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486年正月初一,孝文帝召百官朝见时开始穿戴汉制皇帝的礼服和礼冠。
(春,正月,癸亥朔,魏高祖朝会,始服衮冕)
四月初四,孝文帝第一次穿皇帝法服乘皇帝辇车到南郊祭天。
八月十七,北魏给尚书和五等爵以上的官员发放了专门的朱色官服、玉佩及大小印绶。
九月初三,北魏兴建明堂。(九月,辛卯,魏作明堂、辟雍)
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圣地,当年汉武帝封禅泰山时专门搞过这东西。

这一年,北魏将中书学改为国子学,借着“均田制”和“三长制”的东风重新划分州郡,共设38州,黄河南25州,黄河北13州。(是岁,魏改中书学曰国子学。分置州郡,凡三十八州,二十五在河南,十三在河北)
老太后这一年的汉化主要干了啥呢?
主要是宏观上的符号和名称,唯一对百官造成打扰的仅仅是统一了新的官服。
这一年就干了这点事,别的啥都没改。
这种日拱一卒的节奏真的相当可贵。
强迫别人改变信仰和习惯这事千万别急,大势坚定而缓推,事缓则圆。
487年正月初一,下诏对音乐进行官方勘定,三俗的曲子都废掉。(春,正月,丁亥朔,魏主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
这一年春夏大旱,平城京畿地区尤其严重,又碰上了疯牛病大规模传播,饿死者甚多。(魏春夏大旱,代地尤甚;加以牛疫,民馁死者多)
七月初六,孝文帝下诏开府库赈济灾民,允许饥民出关逃生,派专人重新制作京畿户籍由百姓自己决定去留,饥民所过之处由各地官府提供饮食,所移民之处由当地三长负责安置。(七月,己丑,诏有司开仓赈贷,听民出关就食。遣使者造籍,分遣去留,所过给粮廪,所至三长赡养之)
仅仅一年的时间,“三长制”已经能处理灾情了。
与此同时,北魏对京畿地区的户口户籍也借这个机会进行了重新梳理。(去夏以岁旱民饥,须遣就食,旧籍杂乱,难可分简,故依局割民,阅户造籍,欲令去留得实,赈贷平均。然乃者以来,犹有饿死衢路,无人收识。良由本部不明,籍贯未实,廪恤不周,以至于此。朕猥居民上,闻用慨然。可重遣精检,勿令遗漏)
冯后至此拿到了全国的人口和土地账本。

八月,魏廷罢山北苑,以其地赐贫民。

九月,魏廷撤销对民生无益的工程,宫中不纺织的宫女一概驱逐。
(九月,辛未,魏诏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执机杼者)

冯后在进一步缓解旱情、疫情以及改革的阵痛,节约民力征调,释放土地和育龄女性调节社会矛盾。

立行勤俭节约的冯后在不断让出自己的利益去给改革买单。
十日二十六,北魏又下诏撤去了尚方署对于绫罗锦绣等高级时装的制造工程,进一步减小宫廷开支给百姓减负,但并不禁止士、农、工、商的民间自行制造。(冬,十月,丁未,又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
华贵衣服我不穿了,但大家还是能随便穿的,不仅节约国帑,还在舆论上进一步示好贵族既得利益群体。

绫罗绸缎是只有大户高官才能穿的,老太后表示自己不穿了,但大家随便,这是多大的恩典啊!

与此同时,冯太后面对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工匠、商贾、衙役、六镇边防军乃至京畿范围内的光棍、寡妇、孤儿、老人、贫民、残疾人的全体阶层进行了全面红利封赏。(是时,魏久无事,府藏盈积。诏尽出御府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矢刀钤十分之八,外府衣物、缯布、丝纩非供国用者,以其太半班赉百司,下至工、商、皂隶,逮于六镇边戍,畿内鳏、寡、孤、独、贫、癃,皆有差)
冯后自打均田制和三长制推出后主旨就一件事:老少爷们都踏实住了,老太太我兜底!

总之,改革的春风是吹满地的,领导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最伟大的改革效果是啥?
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预想目的并且运转良好。
更关键在于社会的平稳过渡。
你要是社会阵痛特剧烈,官员抵触,百姓喊苦,这就容易走向崩盘的恶循环。

人家冯太后之所以牛,在于这改革不仅高明,人家还压的住事,改革后各地根本没出啥强烈的社会波动。
豪族齐夸三长下乡,官员拥护后的决定,百姓齐夸魏的领导。
总之,都挺好。
自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直到冯后去世,没见到啥暴动和起义。
《道德经》:最高明的领导,百姓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其次,百姓亲近他歌颂他;其次,害怕他;其次,提起他就骂街。政府的公信力不足,百姓就不会拿你的话当回事。慎言多思,你嘴里出来的每个字都很重要。最伟大的改革,在于百姓们都感觉自己从来就是这样生活的一样。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冯后的改革,就是这种“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明明干的是中国史上难度级别最高的事业,却做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89年六月,两位大老虎落马。
怀朔镇将、汝阴灵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二人因贪污罪当处死刑。(魏怀朔镇将汝陰灵王天赐,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桢,皆坐赃当死)
拓跋天赐和拓跋桢都是拓跋晃的儿子。
也就是孝文帝的叔公。
这事冯太后和孝文帝亲自到皇信堂召见王公讨论这事,冯太后亲自问道:是因亲枉法,还是大义灭亲呢?
(冯太后及魏主临皇信堂,引见王公,太后令曰:卿等以为当存亲以毁令邪,当灭亲以明法邪?)
同志们都说,这都是景穆皇帝的儿子,饶了吧。
冯太后没接话,随后孝文帝直接下诏:二王以身试法难以宽恕,但太皇太后追思高宗之恩,顾念手足之情,再加上南安王是个孝子,现在赦免二王死罪,撤官职和爵位终身监禁。
(太后不应。魏主乃下诏,称:二王所犯难恕,而太皇太后追惟高宗孔怀之恩;且南安王事母孝谨,闻于中外,并特免死,削夺官爵,禁锢终身)

办了拓跋桢的同时,冯后还法办了之前派去调查拓跋桢收受贿赂的特派员吕文祖。(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
冯太后随后还最高级别定调对大臣们说:吕文祖是咱们之前的廉洁标杆,现在也贪赃枉法了,看来人心难测啊!永远会变啊!糖衣炮弹的威力太大呀!永远要照镜子正衣冠啊!反腐这事永远在路上啊!(冯太后谓群臣曰:文祖前自谓廉,今竟犯法。以此言之,人心信不可知)
继当年的反贪风暴之后,隔了几年冯太后再次重拳出击,以上率下的廉洁简朴,踏石留印的扎实工作,利剑出鞘的全国范围内持续巡查,永远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通过拿下两个宗亲和曾经的道德模范,起到了全魏范围内的警示教育。

九月,平城再次遣散大批宫女赏赐给北方六镇没有妻子的贫民。
(九月,魏出宫人以赐北镇人贫无妻者)
人家冯太后没有忘记戍边的北境兄弟们。
专门挑了最困苦的底层贫民,给你媳妇,解决最基本的矛盾问题。
真的是大政治家,人家的改革方方面面没有照顾不到的。

准确来说,冯太后自465年爷们拓跋浚死后就登上最高历史舞台了。
自465年到476年,这11年中冯后一步一个脚印的统一了北魏政坛做到了指哪打哪的唯我独尊。
自476年到490年的这15年中,文明太后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如下的财富:
1、整套完备有据可依的北魏律法。
2、自上到下反腐带来的清白吏治。
3、自庙堂到三长一通到底的官僚体系。
4、整个国家详细的人口和土地户籍。
5、自礼乐到祭祀的全面信仰试点改革。
更重要的是,人家的改革不仅成功推行了而且还成功减小了“社会摩擦+官僚抵制”的双料社会成本。
人家的改革整个官僚阶层没话说,广大人民群众没话说。

整个三国两晋五胡三百年,那么多英雄豪杰,那么多气吞万里,最后是人家这个汉族罪人的女孩完成了。
拓跋珪逃避了半天,甚至搞出了一个子立母死,到底没能逃过这宿命。

隋灭陈后,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中有那么一段,说邺城那的风俗都是妇女顶家过日子,代子求官,为夫诉屈,啥抛头露面的事都不忌讳,这大概是平城遗风啊。(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街,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巾帼不让须眉的影响力,在冯后死后百年依然活跃在黄河之北,黄河之北作为隋唐的祖源,武则天为啥后来能成为皇帝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诚然,冯后改革最关键的巨人肩膀在哪里呢?
在拓跋焘吞并北凉后带回来的那三万人。
没有那一整套的开枝散叶,冯太后的这堆思想和改革在北魏上层根本不会有市场,哪怕她权柄独尊,你也得让你干的事被同志们听得懂,看得明白。
无论是律令,还是礼乐,还是祭祀,还是集大成者的户籍土地改革,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人家凉州百年的精华所在。
大西北的百年精华,被这个东北大姨,在五世纪末的时间点,全国范围内推开了。
虽说后面北魏依旧崩盘了,依旧开了历史的倒车,但隋唐崛起的底色,其实是冯后上面五点的变种和延伸。

历史之神已经厌倦了乱世的剧本,在五世纪的中期将这个神奇的女孩派下界来,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老爷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宏观见识的改革。

490年九月十八,文成文明太皇太后过早的离开了北魏人民,享年49岁。
人走了,但影响力其实并没有走远。
她的政治衣钵传到了孝文帝手上。

冯后这些年对于孝文帝的教导相当系统,孝文帝的汉学功底远超前面五位北魏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甚至水平高到了自486年之后的所有官方诏册全是孝文帝本人的手笔。(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
孝文帝在冯后的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城府相当可怕的少年。
这孩子在冯后死后五天没喝一口水,大有追随而去的意思。
(九月,癸丑,魏太皇太后冯氏殂;高祖勺饮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

孝文帝在同志们好说歹说后吃了一碗粥。(帝感其言,为之一进粥)
各地同志们上书,希望赶紧让老太后入土为安随后脱去丧服。
孝文帝表示我没工夫考虑这个,我就爱穿白。
十月初九,在方山永固陵安葬了冯后。
十月初十,孝文帝祭拜冯后陵,各王公大臣坚决请求孝文帝以国家利益为重,脱下丧服,换上平时穿的衣服。孝文帝不理。
十月十五,孝文帝再拜冯后陵。
十月二十,孝文帝又拜冯后陵。
十月二十七下诏:国家大事别跟我说,之前太后班子咋办的还咋办,我现在专心致志负责哭。(辛卯,诏曰:群官以万机事重,屡求听政。但哀慕缠绵,未堪自力。近侍先掌机衡者,皆谋猷所寄,且可委之;如有疑事,当时与论决)
491年正月,孝文帝终于第一次临朝听政。
三月十二,孝文帝又祭冯后陵。
四月初一,去太和庙上供,吃了点菜后开始哭,随后在同志们的劝说下吃了点饭。
(夏,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魏主始进蔬食,追感哀哭,终日不饭;侍中冯诞等谏,经宿乃饭)

四月初二,孝文帝在文明太后过早离去两百多天后终于停止了早晚各哭一次的仪式。(甲子,罢朝夕哭)
服不服?
控制了自己24年的人走了之后,终于能伸胳膊了之后,这个孩子居然能如此的克制!

真的这么孝顺吗?
这孩子所谋者大。

孝文帝自467年出生就是冯后攥在手里的一枚政治核弹。
这枚核弹帮助冯后9年后搞死了核弹他爹,随后唯我独尊了15年。
这24年中,文明太后对手中的这枚核弹始终是最高防范级别的。
这枚核弹能搞死别人,自然也能搞死自己。
人家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文明太后直到死了的那一天才算是真正放弃了手中的权力,但皇帝越来越大了,你什么理由继续把控朝政呢?
文明太后其实不止一次想换皇帝的。
著名做人教材的杨椿曾经这么告诫子孙:当年平城时代法度严急,我们兄弟三人都并居内职,我哥在孝文帝左右,我与弟在文明太后左右,当时老太后命我们内官每十天必须秘密跟她汇报一件事,不汇报就要办学习班,很多人都成特务了,还有专门离间太后和小皇帝的。(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津(杨椿弟)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大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
我们哥仨立下规矩:咱们属于二圣近臣,人家的家事千万慎言。十多年中,我们从来没在背后嚼过舌头根子,当时因为这事没少挨整。我们回答说:不是证据确凿的事我们不敢瞎汇报,因此我们也从来没被赏赐过。小皇帝和太后间的话我们也从来没传过。(吾兄弟自相诫曰:“今添二圣近臣,母子间甚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慎勿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当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言,正恐不审,仰误圣听,是以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赏。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
497年,我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孝文帝对诸王诸贵道:当年在平城时太后严明,我每次被责罚都是因为左右的是非言语,和睦朕与太后关系的只有杨椿兄弟!随后赐我们喝酒。(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王、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语。和朕母子者唯杨椿兄弟。”遂举赐四兄及我酒)
你是啥人领导背后都知道,千万别再别人后面说坏话。(汝等脱若万一蒙时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
这段话在教给我们人生智慧的同时也讲了两件事:
1、文明太后有密探汇报制度。
2、孝文帝经常挨打。
关于挨打这事,在孝文帝本传中也写的很明白:有宦官挑拨离间,随后冯后杖其数十,小皇帝默然受之也不伸冤,等太后死了,也不报复当初挑拨的那个坏人。
(又有宦者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然受之,不自申理;及太后殂,亦不复追问)

冯后对孝文帝猜忌的原因在其本传中其实说的也很明白了,冯后对孝文帝母系的李氏堪称是斩尽杀绝!
(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䜣、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孝文帝的娘家自始至终就是最高机密,但既然史官都能记录下来,孝文帝真的不知道吗?
再算上他爹献文帝拓跋弘,冯后其实是杀孝文帝亲生父母的最大仇人。
再算上孝文帝的姥姥李氏,也是在冯后被立为皇后的三天后就被“子立母死”弄死了。
孝文帝本人更是当了24年的傀儡,他那太上皇爹这岁数时都死了一年了!

血浓于水,文明太后不可能不担心。
万一这小子将来报仇呢!
再加上孝文帝一天天大了,自己临朝听政的理由其实越来越牵强了。
文明太后其实有过废掉孝文帝的打算,在孝文帝本传和穆泰传中都有记载,里面说的很露骨:冯后因为孝文帝是个聪明人,担心将来对冯氏不利随后准备废帝,已经走流程了,最终被心腹拓跋丕、穆泰、李冲等坚持劝谏才最终中止。(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初,文明太后幽高祖于别室,将谋黜废,泰切谏乃止)
你文明太后再厉害,你没办法改朝换代。
这江山是人家拓跋氏的。
文明太后实在太担心这个孩子将来对自己的身后事动手了。
拓跋丕、穆泰、李冲这帮人的“固谏”之所以能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孝文帝虽然小,但确实在这二十多年中已经养成了天下第一等的韬光养晦神功。
甭管怎么十天被汇报一次,甭管被打成啥样,哪怕差点被废,从来看不见这孩子有一丁点怨言。
再瞅瞅老太后死后这孩子的一些列打法,也就知道这孩子的成色有多高了。

孝文帝最终通过了冯太后的考验,拿到了这位老太后为他打造的权力机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冯后已经完成了对华夏再一次统一的国家操作系统的软硬件打造,眼下还有最后一关。
胡汉融合。
这一棒交到了孝文帝拓跋宏的手上。
这个雄才大略韬略坚忍的君主走好这一步了吗?

结合后面的历史来看,这孩子雄才大略堪称雄主不假,甚至继承了冯后90%的政治能力。
他唯独没琢磨明白一点,她奶奶从466年登上历史舞台到486年推行三长制,这条权力的道路人家走了二十年。
中间每一年都在往前日拱一卒不假,但真的仅仅是拱一卒,人家没有一口气车马炮全轰过去。
人家的每一条政策,每往前走的一步,都给了所有被改造阶层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去消化。
很多好事,需要慢慢办。
当你步子大了,你会发现很多矛盾会铺天盖地向你袭来。
更重要的是,有些边远的地方在你的大步流星下会被忘却。
凛冬的暴风雪压到长城的速度,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快的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