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X财看见
策划 | 紫月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日前,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或将于今年冲刺港交所。若成功,和府捞面将是第一个IPO的中式面馆。
书店里吃一碗高端面,一炮而响
和府捞面的创始人李学林是一位跨界创业者。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
2000年,李学林在江苏省白蒲镇组建了际通连锁手机,开启第一次创业之路。此后,他的际通连锁手机从白蒲发展到遍布江苏大小城市,后来成为江苏省手机零售行业的龙头。
2010年左右,手机零售行业竞争白热化,硝烟弥漫。李学林将目光转向了餐饮,并将二次创业的目标锁定在“面品类”。2012年,李学林确定方向,做“中式主题高端快餐”,在江苏如皋成立和府捞面。
因为李学林已经拥有丰厚的家底,所以,和府捞面一出身就带点“奢华”范儿。
开面馆之前李学林先花1000万元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带着创业团队跑到欧洲、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全球吃面。在国内,他们更是不惜坐飞机、住酒店,只为吃上一碗面。“当花完1000多万时,才真正了解市场,了解了用户的本质需求。”李学林曾坦言。
在正式开店之前,先建设了一个15000平米的中央厨房,用于满足1000家门店的标准化运营。看得出来,李学林最初设计的架构,目标就是要做全国最大的连锁面馆。
2013年8月,和府捞面第一家门店在江苏如皋大润发正式开业。开创性地引入“捞面”品类和“书房”场景,颠覆了大众对面馆的传统认知,一开业便迅速火爆。
装修设计上,和府捞面为食客预设了“书房”这一用餐场景,象征笔墨的黑色显得沉稳,充满记忆点。在场景上,和府捞面赋予了面馆新的想象力。
捞面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面食品类,有着约1000多年历史,也是南北方“通吃”的家庭便饭,选择这个赛道,节约了培育消费者的时间。
和府捞面想办法让这样一道家常饭走向“品质化、高端化”。据和府捞面称,产品研发团队花费了数吨上等面粉和白汤,最终才研制出捞面的黄金配比,让面条特别劲道。汤则是用高品质的猪筒骨、牛骨以及多种草本,经过几小时熬制而成。
除了原料上的“草本汤底”,还增加了一些特例:比如,服务上的“15分钟内上餐”和“免费续面”。
在书房里吃面一炮而红,成为当时餐饮界的新鲜事。慕名而来的食客让和府捞面顺利地开出第二家、第三家、数十家门店,成功地进入一线城市上海。
门店中式设计,主打书房养生面,走差异化的和府捞面做的是一碗高端面
李学林曾说过,“和府捞面经营的是品牌,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面条”。换句话说,和府捞面更希望用品牌文化吸引消费者买单。
能否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存疑
不过,由于和府捞面定价较高,平均单客价45元。二三线城市的接受力尚且存疑。
过去两年里,和府捞面实现规模化扩张,开出200多家新门店。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2天新开一家店,目前门店总数量450家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仅北京、上海两地的门店数量占比就超过50%。一线城市的门店仍然是和府捞面营收的主要来源。
“慢”和府,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快,得益于标准化的餐饮供应链体系和较为完善的运营模式。由于超前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和府捞面没有基础设施跟不上扩张速度的顾虑。
但和府捞面目前能撬动的市场,仅有其强依赖的一线城市商圈。一旦新店留不住客,这种闪电式扩张的模式将会反噬自身。
毕竟餐饮行业不像互联网或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难以实现几何式增长,创造出多个S型增长曲线。
规模的大小、门店的租金,都与营收密切相关。
以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美罗城为例,其100平米的商铺租金每月为9万-12万元左右。而和府捞面的所有店型中,除快捷店在70-80平米外,其余的标准店、金牌店、外送店、米其林金标店大小都超过100平米。
美罗城内的兰州牛肉拉面品牌“陈香贵”,其门店大小在70平米左右,客单价在20-30元左右,远低于和府捞面人均50元上下的消费水平。多家媒体曾报道,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这三家驻扎在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内的品牌,均处于亏损状态。
好在,从目前数据看,和府捞面的经营状态还不错,在2021年上半年扭亏为盈。2020年,营收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资本的宠儿 6轮融资16.45亿元

在资本疯狂涌入餐饮业的当下,仅凭拥有完备的供应链这一点,就会有投资人主动找上门。
从2015年到2021年,6轮融资让和府捞面拿到16.45亿元的金额;2021年7月,完成E轮近8亿元融资,和府捞面估值达到70亿元人民币。
和府捞面的融资进程(来源:天眼查) 

不过,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和府捞面的迅猛崛起堪称面馆赛道火爆的一缕缩影。2021年,国内面馆赛道经历了前所未见的融资大潮。陈香贵、张拉拉、马记永、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一笔又一笔融资,几乎所有投消费的VC/PE都在找面馆。
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面馆数量为43.3万家,其中汤面占比93.4%;预计在2025年,全国面馆数量将突破100万家。
广大的市场也让资本看到了“可能”。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式面馆赛道投融资事件数超过25件,较之2020年翻了3倍。
培育多元化业务线,试图抢占二三线市场
对于和府捞面来说,一方面,面临二三线城市市场扩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整个中式面馆逐步内卷,赛道竞争激烈。当单一品类难以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时,增加新品类、推出子品牌就成了餐饮企业打造第二曲线常用的手段。
头部餐企孵化子品牌的不在少数。仅2020年,海底捞就相继推出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乔乔的粉、秦小贤等多个子品牌。这些子品牌恰好都瞄准了像四川、河南这样的下沉市场。
九毛九打造的太二酸菜鱼、乡村基的大米先生,营收情况和知名度甚至要优于其母品牌。当然,风头盖过主业务,成为品牌盈利支柱的子品牌寥寥无几。多数情况是,大部分副牌在激烈竞争中,还未站稳脚跟就已消亡。
尽管如此,和府捞面依然选择放手一搏。以2020年为分界线,其寻找第二曲线的急迫已悉数尽显。
到家业务上,和府捞面在2020年上线了主打面食和小吃的“和府商城”
2020年11月,和府捞面突然做起了火锅生意,上海、北京两地新添了名为“和府火锅和她的面”的门店。
虽然新增了火锅这一品类,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消费频次最高的产品仍然是面食。火锅按份量售卖是食客们最大的槽点,一份大锅香辣火锅售价为138元。
相较于吉野家68元自助小火锅、巴奴推出的人均29元小火锅“桃娘下饭小厨房”,和府捞面在价格上完败。而定位不明晰,也使其不可能与呷哺呷哺这类专业选手走到同一个擂台上。
一年不到,和府捞面的火锅业务“折戟”,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门店已将店名从“和府火锅和她的面”变更为“和府捞面”。
紧随其后,和府捞面开始孵化子品牌。2021年4月30日,推出旗下子品牌“小面小酒”,首家门店在上海九六广场开业。将菜品拓展至烤、炸、卤味、下酒菜以及果饮酒饮。
与早前想要靠火锅提高人均消费的逻辑一致,小面小酒同样瞄准了“聚餐”这一场景。不同的是,小面小酒更侧重多时段消费。除了晚间小酌,提供米酒、黄酒、奶酒等低度酒,还考虑了下午茶这一过渡时段,推出花茶、手工酸奶等单品。
为了拿下多人消费的场景,和府捞面同期还推出了另外一个子品牌——财神小排档,现已更名为“财神面”
财神面同样走中高端路线。除了提供米饭、面这类主食外,还提供烤串、炸物等小吃,以及2-3人份的酸菜鱼、臭豆腐肥肠等大份量的菜品。
无一例外,两个品牌的门店选址都是购物中心、写字楼附近的商圈,认定了做有别于传统小酒馆、大排档的生意。在业务上,无论是小面小酒还是财神面,都是和府捞面基于其过去成功的经验,在“面”这个单一品类之上做叠加。
在这场存量市场的战斗中,和府捞面还未突围,两个子品牌目前仍在进行小范围的市场验证。
一线高端定位与二三线城市下沉市场之间如何权衡,短期收益与长线品牌文化的培育,是新式餐饮连锁需要不断练造自己的地方。
一个品牌的上市,离不开众多资本的烘托。资本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等待时间给予答复。走得久了,才知道路通不通,最后又能到达哪里。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