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本号。
行研君说
导语
拜登怂恿俄乌大战,中国默默干了一件大事!
今日推荐报告:2021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
来源:戎评(ID:rongping898)
有一个惊天大消息被这几天的热点流给淹没了!

大家都在关心俄乌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有一个重要表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相当重要,可以说直戳美元霸权的死穴。
易纲上周三(16日)在20国集团(G20)的一场活动中表示,中国将与亚洲国家合作,促进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这是加强区域经济韧性计划的一部分。近年来亚洲新兴国家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本币的进展,加强了该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金融安全网。
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组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涵盖了全球30%的人口、29%的GDP以及27%的贸易量。
如果在RCEP里推进本币结算,将吃掉美元结算的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美国忙着在全球搞事情,疯狂炒作俄乌战争,其目的无需赘言,不就是为了维护美元霸权吗?
但在亚太,中国着手要干的这件事,其全球意义和对美元的冲击,不亚于一场俄乌战争。
其实,戎评多次写过了本币结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以及对美元霸权的削弱。
现在放到RCEP的大框架,以及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将具备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直接决定未来十数年的世界货币秩序。
RCEP助人民币国际化如虎添翼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当地时间2月1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22年1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去年12月的2.70%升至3.20%,创出纪录新高,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
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1月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39.92%、36.56%、6.30%的占比位居前三位,其中美元和欧元的占比均较2021年12月有所下降。
虽然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相比美元和欧元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中国在RCEP框架内,与各国合作,促进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的话,凭借全球第一大自贸区的贸易规模,人民币将来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将大大提升,有望和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之态势。
所谓本币结算,就是直接用对方货币进行结算,不受规模和时间限制,相比货币互换,更上升了一个层次。
货币互换一般出现在非自由贸易区内的两个国家,而在同一个自贸区内,进行货币互换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已经消除,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更为便捷。
同一个自贸区内用第三方货币结算如美元,也失去了自由贸易的意义。所以,RCEP发展的终极形式,就是推举出一个类似欧元的货币,虽然日元、韩元也具备竞争实力,但是人民币的优势更胜一筹。
因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制造国和第二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原材料消耗国,RCEP实际上是围绕中国市场建立的一个“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自贸区,如澳大利亚提供原材料,东盟各国承接中国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也向中国供给能源和农产品等,日韩则满足中国市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总之,RCEP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中国市场。所以,促进中国与亚洲国家使用本币结算,不仅各方都容易接受,而且长期来讲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中国从推动RCEP实施之初,就有用人民币结算的战略考量,也就是说,RCEP和人民币结算是同步推进的。
今年1月26日,中国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质量实施RCEP指导意见》,提出提高人民币结算对贸易投资发展的支持作用,推动RCEP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动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帮助市场主体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易纲行长所说的促进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其实就是人民币结算的过渡形式。其第一步,就是避开美元,首先推动贸易国之间用双方本币结算,比如中国企业和越南企业做生意,中国卖家可以直接收越南盾,再在国内换成人民币,不需要双方都兑成美元来做生意,这样就避免了汇兑风险。
更进一步,如果能使用人民币结算,那么,中越双方的外贸企业都可以直接储存人民币,直接用人民币标价来买卖商品,相比本币结算会更加便捷。
当然,在将来在RCEP范围之内,人民币的竞争对手还有日元、韩元、澳元,特别是日元,虽然其市场份额已经被人民币超越,但是,鉴于日、韩、澳与美国的关系亲近,不排除美国会通过这些国家对中国施压,阻挠人民币在RCEP内的国际化。因此,人民币结算的推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促进本币结算是折中的路径,RCEP成员国之间更易于接受。
亚洲新兴经济体近年一直在寻求减少与美元挂钩的繁荣和萧条周期的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10%的美元升值会让新兴市场经济体的GDP增长率下降约1.5个百分点)的方法。
在2021年3月31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在内的亚太主要经济体,实施了经修订的融资协议《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此举的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促进使用当地货币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支持地区金融自力更生。而这和近期易纲行长的讲话内容高度一致。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9个RCEP成员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合作协定,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能够有效增强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基础保障。
堵截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已失去最佳时机
在2011年底,奥巴马推出了一个回归亚洲的重大决策,即亚太战略,表面上看,是军事再部署计划,但根源上都是服务于经济利益。其中奥巴马搞的TPP,其实就是想在亚洲搞一个美国主导的自贸区,维护美元在亚洲的地位。
却不曾想被特朗普退群,奥巴马的亚太战略毁于一旦。
5年以后,亚太战略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贪婪的欲望,以及在对中国遏制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2017年初弄了一个“印太战略”,并且搞了一个小圈子——美日澳印,直到现在的拜登都在继续执行。
2月11日,美国白宫发布“印太战略”报告,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方针进行详细阐释。该报告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发布的第一份区域战略报告,报告内容凸显美国聚焦印太、拉拢盟友、巩固霸权的不轨企图。
其中,“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成为“印太战略”的战略构想之一。拜登政府很可能想再重新建立一个类似TPP的自贸区,换一种说法,就是想厚着脸皮再加入CPTPP,以对抗中国主导的RCEP。
可惜,美国已经错失了堵截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时机。
现在RCEP已经生效并实施,各方贸易已经顺利开展起来了,而美国要加入CPTPP必须要与参与国逐个进行谈判,这个时长无法预估,而且CPTPP与RCEP高度重合,这将削弱CPTPP继续扩员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印太战略已经成为一个缺乏经济利益支撑的空架子。
从本质上看,美国搞印太战略其实就是想维护美元霸权地位,阻挠印太经济体之间绕开美元结算使用本币结算或人民币结算。此外,也是想通过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将美国国内的危机和矛盾转移至印太,让印太经济体为美国的债务买单。
这与美国炒作俄乌战争的目的如出一辙,都是想配合美联储加息引导资金回流美国,或者维护美元结算的全球霸主地位。
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另一个目的,还想阻止中国从乌克兰危机中受益,因为欧洲如果爆发战争,受益的不止是美国,全球资金也可能因为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前景,而选择流入中国。
因为从中美经济的韧性和增长前景来看,中国丝毫不逊于美国。所以,资金回流美国并不是唯一选项,中国乃至日韩都可能成为潜在受益者。
所以,如果欧洲内乱,再加上印太经济体推进本币结算甚至人民币结算的话,美元的实力将被大大削弱,而拜登政府的阳谋也会受到重挫。
现在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的一席话,几乎戳中了美元霸权的软肋。
“加强亚洲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金融安全网”,其实就是明确印太地区要对美国通过金融手段再次转移国内危机提高警惕,因为不用美元结算,就规避了汇兑风险,长远看也规避了美联储通过升降息循环收割其它经济体财富的途径。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家都减少通过美元结算,增强外储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那么,即使美联储加息,也很难出现大量美元资本撤离的情形,反而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会成为印太经济体的一个稳定之锚,美国经济的波动对资金的影响力会大大降低。

去美元化需求迫切,人民币一马当先
近些年来美国疯狂印钱让全世界买单,并利用美元霸权“惩罚”其他国家等做法,已经令美元的信誉出现下滑。
因此,许多国家和经济体都寻求去美元化,以减少或避免被美国割羊毛。
在RCEP范围内,大部分经济体都有去美元的诉求,不仅是因为自贸区内使用美元结算的必要性不大,而且汇兑风险较高,还因为美元信誉丧失,美国总是企图转移危机让他国买单的行为令许多国家非常不满。
过去,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主要以美元结算,而在经历过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多次量化宽松、缩债和加息等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东盟因过分依赖美元结算和举债等引起的不稳定性。因此,东盟国家开始研究以本国货币跨境贸易和结算的可能性,以减低贸易、融资都需美元计价的依赖。
事实上,亚洲许多国家和经济体这些年来已经开始相互之间积极开展本币结算。
202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银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允许在两国已经放开的所有经常和资本项下交易中直接使用双方本币进行结算。
2020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关于建立促进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积极推动使用本币进行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结算。
2021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柬埔寨中央银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
2021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正式启动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框架。
2021年12月14日,缅甸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中国和缅甸边境贸易,推动双边货币交易和结算便利化,允许缅甸符合条件的银行为从事边境贸易的进出口商开设人民币账户,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交易。
2月16日,印尼央行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将本币结算额提高10%,主要针对的是以本币结算的贸易和投资交易额。印尼央行已与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央行达成协议,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交易结算。
也就是说,人民币与印尼盾之间不再用美元作为中间转换货币,而是直接以两国间报价在银行间结算。印尼是东南亚最为重要的国家。这对于亚洲自己货币体系的建立,绝对是个重要的信号。不只是印尼,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也签署了备忘录。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
此外,从2020年10月开始,中伊之间主要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只是如此,伊朗作为一个试点,正在研发与中国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结算的系统。而中俄之间,是早就已经快要摒弃美元的。
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逐渐利用欧元和人民币结算中俄贸易。虽然这条路还很远,但是,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形成,对美元霸权将是非常大的冲击。人民币、欧元和美元将成为三足鼎立之势,而美元也会退出国际货币体系霸主的地位。
随着美元超发严重,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利用欧元结算正在逐渐上升。甚至不需要日韩的加入,只要中国、东盟、欧洲的俄罗斯、伊朗等不再使用美元,美元就无法成为唯一结算货币。石油美元是美元霸权的基石,而世界天然气和石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中国、印尼又是产煤大国。一旦这个去美元化的结算体系形成,那么,把美国赶回美洲指日可待。
文章最后
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在RCEP生效后将快速推进,本币结算乃至人民币结算会有更大的空间,这是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东欧后,中国吸引国际资金流入,冲击美元霸权的关键布局。
这从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猛涨就可以看出。其实从去年底中国央行降准、降息的时候人民币快速升值就已经体现出来了。照理说,美元加息预期下,中国放松货币政策应该会引发人民币贬值,但事实是人民币汇率非常坚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韧性比较好,特别是出口超预期有很大关系。
而乌克兰局势,其实中国是潜在的受益者,因为战争预期加大了欧洲的恐慌,资金撤离在中美之间选择,而中国的经济稳定性很强,并不输美国,中国并没有要刻意拉高人民币汇率警告美国别转回亚太的意愿,因为靠这个是阻挡不住的,一切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使然。
现在乌克兰局势扑朔迷离,不排除资金很大一部分因为避险而流入中国,因而推升人民币汇率升值。而这又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END——
点击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