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祝东风
首发公众号:东风妹妹
看到一个热搜,“大学生挑战一个月用××块”。
××里面的数字,多是大几千,还有上万的。
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因为这些挑战的帖子,多是挑战失败的,也就是说,每个月大几千、上万还不够用,甚至挑战一个月用8000块,在当月第四天就超了。
我翻了翻评论,有很多我的同龄人在表达不解,现在物价已经飞升得这么厉害了吗?
当年每个月1500的生活费都有结余,如今一个月8000都不够用?
不出所料的,遭到了狙击:“请老年人不要拿着十年前的物价对我们指手画脚,现在一个月没个3000块还怎么活。”
好吧,莫名成了老年人。
我明明去年才毕业,而且,我每个月用不到3000块也活了下来……
我觉得,探讨大学生每个月用多少钱才能活,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每个人的家境和消费能力都不一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就像大学时,我还记得有个家里有矿,天天喝依云矿泉水的女生,说过一句话,“食堂的饭也能吃?”
确实,她大学四年可能都没在食堂吃过饭,食堂的饭也确实让养尊处优的她难以下咽,甚至看一口就反胃。
但我吃了四年,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能吃,没吃死,挺健康的,我还活着。
这不是她的问题,也不是我有什么特异之处,而是,我们本就是从两种世界里走来的人,只不过在校园里相遇了。
所以,大多数因为这个帖子感到不适的人,真的是受不了有人月消费这么高吗?
不是。
而是你消费高你的,但是踩一脚消费低的,说一个月没有3000块就活不了,那那些每个月没有3000块生活费,甚至全家的生活费都用不到3000块的人,他们该如何自处?
生活费挑战赛里,有人说,哎我家里就是有钱,我爸妈就是一个月给我10万,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讲真,那些帖子倘若都能像这位仁兄,正大光明地把“炫富”俩字儿写脸上,大家除了感慨一番“投胎真是门技术活”,其它也没啥好说的。
膈应就膈应在,有些人分明过得不差,甚至已是“人上人”,却偏偏打着贫穷的旗号。
什么“贫困女大学生挑战一个月花6000”,“卑微女大学生挑战一个月只花1万5”,就给人一种大可不必的做作感。
在校大学生,一个月几千一万不够花,还“可怜”,还“卑微”,简直是不给普通人活路。
可鄙和卑劣,或许更适合。 
作家孙频在她的小说《无相》中塑造了一个非常贫困的女大学生,她从大山里来,每个月需要依靠爱心人士捐赠的300块钱活着。
这个爱心人士是学校的退休老师。
最后,女生以“献祭式”的报答,在老师的要求下,脱光所有衣服供他欣赏自己的裸体。
这300块钱,对于那些挑战一个月用一万五的大学生而言,或者还不够一顿饭钱。
但对于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同学而言,那耗尽了她全部的自尊,是她全部的生计来源。
“于国琴忐忑地刷了一下饭卡,卡里面已经有了新生的三百块钱。一个月的伙食突然固化成一张薄薄的卡被她牢牢捏在手里了,她顿时觉得自己全身上下徒增了重力,像身体里突然被铸了个铅芯子一样,简直要被夯实在大地上了。一种巨大的踏实感不顾一切地涌进了她的身体里,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刷着她,她简直有些喜极而泣了,恨不得立刻告诉山上的父母,大学这四年她都算有饭吃了。”
虽然我不知道孙频写的是否是真事,但我知道,挑战赛中的很多选手和围观群众,肯定是不信的。
因为评论区里就有人说,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真没听说过有几个00后是缺钱花的。”
一个月300块,这能活?早就饿死了吧。
愿意为了每个月300块就脱衣服,这女生真便宜。
就是因为她这么自轻自贱,她才这么穷。
啧,逻辑闭环了,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穷人都是有原因的,穷人思维真可怕,世世代代都得穷……
世界的参差常常让我咋舌,好像一类人和另一类人根本活在两个世界,她们不仅不能互相理解,甚至无法想象对方的存在,想象不出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正过着这样的生活。
倘若你真的没有听说过00后还有缺钱的,大可以在水滴筹里随便搜一搜。
上个月,我写过一篇文章,是一个14岁的初中女生,因为来月经会弄到床上屡屡被妈妈责骂,因而在网上求助的故事。
后台有评论也有留言,是真的有人不理解,为什么2021年了,还有人不知道安心裤,还有人用不起卫生巾。
卫生巾哎,再好也就一块多一片,这都用不起吗?
把《无相》的主人公借过来吧,她一个月凭借300元的资助活着,等于一天只能用10块钱。
一块钱一片的卫生巾,就算一天只用四片(虽然很多医生建议因为卫生巾容易滋生细菌,每两小时就更换一片),一天也要用到四块钱。
四块钱,她一天生活费的近一半就没了,一顿中饭也没了,一份荤菜也没了。
就是这么窘迫,这么残酷,就是一块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就是要在生存和生活之间做选择,而且只能选择一个。
这样的人多吗?
不多,因为你活到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穷的。
这样的人少吗?
不少。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他们匍匐挣扎着的那片土地,或许你听都没听过。
我想,每个人的成长阶段,应该都有过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
或者,自己就是那个家境贫寒的同学。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无法隐藏:
爱、咳嗽,还有贫穷。
就长期以来对人群的观察,我一直觉得,家境贫寒的人其实是较容易辨别的,他们的动作、神态,遇事的反应,无不带有某种难以被忽略的气息。
我向来憎恶笑贫不笑娼,穷的人不是活该被鄙夷,不是活该有那样的人生。
有些人从出生就是没得选的,他需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战胜千难万难的阻碍,才能跟你出现在同一个校园里,出现在同一条街道上,坐下来喝杯咖啡。
如果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以正常的物价水平,在校学生一个月用一万,还要被视为是种挑战,是要竭尽全力地“俭省”,才能勉强活下来。
那对绝大多数人都是种讽刺。
而且,这样的贴子,在我看来就是不怀好意的,比“何不食肉糜”更让人反感和厌恶。
小红书开始整治“炫富”的不正之风,有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咋的,我没这么多钱,我看看有钱人的生活还不行吗?
但诸如此类的炫富背后,都是精神上的扭曲和贫瘠。
不断对社会、对身边的人造成割裂和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走向了偏狭。
如果统计数据没错,那有钱的终归是少数。
能如此供给子女生活费的,除了天生有钱的家庭,便是那些自己省吃俭用,哪怕顿顿糠咽菜也要让孩子“活出个人样”的中国式父母。
而这些帖子,某种程度上,成了帮凶。
可能我的思想还是偏于保守的,我总认为,无论小学或大学,既然还是学生身份,就应当以学业为重。
追求一些真理、提升一下眼界,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而是,多读点书也有利于拓宽你对富裕的想象。
真正可怜的,是那些每个月没有3000天生活费的人吗?
不是啊。
分明是那些一个月有一万五就暗戳戳地到处炫富的人啊。
想来想去,都觉得他们好可怜喔。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