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入高通胀已经整整一年了。

不论是房租、二手车价格还是肉价菜价,总之在美国,有关衣食住行的一切都在涨价,2021年,美国的通胀水平不断刷新纪录,本轮通胀被公认为近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在本轮通胀的背后,有一些客观原因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消费者的需求空前高涨,同时企业却广泛存在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不继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不禁也会想到另一个问题:是不是还有一些企业在以通胀为借口哄抬物价,借机发“国难财”呢?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美国总统乔·拜登政府里的不少高官,包括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人士甚至一些经济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例如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本月致信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敦促后者对一些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和哄抬物价的企业采取措施。沃伦在信中指出:“美国的通胀已经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企业的贪婪和反竞争行为造成的,联邦政府必须采取一切手段避免有人哄抬物价,为美国人民把物价降下来。”
最让普通消费者感到压力的,是食品和家庭用品价格的上涨。《财富》杂志的一项分析显示,在“《财富》美国500强”中上榜的28家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商中,有半数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甚至较新冠疫情前有所上升。不过虽然它们的利润上涨了,却很难说这是不是与价格的上涨直接相关。
那么,这些企业真的在哄抬物价吗?它们是借疫情发“国难财”的奸商吗?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并不是法律问题,因为目前,美国在联邦层面尚无具体法律规范这种行为。
其次,股市是这种贪婪,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口嫌体直”地回报上市公司的这种贪婪。不过股市毕竟不等同于经济本身,一个东西在技术层面合法,并不代表它就是好的。有些东西对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但很有可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件坏事。
什么是健康的利润?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企业追逐健康的利润,与哄抬物价甚至借疫情之机不当得利并不是一回事。单纯地涨价也并不构成哄抬物价。
奥本大学哈伯特商学院(Auburn University’s Harbert College of Business)的供应链管理系主任格伦·里奇对《财富》杂志表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现在企业的利润变得更高了。”他认为,这既有可能是出于企业经营的必要,但也有可能是出于企业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
里奇指出,在讨论涨价的问题时,很多人会将投机倒把与哄抬物价混为一谈,但它们实际上是两码事。投机倒把主要是指企业试图赚取超量或不公平利润的行为。
哄抬物价是指销售者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提升到远高于合理或公平的水平。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自然灾害之后,比如某地遭遇了飓风灾害,当地的商家就有可能哄抬生物必需品的价格。
不过,要想精准评判很多哄抬物价行为是不是由企业策划的,这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物价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且制造商通常不会直接制定零售价格。一般来说,制造商只会给出一个建议零售价,零售商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消费板块证券研究主管埃林·拉什指出:“光看这些干巴巴的数字,并不一定能够反映故事的全貌。”
拉什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称:“从历史上看,大多数时候,企业在涨价时都会明确表示,这不是为了抵消通胀造成的全部成本,而是为了抵消部分成本。”以调味料生产商味好美(McCormick & Company)为例,该公司也在2021年上调了价格。
味好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库兹尤斯在今年1月的财报会议上说:“为了抵消部分成本的上涨,我们去年在适当时机提高了价格。随着成本继续加速上涨,我们将在2022年再次适时提价。”
另外,也不是每家公司在涨价后都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财富》美国500强”上榜企业金佰利公司(Kimberly Clark)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苏在近期的财报会议上指出,金佰利公司已经实施了“数轮”的“重大定价行动”。
由Datasembly公司为《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2021年,金佰利公司生产的舒洁(Kleenex)纸巾和好奇(Huggies Little Snugglers)纸尿裤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6.4%和9.4%。但根据《财富》杂志的分析,即便是在涨价之后,目前金伯利的利润率仍然只有9.4%,低于新冠疫情以前的水平。
涨价
毫无疑问,现在不光是美国企业,就连很多外国公司也在全面涨价。目前不光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这种基准指数在上涨,各大公司也是喊涨声一片。
有些公司坦承,它们之所以被迫提价,是因为自身成本上涨得过高了。比如“《财富》美国500强”上榜的零食和饮料公司亿滋国际(Mondelez)今年1月宣布要将产品价格上涨6%至7%。亿滋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德克·范迪普特在1月的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已经大幅上调了产品价格,以确保能够保价有效对冲大宗商品的通胀风险,另外我们也在持续提升生产率指标。”他也没有排除今年晚些时候会进一步涨价的可能。
宝洁公司(P&G)表示,该公司之所以涨价,主要是为了抵消供应链风险,以及下步有可能会面临的汇率风险。宝洁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安德烈·舒尔滕在1月的财报会议上称:“我们将通过涨价和生产环节中的节约来抵消一部分成本压力。”宝洁公司的产品包括剃须刀、尿布和洗衣粉等各种日用品。舒尔滕指出,宝洁在美国销售的所有产品类别都将涨价。这也是宝洁公司自2019年春季以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涨价。
宝洁公司的财报显示,2021年第4季度(截至12月31日),该公司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由于涨价造成的。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美国很多大型食品和消费品生产商都已经实施了涨价。受《财富》杂志委托,Datasembly公司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财富》美国500强”上榜食品和消费品企业生产的18种主要产品的全美平均售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11种产品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通胀水平。
调查显示,在美国的主要食品与消费品生产企业中,JBS、家乐氏(Kellogg)、金佰利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等,其部分产品的涨价幅度均超过了今年1月美国的通胀幅度(7.5%)。

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产品中,涨价幅度最高的是有JBS公司品牌认证的8盎司安格斯牛排(Angus Beef),其去年的涨价幅度达到了34%。泰森食品的一款无骨鸡肉的价格也从2021年1月的6.62美元上涨到上个月的8.39美元,涨幅达到26.7%。相比之下,今年1月发布的CPI指数显示,2021年美国的牛肉价格上涨了16%,鸡肉价格上涨了10.3%。
另外,其中一些公司的利润率也确实比新冠疫情前更高了。在“《财富》美国500强”的上榜食品和消费品制造商中,有13家公司2021年的平均利润高于2019年,其中11家公司的利润增幅高于通胀率。不过这也未必表明它们一定有投机牟利行为。
比如,据《财富》杂志调查,酒精饮料巨头摩森康胜(Molson Coors)和日用品龙头企业宝洁公司有5款产品的提价幅度基本与通胀水平一致,甚至略低于通胀率。但摩森康胜和宝洁去年的利润率却比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翻了一番。这两家公司的利润上涨,有可能与销量上涨或者与削减开支有关,不过也有可能与售价的小幅上涨有关。
泰森食品和JBS的利润率也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虽然涨幅不算业界最高,但也相当可观。如前所述,2021年,它们的一些关键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家乐氏的利润率也有一定上涨,而且它旗下的几款产品的售价涨幅也超过了通胀率。
宝洁公司于2月18日对《财富》杂志指出,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近来持续上升,最近两个季度,它的大宗商品成本和运输成本环比上涨了13亿美元(税后成本)。宝洁公司发言人称:“这是近20年来我们看到的最大幅度的成本上涨,虽然我们需要转嫁部分成本,但我们也将同时推动各方面的创新,以继续为消费者带来巨大价值。”
这位发言人还表示,宝洁公司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性能的优异产品,从而最终为消费者带去价值。”但他并未直接评论公司的利润率为何变高的问题。
摩森康胜和ADM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JBS公司则未回应《财富》杂志的置评请求。
困难是真实存在的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零售与消费品部高级副总裁裁琳达·蒙塔格指出,目前,几乎每家公司都面临着供应链卡脖子、“用工荒”和大宗商品成本上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运营预算上涨、利润率下降。而且就算企业宣布涨价,从涨价到利润上涨之间,往往也还有一个时间差。
比如据拉什介绍,上个季度宝洁公司公布的毛利率是49.11%。其中,通胀因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达到了负4%,运费上涨对利润的影响也有负0.6%。
家乐氏公司的发言人克里斯·巴纳指出,目前,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应却相对紧张,这种供需失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导致食用油、小麦、玉米、大米、纸张和硬纸板等食品生产销售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包括运输成本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巴纳也对《财富》杂志表示:“我们这个行业对哄抬物价和网络诈骗等违法欺诈行为是零容忍的。”
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的常务副会长兼首席政策官尼尔·布拉德利于今年1月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许多其他产品一样,推动肉类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需求上升、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以及投入成本上升等等,特别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农业经济学系主任杰森·卢斯克指出,2021年,用于饲养牲畜的谷物和油籽价格有所上涨,这反过来也推高了牲畜和家禽的饲养成本。
全美鸡肉协会(National Chicken Council)的发言人汤姆·休珀指出,尽管玉米、大豆、汽油、包装和运输成本都上涨了至少两位数,但美国鸡肉价格的涨幅却仅仅略高于总体通胀率(今年1月发布的2021年美国鸡肉价格增幅为10.3%,而美国的总体通胀率为7.5%)。
泰森食品的发言人加里·米克尔森在回答《财富》杂志关于涨价和利润的问题时称:“经济学家和行业分析师都已经证明,目前肉类价格的上涨,是供应链受限,以及粮食、劳动力、能源等投入成本上涨,加上消费者需求强劲共同作用的直接结果。”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零售与消费品部高级副总裁裁琳达·蒙塔格认为:“问题的症结并非是有些公司想发‘国难财’。”虽然目前有些公司的利润率有所上升,但这种情形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例如,一些公司利润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新冠疫情期间砍掉了一些营销预算,或者是销量增加了。还有一些公司加大了生产和销售速度,这也有助于缓冲运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通胀是真实存在的。”蒙塔格认为,任何声称企业涨价是为了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的人都是在“信口胡说”。
是“体制问题”在鼓励企业涨价?
尽管通胀问题引发了极大担忧,但去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仍然达到了5.7%——或许这其中还有通胀的功劳。这不禁令人思考,对于40年来早已习惯了低通胀和全球化的美国来说,目前这种高需求、高就业率甚至是高通胀的环境,是否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应有的样子?当然,美国经济目前还在从新冠疫情泥潭中复苏的路上,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还没有经历过像这样的真正的经济繁荣。而在那一次的繁荣期,美国也遭遇了高通胀问题。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美国的高通胀并不是经济健康增长的表现,甚至也不是为了抵消运营成本的上涨,而是放松监管和缺乏竞争的结果。
美国前劳工部长、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最近就这个话题撰文称:“如果市场是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就会压低价格,以防止竞争对手抢走顾客。”
拜登政府最近也点名批评一些行业缺乏竞争,并指出这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美国四大肉制品公司嘉吉(Cargill)、JBS、国家牛肉包装公司(National Beef Packing)和泰森食品就在被点名之列,这四家公司控制了美国猪肉、牛肉和鸡肉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美国财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近期也发布了一份63页的报告,指出百威英博公司(nheuser-Busch InBev)和摩森康胜公司控制了美国啤酒市场65%的收入。因此有批评人士指出,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地涨价,就是因为消费者没有太多的品牌和产品可以选择。
今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曾经指出:“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看到的情况是,竞争越来越少,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这实际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都是由少数几个大公司主导着整个市场。”
不过,北美肉类协会(North American Meat Institute)的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安娜·波茨并不这样认为。她表示,美国的肉类行业并不像拜登政府描述的那样集中化,25年来,美国肉类市场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如果是集中化导致了近期肉禽产品价格上涨,那么5年前或者10年前,集中化为什么没有导致肉禽产品价格上涨呢?”美国四大肉制品公司都是该协会的会员,不过它们并未专门对《财富》杂志就拜登政府的有关言论作出评论。
美国啤酒协会(Beer Institute)的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麦克格里维也指出,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曲解了繁荣发展中的美国啤酒产业。”他指出,自2010年以来,美国新注册的啤酒厂超过1万家。“消费者也受益于越来越多的啤酒厂和进口啤酒商,他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选择。”百威英博和摩森康胜都是美国啤酒协会的会员,不过他们也未对拜登政府的有关言论进行评论。
据《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报道,即使在白宫内部,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将通胀归咎于企业。
蒙塔格指出,实际上,食品和消费品领域是存在着“大量激烈的竞争”的。很多上市公司不仅互为竞争对手,还要面临着很多非上市公司的竞争。据美国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Private Labe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统计,从销售额上看,美国零售店的门店自有品牌大约占据了市场的17.7%;从销量上看,则占据了市场的19.6%。
还有一些人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不合理的。比如关注经济问题的激进社会组织Groundwork Collaborative的首席经济学家拉金·马布德对《财富》杂志表示,她认为当前企业纷纷涨价的现状“非常不合理”,理由是首席执行官和企业高管们能够任意向消费者涨价,但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却毫无选择,只能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却在分更高的红利给股东。
大公司通过涨价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首席执行官们悄悄说了大实话——他们很乐意推高通胀。
美国家庭支付了更高的物价,企业高管获得了更丰厚的奖金。你们自己看看高管们是怎么说的吧。
——伊丽莎白·沃伦(@SenWarren),2022年1月15日
“这些大公司靠刮勉强度日的底层人的油水而大赚特赚,这是不合理的,不但不合理,也对我们的经济有害。只有在我们所有人都过得好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才会好——而不是在只有这些大企业过得好的时候。”马布德说道。
她还补充说:“毫无疑问,企业是受利润驱使的。企业究竟赚多少利润才合适,这基本上是一个道德问题。不过现在有一个显然非常不合理的现象,那就是投资者和股东都在靠侵蚀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来赚钱。”
另一方面,那些大肆宣扬自己涨价了的上市公司也的确在股市上获得了丰厚回报。彭博社(Bloomberg)最近的一篇报道显示,在近一个财季中,这些上市公司在宣布产品涨价后,其股价几乎都是应声上涨。比如连锁餐饮企业Chipotle在2021年12月宣布涨价4%后,其股价已经上涨了10%。而清洁用品高乐氏(Clorox)的涨价行为则低调得多,基本上都是悄悄进行的,高乐氏还在财报会议上警告投资者,未来几年哪些因素有可能影响公司的利润率。结果该公司的股价直接暴跌14%。
马布德指出,这些大企业一家接着一家地宣布涨价,这与投资者的怂恿不无关系。有些企业看到别人涨后利润率上去了,自己也就跟着涨价,而且投资者也要求它们这样做。
马布德认为:“这样一来,就算通胀消失了,企业投机牟利的倾向也会长期存在。”
涨价的长期成本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意识到,当前的高通胀是有问题的。哈里斯民调机构(Harris Poll)的数据显示,90%的美国人注意到,近几个月他们经常购买的商品价格有所上涨。有44%的美国成年人表示,通胀目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不过有研究显示,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会有所提升。比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美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初,只有一小半美国消费者认为洗手液的价格上涨是不合理的。该论文的合著者克里斯托弗·布卡富斯科向《财富》杂志指出:“消费者对‘合理’的标准是相当灵活的。人们对‘合理’与否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
至于消费者会不会觉得高通胀是美国市场机制的结构性弊病导致的,以及消费是否愿意继续容忍这种高通胀,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不过一旦消费者的忍耐到了极限,那么一直追求和纵容涨价的企业以及政客,或许都要承受一波民意的强烈反弹。
当前这轮涨价也是有实际成本的。除了一些自带波动性的大宗商品,有些产品的价格涨上来之后,未来即便供给压力减轻了,它的价格也不容易再降下去了,例如一瓶汽水或者一支牙刷。所以从长远来看,消费者将长期承受更高的价格。
马布德说:“有时我们谈论通胀,就像谈论一个与我们无关的问题一样。但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非常关注通胀问题,是因为它对我们有实实在在的影响。物价的上涨真的会给弱势群体造成非常非常沉重的打击。”(财富中文网)
译者:朴成奎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