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疫情形势又陡然严峻了起来
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确诊病例
为了快速判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链
各地都紧锣密鼓开展疫情流调工作
(流调,又称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接触史、活动轨迹等,确定相应防控措施)
图源:深圳卫健委 公众号
然而,很多流调员却发现了
一个哭笑不得的情况
不少人接到流调电话后
要么骂一句骗子
直接挂断
要么“严加盘问”
大大占用了宝贵的流调时间
气得全国卫健系统著名插画师
“深小卫”怒而配图
流调电话被挂断时流的泪

都是当初宣传反诈流的汗
图源:深圳卫健委 公众号
不但拒接流调员的电话
很多人还把政府部门的好心
当做驴肝肺
比如深圳市政府为了
节约大家核酸检测的时间
给市民发了一条可以查询
各核酸点排队情况的短信
点开链接后
距离最近的核酸检测点情况一目了然
市民可以选择排队较少的前往
但这么一个便民措施

因为与平时宣传的
“短信中的链接一律不点”相违背
在市民中引发了激烈讨论
有基层工作人员马上发朋友圈提醒
还有的市民在比较了前后的信息之后

发现这个链接“很有蹊跷”
也决定不点
到了后来

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
还专门就这个短信链接做了说明
并配有专门的新闻通稿
不但是深圳
近期各地也都遇到了这种困境
一时间
流调电话一定要接、千万别挂
登上了各大新闻平台
02
作为一个干了七八年反诈宣传的人

二弟看到这里,一方面感到欣慰
大家对流调电话或者带链接短信的警觉
足以说明防骗意识的提升
这是防止被骗的前提

但另一方面,二弟也在反思
为什么防骗宣传
竟然成了疫情流调的障碍?

都2022年了
我们的反诈宣传该如何进行?
还记得七八年前的防诈骗“六个一律”吗?
现在的我们读读当时这“六个一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可笑

毕竟,很多话都不太严谨
或者说太过绝对
但不可否认
在当时电诈突然高发
各地不知如何应对的时期

这种“填鸭式”的宣传非常有必要
他们朗朗上口、吸人眼球

让人不寒而栗、印象深刻
事实也证明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点短信中的链接

也正是受了这些宣传深远的影响
这就好比在疫情刚来
我们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
断然采取的“封城”措施
图源:深圳卫健委 公众号
虽然看似“一刀切”,但十分必要
现在看来
没有当时的“封城”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

如果还以七八年前的思维宣传反诈骗
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吗?
03
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反诈宣传吧?
自编骗局让人鄙视
春节后,某抖音网红
连续出了几期防骗宣传视频
社工诈骗、钓鱼链接、
语音模拟
等涉诈要素

生活场景
生硬地编造在一起

播放量一天数百万
骗取了流量、博得了眼球,吓唬了群众
但也遭受了专业反诈民警的质疑
最后不得不仓促删除自己的视频
然而对社会诚信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难以估量
甚至有的短视频运营者还专门围绕
疫苗接种、体温检测、疫情流调
等群众最敏感的要素
设计一个根本无法复制的骗局
这些网红哪里懂得:
骗子也是讲回报率和风险率的
与受害人不断接触并费尽心机骗那一点钱的

不是骗子,是傻子
绝大部分骗子都在干电信诈骗——
不见你的面,就骗你的钱

所以,这些自编骗局的网红们,就长点心吧

也奉劝某些官方不要再被他们带入沟里
传播谣言让人唏嘘
前段时间,有个来源于台湾的谣言

被各地群众广为转发
老百姓不知情转发也就算了
但某些警方人员竟然也在宣传
并且还录制了防骗宣传视频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
不可否认
他们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为了让老百姓不被骗
他们各种招数都想了
受尽了很多委屈

也想了很多办法

但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
如果你宣传的东西一开始就是谣言

那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花式宣传让人费解
自从反诈宣传纳入考核后

各地防骗宣传的动力空前增强
反诈歌曲、戏曲、小品、相声,不断涌现
各种短视频、长视频,频频上传

这些尝试都值得肯定
但仔细看看这些内容
经典的很少、凑数的不少
关键同质化还非常严重

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走进了误区

“我的花样越多,作品越多,工作干得越好”

不可否认你的努力
但如果你的初心只是
为了应付考核、写好年终总结
那是做不好反诈宣传的
因为经过多次试验验证
反诈宣传效果最好的方式是“面对面上课”
而不在于“花里胡哨”的形式
04
新冠疫情出现两年多
我们已基本掌握了病毒的传播规律
防控措施也从
“一刀切”
更多转为
“精准防控”
那么,电信诈骗高发态势
已经持续将近10年了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防骗宣传呢?
最起码应该到了
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的阶段
以前的“六个一律”,是“授人以鱼”
遇到什么骗局就告诉老百姓这条鱼不能碰

但这样,老百姓会错过很多美味
现在要“授人以渔”
就是要把钓鱼的办法交给老百姓

让大家知道
为什么不能碰这条鱼,可以碰那条鱼
那钓鱼的方法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是常识
还以开头说的疫情流调为例
其实流调人员拿到数据后

是知道你的姓名、电话这些信息的

他询问你去过哪里、接触过谁
并不会对你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而如果有个人冒充流调人员

让你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
那就有点不靠谱,可能涉嫌诈骗
这就是常识
类似的
保健品并不治病
投资收益率超过10%很可能损失本金
短信里面带链接也并不是洪水猛兽
商家发错货会原路退换货而不是让你扫码领钱

根本没有注销“校园贷”这个业务等等
都是常识
用这个思路宣传
可能没有过宣传那么直接
但却无惧骗术的变异
也就不会再有流调电话该不该接的问题

希望以后我们反诈宣传时流的每一滴汗
都不会变成阻碍正常生活的泪

都有意义
End —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用于公益传播
联系 合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