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研究方法读书会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啦!
往期推荐:

期读书会的主题是《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第11版)第三编——研究基础。
这部分作者主要讨论了研究设计的基础。
第一部分是变量测量与抽样,即测量的相关定义,测验工具的心理测量的特征信度和效度等。
第二部分是研究效度,即讲述各类型的研究效果,以及在定量研究、实验研究中效度面临的主要威胁问题。
Part 1  研究变量与测量
1.1  测量定义与类型
1.2  良好测量必备的心理测量学属性
1.信度: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分数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在心理测验中,它指的是从测验或评估程序中获得的分数的一致性或者稳定性,而在心理研究中信度是指从用于产生变量的研究设备和工具中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或者稳定性。
2.效度:测量程序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出所需测量的事物,以及研究者是否正确的使用和解释了测量分数。
3.信度系数:信度的量化指标,反应的是一种相关类型。若有显著的一致性关系,则信度系数必须为正数且较高(即大于0.70)。
4.信度类型
5.收集效度的主要方法
1.3  抽样方法
在抽样中往往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随机抽样是指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抽样调查,在抽样过程汇总会产生代表性样本(即在所有特征上都与总体相似的样本)。
本节主要介绍了四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等比例分层抽样和不等比例分成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单机整群抽样和二级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非随机抽样是不遵循随机原则,而是按照研究人员的主观经验或者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在抽样过程中会产生偏差样本。
本节主要介绍了四种非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是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利益抽样和滚雪球抽样。在抽样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内容:①随机选取和随机分配;②样本容量确定;③定性研究中的抽样。
Part2  研究效度
2.1  研究效度概述
研究效度:是由一项研究结果得出的某个推论的正确性或真实性,主要包括统计结论效度、建构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研究效度的目的尽可能是让四种效度达到最大化,但是任何单一的研究都只能保证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效度上做好。
2.2  四种研究效度
1.统计结构效度:与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共变有关的推论的效度,会受到参与者人数的威胁。
2.建构效度:能够从用于表征高阶构念的操作中推断出这些构念的程度,关注操作化的代表性程度,会受到参与者对实验环境的反应、实验者效应等威胁。
3.内部效度:研究者关于因果关系所做推论的正确性,内部效度会受到历史和成熟的威胁外,还会受到来自测量工具、测验、回归假象、流失、差别流失、选择、附加和交互作用的威胁。
4.外部效度: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不同人群、环境、处理方法、结果和时间上的程度。外部效度可以分为五大类:总体效度、生态学效度、时间效度、处理效度、结果效度。
本章小结
第三期参与人员名单
[1][][][](2018)()..
:拾玖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请『在看』以及星标⭐️我们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