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关注和订阅的读者有加入微信和电报读者群的机会,请在后台留下微信ID或者查看自动信息。
Email 联系:[email protected]
他说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应用已经胜出了,美国在15 - 20年内都没有机会。
这是一个去年的旧闻,消息来源是英国《金融时报》对这位五角大楼“首席软件工程师”Nicolas Chaillan的采访,真实性绝对可靠(“We have no competing fighting chance against China in 15 to 20 years. Right now, it’s already a done deal; it is already over in my opinion,” he said, adding there was “good reason to be angry)。关键就是这种看法是否靠谱。
美国人工智能的基础实力仍然是世界顶尖。比如谷歌在最近的5年内就放过两个卫星。他们旗下的DeepMind推出的 AlphaGo围棋软件,在2017年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柯洁九段;也正是这同一个研究团队推出了一个AlphaFold,是从蛋白质的一维分子序列来预测大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在2020年的一次学术年会上,以其精深的算度和准确性,战胜了来自世界上100多个一流的“人类”研究团队。
但是这位Nicolas Chaillan的发言有一个定语,那就是AI在军事国防领域中的应用。这是一个难以评价的话题,因为相关的很多研究在两国都属于机密,不见诸于公开发表的会议和文献。所以象他这样圈内人的酒后失言,或者酒后吐真言,就有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Chaillan认为,虽然美国的国防开支是中国的三倍,但是很多钱没有花到实处,因为美国国防业的采购价格本来就很高。具体到计算科学和AI在国防中的开发和应用,有三大瓶颈,官僚机构的壁垒和惰性,过度的政府监管,以及伦理和隐私问题的掣肘
Nicholas Chaillan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软件工程师兼企业家,他在2016年负责给美国国土安全部成功安装了网络安全系统后,被五角大楼挖了过去,并给了他一个“首席软件工程师”的时髦名头。但是他的任期时光并不愉快,由于上述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他说他在国防部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修复网络和笔记本电脑了,完全谈不上创新。
与此同时,根据他的估计,在方方面面都属于新玩家的中国,却正在大踏步前进。
我不懂“伦理隐私”问题如何成了限制军事AI的缠累,但是在我的专业领域之内,我知道制药业/FDA和国防部门的一点类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是衙门繁多并且接受国家法规严格监管的机构,一举一动都很可能有相应的红头文件的制约。
拿制药业来说,从工业生产到临床试验,再到市场营销,这整个体系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国会为此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FDA实行的所有规章条例,很多都在后来成为了业界的金标准和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比如中国的药监机构干脆就起名叫CFDA,China FDA。
但是一个高度发达,自成一家的体系也最终都会走向一个宿命,那就是内卷,慢慢陷入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境地。任何一个打破常规的创新行为,都有可能会因为危及现存的瓶瓶罐罐和既得利益者,而遭过早的封杀。所以,你如果在临床试验和新药申报的运作中,看到很多低效和陈旧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东西,千万不要感到奇怪。那些都是药厂在多年来和政府监管部门你来我往中被证明了行之有效,在实践中被沉积下来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想改变没那么容易。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确认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新冠疗效的临床试验,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牵头在武汉新冠医院做的,时间跨度从2020年的2月份到5月,研究对象是以武汉地区为主的新冠病人。这个试验的DMC(临床试验数据监查委员会)的成员有一位美国的专家。2020年底一个专业协会请了他来讲讲他做这个项目的感受和经验。我看他的幻灯片里展示了中国这个临床试验追踪的数据流。做的很漂亮,基本是病人数据录入数据库后就被定时自动抓取,实时可视化,相应的药效的百分比和试验成功的概率自动计算,提交到独立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电脑上,极大地节省了专家做评估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力。
我想与会的听众有不少人和我的感受一样,震惊。
这个惊,惊的不是这个数据链如何高级,其实在其他很多的行业里,比如零售业的商务智能系统,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功能。这个惊的原因是,我们当中的不少人在几年前都看过这个临床数据链工具软件的演示,但是没人想到它能这么快投入应用。
做这个的公司是美籍华人开的一家临床试验服务公司,他们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分部,美国部门主打人力资源和项目外包,中国分部则充分发挥国内计算机人材的丰富,主打软件开发,这个实时的临床数据监控和分析系统就是这强强结合的产物。他们第一时间在美国各大药企做推广和宣传,但结果大都是相谈甚欢之后杳无消息。因为我们看了之后的一致判断是过于超前,和现有的传统做法严重不兼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全新的系统,如何能通过公司内部的质检标准,如何向FDA证明自己的质量?
药企现有常规的临床数据系统,不客气地说是极为落后,DMC每次开会之前,需要相关的数据人员把病人数据人工导出数据库,然后临床统计师和程序员手工产生相应的分析与推断,并由另外独立的班子进行核实和质检,然后委员会独立专家阅读浩如烟海的报告,这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不过以往的实践中证明了其合理和有效。当然,它和中日友好医院大胆采用的这个数据链一比,至少从用户体验上判断,简直是天上地下。
假如,美国国防部的AI系统和西方大药企的临床数据监控一样老旧落后而不思革新,而中国的军事AI就像中日友好医院用的CRO一样,如此乐于拥抱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产品的话,那就难怪Nicolas Chaillan发出了中国在军事AI领域已经胜出的哀叹了。
让Nicolas Chaillan发出美国已经落后的悲叹的另一个原因,也许从这个人的背景中能窥得一丝端倪。原来这个人是法国人,2016年才归化为美国公民。也就是说他在只有绿卡的时候就接了国土安全部高度机密的网路安全的项目,一转正为公民后就被国防部网罗去了。
这种火箭似的上升速度,一方面说明了美国国防IT行业之求贤若渴,另一方面让IT业的老中们有点苦涩。因为美籍华人,特别是来自大陆背景的,虽然在高科技企业人数众多,但是绝大部分集中在民用项目和企业,如果要进入国防领域这样高度保密的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背景调查,所谓的Security Clearance。就算是在经年的履历考察之下能够通过,往往也是两鬓斑白了,哪见过象Nicolas Chaillan这个30多岁的法国白人刚一拿到公民就登堂入室成为五角大楼“首席软件工程师”的?
美国政府涉及机密领域内的排外,恐怕是一条半公开的秘密。这种心态特别是针对东亚裔美籍人士的。
大概20年前,吴大卫(David Wu)是当时美国国会唯一的华裔众议员,有一天能源部邀请他去给员工演讲致词,结果在门口被门卫给拦下来了,因为能源部是属于机密部门的,几年前臭名昭著的李文和间谍案冤案,正是能源部无中生有告发的,白人门卫反复询问吴是否是美国公民,哪怕是吴反复向门卫出示国会议员的证件也不管用。
2020年的新科国会议员中有一位韩裔美国人Andy Kim, 他曾是美国国务院一个外交官,在任职期间他曾经收到一封公函,明令禁止他接触任何和朝鲜有关的机密文件,而他其实从未申请过对朝的外交职位。Andy Kim后来说,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对自己并不信任。
几年前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中国行动”,China Initiative,主要以高校中和中国国内机构有学术合作的教授为严打对象,自然而然是以华人为主。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案件是把MIT机械工程系的主任陈刚教授给抓了,两年案子审下来发现完全是无中生有。
美国的国力之强,本来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以其开阔的胸襟接纳全球顶尖人才的气度。
拿诺贝尔科学奖来说,几大强国的纪录分别是,英国135位,德国111, 法国70, 苏俄31位,而美国是392位,其中大概三分之一是在外国出生的,至于移民的子女获奖的就更多了。中国乃至东亚是建设美国大脑的重要发源地,如果国防AI领域然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人才库设置重重障碍,关上大门,甚至加以迫害的话,那么人才荒导致竞争力下降甚至被对手赶超,也就不奇怪了。
北京冬奥会昨天正式闭幕了,中国拿9金列第三,超过了美国的8块金牌,造成这个差距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出生的花样滑雪运动员谷爱玲改为代表中国出征,拿下了两金一银。对此美国的右派和左派代表人物都非常愤怒,比如保守阵营的脱口秀节目王牌主持人Tucker Carlson在他的节目里大骂谷是忘恩负义和无耻(ungrateful and shameful);自由派政治谈话节目的代表人物Bill Maher,特别花了整段节目的8分钟时间,以对谷爱玲的愤怒为契机,大大借题发挥了一把。
这仅仅是一个18岁的运动员而已,而一两块奥运金牌对大国在地缘政治的角力上基本没有分量。如果是其他涉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人材争夺呢?
一方面对来自外国的优秀人才无端猜忌,另一方面对本国精英转换门庭感到不适应和愤怒。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心态失衡了。
对美国这个国家,和美籍华人的未来而言,这恐怕都不是福音。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immigrants-to-america-and_b_8720402
https://www.ft.com/content/f939db9a-40af-4bd1-b67d-10492535f8e0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最下方六角形的“看” Wow)
END
通知
关注和订阅的读者有加入微信和电报读者群的机会,请在后台留下微信ID或者查看自动信息。
Email 联系:[email protected]
扫码关注我们
合作与投稿:[email protected]
扫码关注我们
这么多新冠抗原测试品牌,应该选哪一款?
抗疫乌龙:美国应急新冠检测试剂盒是哪里制造的?
史上最大规模的真实数据揭示两类新冠疫苗对心脏可能的副作用
达尔文在20世纪的传人:爱德华.威尔逊
奥米克戎和辉瑞联手或将终结疫情
两年前的今天,警报其实已在全球悄悄拉响
担心成真,近一半FDA专家组对第一个抗新冠口服药说不
辉瑞的抗新冠口服药效果好,且抗奥米克戎
奥米克戎变体那里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
南非牛毒株又来了,我们何时才能打上升级版疫苗?
辉瑞也许找到了迄今最好的新冠药物
又一款价廉物美的老药加入抗新冠战线
一个几乎把新冠清零政策宣判了死刑的发现
第一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浮出水面!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引出百年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
解读美国情报部门新冠溯源的公开报告
从美国国防部一份研究基金申请书被曝光说起
FDA专家组有条件推荐新冠疫苗加强针

抗疫两大战线上的一喜一忧
武汉病毒所和NIH合作标书的曝光揭示了些什么内幕?
口罩的抗疫效果到底如何?权威数据终于来了
两大权威学术期刊抢在美国官方公开新冠溯源报告之前发声:不支持实验室泄露
中韩抗疫手段的异同
最近关于疫苗和新冠的三个误导数字
一篇来自广东CDC的论文如何帮助美国CDC重新审视口罩令
美国医学总监已有十位亲人逝于新冠
德尔塔肆虐全球,这两家新冠测试公司行情为何反而走低?
第一个人类癌基因的抑制药为何如此姗姗来迟?
新冠朔源谈何易,这起70年前的公案尚未朔源
治老年痴呆新药20年第一款,为什么大部分人高兴不起来
说说这个忽然被爆炒的“实验室”泄露说
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
综述一下中美欧的四篇新冠朔源文章
新冠病毒推出了升级换代版
别看Moderna疫苗有效率95%,其实还是大材小用
辉瑞的疫苗结果为什么一定要在大选后宣布?
在疫苗问题上FDA为自己的声誉做最后的斗争
疫苗商怼总统:您愿意批准可是我们未必申请
世界9大新冠疫苗研发厂商联名发表声明(中英对照
“数十万人”接种新冠疫苗,怎么会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
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
2020,中美新冠疫苗大比拼
中国疫苗论文重磅出击,四个“但是”揭示忧喜参半
百年马拉松:从现代科学和人类流行病首次交锋而开始的漫谈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铺天盖地,我们却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参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