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的周末,来自世界各地3600多位中学生正在全美最激烈的辩论赛事上与对手唇枪舌战。
作为美国参与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项目最丰富的辩论赛事之一,哈佛大学辩论赛是无数对辩论怀有热情的孩子的梦想舞台。在这里,他们与来自美国各州、世界各国的优秀选手交流切磋,将辩论所学运用于实践,领略辩论最高阶的魅力。
如果有幸从这项比赛中斩获奖杯,近至高中/大学升学,远至职业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加分,特别是今年另一大赛事斯坦福大学辩论赛令人意外地宣布取消后,哈佛赛的含金量只增不减,比往常更加精彩激烈!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带队参加哈佛辩论赛。在项目和分组上,我们依据去年的经验和老师的建议作出了战略上的调整——由单一赛项变为多个赛项:同时参加公共论坛高中Novice和林肯道格拉斯Junior Varsity。通过两年的比较与探索,我们总结出一些观察与经验,与所有对辩论这项比赛感兴趣的孩子、家长一同分享。
最深的感受是,一场辩论赛的结果除了学员自身的实力,还受着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报名参赛和分析结果时,我们应当客观、全面地综合考量。
1. 赛类的选择。
第四十八届哈佛赛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新增一个分组,由往年的十八个分组变为十九个分组,包括Public Forum 公共论坛制辩论(4个分组)、Congress国会制辩论(2个分组)、Lincoln-Douglas 林肯道格拉斯制辩论(2个分组)、Policy 政策制辩论(4个分组),以及多项演讲赛类。具体选手应该参加哪个分组的比赛,我们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赛题、年龄、参赛经验、合作意识
NSDA每2个月换一次辩题,哈佛赛在每年的2月举行,通常采用的便是NSDA 1/2月的辩题。不同的辩论赛制不仅规则和打法不一样,题目和难度也都各有千秋。让选手选择自己感兴趣、能够透彻理解的题目是最重要的一步。
比如,国会制、政策制辩论规范了政治类话题,并且需要选手自己提出议案,并依此作出阐释说明。很显然,对社会的政策制度感兴趣的学生会更容易在这两个赛制中脱颖而出。相比之下,公共论坛制和林肯道格拉斯制的话题则无定律、相对丰富,既涉及天文地理,又不乏历史科学,不可预测性大。如果你对赛制有开放态度,或者是已经接触过不同赛制,不妨等题目公布后再决定参加哪个赛类更加稳妥一般题目在赛前两个月会揭晓,所以准备时间非常充足。
拿今年哈佛赛的辩题举个例子:
公共论坛制:On balance, Turkey’s membership is beneficial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林肯道格拉斯制:The appropriation of outer space by private entities is unjust.
在这两个话题之间,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对后者更感兴趣,觉得有话可说。而对土耳其和NATO感觉比较陌生。这不仅是其理解难度相对较低,更是因为近几年马斯克的活跃早已让年轻人开始对太空相关议题产生兴趣。因此,我们Level 3辩论课在这个题目刚揭晓时便开始对这个辩题进行调研,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热情高涨。很显然,一个赛题如果能够自然地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他们在做调研和备赛时就会更加享受,既有的知识储备也可能更充分。
除了选题,选手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更擅长作team-player还是independent worker?
两种辩论形式并无高低之分,只是我们要考虑哪一种形式更容易帮助自己体现出优势。
公共论坛制作为双人赛制,对选手的责任分配、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均有考察。找到契合、互补的队友非常关键。林肯道格拉斯制是单人1v1形式,省去了与队友长期磨合的步骤,但也增加了辩论的难度,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对于喜欢独自作业,或暂时没有合适队友的孩子,林肯道格拉斯则是首选。
参加比赛虽然应当抱着积累经验的主要目的,但如果能够获得出线机会则是锦上添花!
哈佛赛对于所有赛项中进入淘汰赛(64强)的选手都会颁发奖杯,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份荣耀含金量极大。所以在选择赛类时,我们也可以适当考虑参与人数和竞争情况,作出最容易出线的选择。
公共论坛制,因其形式对新手友好,被称为“最容易上手”的辩论制度。每年它的分组数量和参赛人数是所有赛项里最多的,也是唯一给初中生和国际学生单独开设分组的赛类。在今年哈佛赛公布的数据中,公共论坛初中组一共283支队伍参加了预选,位列所有组别第一,这也意味着想要出线64强进入淘汰赛,孩子必须在预选赛中打入前22.6%竞争非常激烈
相比之下,选择单人赛制的孩子少很多。林肯道格拉斯制不按年龄、仅按经验分为Varsity和Junior Varsity两组,但两组的参赛人数都不到200,其中较容易的Junior Varsity组一共160个选手,进入淘汰赛(64强)的几率有40%高出论坛制一倍
同样选前64名,是在283个对手的PF,还是在160个对手的LD,容易出线,结果显而易见。
所以对于想要换一种方式争夺奖杯的选手,林肯道格拉斯制非常值得考虑
这里我们想补充讲解下美式辩论赛的一些出线规则,帮助大家更加客观地解读辩论比赛的结果。以我们熟悉的公共论坛制和林肯道格拉斯制为例:
公共论坛制一般预选赛在四轮到七轮间,具体依参赛人数而定。哈佛赛的初中组(MS)和高中新手组(Novice)都是五轮,按选手的获胜轮数排名,一般至少赢3轮才有可能进入64强。有并列赢3轮的队伍则按ptspm-1HL(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分数)选前64名。也就是说,除了绝对输赢,赛方同样看重选手五轮下来发挥的稳定性
林肯道格拉斯制更加严格,预选赛一共七轮,分为三天进行,赛时更长也更辛苦。一般获胜4轮及以上才有机会进入淘汰赛,同样是先按获胜轮数排名,后参考ptspm-1HL。
今年我们参加的公共论坛制高中新人组的学员达到了3轮的最低出线标准,预选排名进入TOP 50%,ptspm-1HL高达164.13,最后以不到7分的差距惜别淘汰赛,非常遗憾。我们参加林肯道格拉斯的选手也有很不错的表现,平均ptspm-1HL达到137.16,最高分139.70,距离第六十四强仅差3.5,甚至比部分出线的选手分数更高
我们的选手分数更高但未获得出线机会,原因是绝对输赢没有64强多。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比赛规则的既定性。绝对输赢不完全意味着绝对发挥,还取决于你在预选赛中遇到了怎样的对手。
大型辩论赛一般会把对手实力(opponent strengths)作为一个公开指标,虽然并不会在排名和出线上进行考量,但有助于选手在做自我总结时作为参考。
由于预选赛不看过往赛绩,纯靠随机分配,实力不错再加上运气好点,就有可能遇到相对小白的对手,那获胜出线的几率就大很多。反之亦然。
我们有大部分的选手的OSdPm(对手平均分)都在100以上,其中最高的达到111。这样说或许大家没有概念,但我们把预选赛前十名选手的OSdPm(对手平均分)放在下面,大家可能就知道是什么概念:
均都没有超出100

纵览下来,前64强中只有一人遇到了100分以上的OSdPm,所以除了实力,出线也的确需要一些运气。这一次我们的选手是遇到了超乎一般的强劲对手,虽然某种程度上是“运气不佳”,但从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体验或许会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更快地成长。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一个要素也决定了结果的走向,那就是
裁判

预选赛由一名裁判判定输赢,进入淘汰赛后由三名裁判组成panel,很多情况下,裁判都会出现2:1的对立结果,且各持裁决依据。毕竟辩论是见仁见智的脑力活动,裁判对于同一个论点有不同看法非常正常。所以为了相对公平,赛方会采纳人数多那一方的裁决意见。所以常常会有选手在输了之后感觉委屈,原因是要么遇到了主观性非常强的裁判,也就是裁判不公,要么就是和对手各有胜出的依据,但出于相对公平的原则,对方被判获胜。
就像去年我们有学员上诉“裁判不公”,但仅获得赛方一句“我们无权改变裁判的结果”的回复,这样的情况是参加每一次比赛都有可能遇到的,我们能够做的是稳定心态,将自己能够掌控的做到极致。
当然,这次参赛与去年相比也让我们收获了不少惊喜
从排名来看,2021年公共论坛制初中组中,我们的最高排名的是201/281,Percentile为28.47%,2022年公共论坛制高中新人组,我们的最高排名是107/215,Percentile为50.23%,而且两位选手是首次参加哈佛赛。
作为第一次参加林肯道格拉斯赛制,我们初中的孩子直面高中生平均预选赛分100+的挑战,获得137.16的ptspm-1HL均分、26.25%的最高Percentile,同样是非常令我们骄傲的成绩。
未来几年后——或许孩子们并不会记得比赛的分数和排名,但他们会记得关于太空、关于立法、关于土耳其的许多知识或许们不会记得对手的样貌和年龄,但会记得与他们唇枪舌战时紧张的感觉、赢得辩论时的痛快;或许他们不会一直参加学术辩论,但他们会成为律师、创业者、政客、老师......在各自的领域受益于辩论带来的技巧与思维方式。
为了这些,一切的付出都足够啦!
接下来,我们还会带孩子们参加多项全美级别的辩论赛事。如果您的孩子对于辩论学习感兴趣,也想要试一试手,欢迎填写下方的「兴趣表」与我们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