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祝东风
首发公众号:东风妹妹
前几天,一个22岁的女生自杀了。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说她是因为3000块钱租金,跟房东起了纠纷,一气之下喝了农药敌草快。
接诊她的医生说,敌草快20毫升便能致死,女生喝了200多毫升,可以说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她临死之前给110发的短信也说得很清楚,“不用救我,我知道救不回来。”
很多人都在说,为了3000块,值得吗。
可,真的是3000块的事吗?
太多的自杀类新闻,好像总被揪着或放大为一个焦点,企图一语中的地定义,她就是因为**才自杀的,她就是因为**才死的。
每当看到这样的言辞,我都觉得人命薄如纸,几十年的人生,无数个片段,千万种情绪,几行句子甚至几个词便就概括了。
后来,媒体又爆出女生曾被诊断出有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一种既有抑郁症状,也有躁狂症状的精神疾病。
舆论瞬间发生变化。
没人在意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女生已经好了很多。
一个人一旦戴上精神病的帽子,这一生便都不要想拿下来。
莫名想到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高中时被国文老师诱奸,此后的人生都在跟抑郁症、精神分裂作斗争。
直到婚后第二年,二十七岁的她抑郁症发作,在家中上吊自杀。
生前,她把自己挥之不去的梦魇写成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推广这本书时,她说,不仅希望不要再出现更多的房思琪,也希望给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精神疾病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完了,就不配过正常人的人生了,她自杀就合理了。
每个人的情绪都可能会出问题。
正视这个疾病,尊重病患的人格,是我们面对社会个体差异性的重要一步。
所以,当看到大家一股脑把女生自杀的原因,从因为3000元被房东逼死,到因为她有神经病,而且似乎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让人接受,甚至给人一种恍然大悟之感的时候,我很失望。
为了3000元自杀,不值得;
因为她有精神病所以才自杀,没毛病。
回到事件本身,女生和房东之间就租金的问题各执一词,到底应该退多少钱,该不该退,外人恐怕很难评判。
但单从两人的聊天记录来看,对不起,这个房东引起了我的强烈不适。
他在短信中莫名其妙地写到:“你到西安这半年中,有幸福的回忆,也有被人玩弄的羞耻。这些你上当受骗的经历,不敢告诉父母……”
我真的好大一个问号。
被人玩弄的羞耻?
不知道的还以为正在上学的女孩是做什么职业的。
而且她上当受骗的经历,连父母都不告诉,能告诉你一个房东?
你又是咋知道的?
为什么房东会说出这样的话?综合比较了很多深度调查的新闻,里面都提到:
女孩在租房子的时候是有男朋友的,而且租房时男友也有出现。
九月份的时候,他们分手了。
所以,所谓的“被人玩弄的羞耻”,大概就是“小小年纪”就跟男友同居,结果还分手了。
这就叫“被人玩弄”了,这就是“羞耻”。
房东今年七十几岁,有这样的观念也算正常。
但显然,女孩不接受。
她不明白房东为何要如此羞辱自己。
正常的恋爱、分手,即使同居,也是双方心甘情愿,怎么就成了她被男人玩弄,怎么就这么不堪。
于是,越想越难受,越想越难受。
3000元可能只是一个由头,背后是女生被羞辱后始终摁不下去的那口气。
所以她决定以死来换取房东的道歉,没错,只要房东道歉。
喝下敌草快后,她给警察发的短信,也是要求房东道歉;
临终之前的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给我讨回公道,要房东道歉。”
不知道看到这里,会不会又有人简单概述成,“就为了一个垃圾的道歉,不值得。”
我不知道女孩实际生活中的性格是怎样的。
但我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外界戳伤的人,而且会陷入反复的纠结与自我怀疑。
所谓的道歉,并不一定是要对方低头这个态度,而只是自我认知重塑的必要过程。
“我对自己的认知被打破了,出现了严重偏差,所以只有那个打破我的人说他的判断是错的,我才能进行重建。”
这大概不只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才会有的心理体验。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pua、杀猪盘,明知道对方是渣子就是离不开,就是要获取对方的肯定,不也一样吗。
错就错在这么多轮的博弈下,女孩似乎还是不了解房东是个怎样的人。
在她喝下农药,生命垂危的时候,房东发来的短信是这样的:“你也太可悲了,……是你该给叔叔道歉,但你牛得不行……”
虽然不一定有恶意,甚至站在他的年龄和角度上已经是在好好说话、教育孩子了,但很难想象如果女生还能看到,会是什么心情。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有点眼熟?
就在一个多月前,武汉卢女士也是因为跟养狗的老太发生冲突,为了让养狗的都能拴绳,从32楼跳了下去,以死抗争。
当时,同样的,除了引起一大堆人的费解“怎么为条狗就死了”,
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爱狗人士和怕狗人士骂作一团。
后来经记者调查才知道,养狗老太的家人不仅多次在业主群内辱骂她,
养狗老太还多次纠集自己的老姐妹围堵她,不让她上班、回家,双方甚至产生肢体冲突。
而卢女士根本就不是首例。
同样是这个小区,同样是这些遛狗不拴绳的老太,她们的狗也吓到过其他业主,双方起了争执。
业主掰扯不过这些每天除了遛狗也没什么屁事干的老太们的围追堵截,带着孩子灰溜溜地走了一年多的地下车库。
邻居采访一出,“为了条狗就跳楼”的声音才小了一点。
可悲的是,采访过卢女士家属后,很多新闻稿又在强调,经家属确认,卢女士生前并未患有抑郁症。
……
抑郁症你大爷。
合着是个人自杀了,就要看看她是不是抑郁症。
到底是在侮辱抑郁症,还是在抬高抑郁症?
一个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心理变化就这么浅薄吗,她到底经历过哪些事有人关心吗?
除了扣上一个“抑郁症”“疑似抑郁症”“有抑郁倾向”的帽子就没别的了吗?
那想让社会变好,多培养点心理医生,在公共设施处多放几瓶抗抑郁的药,是不是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在“因为3000元自杀”的女孩亡故后,记者采访到了房东的妻子伍某。
伍某表示,她丈夫原本住在城中村,后来拆迁赔偿了11套房子。
“但我丈夫一辈子都很抠门,从不给我钱花,我只好到火车站一带跑摩的。”
抠门就算了,还特别暴力。
“他性格暴躁,一句话说不好就打人,都将我打骨折了,我都不敢住在家里,我躲到外面,他找到我就打。”
后来,在相关方的调解下,房东说自己以后不会再打妻子。
年逾花甲,携手半生,妻子伍某或许终于能迎来一个安稳的晚年,但那个“被3000元逼死”的女孩再也等不到了。
包括她想用命换来的某种自以为的正义和道歉,怕是也等不到了。
不知道是要到什么时候,一个女生在与他人发生纠纷的时候,对方能同她就事论事,而不要荡妇羞辱;
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一个人的离开,能引起我们对人际对社会更多的思考,而不仅仅是用一条狗、3000块和万能公式“抑郁症”一笔带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精神类疾病才能迎来去除污名化的那一天。
或许,我们永远等不到那样的时候。
但我们可以记得,有人为那样的时候付出过什么,牺牲过什么,失去过什么。
不要忘了他们。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