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2月17日,在“丰县八孩母亲”事件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调查组,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查明事实真相,对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对有关责任人员严肃追责,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这起事件在春节和冬奥会期间,引发中国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随着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介入,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事情有望得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2)对于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来说,应该汲取此前丰县和徐州县、市两级调查组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改进工作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调查”和“沟通”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调查应该全面、科学、严谨,沟通应该及时、充分、有效。具体来说,在对于核心事实的调查中,不仅要有一般性政府工作人员参与,更可以考虑提前引入警方、检察院、法院等司法系统的专业调查人员,建立起完整、缜密的逻辑链,让最后的结论经得起任何人的质疑。与此同时,调查组还要引入专业的公共沟通人员,因为事件发生到现在,早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关系到各级政府公信力、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信任的典型社会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吸纳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的记者参与,利用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准确掌握舆论焦点,及时回应各种质疑和关切。整个调查组不仅要对真相负责,也要对舆情的化解和平息负责。
3)“丰县八孩母亲”事件引发的舆情,是春节前到现在,国内舆论场上最大的一起事情。我此前曾经写过,任何一起重大舆情,都有一个“引信”,但如果要“爆炸”,则必须有更大的“火药桶”。在丰县这起重大舆情事件的背后,有多重复杂的社会情绪铺垫:它与民众长期以来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的憎恨有关,它与部分民众认为司法体系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不力、处罚过轻有关,它与很多民众长期以来对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胡作为的不满情绪有关,它与当下中国社会“女权主义思潮兴起”有关。“八孩母亲被套上锁链”,只是一个引信,这些情绪才是真正的“火药桶”。
4)针对公共情绪,“丰县八孩母亲”事件应有的处理方向呼之欲出,那就是,
“还原真相、伸张正义、举一反三、长治久安”。
5)对于个案来说,民众积累了大量疑问、困惑、关切,包括“丰县八孩母亲”到底是谁?她姓什么?叫什么?出生地在哪里?父母是谁?她是被谁、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拐卖到丰县的?在她在丰县当地结婚、上户口、生孩子、被囚禁的过程中,哪些人直接参与其中?基层办事人员是否涉嫌失察、失职、渎职?现在各方急需要调查组“还原真”。
6)
在“还原真相”的基础上,广大民众的期待是政府可以依法办事,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首先在于解救当事人,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救助、帮扶,相信这一工作县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做了。更重要的是,在“还原真相”的过程中,基于事实,要让人贩子,要让买卖环节每一个参与者,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另外,
从常识出发,丰县当地出现如此恶性的事件,历任驻村第一书记难辞其咎,当地镇政府民政、户籍、妇联、派出所等部门同样难辞其咎。要根据党纪国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此外,丰县调查组,此前也存在工作不扎实、结论不完善,导致调查结论一出,质疑四起,伤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他们也需要认真反省。
7)“丰县八孩母亲”事件,揭开了中国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的历史顽疾。就在这一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在网络上还出现了更多疑似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借着这起事件引发的社会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开展一次清查历史上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总账”,解救更多受害者,打击更多不法者。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8)与此同时,希望有关部门顺应民众的呼声,通过完善立法,加大对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买方的处罚力度。要从执法、监督、举报、查实等各方面,在全社会形成打击、惩处、震慑拐卖妇女、儿童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思想教育,改变中国社会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愚昧、违法观念,铲除滋生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观念土壤”和“社会环境”。从而真正做到“长治久安”
9)从“丰县八孩母亲”事件的处理来看,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特别是在互联网条件下,提高地方政府针对热点舆情的调查、沟通能力,势在必行。“郡县治而天下安。”如果此类恶性舆情事件在地方层面得不到较好的处理,就会导致矛盾升级、责任上交,最终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政治性问题”。
10)社会公众对此类事件理性的关注,是推动事件最终解决的一股积极力量。群众心有所想,就是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对于此类事件的看法,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要以偏概全、上纲上线。我们应该承认,此类事件,是中国社会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挑战,也是中国从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社会,向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历史性问题。针对具体的个案,我们对受害者的痛心,对违法犯罪者的痛恨,对不作为者的失望、愤怒,都很正常。但是我们也有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自上而下,都有一种直面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最终让中国变得更好的普遍愿望。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更有一种将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情绪,转变为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力量的体制、机制。这也是我们应该对中国社会未来保持信心的根本原因。

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但我们也要防止以管窥豹、以偏概全。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与中国社会在具体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真实的,它们互不否定。以任何一方去否定另外一方,都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最后,我分享一下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刊发的一段评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和民众对于“丰县八孩母亲”事件的基本看法,也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思路,值得一看。
希望“丰县八孩母亲”事件早日得到彻底解决,更希望中国社会通过这一事件,在彻底消除拐卖妇女、儿童问题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让我们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