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至今,有几个出人意料之外:一是俄罗斯军队表现如此糟糕,二是乌克兰抵抗如此顽强,三是西方的制裁如此严厉。
俄罗斯军队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糟糕:
先是俄军伞兵部队(VDV)空降基辅附近的安东诺夫机场,想要复制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1979年在阿富汗的斩首战术,空战兵占领对手首都附近的机场,后继空中运输装甲部队跟进,拿下对方首都,全境望风而降。
不料这种战术早就在乌克兰的预料之中,乌克兰迅速派出拥有重武器的第45快速反应旅,用“龙卷风”火箭炮破坏了机场跑道,使得俄军后续装载重武器的几十架伊尔—76无法降落,不得不返回俄罗斯明斯克机场,从陆路攻入乌克兰。
开局即不利,之后的战后也是接连受挫:
基辅一直没打下来,长达60公里以上的军事车队在公路上呆了三四天,不知道是没油还是后勤保障没跟上,如果乌克兰空军和无人机稍强些,怕是要重演伊拉克陆军“死亡公路一幕”。距离俄罗斯边境不到20公里的重镇哈尔科夫,几经争夺,依然没有拿下;俄罗斯目前唯一占领的城市是克里米亚附近的赫尔松。
跟想象中的精确制导打击、察打一体无人机摧毁地面部队不一样,俄罗斯军队实施的还是一种类似于二战时期钢铁洪流的战争模式,数字化、信息化含量低下。
俄罗斯军事力量拉胯其实早就有端倪:
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中,打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格鲁吉亚,俄罗斯空军军机居然接连被击落,甚至包括一架战略轰炸机图——160,最后还是靠装甲洪流数量的优势淹没了格鲁吉亚。
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中,俄罗斯支持的亚美尼亚在冲突中俄式装备在土耳其支援的无人机和预警机压制下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割地求和。
这说明俄罗斯空军在信息化和防空方面落后于时代,在乌克兰战争中俄罗斯空军前期很少出面也是这个原因。
最近两天俄罗斯空军加强了对地面部队的支援,但由于空军制导导弹不足,只能用常规炸弹低空投弹,俄罗斯空军损失较大,被乌克兰击落数架数—30、苏—34、苏-25飞机、米—24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的落后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上的衰退,二是军事科技上的全面落后。
先说经济上的衰退。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全面下滑。休克疗法转型之后,经济开始从谷底爬出来,在2013GDP开始增长到2.3万亿美元,不过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遭遇西方制裁又开始负增长,如今只有约1.7万亿美元,被韩国超过,位列世界十二。
用跟广东一省相当的GDP,要负担世界第二的核武库,17000平方公里广袤的国土要士兵守卫,俄罗斯一年的军费总额不过500亿美元左右,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大国的四分之一。
所以,俄罗斯就像一个挥舞着大锤的小孩,力小而负重,自然会出问题。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无钱去更换新装备,后勤保障不足,是必然的。
其次,俄罗斯在军事技术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欧美,依然停留在二战时期的机械化状态,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全面落后。
这既有西方的技术封锁也有俄罗斯自身错失了发展大潮的原因。在芯片和集成电路出现之前,关于电子技术有两条路线之争:晶体管和电子管之争。
苏联对于晶体管还是电子管谁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争执不下,不得不于1956年提交苏联部长会议裁决,结果支持电子管的官僚占上风,裁定苏联以电子管作为发展方向。
然而最终占据主流的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导致苏联错失信息化和数字化,在电子技术方面全面落后。
1982年,中东贝卡谷空战中,俄系战机被全面压制,以色列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不但摧毁了叙利亚的全部13个萨姆-6防空导弹连,还在空中格斗中F15F16战斗机全面压倒了苏制米格战斗机并取得了820的骄人战绩。
一方面是以色列飞行员的确非常神勇,而更多方面还是此时的美制武器和电子技术已经全面压制了苏制武器和电子技术,美国的集成电路全面碾压苏联的电子管。
俄系米格25通讯和控制系统全部使用的是粗笨的电子管、控制线和信号线。在1977年服役的基辅号航母上,其通讯和控制系统全部使用的全部是粗笨的电子管、控制线和信号线,全面落后于欧美电子产品。
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在电子技术方面依然大幅度落后于欧美,是这次战争进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聊到俄罗斯,不可能不谈苏联、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是如何解体的?前几天一个网友留言跟我争辩,说苏联解体是西方世界的阴谋,戈巴乔夫的错,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上了西方的当,自废武功云云。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接受什么的教育,哪怕逻辑学没学,马哲和辩证唯物主义应该学了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知道啊?内因和外因、第一性和第二性这些基本常识应该了解啊?
关于苏联解体,这个话题楼主之前专门写过文章,这里再复述下。
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外因是第二位的,内因才是首要因素。
美苏争霸,美国也有越战走滑铁卢的时候,为何美国不解体、苏联解体了呢?根本原因还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经济全面崩溃所致。
任何经济制度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计划经济的缺点在经济学上早有定论,经济学家进行过论战并被实践所证实。
大致说下计划经济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适合于战时和后进国家追赶模仿时期。战时计划经济的动员力量不是市场状态下能够比拟的,一战后内战期间,红军能够战胜白军,一是列宁拉拢给予各加盟共和国权利拉拢了他们,二就是靠战时共产主义的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应对战争了。
在追赶模仿时期,苏联的工业化进程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曾经有过论述。
但计划经济无法创新,为何计划经济缺乏创新,各位可以自行思考。
缺乏创新一旦越到科技革命就会落后,以苏联的晶体管和电子管路线之争为例:
在市场经济中,有多种路线尝试,最终谁胜出是由市场来决定;而在计划经济中,则是由官员决定。一旦选择错误,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经济上自然会落后。
由于缺乏创新,苏联时期,克格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窃取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亦步亦趋,但没有源头活水,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此外,苏联把大量的资源用来生产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头重脚轻。
苏联解体前夕,看上去GDP很高,但80%是飞机大炮坦克,民用品和食物极度缺乏,连莫斯科居民都要排长队买黑面包。这样的GDP再高又有何用呢?你能拿坦克大炮当饭吃?
解体之后,实施休克疗法也是无奈之举,只是长痛和短痛的问题。施行休克疗法的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增长都相当快,一些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没有施行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目前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当年大国如果没有百万工人大下岗,也就不会有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转型之后,俄罗斯经济自然会恢复从谷底反弹,这就像古代大国一次大动荡之后的人地矛盾、社会矛盾出清,自然就会迎来盛世。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普京赶上了好时候而已。
普京上台后打击寡头,但俄罗斯依然是寡头经济,不过换了一批寡头而已。
在俄罗斯没有市场经济只有寡头经济,大国还有一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俄罗斯只有寡头。
在俄罗斯经商的人都知道,俄罗斯的营商环境之恶劣,堪比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
因为俄罗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油气等资源占俄联邦一半以上,也算是一种“资源诅咒”吧。就像一个人家里有矿亿万家产等着继承,他还会去吃苦学技术按时上班拿工资吗?
因此俄罗斯没有谁愿意去靠技术和市场发展经济,找权力寻租垄断油气市场成为寡头就能发大财。所以俄罗斯的富豪们接近权力圈,而且一个个富得流油,这次西方制裁也开始对这些寡头下手。
3
普京要做什么?
其实他在电视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了,普京不认为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一句话,推行沙俄主义。
这其实是违背大国一直以来的主张,和平共处基本原则的。
复兴沙俄帝国,也跟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这也是普京在西方舆论战场陷入灾难性困境的原因。
从普京的讲话来看,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如果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客,他就不会在2014年贸然出兵克里米亚,招致西方制裁了。从现实出发完全可以做得缓和些,在背后支持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这样也能避免西方的全面制裁。
恰恰是这种“理想”会为世界和俄罗斯带来灾难,就像小胡子当年一样。
民族主义有其合理之处,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道不公道,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行。要是在平行世界,乌克兰基辅罗斯强大,莫斯科公国弱,乌克兰如此对待俄罗斯该如何?
很多人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来考虑问题,觉得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
其实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像俄罗斯,在大国与印度争端时就站在印度一方,大卖军火给印度,遵循“远交近攻”的原则;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古巴、伊朗等也没支持俄罗斯,伊朗还趁机跟西方改善关系,想要争夺俄罗斯被制裁后留下的市场空缺。
所以,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不变的只是利益。
4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战,乌克兰方面的抵抗出乎意料的顽强,拜登和普京都没有料到。
拜登不看好乌克兰,认为基辅会在72小时内陷落,要求泽连斯基流亡海外。
普京大概也没想到,不然不会说俄罗斯跟乌克兰历史上是一家,他大概认为俄罗斯军队所到之处,乌克兰人会箪食壶浆迎王师吧。
所以俄罗斯的作战计划冒险大胆,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之战为蓝本,认为拿下首都后乌克兰人会全线崩溃,不料战局陷入了胶着之中,俄罗斯后勤保障方面根本没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出现了大量装甲车辆没油被抛弃,进攻车队数天一动不动的奇葩现象。
这说明他们都小看了乌克兰的国民性,乌克兰文化跟哥萨克文化同源,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很强。
历史上在1921年、1939年、1941年都追求过独立,最终在1991年独立成功。
1991824日,在叶利钦接管联盟后的第二天,乌克兰议会就独立进行投票,结果出人意料:346人赞成,5人弃权,只有2人反对。
1991121日举行的投票中,投票率高达84%,支持独立的选民超过90%,甚至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克里米亚支持率也有54%。所以,苏联解体,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是重要因素。
当时叶利钦也威胁说如果乌克兰选择独立,那么克里米亚和产煤的吴东地区也有可能被分割,然而,当时俄罗斯处于虚弱期,叶利钦没有资源去做到这一点,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独立自主是乌克兰的主流民意,这也是其能够坚持抵抗的关键因素。
不像阿富汗,塔利班还没到首都,阿富汗总统加尼就脚底抹油跑到阿联酋去了。要征服一个近60万平方公里、四千万人口抵抗意志顽强的欧洲大国,难度相当大。
5
最后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西方的制裁来得如此猛烈。
首先是停掉了俄罗斯SWFIT结算系统,虽然为欧洲能源供应,对石油和天然气网开一面,但造成的“寒蝉效应”和企业自我加码导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暴跌,石油比市场价低10-20美元/桶都无人问津,西方各大企业也纷纷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体育界制裁俄罗斯,甚至连俄罗斯的猫都被制裁了。
这一点也大大出乎俄罗斯和普京的意料之外,在出兵之前,俄罗斯内部做了评判,觉得西方会进行制裁,但考虑能源安全,更多是做做样子,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开战之初,西方和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做的,只是不痛不痒谴责了一番,甚至没有准备停掉俄罗斯的SWFIT结算系统,当拜登被问及为何不这样做时,拜登道,欧洲盟友不同意。
为何数天之间,形势大变,制裁如此严厉呢?
关键是舆论发生了改变,西方民间舆论倒逼政府对俄罗斯严厉制裁。
在德国科隆,数以十万计的民众聚会,要求政府制裁俄罗斯,德国总理最终转变态度,同意停掉俄罗斯的结算系统,援助乌克兰毒刺、标枪导弹等武器。
之前德国一直不同意军援,只是赞助了一个野战医院和5000顶头盔,以至于基辅市长嘲讽道:接下来该送什么?送枕头?
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较为少见,但在19世纪是常态,大英帝国就常常要求一个成为帝国的保护国,外交、安全受其操纵;美国也有过门罗主义,但在上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民众解放运动、殖民体系瓦解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交往主流,类似的要求在主权国家之间就很少出现了,除了印度还对周边一些小国进行“外交指导”外。
这也是这次印度对俄罗斯行动投弃权票的原因吧,一是印度和俄罗斯是传统盟友,二来也为自己的行为留下后路。
不过网络上很多人对西方世界不了解,正如西方不了解大国一般。
西方的政客通常没有长远目标,通常以民意为基准和出发点,这些年唯一看到一个有“理想”的西方政客就是川普了,但他也被民众选下台了。
当年欧战一结束,丘吉尔就被英国民众选举下台,承平时期,西方民众不愿意选择一位强势的领导人,垂拱而治就好。
所以在西方世界民众的舆论对于政府政策影响很大,谁争得了舆论的支持谁就赢了。
很多人嘲笑乌克兰泽连斯基是位演员,现在看来,正是因为他是一位演员,明白流量为王,所以才在舆论战场上争取了如此多的支持。
    普京那种威权式的表演不符合西方的胃口,他的大俄罗斯主义也与白左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与之对应的泽连斯基一系列表演和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网络上直播,极大地激发了西方民众对乌克兰的舆论支持,最终导致其在舆论战场上大获全胜。
  目前来看由于在舆论战、经济金融战方面已经失利,战场上进展也不顺利,所以俄罗斯方面在谈判中要求已经大幅度降低,提出了四点要求,
俄罗斯目前的要求已经大幅度降低,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乌克兰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二是去军事化;三是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主权;四是要求乌克兰承认乌东两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共和国”的地位,并确定他们的行政边界。
而乌克兰方面群情激奋之下,没有谁敢同样后两点。特别是最后一点,目前乌东武装只控制两州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拿到。泽连斯基表态说,除了主权问题,其余的都可以谈。也就是说,能谈的只有“中立化”,后两者不在讨论之列。
普京为了体面地退出乌克兰战争,已经从克里米亚等地增兵,估计是想拿下乌东亚述海附近的土地,让克里米亚与乌东地区在陆地上连城一片,最终以实际控制线停火,这是一个相对现实的目标。
未来乌克兰局势将继续僵持下去,直到俄罗斯放弃沙俄路线与西方缓和才有可能彻底解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