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准妈妈的极简待产包攻略


一妈有话说
来到孕36周,马上要足月了,待产包要早早收拾起来。收拾待产包之前也看了不少攻略,好些分享里,堆了满满一床的待产包用品就头大。
其实待产包真的没必要大包小包的把家都搬医院去,一般情况住院3-6天也就够了,期间缺少什么家人也可以随时购买,没必要提前囤的太多,最后剩一堆根本用不了,还要搬回家。

除了那种超级繁杂的待产包清单,还有一种看似省事简单,实则挺鸡肋的品牌打包待产包,搭配了很多产品都非常鸡肋,看似整套购买省钱省力,其实用起来发现很多用不上还是很浪费。
我们准备待产包其实主要就三个重要场合能够应对即可。
1.陪产的家人给办入院手续 2.进入产房分娩要用到的一些物品 3.住院期间必备的妈妈和宝宝用品
所以在准备待产包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三个重要场合,将待产包要用的物品分成三个包包,分别打包成文件包、产房包和住院包。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看看三个包里分别需要准备什么

文件包
文件包我用的是孕早期就买好的产检文件包。每次产检都会把产检单分门别类按照日期码好,文件包第一页可以插入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母子手册、银行卡等。
待产前最好问一下所在医院是否要求其他证件。现在已经没有准生证一说了,而是变为生育登记证明(这个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也不需要)。
生产当日最好让陪产的家人随身携带一些现金,以免有些医院网上支付出现问题。清单如下:
2. 就诊卡
3.医保卡
4.母子手册
5.现金
6.过往产检单
文件包应该让陪产的家人随身携带。

产房包
产房包主要用在我们进产房分娩的那段时间,现在疫情情况下,大多数医院是不允许陪产的,因此产房包要妈妈自己随身携带。
产房包里主要就是给妈妈用的卫生用品,给宝宝用的衣服包被,以及在漫长产程过程中妈妈要喝要吃的饮食。所以清单大致如下:

注意:每家医院需要准备的用品也略有不同,比如有的医院会给准备好产褥垫、刀纸,那我们自己就不用带了。有的医院会允许把手机带进产房,方便准妈妈与家人联系,那就记得带上充电宝,有的医院则不允许带手机。所以这些规矩我们可以直接在最后几次产检问一下医生。

住院包
住院期间妈妈主要面临排恶露、伤口恢复、开奶等问题,宝宝则要做一系列的新生儿检查。
因此准备住院包也围绕这些问题来准备。清单如下:
1. 妈妈用品清单
1.月子服(一般医院会给提供住院服,自己可以额外准备一套就够了)
2.出院服(要注意准备防风)
3.拖鞋
4.哺乳文胸
5.产褥垫
6.刀纸
7.湿巾(其实妈妈和宝宝准备一包手口湿巾就可以了,不用准备那么多种不同湿巾,太麻烦也没必要)
8.抽纸(和宝宝用同样的抽纸就可以,比如棉柔巾)
9.安睡裤或一次性内裤+卫生巾(我比较喜欢安睡裤,非常方便,而且刚开始排恶露几天量非常大,安睡裤承载量更大不容易侧漏,用完直接一扔更方便)
10.一次性马桶垫
11.毛巾、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
12.插线板、充电器
2. 宝宝用品清单

我将以上物品准备好后,基本都可以塞进一个行李箱里,等到发动那日,只需要拉上一个行李箱就足够了。住院包里可以根据不同用品类型装成一个一个小袋子,找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准备待产包的时候记得一定要让陪产的家人一起准备,这样到时找东西的时候,陪产的家人就比较清楚需要的物品到地方在哪里了,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新手妈妈也可以少操点心。
最后几次产检,也可以提前看看医院附近的超市、母婴店、食堂或者月子餐饭店在哪里,医院是否有按时送餐的服务,可不可以提前预定,这样妈妈和陪产人员的饮食问题也就解决了。


教育学硕士
二胎妈妈
知乎育儿大V
育儿作家
“尊重式育儿”概念的提出者
全网累积100W+妈妈关注,已帮上万妈妈养成天使宝宝。
代表作《尊重式育儿:超实用的轻松育儿实操图文攻略》。

历史文章推荐:
阅读原文 关键词
待产包
时候
妈妈
物品
情况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