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研究方法读书会已经进行到第四期啦!
往期推荐:

本期读书会的主题是《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第11版)第四编——实验方法(上)
本期主要介绍了实验研究的控制技术和实验研究设计。其中实验研究中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则主要介绍了强实验设计和弱实验设计两个部分。
引入
PART 1 实验研究中的控制技术
1.1 实验开始时的控制
1.1.1 随机分配

随机化 (randomization):通过确保每位成员都有相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何组,从而使各被试组相等的控制方法。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变量,不同的实验组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变量上保持相等,随机分配是唯一能对已知和未知的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1.1.2 匹配
匹配 (matching):使用各种技术使得被试在一个或多个变量上相等。
1. 通过保持变量恒定实现匹配  
局限性:
① 限制被试总体的大小;② 研究结果的推广受到限制
2. 通过将额外变量纳入实验设计实现匹配
优点:
① 可以对额外变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控制;② 可以对额外变量产生的影响进行观测,考察额外变量的不同水平和其他自变量的交互作用。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称之为“区组化”——三个区组
3. 通过共轭控制实现匹配
共轭控制(yoked control)以实施某一事件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对被试进行匹配的一种技术。
优点:控制了由被试控制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当两个因素无法在时间上进行分离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控制技术
4. 通过使被试相等实现匹配
让被试在被控制的变量上实现匹配,被试的数量必须是自变量水平数的倍数
精确控制:在选定的变量上将被试一一匹配的控制技术
频率控制:按照所选择变量整体分布相同的原则,对被试组进行匹配控制,确保两个或多个被试组在某一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偏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实验过程中的控制
1.2.1 平衡法
1.2.2 参与者效应
1.2.3 实验者效应
PART 2 心理学研究取向
2.1 弱实验设计
2.1.1 单组后测设计
2.1.2 单组前后测设计
2.1.3 不相等组后测设计
2.2 强实验设计
2.2.1 被试间设计
2.2.2 被试内设计
2.2.3 因素设计
总结
第三期参与人员名单
注:由于我们的精力有限,内容可能难免会有遗漏或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建议,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美]拉里•克里斯滕森,[美]伯克•约翰逊,[美]莉萨•特纳 (2018) 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 (赵迎春译). 商务印书馆.
排版:青柚
编辑:青柚 淼淼
校对:喵君姐姐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请点『在看』以及星标⭐我们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