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全文共4626字,预计读完用时12分钟。
好久没有做系列丛书的分享了,距离上次已经是5个月前的事了,迟来的分享,先跟一直关注该动态的朋友说个抱歉~
看我们往期推荐推荐 | 10本脑科学方向书籍。将此次推荐和上次推荐结合起来阅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思维方式》一书中提出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他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此次书籍推荐就是关于思维方式,共24本。由于这个系列的书籍较多,分上下两篇进行。
1.《独立思考
死刑是否应该废除?UFO是否存在?堕胎合乎道德吗?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在这个全媒体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浩如烟海的信息,它们往往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甚至相互矛盾。
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如何打破惯性的思维模式,突破思维上的误区与局限? 如何运用理性和逻辑能力,做出正确周全的判断和决定?批判性思维技能将借你一双慧眼,帮助你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2.《金字塔原理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金字塔原理?每个人都在工作中,都要面对不同的任务,承担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人沟通金字塔原理能帮助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高效方法,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
金字塔原理能将零散的观点有序组织起来,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化繁为简,全面严谨,在项目陈述、演讲、讨论时引起听众兴趣、说服对方,在写策划方案、分析报告、PPT时让人过目不忘,适合所有需要精进思考、分析、表达能力的读者。
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首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多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写作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3.《跨越式成长
超级畅销书《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博士走遍全球,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出了重启人生的关键性工具——“思维转换”,面对不确定性,无论你的年龄或背景,你都可以通过学习为自己带来深刻的变化,完成工作和生活的跨界转型。
她本科专业是俄语,从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热爱文学。为了应付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让人头疼的数学知识。后来竟然成了工程学博士,现留校任教授。在MOOC平台Coursera上开创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学习。
4.《理解社会研究
劳伦斯·纽曼(W. Lawrence Neuman)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社会学教授、系主任、亚洲研究学科带头人。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已出版7部著作,在美国社会科学类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曾担任威斯康星社会学协会主席。
本书是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所有行为科学专业的学生理解并开展研究的入门教科书,也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师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者的参考用书。更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学会批判性思维并改善人生决策的重要工具书。
5.《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田洪鋆(笔名:吉大秋果)  女,1978年生,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省级项目10余项。运营写作与学术指导类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首先,本书对复杂而综合的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进行厘清,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能帮助人们作出理性决策的思维工具,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其组成部分和运行的过程。
其次,本书着重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术模块——论证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再次,本书重点介绍了批判性阅读作为一个解构论证的过程是如何做到识别论证、分析论证和评价论证的。最后,本书详细介绍了批判性写作是如何构建论证的。
6.《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区分》是布尔迪厄这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对社会的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观念,极具穿透力。布尔迪厄在本书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区分”社会学概念,他认为社会主体通过他们对美与丑、优雅与粗俗所做的区分而区分开来。
本书不仅在结论上引人深思,在研究方法上也堪称典范,其翔实丰富的实证资料及分析方法值得认真学习。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7.《思考的本质
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代表作之一,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等学者推荐为“青年书”。本书探讨了思考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思考的步骤。
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训练思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考以及思考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合乎逻辑的考量”论述了系统的推论、判断、具体思维与抽象思考、经验和科学思考等方法;第三部分“思考的训练”阐述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授课等方面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个不经过训练就不会思考的人,是不可能因为接受训练而会思考的;一个人可能需要学习如何思考“得当”,而非学习“如何”思考。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跟着大师学逻辑思考与反思,真正了解思考的特性,理解思考的过程,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强化思辨能力。
8.《学会提问
如果你家乡的企业因为防治雾霾而限产停产,你会支持还是反对?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因为安全因素升级了安检程序,你会配合还是愤怒?如果微信群里,家人时不时发来一些标题为“……秘密”“……必看”的养生文章,你会支持还是劝阻?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对的吗?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嘈杂、喧嚣,每时每刻都被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只能全盘接受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但所说的话往往真假参半。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9.《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丹尼尔·丹尼特,融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倾囊相授他一生至今所搜集的各种好用的思考工具。这本书诞生于大学新生的课堂,力图做到“人人能懂”。

使用大量方便的、辅助性的思考工具,去拓展想象力、保持专注力,让我们妥当、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利用各种思考工具,让你拨开各种思想的层层迷雾,你会发现,那么多明摆着的观点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明摆着”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也可以打造成直觉泵等思考利器,破除种种事后追溯的思维陋习。自然选择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日益融入计算机算法的设计中,在本书中你还将掌握有关计算机能力的7个秘密,把算法和程序当作思考工具。
10.《科学家修炼指南2
“让科学家更懂自己,让公众更懂科学家。”《科学家修炼指南》自2018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
在本书中,作者团队继续整理编辑了“林墨”微信公众号自2019年以来发布的科普文章计70余篇,内容覆盖了职业发展规律、科研基本功、学术圈的成功学、性别差异、开放科学等多个与科学家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些内容为公众了解科学家这个职业和群体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11.《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
《伦理学》被公认为一部哲学巨著,其论述内容直指神的本质、世界与我们安身立命的方式。斯宾诺莎反对古典和中世纪思想里某些根深蒂固的预设,他激进地指出神和宇宙事实上是同一的,是具有无限属性的单一实体。

《伦理学》之复杂,人所共知。全书结构由精密而自我指涉的定义与命题联结而成,共五个部分。《伦理学》1677年出版后,数十年间受到冷眼相待,但它的形而上学特色依然独树一帜,它的视野更是无与伦比。
12.《如何研究中国人
书收集了作者在1986—1991年所写的有关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论文。这些论文过去散见于两岸三地的期刊,作者系统的将其加以整理,借以阐明她对本土化的构想。

全书只要内容包括:(1)对什么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的解说;(2)对当前各中国社会中心理学研究的批评与建议;(3)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之评价及展望。
13.《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传统西方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提倡追求“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功利主义学派主要的代表。密尔在本书中反驳并澄清了以往大众对功利主义的批评及误解,阐释了何为功利主义以及为何它是伦理学的一个理论。
在书中,密尔从他所处时代的哲学界现状出发,认为当时仍缺乏令人满意的道德评判标准。他进而指出,任何关于道德的理论探究都离不开功利主义这个哲学原点。进而,密尔不仅有力回击了社会上针对功利主义的种种曲解、批评,还根据功利主义原则阐述了功利主义与正义原则之间的关系。
14.《论证是一门学问
《论证是一门学问》(第5版)是一本全面、实用、精炼、有趣、直击要害的论证规则手册。本书运用大量易于理解、有趣、生活化的例证,归纳了50条论证必须遵循的规则,几乎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论证和论证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本书能够使辩论、谈话和文章更有说服力、有理有据,从而被对手、听众和读者所接受;有助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怀疑精神。
无论是进行调查研究、阅读论证类文章,还是赢得听众的信任,这本小册子都将成为论证者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是撰写论文、发表演说、展开辩论时,清晰有力阐述自己观点的得力助手;久而久之,还有助于养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我们这次的分享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的书籍内容,欢迎加入我们的读书群~
加入读书群
联系小助手

①奇奇(
微信
:xingshangxingxiaqiqi) 

②miaojun(微信:zhy_psy)
进群→【小助手奇奇】微信:
商务合作→【miaojun】 微信:
排版 | 琦琦
编辑 | 琦琦
校对 | 喵君姐姐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请点『在看』以及星标⭐我们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