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式宣布进入与新冠共存,政府将风险管控完全交给民众自己。
此时,和新冠感染者、密接者如何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就成了重大课题——毕竟现在已经没有法律规定他们必须自我隔离、阻断传播链了。
不过,最近外媒发现,越来越多人和感染的家人同住、甚至同寝,也没有被感染。
这是病毒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吗?
还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人更不易被感染了呢?
在类似于英国的“与新冠共存”时代,家人感染新冠后,民众应该如何自我管理?
和感染者同住,为何有人无事有人中招?
澳大利亚新闻网、《悉尼先驱报》等媒体最近关注到一个问题:越来越多人的伴侣、家人、室友感染新冠,自己却安然无恙。
悉尼人凯尔·伯恩斯表示,自己的另一半感染新冠,两人一起隔离,他却没有检验出阳性。
他回想,两人同住屋檐下,并没有积极回避对方生活轨迹,自己本来已经做好感染的打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都接种了三剂疫苗。
另一对悉尼夫妇告诉澳洲ABC,他们有一次发现三天前自己在一家餐厅和一位感染者密切接触,他们得知后马上自我隔离,并开始自我检测。
结果丈夫尼古拉检测呈阳性,但和尼古拉形影不离的萨拉则没有感染。
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妇每天晚上同床共寝,包括尼古拉出现症状前数天——这几天是专家所称病毒感染性最强的时候。
尼古拉和莎拉都接种了疫苗、且在同一天接种了加强剂。为什么他们两个一个人感染另一个人安然无恙呢?
病毒的传播规律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澳洲ABC介绍了一个例子:一个三口之家,大女儿在元旦前夜感染新冠,她马上在自己的卧室进行隔离,而她母亲和弟弟作为密切接触者也在家里自我隔离,但和大女儿区别隔离。
4天后,他们进行了快筛,结果母亲没有感染,儿子却感染了——但母子在这4天内有大量共处时间,包括一起在沙发上看了几天电视。
《悉尼先驱晨报》则发现,一个案例:伍德福德一家在圣诞节一起相聚,人员包括父亲詹姆斯、女儿玛丽、玛丽的妹妹索菲和弟弟安格斯。
两天后,玛丽感染新冠,但和玛丽一个房间的姐姐则阴性。另外同一个房子里的詹姆斯和安格斯也是阴性。
詹姆斯表示,大家疫苗接种情况各不相同——玛丽只接种了两剂疫苗,其他人都是三剂。
这些因素决定谁能逃脱
专家表示,以往的经验是,感染者和密接者在家居环境中呆了四个小时以上就会很容易感染新冠,需要自我隔离7天。
但虽然这一时间框架在大多数情况都是正确的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却自行其是。
格里菲斯大学的迈克尔·古德教授表示,新冠不像流感那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更平均,80%的传播通常由20%的感染者引起。
这种不对称虽然解释了少数传播力强的造成大量感染,但也揭示了不少传播力弱的人可能没有造成传播。
根据悉尼大学传染病学家托尼·坎宁安教授的说法,造成这种和感染者同居一室没有感染的因素有很多。
·病毒载量差异
如果要让一个人产生感染性,一个人吸收的病毒量必须足够多。病毒水平非常高的人,即便什么都没做,传染力都比病毒载量非常低、可能打喷嚏的人传播力强非常多。
因此,如果接触到的感染者是后者,可能被感染的几率就相对低。
症状大小也有关系——一个病毒载量不大的人,但如果一直在打喷嚏、咳嗽,感染性也更大。
·受感染者的免疫水平
接种了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强剂疫苗的人士,到达鼻腔和呼吸道的病毒数量会“下降得很快”,因此这些病毒的传染性维持时间会缩短。
另一方面,没有感染上病毒的同住者,自己的免疫力当然也是一个因素,如今接种三剂疫苗的人士并不鲜见,尽管Omicron对疫苗免疫力有逃逸作用,疫苗对Omicron的防感染力大大弱于原毒株,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防感染力。
因此,病毒在“传染端”传染性变弱,在接收端又遭遇抗体,因此感染性就会下降。
·不同人抗体下降速度不同
坎宁安教授表示,虽然抗体一般来说5个月左右下降,但这是人口平均水平——实际上,对一些人来说,抗体可能2个月下降,另一些人可能会是12个月。
不同人的抗体水平也会影响感染率。
·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在家庭接触真的那么密切吗?
毕竟,每个家庭居住环境的构造、是否共用生活空间、通风设施等不同,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不一样,因此可能实际上双方的接触没有想象中那么密切。
·某些人体内带有抗新冠病毒基因
早在去年,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所谓的“抗新冠病毒基因”,他们表示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天选之子”——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雅典学会专家伊万杰罗斯·安德里科斯表示,有的人基因差生某种突变,可以阻止病毒复制和重新包装成新的病毒颗粒,或者可以分解细胞内病毒RNA,因此这少部分人不容易感染新冠。
《自然》期刊官网看文表示,去年10月份开始,一群国际科学家就联合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这些“天选之子”,识别出这些个体的基因,开发出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的药。
·T细胞含量
早前我们介绍过科学家提出“超抗体”概念,关键就在于抗体中的T细胞。
(https://mp.weixin.qq.com/s/eHGuiXt-gpSjrUwznDarew)
尽管T细胞以往被认为是保护人们即便感染也出现更轻的症状,但T细胞也许也可以解释一些人接触病毒却没有感染的情况,尽管在这方面T细胞的因素并不算明显,科学家对此仍然在研究中。
共存时代,感染新冠后如何保护家人?
在西方已经基本确定彻底解封、和新冠共存方针下,通过一些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就成了题中之义。
尽管上文提及一些人和感染者同住安然无恙,但整体而言,Omicron依然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毒株,人们当然还是不希望让家人冒险。
因此一旦自己或者家人感染但属于轻症、无症状仅需要自我隔离的时候,如何学会“和感染者共存一室”,就很重要了。

以下是一些额外的贴士——
·通风
澳洲建筑学家杰夫·汉默过去两年一直在研究建筑在新冠疫情中发挥的作用。
他表示,很多房子、尤其是老房子并不适合自我隔离,通风条件也更差,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打开房屋两边窗户,产生交叉通风——哪怕空调开着的时候。
传染学家乔治·格里芬介绍了自身经验:今年1月,他的妻子和其中一个孩子感染新冠,然后在自家住宅另一个部分进行隔离,他加强了室内通风。
他表示自己打开窗户和门,通过风扇和空气净化器、过滤器等电器帮助降低风险,稀释环境内病毒含量,更换空气。
最终,他本人和另外两个孩子躲过了感染。
·分工照顾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感染,最好让父母一方照顾感染的孩子,另一方照顾没有感染的孩子。

这时候双方就形成了两个彼此不接触的“泡泡”,两个生活在“泡泡”内的人不应该共享任何室内空间,不能共用浴室。
照顾感染孩子的要佩戴口罩,尽量降低自己被感染的可能性。
与新冠共存时代,相信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后浪君也会保持关注,及时与各位浪花们分享。
丨互动丨
浪花们,你有遇到过与感染者密接但无恙的事吗?欢迎到留言区分享。
作浪:小逸
参考信息来源:The Times, USA Today, MyLondon, BBC, bkthisandthNature, Economic Times, Contagion Live, UNICEF官网, CNN, Cleveland Clinic, Sydney Moring Herald, Washington POst, Vancouver Sun, ABC (Australia), Al Jazeera, Guardian, News.com.au.
英 伦 后 浪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丨往期精选丨
梅根承认说大谎并道歉,被重磅文件曝光逼得!
中国留学生160万镑伦敦房产被没收!千万别做这事
大熊猫“讲禅”英国爆红,太治愈了
uYoung群:加微信uklangzi,备注“进圈”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加微信uklangz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