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薛晟
法国总统马克龙。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签署相关总统令,俄武装力量进入顿巴斯“维护和平”。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总统马克龙在此前24小时内同普京两次通话,并在最后一次收到了俄方的决定,表达了遗憾之后,欧盟召开了紧急会议,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欧盟采取包括取消同俄外长会谈和制裁等一系列行动。

欧盟制裁留有余地
从欧盟所宣布的制裁来看,基本追随了美国的步伐,在第一阶段的制裁措施中,包括了四部分:一是对在表决中投票支持承认乌东地区的数百名俄罗斯杜马议员实施制裁,包括禁止他们入境欧盟国家、冻结其在欧盟的银行账户。二是对参与向分离主义分子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和银行实施制裁。此外,宣布独立的地区或被排除在欧盟与乌克兰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外;最后,欧盟还将禁止俄罗斯国债在欧盟金融市场的交易。此外,欧盟还保留了日后在普京下令俄罗斯军队全线越过分离武装实际控制区的"停火线"、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情况下,进行第二阶段针对整体俄罗斯经济和俄寡头进行制裁的可能性。同时,欧盟也停止了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运营审批,而这是之前美国一直要求欧盟和德国做的。

从当前的制裁措施来看,欧盟依然试图留有余地,并未对签署总统令的普京进行制裁。首先是2月22日在巴黎举行的欧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中,欧盟内部虽然就对俄制裁达成了统一,但在制裁程度上,欧盟各国意见并不统一,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并不想完全扼杀下一步同俄进一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当前危机的可能性,马克龙依然希望在制裁之后能将俄罗斯拉回到谈判桌上,并了解俄罗斯在当前情况下所希望达成的目标。此外,欧盟国家也明白,制裁俄罗斯也意味着在能源问题上将加深对美国“昂贵的天然气”的依赖,从而导致欧元区通胀问题进一步加深。并且,欧盟内部部分国家同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联系,因此,欧盟在对俄制裁上依然保有余地。然而,对于当前对俄制裁是否能把俄罗斯拉回谈判桌,在欧盟内部依然存在分歧。

对“战略自主”的重大打击
对法国来说,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最大打击或将是对法国主导并持续推动的欧洲“战略自主”的打击。从马克龙发出“北约脑死亡”言论之后,法国一直试图主导并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从而避免在北约影响下,欧洲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实质上“选边站队”靠近美国。然而,乌克兰危机重新激活了在欧洲影响逐渐衰弱的北约,并让其重新回到了欧洲安全架构的核心位置。“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带来的安全危机让北约国家再次变得更加团结,而美国对乌克兰危机“戏剧化”的处理以及选择性地公布部分本应保密的文件,也让其在北约内部有了正当理由,采取不同于法国及欧盟提出的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做法,在同俄罗斯的磋商中,展现出强硬的姿态。

虽然法国内部依然有声音称应该借乌克兰危机,重新思考在欧洲“战略自主”下如何团结欧盟成员推进“欧洲军”的建立。实质上,在发展至此的乌克兰危机中,尽管包括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内的欧洲领导人同普京进行了多轮交流,但从最初美国开始炒作并组织所谓谈判到当前的各种外交、军事动作,美国及其领导的北约依然扮演了最为重要的主导角色。对于这一在欧洲发生的重量级地缘政治事件,欧盟却始终被置于次要地位。

对于欧盟成员国来说,美国再次展现了其通过北约制约欧盟内部事务和决定的能力以及军事上保护欧盟免受来自东方的安全威胁的能力,也展现了欧洲在北约保护之下,没有必要继续“战略自主”。而法国所倡导,并已获得德、意等国支持的欧洲“战略自主”或将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停留在纸面上的规划。

同时,法国在欧洲“战略自主”的基础上,带领欧盟参与全球治理,并试图成为中美俄之外全球事务“重要一极”的愿望也将遇到强烈阻碍。除了乌克兰危机,在伊核协议维也纳会谈中,法国联合德国以欧盟名义参与到其中的努力也遇到了阻碍,尽管法德均表示了对达成协议的期待,但由于美国坚持其制裁措施,已接近尾声的维也纳会谈始终无法达成最终协议。在这两项近期最为关键的以多边模式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解地区形势的努力遭遇失败后,法国和欧盟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或将进一步降低,并且未来相关国际事务的谈判中,美国的意见或将成为各方最为关切的观点,而法国和欧盟,则已经呈现出成为无法提供决定性意见的组织者的趋势。

乌克兰危机对马克龙选情影响的两面性
对于马克龙个人来说,2022年上半年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法国总统大选,尽管他至今没有宣布参选,并有猜测称他想要借解决乌克兰危机,带领欧盟以“战略自主”之名重新成为重要一极,“携胜利之姿”宣布参选,为其能够连任加上一个重要砝码。但发展至今,乌克兰危机已经对马克龙的选情带来了消极影响。各在野党候选人均批评马克龙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方式,“态度过于傲慢”,“过于附和美国的要求”,“没有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未能在第一时间联系普京从而错过领导外交斡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最佳时机,使得法国既存在失去俄罗斯这一长期以来伙伴的风险,当前的对俄制裁又使得法国再次沦为美国在欧洲附庸的可能性大增。并且,随着乌克兰危机和伊核协议维也纳会谈双双受阻,马克龙的欧洲雄心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然而,乌克兰危机却意外为马克龙带来了另一个利好消息:在对俄罗斯制裁的同时,牵扯到了2017年总统大选中的共和党候选人菲永。当时菲永因“空饷门”无缘第二轮投票,此后就退出了政坛,2021年他以自己创建的咨询公司总裁的身份,被俄总理米舒斯京提名,成为俄罗斯国有扎鲁别日石油公司董事会成员。尽管菲永已退出政坛,但其在共和党中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对于马克龙来说,今年大选对其带来最大挑战的,并非受媒体广泛吹捧的泽穆尔,而是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群众基础的共和党所推出的佩克雷斯。因此,在接下来的选战中,马克龙的主要竞争对手或将忙于为菲永的事件“灭火”,而这也将成为外界批评共和党,甚至攻击佩克雷斯的焦点之一。

法国依然在寻求转机
在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之后,最为直接的影响将反映在能源问题上。对于法国来说,能源问题将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源价格上涨将直接加剧通胀问题,对此,法国政府发言人已宣称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冻结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这也将利好马克龙近期公布的意在重振法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新规划。

除此之外,法国的农产品也将深受其害。多年来的制裁已经让法国向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下降了14%,此次制裁或将进一步加剧法国对俄农产品的出口下降趋势。并且,俄罗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肥料出口国,对其制裁必将导致2022年可以预见的肥料价格再次飙升,从而带来欧洲农产品价格飙升,进一步加剧通胀问题。

在金融层面,对俄制裁也意味着将会中断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选择欧元以达到“去美元化”的趋势。过去五年中,俄罗斯出口付款中欧元占比从13%上涨至36%,而这一制裁在终止这种上涨趋势的同时,也将对欧元的国际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外交辞令上,法国与美国保持同步,对俄的强硬,法国外长称普京此举是“否定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定位”,并且在制裁上也体现出了对俄强硬态度,但是法国迄今为止依然在乌克兰危机上对俄留有余地。作为仅有的两个未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或派遣军队的北约国家,与德国不同的是,法国连头盔都未向乌克兰提供,试图以此淡化分歧。在双方外长会晤取消后,马克龙或将继续凭借与普京的个人关系保持法俄之间的交流渠道,在《新明斯克协议》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尽力维持“诺曼底模式”下解决当前乌克兰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面对美国不断“拱火”和俄罗斯维持其战略安全底线的决心,马克龙的努力或许正如法国前外长巴尼耶所说“太晚了”。

(薛晟,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讲师)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