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研究方法读书会已经进行到第五期啦!
往期推荐:

期读书会的主题是《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第11版)第四编——实验方法(下)
本期介绍了开展实验的程序、准实验设计和单被试研究设计。开展实验的程序包含整个研究具体细节;准实验设计包括不相等比较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回归间断点设计;单被试研究包括具体研究设计、单被试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考虑、评估处理效应的标准以及竞争假设。
PART 1  开展实验的程序
1 机构批准
2 研究参与者
3 样本容量
统计检验的效力是由α水平、样本容量和效应量决定的。
对于某个给定的效力水平而言,当已知三个因素中的两个时,第三个就已确定了。
l α水平:一般使用0.05(第十五章具体讲)。
l 效应量(effect size)是指在总体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l 确定效应量:查阅文献;参考科恩d值,一般而言,相关系数0.10为小效应,0.30为中等效应,0.50为大效应;检验均值差异用到的科恩d值,0.20为小效应,0.50为中等效应,0.80为大效应。
以下为样本量的相关文献
4 仪器/工具
5 程序
动物:明确实验环境的条件和如何在实验室中对待动物;明确如何在其养护处对它们进行养护和如何将它们运送到实验室。
人类:研究者必须明确参与者要做什么,如何接待他们,实验者使用的非言语行为(看着参与者、微笑、阅读指导语时使用某种特定的嗓音等等)和言语行为。
6 安排研究参与者的实验时间
大鼠:光照周期。
 人类实验者与参与者的空闲时间。
7 同意参与
8指导语-内容与呈现
9 数据收集与预实验
应尽可能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来执行。在开展实验之前,强烈建议你先进行预实验。
10 事后解释或事后访谈
PART 2  准实验设计
1 准实验设计:是实验设计,但不满足控制额外变量所需的所有要求(随机分配)。
2 排除竞争解释
3 不相等比较组设计
前测较为重要,可使研究者了解偏差。
存在于不相等比较组设计中的可能偏差
4 带有竞争假设的结
5 排除威胁不相等比较组设计的因素
6 时间序列设计
间断时间序列设计
第一,在引入处理条件之后,有没有发生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变化?
为什么间断时间序列设计优于单组前后测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结果不可靠;
仅通过目测前后测成绩能对确定实验处理是否真正产生了效应以及确定这种效应的模式有很大的帮助;
间断时间序列设计提供了有关后测结果长期模式的信息。
对几乎任何一个使用时间序列设计的研究,都可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http://html.rhhz.net/zhlxbx/20190927.htm
第二,这些可观察到的变化能否归因为处理条件?
间断时间序列设计的缺陷主要来自于它不能控制历史效应。
研究者必须考虑到所有与实验事件差不多同步发生的事件,并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必须要被排除的可能竞争解释。
回归间断点设计
回归线上有间断点,表明处理有效应,否则,没有处理效应。
竞争假设:样本流失。
PART 3 单被试研究设计
1单被试研究设计

2 ABA设计
3 ABA设计存在的问题
4 交互设计
5 多基线设计
6 变动标准设计
7 使用单被试设计时的方法学考虑
8 评估处理效应的标准-实验和疗效
9竞争假设
第五期参与人员名单

[1][][][](2018)()..
:拾玖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请『在看』以及星标⭐️我们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