗的举措,无论是没收,还是“收集取证”,连个书面结果都不用给到当事人吗?
就像一阵黑旋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过来的,又会刮去哪里。
无独有偶,南通上次因为城管执法上热搜,就在三个月前。
一名老人正准备摆摊,突然有三名城管从执法车内走下,他们先是将老人手中的杆秤没收。
老人索要杆秤后,城管直接把杆秤掰断。
老人眼看财产尽失,一屁股坐在了执法车上,结果被一名执法人员拎起甩在地上,她挣扎了几次,都没爬起来。
视频流传开后,当地纪检部门对员粗暴管理流动摊点事件的六名责任人作出处理。
可这样的处理,显然没有太多警示作用。
接二连三的类似事件,不免让人担忧,那些看不到的角落,又有多少类似的甚至更严重更恶劣的处理举措?
以及,这两件事情,如果没有被拍下来会怎样?
如果没有引起这么大面积的关注和声援,又会怎么样?
老人和他的哭声,会不会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寒冬里,人潮里,就跟没发生过一样?
长久以来,暴力执法的相关新闻就不少见,无论是对小摊小贩,还是对街头的流浪人员。
有些视频真看得人心里发颤。
下跪、祈求、哀嚎……
冲突、仇视、报复……
人和人之间的对抗在小贩和城管这对关系的修罗场里翻腾厮杀,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我看到有很多人说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还胡搅蛮缠也很讨厌,尤其那些倚老卖老的。网友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就是同情心廉价,就是圣母心爆表。
看着这些言论,挺感慨的。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我真的很佩服那些理中客,他们永远都那么冷静、客观、一针见血。
是,小摊小贩可能确实存在问题,可能就是用文明的方式解决不了,就得暴力对待,暴力没收还不够,势必要踹上两脚把人甩到地上才解恨。
被美化的暴力之举似乎莫名成了“无奈之举”。
小摊小贩不合规,和暴力对待不合法,是两回事。
而且,南通这两件事,以及更多类似的事,之所以会引起更多人的愤慨,在我看来才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
不是因为圣母,完全是道德体系里或者情绪的下意识的反应。
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老人,每个人也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有生活窘迫的可能,没有人愿意被这样对待,也没有人愿意自己家老人在外面被这样欺负。
同样,也就看不得其他老人被这样对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人心底最朴素的同情和善良。
我想,大家都期盼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我一直不明白一件事,我们总要评比什么“文明城市”“最美城市”,所以城管要出动,要打击占道经营等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
但他们的打击方式却又如此粗暴,如此让人无法从感情上接受和理解。
文明和最美背后的不文明和不美,让这个称号显得讽刺、尖锐,甚至充满了血腥味。
就像多起引发了广泛讨论的新闻,为了评选文明城市,暴力驱逐流浪汉,扑杀流浪猫狗,打着文明、为文明之名,实则行荒蛮之事,这个称号又有何分量可言呢?
我身边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因为我们家总在楼下固定的一家水果店买水果,渐渐就跟那个水果店主熟悉起来。
她有个儿子,只比我小两岁,成绩还不赖。
可念完高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了。
我妈买水果的一来二去中得知了这件事,回来还跟我们感慨了一番,觉得那个小男孩可惜了。
结果,就在某一天,我们再去买水果的时候,她直接送了我们三个大红苹果,说她儿子当上城管了。
特别特别高兴。
口吻也很自豪。
我当时是把这件事情解读为父母的认知不高,是怎么影响孩子一生的。
现在代入想想,对,确实,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够,只能看得清眼前利益,没想过继续供孩子读书,他出人头地能给家里成倍的回报。
可作为小摊小贩而言,作为终生只想着卖水果的他们而言,有个当城管的儿子,又给了他们多大安全感,是确确实实的家庭的“顶梁柱”。
这样的结局,除了囿于个人认知,是否也是环境造就的呢?
他们不敢想,也不会想着阶级跃迁、鲤鱼跳龙门那档子事儿,他们想的就是卖水果,怎么卖水果,怎么安全地卖水果。
他儿子我后来也见过几次,已经从瘦弱的男孩长成一个肚子凸出来的胖胖的年轻人。
一进菜场就红光满面,自带一种无形的气场。
这种结果,对这样认知的家庭而言,似乎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而且,周围的摊贩都很羡慕她。
我想说,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你没有办法用对错甚至好坏去评判。
因为有人既要又要还要的时候,有人光活着就已经很难了。
之前学《卖炭翁》,念到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觉得非常苦涩。
明明身上“衣正单”,却还“愿天寒”,这是为什么?
因为苦,因为穷,因为还要养家,因为要活下去。
(甘蔗被没收后,老人在街头无助哭泣)
所以,我不喜欢看到网上那些理中客的评论。
城市要文明,穷人也要生存。
在这样的平衡和取舍有答案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暴力执法说不,对暴力执法保有一种敏感的警惕。
因为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是否会成为“文明”的规训对象。
在“甘蔗被抢”的新闻发酵后,附近的居民纷纷行动起来——
“我们觉得老人很不容易,几个店主还在说要组建一个甘蔗群,以后不要让老人在街上卖了,如果有要买甘蔗的,直接在群里下单就好了。”
这样的结果让人心暖啊,比什么单位负责人被问责更让人觉得社会有温度而不是只有尺度。
政策和规则是死的,渴望管理有人性化,可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还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在普通的生活里守望互助。
暴力之外,明明还有更多温情的解决方式。
而后者,正是要靠每一个除了呼唤秩序和理性,还没有丧失共情和体谅能力的人。
你帮我一点,我帮他一点,能帮一点是一点。
如果连群众最本能的悲悯都要批判,都要剥夺,都要被批判为圣母,那这个社会,绝不会更文明。
绝不会。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