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2/14-2/20 改变未来的前沿科技
全文共2107字,阅读约5分钟
1
制造“万能血型”供体器官
👍
目前要进行器官移植,必须考虑血型匹配。比如,O型血患者如果接受其他血型供体的器官移植,就会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由于这个原因,O型血患者接受肺移植的平均等待时间是A型血患者的2倍,因等待造成的死亡风险高出20%。2月16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团队利用离体肺灌注修复系统(EVLP),用一系列酶对A型血供体肺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了适合O型血患者的移植器官。实验中,研究者将两种酶(FpGalNAc去乙酰化酶和Fp半乳糖胺酰化酶)通过EVLP注入供体器官,仅在4小时内就去除了供体器官97%以上的肺内皮细胞A抗原。随后,研究者向通路中加入O型血,发现原供体器官没有出现免疫排斥,A型肺成功转化成了O型肺。这项研究打开了创造通用血型器官的大门,为缓解器官移植供给压力、拯救更多患者生命迈出了重要一步。
论文 👉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m7190
2
大脑决策速度在60岁前不会下降
👴
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会逐渐下降,远远比不上年轻的时候。然而,2月17日发表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上的一篇论文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德国海德堡大学团队根据对120万人的大规模分析研究,发现大脑处理需要快速决策的问题的速度,在60岁前并不会下降。研究者发起了一项在线实验,通过认知任务测试志愿者大脑的反应和决策时间。志愿者需要对屏幕上出现的特定单词和图像进行分类,在找到正确答案后按键。结果表明,大脑对于环境的响应速度的确会在2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然后逐渐减慢,但这种这种减慢主要归因于年长者做决策时更为谨慎。实验中,年龄更大的志愿者在找到正确答案后,会用更长的时间来按下按键,以避免出错。总的来说,大脑找到正确答案的决策速度其实要到60岁才开始变慢,之后逐渐退步。
论文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1-01282-7
3
为什么会“饭饱思淫欲”?
💏
面对“爱情”与“面包”,你会选择哪一个?最近,Nature 上发表了一项有趣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团队发现,饥饿的雄性果蝇会优先选择“面包”,不过在摄入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食物后,它们会迅速将注意力转向求偶。而且有意思的是,它们会比进食蔗糖的果蝇更快、更强烈地开始求偶,高蛋白食物似乎是果蝇的“催情药”。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揭示出背后的机制:果蝇在摄入氨基酸后,肠道内分泌细胞会释放神经肽Dh31,激活大脑中两类不同的神经元,并通过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分别实现抑制食欲、促进求偶。Dh31是两种行为转换的关键分子,当缺少Dh31时,进食会占据上风;而当肠道释放Dh31之后,求偶就会成为果蝇的首要任务。
论文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08-7
4
喝多少咖啡能降低死亡风险?
👅
最近,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每天喝0.5-3杯现磨咖啡,与较低的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纳入了近47万名没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44.2%为男性),平均56.2岁。他们被分为3组:不喝咖啡、喝少量至中量咖啡(0.5-3杯/天)、喝大量咖啡(>3杯/天)。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11年期间,3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72%、3.40%和4.0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0.65%、0.58%和0.74%。具体来说,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少量至中量现磨咖啡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都降低了25%;每天喝大量现磨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49%。不过,速溶咖啡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没有明显的关联,这可能是因为速溶咖啡含有更多添加剂,削弱了咖啡对健康的有利影响。
论文 👉
DOI: 10.1093/eurjpc/zwac008
5
高度只差1毫米,时间也会变慢
🏃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地球引力会扭曲时空,导致距离地球不同高度的时钟会以不同的频率走动,这种因引力不同而造成时间差的效应被称为“引力红移”。2月16日,Nature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一项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团队开发出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在亚毫米尺度上验证了这种效应:即使高度差只有一毫米,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不一样(时间差大约为一千亿亿分之一),这是迄今在最小尺度上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团队使用超冷锶原子云创造出了一组原子钟:他们将锶原子束缚在一个个煎饼形状的空间里,再用激光进行检测,成功测量出一个原子云内原子气体上下两端的时间差,二者之间的高度只相差一毫米。此次突破可以把时钟的精确度提升50倍,有望提高GPS的精确度。而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将测量效果再提升10倍,那么甚至可以开始探索量子尺度下的引力效应,观察量子力学和引力之间的微妙联系。
论文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49-7
6
玉兔2号在月球发现玻璃球
👀
日前,Science Bulletin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玉兔2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发现了数粒厘米级直径的半透明玻璃球(下图),这在国际上是第一次。此前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上也曾发现一些玻璃球,但整体呈不透明的黑色。
中山大学的天文学家经过研究后指出,这些玻璃球不是月球火山活动或外来撞击体直接降落的产物,而是由天体撞击之后产生的。月球表面的岩石——斜长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当小行星或者彗星高速撞击月表时,产生的上千度高温会熔化这些月岩。然后,这些熔融物又很快凝固,形成透明的玻璃球。研究者认为,月球高地上的古老撞击盆地可能存在大量此类玻璃球,其形成年龄是反演内太阳系早期撞击历史的重要信息。另外,这项发现也表明,月球上的斜长岩适用于生产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玻璃,未来如果要建设月球基地,可以考虑利用这种岩石资源。
论文 👉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11.004
↓ 顺手投个票 ↓
↓ 更多周报 ↓
自愿感染新冠的试验结果出炉;多睡觉或能减肥;换食谱延寿10年...|WE科技周报
HIV危险变异株出现;CAR-T彻底治愈癌症;发现抗衰关键物...|WE科技周报
缺镁影响抗癌能力;吃枸杞预防视力下降;硅基量子计算里程碑突破...|WE科技周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