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最近出了第三季。
我花了很久的时间陆续读完了原著四本小说。趁着剧版的最新一季出品,顺便把前两季也补看了一遍。
剧版对原著的还原度极高,不论是情节、台词还是选角,都非常贴合原著。
剧版的每一季,对应的就是其中一本小说。
书很厚,洋洋洒洒讲了两个女人从6岁一直到老年,跨越了几十年的友谊。
凝缩成电视剧,每季八集,虽然和原著一样情节体量庞大,人物角色错综复杂,但耐着性子慢慢看下来,一定会觉得特别特别值得。
剧中的两个女主角,一个叫莉拉,一个叫莱农。是生长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并蒂花。
那不勒斯有着臭名昭著的混乱,而莉拉和莱农,又生于这座城市最贫穷的社区。那里充满了龌龊与暴力,人人视金钱和武力至上。
两个女人,用一生试图逃离这片泥沼的故事,是整部剧最精彩的部分。
女性友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强大的假想敌
莉拉和莱农,从小学起就一直是这片灰暗城区里的一抹亮光。她们的聪颖天资让她们与众不同。
莱农就是班上那种长得漂亮学习又好的典型乖乖女,而莉拉则是一朵野玫瑰。她的阅读和数学能力都碾压学校里的小伙伴,没有人提前教会莉拉,她对知识的超前掌握靠的是自学。
这也是最让莱农嫉妒的一点。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但莉拉却显然比她更有天赋。当然也不全是嫉妒,莱农还很羡慕莉拉,她仰望着莉拉,想努力靠近她。
于是,她们成为了好朋友。放学黏在一起,一起玩耍、回家、无话不谈。
越深入的交往,越让莱农对莉拉刮目相看,因为她不仅聪明,还有很独立的思想,对许多问题的理解都很有深度。
莉拉敢于挑战强权的性格,从她儿时就显露无疑。
她和莱农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布娃娃掉到了卡拉奇家里。阿奇勒·卡拉奇被孩子们称作吃人的怪兽,而那栋大楼对街区里的孩子们来说,像鬼屋一样恐怖,没人敢走近或者闯入。本来,莱农想就这样算了。但莉拉却勇敢地敲开了卡拉奇的家门,不卑不亢地要求阿奇勒把娃娃还给她们。
也许,是莉拉身上与众不同的勇敢打动了阿奇勒,她们为自己“赢得”了一笔买新娃娃的“赔款”。而正是这笔钱,后来阴差阳错的为身处井底的两个女孩凿出了一方天窗。
在莉拉的提议下,她们用那笔钱买了一本《小妇人》。两个人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要把它背诵下来。那是她们第一次,懵懵懂懂地触碰到了改变命运的金钥匙:通过读书与写作,可以致富。
很快,莉拉就创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故事:蓝仙子。莱农阅读着这些文字,内心暗暗惊叹着莉拉过人的才华。
她想要比过莉拉,她想要成为她。暗暗地较劲化作了无穷的动力,莱农学习得更加认真,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但她最清楚,莉拉的创造力,是她不曾拥有的。
“我与你较劲,不是为了打败你,而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
莉拉就像影子,既影响着莱农,又鞭策着她。她们的感情,微妙而复杂。
高手过招,通常充满着惺惺相惜,也交织着厌恶与憎恨。她们在意彼此是否一直在进步,又害怕对方进步的速度太快把自己狠狠甩下。
如果你的童年也曾有过一个优秀的小伙伴做朋友,相信你一定会特别有感触。你希望你的朋友好,但看到她超越自己的分数和名次,看到她散发的你身上没有的迷人性格时,又有些失落和难过。暗暗编织了竞技场,想要赢过朋友。
当时的你,不明所以,还纠缠在竞争中的得与失之中。但长大了,回看那段友谊的时候,你却发现,与最好的朋友之间的暗暗较劲,不是为了要打倒对方,而是为了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莉拉与莱农之于彼此,不是挡在面前那座让人活在阴影里的高山,而是照见彼此的那道贯穿一生的微光。
不仅仅是莉拉在影响着、带领着莱农,莱农也同样在激励着莉拉。特别是后来,两个人因为是否继续读书的不同选择,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拥有了不一样的境遇和命运之后,莱农成为了莉拉抗争的希望和勇气。
莱农就像莉拉的浮萍,虽然不能帮她改变随波逐流的命运,但却始终承托着莉拉,不让她坠入身下那万丈泥潭。
剧中有一幕特别感人。
不能继续读书而去了父亲的鞋店帮忙的莉拉,其实一直有在悄悄地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和自学语言。莱农得知后,邀请莉拉一起学习。莉拉用一句“你替我学吧”拒绝了莉拉。
通透如莉拉,想必那个时候就参透了自己的命运,把对逃离的渴望投注到莱农身上。她希望莱农替她走出那不勒斯,走出贫穷,走出底层。
所以,早早嫁人的莉拉在婚礼前,握着还在读高中的莱农的手恳切地说:“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要继续学习。我会花钱供你上学。”那一刻,莉拉面前的莱农,成为了她心中的希望之光。
一个人的胜利,就是她们两个人的胜利。
那场谈话,最终定格在地上的一双皮鞋上。莉拉带着冷冷的笑容说:“我脑中的梦想,现在终于被踩在脚下了。”
一句话,一语双关,她用自己设计出了新的皮鞋样式而宽慰自己,却把曾经想要通过读书走出那不勒斯的梦想破碎后的心酸默默地藏在了这句话中。
听到莉拉的这番感叹,我的心也跟着难受起来。
读书吧!学习吧!知识才是女性脱离囚笼的武器
原著读完之后,我的内心始终回响着一个声音:
不要放弃学习。
我向来都知道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但莉拉和莱农的故事让我前所未有地体会到知识的强大力量。
莉拉和莱农,她们的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其实大差不差,有着相似的愚昧和落后。但让两个女孩走上了命运分岔路的,还是教育与读书。
在那个时代,那样的落后城区,读书,特别是女性读书,被认为是无用的。子女众多的大家庭里,父母根本没有财力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而地位始终低下的女性,就更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父母们都希望女孩子早早结束学业,帮家里挣钱或者通过嫁人来解决家里的经济负担。
莉拉和莱农的父母也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两个女孩子的伯乐老师奥利维耶罗,不想姑娘们的天赋被埋没,一直在劝说两个人的父母,让女孩子们参加补习,考上初中。
莱农的妈妈,用讥讽表示不满:“我不是你的仆人,大小姐,凭什么我们干活,而你念书?”

但也许是因为莱农的爸爸在市政厅工作,见识略不同于城区里那些做苦力的人,他同意了给女儿补习和继续读初中,但交换的条件是是女儿要一直都做那个最优秀的人。

而莉拉的爸爸直接用暴力表达了反对。
性格刚烈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莉拉,换来了爸爸的拳打脚踢,她被爸爸打出了窗外,从楼上摔了下去,摔断了胳膊。
奥利维耶罗老师不肯放弃,又找到莉拉的妈妈好言相劝,但却换回了莉拉妈妈冷言冷语的讥讽。
即便生于同样的土壤,原生家庭的微小不同,依然塑造了女孩子们完全不同的命运。
相比莉拉所处的那个充满暴力、父亲一言堂、哥哥又处处使坏的家庭环境,莱农的家庭显然要宽松得多。爸爸和妈妈能坐在饭桌一起开着玩笑,弟弟妹妹们也没到了争抢家庭资源的年龄,这些条件才得以让莱农能继续学习和读书,为未来莱农走出城区,跨越阶层锻造武器。
不仅仅是莱农爸爸的相对宽容,莱农妈妈对莱农的态度也是刀子嘴豆腐心。
比起那不勒斯大部分家庭不把女儿当人看的大环境,莱农妈妈显然更在意女儿的感受和幸福。当莱农决定要到比萨读师范大学的时候,莱农妈妈虽然恶言反对,但最后还是哭着把藏在衣服里的钱给了莱农,资助她读大学。
莱农后来在接受教授男朋友求婚的时候,妈妈表现得也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婆家身份地位悬殊而过分谄媚,不忘告诫教授“自己的女儿也是宝贝,如果不善待莱农自己可不轻饶。”
而莉拉的原生家庭更像是吸血无底洞。爸爸妈妈都视她为“资本”,她的美貌、聪慧和出众的个性,都是家庭可以谋求一门好亲事的砝码。
当莉拉被有钱的索拉拉家族看重,她的父母根本不顾女儿对索拉拉家族的极度厌恶,强迫女儿接受马尔切洛的爱意。
莉拉的哥哥,更是视莉拉为眼中钉。他怕莉拉的光芒盖过自己,让自己失去父亲的认可。后来,又在看到了莉拉在“婚恋市场”中的价值,和莉拉在设计创意上的天赋之后,又自私地将莉拉的优势为己所用,让莉拉沦为帮助自己敛财的工具。
“不管发生什么,一定要一直上学!”
聪明如莉拉当然不想被这般利用。
但原生家庭中男性强权织成的网,密不透风。她终究飞不出那片网,她只能快速地在网下另寻一棵茂密的大树,以求庇护。
那棵大树就是城区里能与索拉拉家族对抗的阿奇勒家族。她投入了斯特凡诺的怀抱。在男性的世界里,莉拉被某些男性摧残着,却只能寻求别的男性的帮助。
她希望斯特凡诺能投资自家的鞋店,以奉献自己作为筹码进行交换。
纵使莉拉聪颖过人,但也没法逃脱自身所处环境与时代的局限性,她以为她的魅力与吸引,早已盖过了金钱与利益对斯特凡诺的吸引,她以为她嫁给了斯特凡诺,就从此一片光明,过上了城区里令人羡慕的人上人的生活,但她错了。
她没完全看透斯特凡诺,没看透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个随时随地会施暴的商人。
为了利益,她的丈夫瞒着她,和她憎恶的索拉拉家族暗中勾结,坐上了捞钱的同一艘船。就连丈夫答应资助她家开的鞋店,也最终被冠上了仇人索拉拉的名字。
这对莉拉来讲,简直是一场莫大的羞辱和背叛。
婚礼之后,莉拉和丈夫大吵了一架。恼羞成怒的斯特凡诺终于露出了他的“兽性”,他狠狠打了莉拉,又强暴了她。
莉拉没想到,她从一个火坑,跳入了另一个火坑。她走了一步极错的棋,让她输得彻底。
她花了很大的力气,反抗自己的丈夫和这段失败的婚姻。那个年代,不讲究离婚。莉拉只能选择自己亲手把婚姻摧毁。
而与此同时,莱农却一直在学校读书。
有家人的支持、有学校几位贵人老师的赏识和帮扶、有莱农自己默默的努力和聪慧,她的学业顺风顺水。但在某些时刻,她也不断动摇着。
莉拉和斯特凡诺开始恋爱之后,的确在物质上提升了一个档次。莱农看着她拼命努力想要寻求的改变丝毫不见起色,而莉拉却只需小失伎俩,就带来了质的飞跃,摆脱了贫穷和底层,她的确有过许多的困惑和迷茫。
读书真的有用吗?知识真的能帮自己逃离这片土地吗?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还是没能追赶上莱农的脚步?
是莱农,一直在鼓励莉拉。
她要她坚持,要她一直读书,要她不能放弃这条光明的晋升之路。她太明白不过,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是无奈之举的下下策。
所以,莉拉有了钱之后第一时间送给莱农一套崭新的教材。那是第一次,莱农获得了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一套教材,不用再接受老师们的接济。
莱农的母亲,捧着这套干净白皙的教材,把鼻子凑近闻着新印油墨的味道,一下子哭了出来。
眼泪里,有对女儿说不出的愧疚和心酸。
莉拉还用督促莱农学习来和她打赌。“你要是输了,就要答应我考试得A;我要是输了,我也去找个学校重新上学。”
她在学业这条路上,充当着莱农的鞭子。只要莱农有一丝松懈,她就催促她,调整姿势重新上路。
莉拉也是最懂莱农的人。尽管她只上完小学,但她能看到莱农的才华。莱农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那不勒斯社区里的那些儿时玩伴都关心的是她能不能赚钱,只有莉拉在意她的才华得到了认可。
莉拉不仅在行动上督促莱农学习,还用她前卫又深刻的思想,不断引导着莱农,让她逐渐认清女人逃离原生环境唯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记得剧中有一幕,婚后的莉拉和莱农聊起了怀孕。
当莱农还停留在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这种传统观念之中时,莉拉却认为,“怀孕是一件恶心的事情”,“你知道梅里娜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吗?哪怕吃一点也会吐!你知道朱塞平娜因为心悸整夜无法入睡吗?”
她从那些城区里当了妈妈的女性身上,看到了她们可悲的生存状态。
莱农真正领悟到莉拉所指的深层含义,是在之后她走在那不勒斯的城区时,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女人们。
她们因为生育而变成了随时会暴躁咆哮的妈妈,打骂着自己的孩子,被岁月和生活穿松了皮肤,因为成为母亲而过分操劳磨光了身上所有的女性特质,变得像男人一样生硬、暴烈、粗糙。
然后,她来到了中学,看到了自己的一位女老师手上的结婚戒指,再看着她不曾被岁月摧残的面庞,如此平静美丽。
那一刻她明白了,当女人无法摆脱性别所带来的束缚时,只有读书与知识,能拯救她们,让她们停止跌落。
我想,也是那一刻,莱农才开始真正履行与莉拉的诺言:不管发生什么,要坚持上学!
“我不会放开你的手,要和你一起在男人的世界里杀出一片血路”
莱农和莉拉,两位女性展开了将近半生的斗争,要在男性主导的天下杀出一片血路。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们无时无刻没有放弃抗争,对她们所身处的那片土地上的暴力、肮脏、龌龊、愚昧,对女性的生存现状观察、反思、抵抗并试图改变。
后来的莱农,考上了大学。她终于离开了令人糟心的故乡,逐渐被知识分子阶层所接纳,出版了自己的作品,成为了报纸专栏的撰稿人,嫁给了大学教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为自己赢得了名望。
而日渐远走高飞的她,也依然在反思。慢慢地,她也看到了知识的局限,认识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化,他们对改变现状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上。
她早已摆脱了莉拉的影子,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成为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女性。
而后来的莉拉,虽然走了与莱农完全不同的路,但她仍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主动做着选择。
她花了好大的力气逃离了婚姻,到肉食加工厂做女工的同时仍然和伴侣恩佐一起学习计算机编程,后来在莱农的帮助下进了IBM,又开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公司。
莉拉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她每次都不害怕面对选择的风险。
她只是要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选错了没关系,就再花几倍的力气把偏离的轨道修直。
剧中特别让人动容的一幕,就是大学毕业后的莱农,到肉食加工厂去找莉拉,把自己要出版第一部小说的消息告诉最好的朋友。
在工厂门前,莉拉握起莱农白皙的双手,深深地吻了又吻。她打从心底里替她开心,恭喜她。
正是那双手,帮她完成了儿时的文学梦。《小妇人》书中的事情,她的朋友替她做到了。也正是莉拉,点燃了莱农的文学梦,让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镜头给了两双手一个特写。莱农细腻的手与莉拉因为处理猪肉而满是伤痕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对比令人难过,又令人欣慰。
难过的是,本来出生在同一片街区的小伙伴,竟然有着天壤之别的现状;欣慰的是,差不多实现了阶级跨越的莱农和仍处在底层的莉拉从未放开过彼此的手,她们一直彼此鼓励、彼此安慰、互相照拂。
我一直觉得,莉拉和莱农的关系,就像灵与肉之于一具躯体。莉拉的天资让她成为莱农的灵魂,而莱农作为肉身去帮莉拉在行动上完成属于两个人的共同梦想。
有人说,在这个漫长的故事中,“莱农总是想要向莉拉靠近,而莉拉则把莱农推向更加宽广的世界。”身处新世界的莱农,又拼命拉扯着莉拉,远离深渊。这样的友谊,令人落泪。
她们两个人,都是宝玉。
一个被雕琢的温润圆糯,在混沌的夹缝中向光而生;一个是璞玉,带着粗粝的棱角,在灰暗的天空中为自己割出一片蓝色,引来一丝光亮。
在她们的故事中,有着众多女性的身影。
那是每一个曾经通过教育而改写命运底色的女性身影,更是每一个仍然挣扎在时代所赋予的性别枷锁下的女性身影。
通过这个漫长的故事,同样身为女性的我们,或许和也会获得一份力量和鼓舞。它能帮我们冲破周身的围墙,走出去,走到广阔的海边去。
记得,别折断自己的翅膀。我们要高高飞翔。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