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两位久未谋面的朋友。
也许是那一天的天气阴沉,大家坐下来寒暄,没说两句话,就绕到了各自不如意的生活上去。
41岁的单身女子,一心拼事业,却渐渐发现,自己如今只剩下了工作。忙得没时间交友、约会,同时期进入职场的,要么功成身退要么转战家庭,如今的同事都是年轻人,午饭聊个天,连话都插不进去——那感觉就像是,你在全力奔跑,却完全跑错了方向。
42岁的全职妈妈,大学毕业立马结婚,前10年扶持老公做生意,后10年生儿育女、锅碗瓢盆。前几天白头发一根接一根地冒出来,突然觉得很丧气,自己用20年的时间修炼成了一个免费的住家阿姨——家里纤尘不染,内心却积了老厚的灰尘。
两个人,现场各自吐槽、互相安慰的过程,就是一出围城大戏。
到底是心思玲珑的女人,聊到最后,单身的觉得至少活成了独立女子的模样;当妈的也自觉儿女乖巧,家庭和睦,其实也算圆满。末了,彼此哈哈一笑——人生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总归没那么糟糕。不过就是,越活越普通罢了。
毫无疑问,她们都是温厚柔韧的聪明人,四十年人世奔波,早已不是自怨自艾只会痛哭的小女孩,她们明白自己的快乐,如同洞悉自己的“普通”。
四十岁女性的“普通”,70后女作家江鹅在《俗女养成记》中写得爽利直接:那张优秀又好命的女人蓝图,勉力跟着长了大半辈子,我看也就这样算了。长成的部分没让我容易多少,长不成的那些,显然这辈子就不是我能干的事。但,无论是听着别人的话还是自己摸着路走来,我也是货真价实地花了半辈子,才活成如今这样一个,既成材又不成材的普通女人。
末了,她还帅气地补充了一句:年过四十开始赞许自己普通得理直气壮,这一点我倒要归到成材的那一边去。
这态度,峰回路转——你以为她自哀自叹泄了气,却没成想是嘻嘻哈哈后劲十足。
所以啊,只有自己决定欣赏自己,才算是彻底看开了命运。
而一个愿意欣赏自己的女人,活该活得快乐。
在台剧《俗女养成记》里,我们认识了普通女子陈嘉玲。
40岁的年纪,她活得很辛苦——失业、分手,孑然一身,而剧集一点点展开,老实善良的父亲、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严肃板正的爷爷、馋嘴顽皮的奶奶,一一登场。把陈嘉玲之所以成为陈嘉玲的原因,慢慢地演绎出来,原来,她那么普通,却那么快乐。
第一季结束的时候,无数“俗女”被陈嘉玲感动,看她勇敢地回到家乡重新开始,充满能量地迎接新的爱情、新的生活,我们似乎也能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中自己的一地鸡毛。
于是第二季开始的时候,人们在想:在中年直面低谷,重新开始的陈嘉玲,是否真的能够比从前快乐?
陈嘉玲考上了导游,新事业起步;和男友日常稳定,但也小摩擦不断;还有日渐下滑的身体状态在提醒她人到中年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不打算告诉男友,因为她不想生下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她不知道该不该生下来。
你看得出,陈嘉玲依然是那个努力想要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勇敢女子,但命运给了她一道很难的选择题。
决定不进入婚姻、不生育孩子,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她扛过了所有偏见与陈规,冒着大龄孤独终老的风险,坚定地从台北回到家乡,买下谁也不看好的“鬼屋”,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执着地留下自己选中的沙发,这一切,她都做得很帅气。
最后,又决定生下孩子,对她来说,其实是一段犹豫挣扎、推翻自己又重建的过程。看似不再潇洒独立,但实则是进阶的“做自己”——不断求索追问,搞明白自己现下想要什么,愿意为这个决定负责。比起含糊的气壮,身为女人,我们最需要的,是清醒的勇敢。
第二季结尾,陈嘉玲做了母亲,两季故事结束,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也讲完了。
这一生,我们用尽力气在学,如何平衡自己对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如何才算做好一个女儿,做好一个妻子,做好一个母亲?这有千千万万种答案,却并不存在可以供人衡量的标准。
中药房里普通的小女孩,台北写字楼里普通的都市女子,台南乡间普通的职场妈妈,都是陈嘉玲;努力学习唱歌、在台上唱给自己、一直想做“李月英”的奶奶,自己没有机会好好上学、早早打工嫁人、只希望女儿好好学习过得比自己强的母亲,包括剧终时那个赤身而来的小小女婴……她们,也都是不同时空下的“陈嘉玲”。
每一个女人,都是带着家人给予成为“淑女”的愿望,在人世一步步修成了“俗女”,尽了力,还是不够圆满。
可是,你发现没有?陈嘉玲之所以成为陈嘉玲,源于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与事。而人到中年,不算有钱,却照样能自得其乐、甚至可以鼓舞他人的原因,则是因为,那些闪闪发亮的爱与温柔——
分手、失业,浑浑噩噩到崩溃的边缘时,是弟弟赶来将她接回了台南,当然也是弟弟帮她一起在长辈面前保密;
前男友的婚柬寄到老家,所有人才知道她失业又失婚。妈妈担心不知如何回答邻里街坊的好奇,爸爸生气地回嘴:现在我们的女儿被欺负了,她怕我们担心不敢说,现在你担心外面的人怎么说,你管他们呢!
奶奶虽然不停张罗着相亲,但夜里躺在床上,还是会轻轻地拍着嘉玲的背,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女生都不嫁人了,没事的,别担心了。虽然,阿嫲每天都在念你没嫁,其实说起来,阿嫲有时候也很羡慕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小嘉玲在作文《我的志愿》里写自己长大想当一名贤惠的家庭主妇,爷爷珍藏了这篇作文,还在后面写着: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多年后,一身落魄的陈嘉玲,在爷爷遗像前读到这句话,仿佛一句遥远又温厚的安慰。
而妈妈呢?妈妈给的爱与温柔,太多太多——
小时候送嘉玲去很远的地方上补习班,嘴上说着考验她独立的能力,却一直骑着车跟在后面护送;
后来,陈嘉玲放弃台南的大学,选择了去台北读书。妈妈虽然生气到十几天不和她说话,但还是会深夜起来,打开早已准备好的食材,对着录像机,细心地给女儿讲解这些食物如何才能做好送进嘴里;
再后来,兜兜转转,陈嘉玲失去了在台北的所有,又回到了台南,又回到了妈妈身边,她问:我回来你有开心吗?妈妈说:你开心,我就开心。她又问:你会不会失望?妈妈说:你不会,我就不会。
后来的后来,陈嘉玲终于要生了,但她选择顺产且放弃了无痛。在痛不欲生的关头,她慌乱之中还是喊来了妈妈。妈妈抓着女儿的手,坚定地安抚:不要怕,妈妈在这里。你很勇敢,你很坚强。你现在要做妈妈了,你要像个大人一样。你是谁,你可是陈嘉玲啊!
《请回答1988》有一段话,每每使我落泪:没有再比我的房间更讨厌更简陋的地方了。但是讨厌和简陋的另一种说法,可能是熟悉和舒适。一起度过漫长岁月,再熟悉不过的、我的所有,以及让我舒适的、我的家人,才能真正了解我拥抱我安抚我。
看俗女陈嘉玲的故事,看她生命里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看从小到大围绕着她、保护着她的那些温柔的光,是她做出人生每一个选择的勇气和底气。
这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幸运。也是她在40岁的年纪,贴着“大龄”“失恋”“失业”的丧气标签,依然能活得快乐的原因。
为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将这缺点无限凿深,直至刻进生命?也许是因为,那些我们没有按照规则去按部就班的事,世俗意义上做“错”的选择,没有被最亲近的人拥抱着“原谅”。
没有人,轻轻地拍着我们的肩膀说:陈嘉玲,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可是,再仔细想一想,即使无人理解、无人体谅、无人宽宥,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最终还是能找到快乐。
为什么?
我想我们许多人,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严厉,父亲少言。从小到大,我们听父母说得最多的话,便是:你要懂事,你要听话。

然后我们就真的很懂事、很听话。
努力学习,学得再好也不敢骄傲,因为哪怕考了95分也会被问“这5分是怎么丢的”;按照父母的规划,考他们想让我们上的大学、念他们想让我们学的专业,毕业时,再努力找一份他们认可的工作;再之后,在买房、结婚、生子……等等人生重大决策上,甚至都不需要父母说,我们自觉地焦虑、张罗,潜意识里,我们觉得如果不按部就班做这些事,就是不懂事。
然而,这一生之中,我们总有挣脱的时刻:就是想辞掉这份安稳的工作,就是不想再过日复一日的生活,就是不想再多照顾另外一个人,就是想去做一件大家都说不合适的事……
挣脱之后,我们惊喜发现:原来并不会怎么样啊!哪怕没有更好,但也没有更糟啊!换了一份自己相对更想做的工作哪怕没有成功却也丰富了人生体验,决定了一个人生活哪怕偶尔孤独但大多数时候感觉自在,轰轰烈烈爱了一个不靠谱的人最后一拍两散但没关系啊心碎也是人生宝贵体验…… 
是的,到了一定年龄,我们一定会找到快乐,是因为: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可以亲手创造自己想过的生活。
就像开篇提到的那一位,41岁的单身女子,在她40岁生日的时候,她来问我意见,想给自己买一枚腕表。40岁了,虽然挣固定月薪,住小小公寓,没有结婚,但总算负担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下半场即将开局,她要为自己找一件可以从此相伴的幸运物。
我问她:你对未来最大的期许是什么?
她说:快乐。
于是,我陪着她,在萧邦为她挑了一枚Happy Sport腕表。
在萧邦店里,她问我:为什么不是你之前推荐过的别的腕表?偏偏是这一枚?

我对她说,只有这一枚,是真真正正属于女人的。也是真真正正,会让你一低头就感到快乐的。
萧邦最著名的独创设计便是灵动钻石:经过巧妙切割的钻石,镶嵌在金质囊体中,使得它们可以在两层蓝宝石玻璃间自旋游走。这个品牌标志性的设计体现在Happy Sport腕表上,便成为了一望便知却又绝不流俗的真正经典之作。随着你的一举一动,璀璨的钻石就像在手腕上快乐舞蹈。那种方寸之间的灵动与自由,是其他腕表无法展现的。
在任何场合,无论是一本正经的商务会议,下班之后的happy hour,抑或是飞机上的出行偶遇,只要看到对方手腕上不时闪现出若光照水滴般的跳跃光芒,你便知道,那是一枚Happy Sport正在随光舞蹈。
于是你也跟着会心一笑。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而萧邦的基因,正是快乐。
萧邦想要传递的快乐,不只是设计,而是快乐由心。
所以Happy系列里,还有一个更为动人的Happy Hearts珠宝系列:将代表快乐与爱的心形与灵动钻石结合。
如果你决定选择快乐,Happy Hearts可能是最贴近你心房的那一种。 
坦白说,我们普通人买腕表、买珠宝,最应当考虑的,其实只是寓意。

有些代表某一刻的纪念,有些代表无畏的勇气,有些代表快乐——过去的快乐,此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想要的快乐,自给自足的快乐,与爱长流的快乐。
大部分的腕表和珠宝,是谈不上投资的。我们购买,只是希望拥有一件一生一世的信物:纪念生活,祝福自己。
想在这篇文章里,推荐萧邦的Happy系列,正是因为,它可以属于我们自己创造的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自己创造的生活,可以是一席华丽的手工羊毛地毯,我们席地而坐,阅读、聊天、看电视;可以是每晚睡前的一小杯美酒,在微醺中参与朋友群里嘻嘻哈哈的对话,或者挑一部电影满心喜悦地看完;可以是一只Happy Sport腕表,或者一件Happy Hearts珠宝,每日戴着出门,藏在袖下,悬在耳畔,或许会有懂的人因此赞美我们的品位,但更多的是,自己那一份敝帚自珍的快乐。
这些,都是物质,但与消费主义无关。因为生活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我们对待物质的态度,正如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热爱,但不炫耀。
而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努力过,然后拥有了。
也许大多数的我们,没有陈嘉玲那样的幸运避风港。但我们也一直在认真地生活,努力地拉紧命运的风帆,没有放弃,亦不曾懈怠。在漫长的人生里,我们应当学会守护自己,在不圆满的人生里获得坦荡的快乐。
不要哭诉——我们曾经都哭过,但因此也明白,即使得到了片刻安慰,也于事无补。反复哀叹命运不公,也并没有什么用。同情和抱怨,都不能帮助我们走更远的路。真正有用的是,放过自己、原谅自己、讨好自己。
别再盯着“别人”——“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人,更没必要把对自己的认知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只看那些令我们欣赏的人,天长日久,我们自然也会活成自己欣赏的样子。
放弃比较——遇事比较是人类的天性,而且但凡自己留心做起了比较,多半都会“输”。无比较,则没有输赢。
肯定自己——这很重要,也很难。不过,当一个人在90%的情况下都能放弃与人比较,那么她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不知不觉中,慢慢学会“自我肯定”。没有了假想敌,当然更容易接纳自己。
不再追逐圆满——如果我们在四十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小时候想象的优秀圆满的女人,那就,算了吧。
这个世界上,最应该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乃是我们自己。
以及,我们这一生,追求的其实是生而尽兴。不必非要功成名就、鲜花着锦才能得意。而是身为普通人,能在红尘俗世里,独立、自洽地生活,这已经值得快乐。
这快乐,来自于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的爱:一些是别人给的,一些是自己给自己的,还有一些,是我们把爱坦荡地予以他人、予以万物、予以世间,而被回馈的生命大爱。
最后,与同样跋涉人生几十年、并未成材的每一个普通人共勉——
人生很短,没时间讨厌自己;人生很长,有的是时间,让你爱上自己。
“Just be happ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