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衡水桃城中学的事情,随着官方调查处理通报的公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还是没法忘记,当时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那篇学生写的万字长文时,那种揪心和难受。
长文中,关于学校管理、教育模式的很多细节都令人乍舌:
比如学生进校要签订保密协议;老师随意辱骂、体罚学生,课上课下脏话连篇;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安全有很大问题;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尽管到了现在依然有许多人对桃城中学的这则调查处理通报存有质疑,但从通报也可以看出,那篇万字长文里,学生所说的很多事情都是事实。
其实,桃城中学最初进入人们视线的原因,是因为有学生举报被老师猥亵。但从通报的调查结果来看,猥亵是假,老师有过当的体罚是真。
那些真假难辨的事情,咱们就不讨论了。但那些确凿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
“衡水模式”真的是底层孩子“出头”的救命草?
这次的万字长文中,许多有关学校管理模式的披露细节,其实大家并不觉得陌生。
“学生五点半起床,十点休息,下课时间只有五分钟”、“密集的考试,通过排名、末位淘汰等方式打造高强度的竞争场”……这样军事化的学习模式,一直都是“衡水模式”的特点。
除了这些,据传许多采用了“衡水模式”的学校,都拥有着极为严苛的教育管理方式。
每天6点到学校跑操;不论严寒在操场上大声晨读;学生只能花几分钟时间吃完饭立刻跑回教室上课学习;因为课间时间太短,有时候学生都来不及上厕所,只能憋着;服饰发型寝室规则都极其严苛,稍有违反便会遭到羞辱般的处罚。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方面,则采用“打击式”、“狼性竞争式”手段。为了出成绩,老师采用简单粗暴的羞辱、体罚是常有的事,为了让后进生奋起,会让成绩好的学生专门在成绩差的学生面前独享蛋糕,以此“激将”。
与其说“衡水模式”是在搞教育,不如说它是在搞“应试”。这类学校,更像一个高考加工厂,把应试教育的每一环都精细化为一套标准流程,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零部件,依照这套流程被加工和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应试产品。
这次事件的焦点“桃城中学”的升学率一直很不错,但要论起“衡水模式”的老大,应该还属衡水中学。这些年,衡水中学一直是清北输送机,985、211知名大学的录取率也很漂亮。
衡水中学在应试上的成功,让这种教学模式迅速在河北省内开枝散叶,许多学校纷纷效仿,甚至还在外省市开花结果。
其实,对“衡水模式”的抨击素来都有,但为这种教育模式“站队”的人也不在少数。有些人都认为,这样的学校的确能出成绩,而底层家庭的孩子也只能用这种苦读书的方式才能翻身。
但其实真相可能并非如此。真正的底层家庭,根本就没办法上像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
就比如这次被曝光的衡水桃城中学,一年的学费要三万。初中三年读下来,就要小十万。这样的花费,可不是底层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
衡水中学每年的学费也不低。当然,像这类超级中学也会对分数高的学生减免学费,但毕竟,成绩拔尖的学生人数有限,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交这笔学费的。这也就决定了,能上这样学校的学生,家庭基本上得是当地的中产。
况且,如此高强度、军事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到底在“获得高分”这件事上起了多大的作用,根本不得而知。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像衡水中学这样名声在外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也是顶尖的。
就拿衡水中学来说,和企业联合办学让它拥有了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的条件。所以,它可以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吸收进来。
有了好的生源,也能招揽来更为优质的教师资源,再加上后来衡水中学还开始招收高分复读生,形成了教育资源上的“掐尖”和垄断。
这样的好学生加上好老师,即便没有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模式,那些优秀的孩子也许照样能考上清北。
而这样的资源垄断,从长远来看,其实是在破坏河北的教育生态,让整个河北省的基础教育都内卷得相当严重。其他学校要想在升学率上看得过去,就只能加入“衡水模式”,在学习强度上变本加厉,同样疯狂。
河北省的高考分数如此之高,除了有考生数量基数大等外部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也要拜这样的资源垄断所赐。
所以,那些上不起这样“超级中学”的真正底层家庭的孩子,想要凭分数翻身,只会越来越难。
双减之下,为何衡水模式仍能存在?
除了高强度的拉练式学习,像桃城中学这样的衡水系学校,老师们的体罚现象也特别普遍。
肢体上的暴力、言语上辱骂学生,似乎一直都是学生们“控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从衡水系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们,都回忆了自己曾经遭到侮辱的血泪史。即便是学习成绩特别拔尖的孩子,稍有犯错也会遭到这种对待。
我曾经在“真实故事计划”那篇名为《衡水中学的反叛者》的文章中,读到过一名来自衡中的高考状元的回忆:
这篇文章的评论里,也有采用了“衡水模式”学校的学生这样回忆道:
但除了控诉自己中学时代的黑暗之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的学生在回忆起当年经历的拉练式备战高考时,却是心怀感激的。
他们认为,拥有自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那个年龄的孩子,都是没人管就放羊、松懈的性格。这样军事化的学习模式,虽然苦,但是真得能督促自己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对于没天资、没自觉性的普娃来说,这样的方法对提高分数的确管用。
除了学生的态度,还有家长的态度也值得讨论。桃城中学的事件一出,许多人都在怪家长缺位。孩子在学校遭受这样的体罚和侮辱,家长就坐视不管吗?
其实我猜,可能很多决定把孩子送到“衡水模式”学校的家长,多少都对学校的风格有所耳闻。除了比较严重的肢体暴力外,骂几句、嘲讽一番也许是家长还尚能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他们认为孩子作为学生应该接受和服从的“管教”。
毕竟,我们有句老话,“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所以,“衡水模式”之所以在如今双减的大环境下依然存在,有人说是部分学生和家长两厢情愿的选择结果。这话,我觉得只说出了表象,往深层次讨论,也许本质并非如此。
在我看来,学生和家长都不太需要直接去背上这口锅,“衡水模式”之所以能有如此稳固得根基,正是唯分数论、唯学历论以及教育资源不平等所造成的某种教育畸形化。
不可否认,河北省内可能没什么特别好的大学,那些985、211大学都不在河北。所以,省内的学生们才拼了命地想要考出去。但高考,素来都是省内大学更照顾本省的学生,外省的录取率小。所以,河北的学生们想考好大学,自然不容易。
再加上“衡水模式”的盛行,河北的教育环境只能卷上加卷。
我始终认为,“剧场效应”里,需要改变的不是那些站起来的观众们,而是运营这座剧场的“规则”。
就像下棋一样,棋手们每走一步棋,都是围绕着游戏规则而来的。一个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必然会制衡棋手们进行更加公平、良性的竞争,相反,一个不合理、有bug的游戏规则,也会让棋手们为了赢,而催生出许多不光彩的招数。
教育也是如此。
当然,现在的“双减”政策已经是一个降低内卷的信号。改革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如果一刀切,从高压应试一下子转入了另一个极端“不学=快乐学习”,改革的意义又何在?
如果降低高中名额,是为了改变唯学历论,让社会分工更加科学和合理,那么,要是不同时改变职业学校的地位,改善技术工种的福利待遇,内卷的脚步又如何停歇?
谁也不会否认,学习知识素来是个辛苦的事情,需要下功夫、花精力。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教育”的根本是让人变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让人变成一个考高分的自己。它承载的意义,要更深、更远。
人生的竞赛很长。教育,本应该面对的是一整个人生,为什么要把高考作为教育的终点?
那些衡水模式的毕业生们,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但其实,我觉得桃城中学乃至整个衡水模式的存在,并不是教育体制一个原因。社会经济结构、职场生态又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教育的方向。
说穿了,卷起来的并非仅仅是教育,还有一整个职场。
我曾经在知乎看过一个帖子,讨论公司雇主是否愿意招收衡水模式的毕业生当员工。
毕竟,大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们,几乎每一秒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刷题提高分数,鲜有额外的时间再去开拓眼界。而“衡水模式”下那些扼杀个性和创造力的管理方式,也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们变成彻头彻尾的服从者,失去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以为,雇主们会回答“不愿意”。但实际上,有一部分雇主正是看中了这些毕业生在狼性环境里的耐力和生存能力。觉得他们能扛得住打击、服从管理、非常能吃苦,毕竟上学的时候作息时间就如此严苛,以后肯定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时间。
雇主们的心思和算盘,其实就折射了当代职场生态的某种畸形般的内卷。
前两天刚有新闻爆出,28岁的字节跳动算法工程师猝死。像这样的大厂员工,年纪轻轻因为频繁熬夜通宵加班而猝死的新闻真不算少。
职场的需求一直在学历和年龄上无底线的抬高门槛,非985、211、非硕博、年龄3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就告别职场竞争了。入职就像签卖身契,放眼望去,哪一家都写着接受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时间。
如果这样的就业状态愈演愈烈,桃城中学以及衡水模式下的学校们又怎么会消失?
再回到桃城中学的事情上来。个别老师的不当行为当然该处罚,学校的失职管理当然也该处罚。但在这以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及特别广阔的范围内开枝散叶,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不能只掐掉没长好的花,更要俯下身去看看,开出这样花朵的土壤是不是出了问题。
希望我们的注视与呐喊,能让桃城中学的问题,不以在“桃城”终结,而有更多的回响。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