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西安市民被告知“上班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1月4日,陕西省政府提出“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在这两个节点,西安本地的健康码“西安一码通”两次出现大范围崩溃,给当地市民造成了巨大不便,这一系统也因此饱受社会质疑。
疫情防控走入第三年,“健康码”这一应用逐渐嵌入日常。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指出,健康码的主要技术原理,是查询和比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两个系统挂钩:一是与每一位市民的身份信息捆绑,成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电子身份证”;二是汇聚在相关机构的信息平台上[1]。个体一次次流动所生成的琐碎信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编织进这个系统里”。
未见其人,先验其码,商场门口的人群不是在领鸡蛋,更可能是在排队扫码;入乡随俗,落地换码,出游前先搜的不再是美食景点,而是防疫政策和当地健康码叫啥。
从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如同皮肤,健康码已经成了准入的标识、流动的许可。
但当一张二维码维系着万千居民的起居,这些系统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坚强。仅在过去三个月里,除了西安一码通,辽宁、安徽、天津、江苏等多地“码崩了”的情况都在微博引发过讨论:
管理平台的背面,是数字应用——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健康码的目标用户。我们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地区)的健康码进行测评,将自己抽离烂熟的经验,从使用者的视角横向对比,看看哪个地区的健康码,用户体验最佳?
01 “亮码”如亮剑,速度是关键
在哪里可以找到健康码?根据统计,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除宁夏、黑龙江、广东外,28个地区的健康码可以在支付宝小程序中找到。除山西、河南、湖南、青海外,27个地区开发了搭载健康码的微信小程序。23个地区开发了独立的APP或将码搭载至当地的便民APP上,8个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打开,1个需要登陆网站。
可以看出,微信与支付宝这两大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大大推进了健康码的普及,展现了市场在公共治理中的参与。而政务APP也成为另一重要阵地。
除了入口,进了APP后的“曲径通幽”也让人在着急亮码时上火。根据对微信、支付宝两个端口“亮码路径”统计,一般至少需要通过三次点击才能亮出健康码,而内蒙古的亮码过程最繁琐,在两个平台皆需点击六次才能看到健康码本码,湖南也需要在微信中点击五次才能亮码。
除了路径的复杂程度,是否需要频繁地重复登录也是影响体验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下:当你终于排队到商场门口,想要扫码进入时,却发现几天前才填过的个人信息又要重填一遍……据测评员体验,黑龙江省的健康码的免登录持续时间较短,即便在短时间内亮码,也需要重复填写信息。
当你在公共场所把健康码打开,向他人出示,除了二维码,哪些个人信息容易随之暴露?31个省级行政区中,超过1/4的地区的健康码会直接显示你的全名,贵州健康码会“出卖”你的精确地址,北京、广西则会让你躲在口罩后面的“真容”无处遁形——“北京健康宝”曾经的信息泄露事件,让很多明星不似荧幕光鲜的素颜照片流落民间,被“公开处刑”。
有学者将无法或拒绝接入智能设备的人群称为“余数生命”,他们也许是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也许是不想使用智能设备的技术厌恶者(technophobic)。他们不是大多数,但数量并不少,因为无法被数字化、未经数字认证而成为了“余数”,被“免疫”边界所阻挡,排除在共同体之外——尽管他们并不携带任何传染性的病毒[2]。
当哲学层面的探讨落到现实中,这些人则可能面临被边缘、被歧视、无法通行、无法获得扶助的困境。如何在数字状况下安顿“余数生命”?这是管理者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也是系统开发者们不能忽视的人文面向。
各地区分别就“接入困难”的人群(本文特指老年人)做出了哪些程序设计上的倾斜?
由图可知,结合各地人口结构来看,并非老龄人口占比越高的地区适老措施越完善。四川、安徽、江西、云南、宁夏五地表现亮眼,不仅推出了“老幼助查和他人代领”功能,针对老年人推出了特别版本:字体更大,操作也相对便捷。而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广西、青海几地的健康码则尚未见明显的适老举措。
02 层层壁垒:省际信息互通何时到来
健康码旨在存档每一次流动。疫情之后,无论出差、旅行、探亲……落地后等待你的,永远是一张打印着当地健康码二维码的立牌。一旁的喇叭不知疲倦地重复着:“请打开xx健康宝,扫xx码登记。”
你人群中挤出一个缝隙,探出手机努力对准二维码,手忙脚乱地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有时甚至还需要录入人脸),一个新的陌生的“码”名跃然眼前。是的,不是所有码,都叫“健康码”:
地名+“健康码/宝”的组合平实朴素、最易推断,像“北京健康宝”“天津健康码”;有的地区喜欢使用简称,“藏易通”“随申码”,它们朗朗上口,但对初次来访的外地人来说,便有些难以揣测;还有些依托于当地的政务平台,像“吉事办”“蒙速办”,给人以迅速、便捷、集约的承诺。
搞清叫什么只是第一步,根据许多地区的防疫政策,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与疫苗接种记录,是获得当地绿码的重要证明。当地的健康码平台很可能提供了查询功能,但点开查询入口,却发现只能看到省内信息:明明已经在A地接种了疫苗,B地却无法承认。信息碎片散落在不同的数据库里,无法拼凑出一个“我很健康”的完整证明。
目前为止,有多少省份的疫情信息数据无法互认或需要查询者的手工搬运,又有多少完成了数据库的跨省互通呢?
据我们的实际测评,绝大部份省份的健康码支持核酸和疫苗的查询,少部分可以查询抗体检测结果。而在这些信息的跨省查询上,较多省份可以查询省外核酸检测结果,而对疫苗和抗体数据的跨省查询却并不支持。
核酸的跨省查询支持率高,主要是因为国家层面建成的核酸检测结果信息库,数据由各地上传,再提供给各地健康宝调阅。而全国统一的疫苗信息平台还在建设中。2021年8月5日,一位网友在甘肃卫健委的领导信箱中留言:“我已经在四五月份在广东省接种完疫苗,但是在甘肃省内出示健康码看不到接种信息,导致有些公共场所无法出入,人家只认甘肃省的金边健康码,不认外省的健康码。”得到当地的回复是:“跨省区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查询工作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中。”[3]
无论是核酸还是疫苗记录的跨省查询,自上而下的国家力量似乎都是主要推力,为什么我们鲜见地方政府间主动助推数据库互通的相关报道?
从一地到另一地,注册、换用当地健康码……这些时间成本主要都落在了流动的个体身上,他们对整个健康码系统架构“麻不麻烦”“好不好用”最为敏感。但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在“属地归责”的闭合型行政模式下[4],打通数据库不能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因此地方促成全国数据库建设的动力并不充足。作为用户的我们,只能继续在各地不同的平台之间辗转,自证健康与安全。
03 国码、省码、市码,哪个算数
除了动力不足,从健康码被创造、应用、发展的轨迹看,这个系统本就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
回溯到疫情爆发初期,2020年1月30日和2月1日,广州、深圳依托腾讯微信平台,相继推出小程序“穗康”和“深i您”,要求返穗、返深人员自主填报信息,并生成二维码供卡点工作人员扫码查验。2月11日,浙江杭州红黄绿三色“健康码”正式上线,成为判断当地市民是否可以自由流动的依据。此后几周,健康码迅速在全国铺开,各地地方政府纷纷联合腾讯、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推出本地健康码[5]。
一个月后的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全国通用的“防疫健康信息码”。而此时,各地的健康码数据库早已建成,在各地的疫情防控中已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防疫健康信息码”推出之后,国家层面推动全国健康码互认的标准和意见从未停止,促进统一的决心有迹可循:
在国家力推之下,实践层面的互认逐渐在部分地区间得到贯彻。2020年3月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称,北京将加强推动防疫相关数据的共享,保障北京“健康宝”与天津、河北地区相关服务的互通互认[6]。但对大多数省份来说,数据库层面的互通进展缓慢,一地一码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
目前的局面是,全国防疫信息码被“闲置”,各省依然沿用自己的健康码,一些城市甚至在省码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市码。最近崩溃的“西安市民一码通”,便是西安市在陕西省健康码系统之上的“加码”。据我们对西安市民的采访,西安市内几乎不认“省码”,只认“市码”。
这种层层加码的现象并非个例,目前在国内,各省的健康码使用模式可以简要分为全省通用、省会独立以及多个市区拥有市级健康码三种。
如果说,省级的健康码无法互通,是因为各省早于国家已经创建了数据库。那对于已有省码的市区而言,再增加使用“市码”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一套码的背后,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结构。相比于从上层的省级甚至国家数据库调取数据,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权在自己手上显然更方便。同时,疫情形势千变万化,不同地区的防疫政策也多有差别,时时变动。如隔离多久健康码才能转绿、何种情况健康码需要转黄等等,相较之下,自建的健康码平台拥有更多依时依事灵活调整的空间。
结尾:那些无法被数字化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也呼唤着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丝滑的用户体验,定能换来更积极的配合,更高效的防疫——说到底不过是“以人为本”和“推己及人”。
但知易行难,从最近暴露的问题可见,对数字化的迷信使疫情治理频频出现“一刀切”现象,遭致诸多质疑。
码有二维三色,但人在疫情中可能面对的境况却不止千般万种:徘徊街头的考生,饥肠辘辘的居民,急需救助的父亲,正在流血的孕妇……如果将一张电子凭证作为放行的唯一标准,放弃了对这些无法被数字化的人与困境的体察,那么这样的“精细治理”实则流于粗疏,这样的“智慧城市”注定缺乏温度。
数据采集和分析:蔡静远 邓海滢 江婧怡 何伊静 邓依云
王诗涵张瑞 吴洁 余婉遥 顾璐杰 宋欣然 单子郁 汪瀚
设计:汪瀚 张瑞 邓海滢 杜天舒
文案:葛书润 蔡静远
美编:林子璐
监制:方洁
头图特别感谢南京大学李远浩
参考文献
[1]孙玮 李梦颖丨你好,“码之城”:数字技术时代的城市新演变https://mp.weixin.qq.com/s/ZGUhDwn_9ur6Ri2aAHQZtg
[2]吴冠军 | 健康码、数字人与余数生命 ——技术政治学与生命政治学的反思 | 数字时代的人文省思②https://mp.weixin.qq.com/s/cVcS6cRQTdN6iXjRilXGIQ
[3]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外省接种疫苗信息同步到甘肃省健康码的建议[EB/OL]. http://wsjk.gansu.gov.cn/wsjk/c112841/mail_detail.shtml?id=2728fe36aae340b0b9f9f6795a392c68. 2021-8-13.引用于2022-1-10.
[4]张玉磊.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府际合作——兼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6):16-33.
[5]同1.
[6]法制日报.多地实现防疫健康码互通互认 专家提醒:严防健康码数据泄露或被滥用.http://it.people.com.cn/n1/2020/0318/c1009-31637455.html. 2020-3-18.引用于2022-1-1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