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逻辑力 | 原创作者/ 沽 月  
本文共有4700字
今年“商业与政治”的故事,得从2月1日开始说..
说什么?
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医保、教育。
跟你聊聊:“教育培训”与“保险新规”背后环环相扣地「政治逻辑」
—— ☽    ——
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于不符合新规定的短期“健康险”要在2021年5月1日前停售,其中影响最大者,属“百万医疗险”。
中国人民“人手一份”用来兜底的、必备的健康险,就是“百万医疗险”。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
教育:
会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要从严治理,严肃查处。
就在当天,高途股价下跌11.92%,好未来下跌10.45%
医疗:
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
会议强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
以及放开“三胎”,还有“延迟退休”等话题....
下边跟你聊聊,为啥会出现以上种种?背后「政治逻辑」是什么?

这次会议为什么重点谈到“教育”跟“医疗”?
这要从国家如今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人口老龄化」开始说。
(一)
如图,结论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逐年递增。
按联合国标准,一地区如果60岁以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0%,或含65岁以上的人口达7%,则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若此指标翻番,则认为该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按此标准,我国在2000年左右,就已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而在2025年左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2020年时,刚刚退休或处于临退休状态的60后,数量为2.3亿;而主要劳动力的后备军00后,仅为1.46亿,远远少于前者。

根据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比2020年「又上升」5.4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向我们传达了十年间,交钱的年轻人开始骤减,而花钱的老年人却在快速增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然而近几年,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普遍下降,社会出现“少子化”状态。
这就意味着一大批人退休以后,新的劳动力很可能「难以承接」。
而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这种「比例失衡」的态势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这种现状,国家怎么解决?


这就有了:“三胎”政策;以及「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二)
那“人口老龄化”与从严治理“教育培训公司”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刚才和你说的,在2025年左右,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我国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以及“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创历史低点。
这边人口老龄化继续升高,那边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少子化”。
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会对一个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至少包含:
1、递进打击「年轻人活力」。
在老龄化加剧的社会,年轻人变少,同时因年轻人变少从而年轻人的活力亦会「大打折扣」。同时,根据逐渐延迟退休,所以“老人”会占据更多的领导者的地位,这就会进一步压制年轻人的活力。
2、财政重担压力加大。
交钱的年轻人骤减,而花钱的老年人却在快速增长。就会导致沉重的医疗与养老负担,因财政给了一方就没办法把给的这部分钱去支持另一方,比如(教育、科技等),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甚至更有可能会提高赋税,增加企业压力,制约经济活力,导致经济波动。
3、因人口红利降低,会导致“综合国力下降”。
中国是人口大国,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大市场与人才优势。
我国之所以在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就成为科技强国,拥有可与美国抗衡的互联网产品以及令其他国家羡慕的“科技企业人才”和“数据优势”,最主要原因皆离不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人才和市场规模。但随着“老龄、少子化”两者加剧。则会导致劳动力萎缩,大市场优势逐渐丧失。
4、“科技力大幅下降”。
而根据“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年龄与伟大的发明》工作论文”指出,最具颠覆性的科学研究大部分是由年轻科学家完成,而最具颠覆性的高科技企业惯常也是由年轻企业家创办的。
5、储蓄水平降低与资本积累不足,势必会制约经济增长。
老年人,势必储蓄率下降,消费率升高,会对资本形成宏观经济学里的“挤出效应”。再次影响与制约大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如果不能走出如今以及预见性的“超低生育率陷阱”,仅针对美国一个国家来看,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也会在两三代人内逐渐彻底消失。
这就是“老龄、少子”加剧对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严重影响。
那,除了放开“星星之火不足以辽沙漠”的三胎政策以外,祖国还怎么办?
下棋珠玑,当从「源头」开始。
查找: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
很简单:“三大巨头,导致压力山大”。
  • 房价。
  • 教育。
  • 女性在生育方面极度匮乏的福利以及保障。
房价以及女性的生育福利,咱们期待着亲爱滴祖国地发展... (待后续,先正襟危坐地看“这一集”:教育)
这就出来了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讲的“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要从严治理,严肃查处”。以及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国家在强调:国之大计「集体性」
教育在强调:没有资金你「别动弹」
生不生孩子跟“集体性”有什么关系?
一言以蔽之: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你孩子课堂成绩好,他孩子校外培训补课之后成绩也好,我孩子课堂听不利索,成绩不好,怎么办?校外补习班,上起来...

你上,我上,他也上,部分教培公司为了收益再煽风点火给家长们制造着焦虑,最后让校外教育市场成为家长们争先恐后的砸钱“宝地”,形成砸钱的“剧场效应”。教培公司坐收“渔翁之利”。
间接导致,“孩子不敢生啊。”
为什么不敢生?
“没有资金你别动弹”
校外教培,一节课动辄上百,惯常是双周末上下午都排满,就得上千,好一点的老师,一个月上万妥妥地。
一年算下来“额外校外补课费”至少得准备1万~12万。
怎么有的1万,有的12万?
12倍的资金差距怎么来的?
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一分价值,1万地买1万的教育资源,100万地买100万的教育资源。
咋啦?不偷又不抢,把钱「争前恐后」地投教育上还不行嘛?

答案是:“有钱任性不大行”。
中央全面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指出:“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此外,此会议亦释放出另一个重要信号,即,严禁教育培训“随意资本化运作”。
什么意思?
沽 月说:“教育乃国之大计,具备「集体性」,一个国家,不支持教育的集中化独有性。”
“法律是普适性,代表集体性。具备大概率的社会集体公正性。”
更何况:如今教育成本的代价作为重要因素,间接导向了生育率的降低。
而「生育率的降低」引起了一个国家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教育成本不降低,
“生孩子,臣妾们做不到啊,不敢生啊”..
国家再次发话: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教育,乃国之大计;国之大计,属「集体性」。
(三)
而“保险新规”,亦与“老龄、少子化”这两大「根源问题」莫大关联
开头指出: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对不符合新规定的短期“健康险”要在5月1日前停售,其中影响最大者,属“百万医疗险”。
而“百万医疗险”是我国人民“健康险”中最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险种。
为什么这个险种如此重要?
 什么是商业“百万医疗险”?
就是除了新农合、职工医疗报销比例以外,只要保险公司理赔审核通过,去掉“免赔额”,大部分免赔额是一万人民币,也就是:你只要住院,去掉社保,去掉免赔额,余下的钱就给你按照合同规定,百分百报销的一个险种。
而如今出现了新规,规定“保险期间”为一年,且新规指出,短期险(百万医疗险)“不保证续保”。
什么意思?
也就是以前有20年、5年、6年等,这个长期时间段内可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产品,而如今新规出来了以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会再在5月1号之后出来这些超过一年的长期时间段的新产品了。
也就是在你到期续保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根据你的情况以及合同规定,再来决定是否允许你继续续保。
咦?这些与“老龄、少子化”,与国家有什么大关系?
沽 月说,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老龄、少子化”除了对整个国家各个方面有莫大的负面影响以外,国家的运转是一整个生态运转链,每一环、每一个与每一个「生态位」之间都环环相扣、互相挂钩,彼此嵌入与影响。所以,最后会导致在经济上有莫大影响,且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其中包含国家财政方面“加剧压力”。
本来我国“医保”的实际状态近几年的医保结余就倾向越来越少,而支出却呈现飞速上涨态势。
为什么会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
如图。

国家医保基金就像一个大池子,而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退休老人、离退休职工;营运部门、医院(过度医疗)等,全是消耗“医保基金”的出水口。
而进水口就只有“财政拨款、地方税收、保费”三大收入支撑。
那医保基金为什么会出现“支出多、结余少”这一现象?
主要原因有四点:
1、过度医疗增加了医保基金不必要的开支,包括:检查结果、诊疗记录无法跨院共享导致重复检查开药的普遍现象。
2、药品定价虚高,住院比门诊报销更大导致门诊病人主动要求住院,导致医保基金因此承担了更多的支出。
3、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一直是医保基金支付的「主要对象」。老龄化逐年加剧,甚至到了2025年左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个你也知道了,在之前跟你说了
4、在一些大医院,滥开检查、滥开药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甚至占到20%以上。
那怎么办?
为了解决当下医保的困境,国家做出了很多积极付出。

1)不断跟药企谈判,从源头杀低药价。从2018年开始,全国多个头部城市开始了“带量采购、集中采购”,“以量削价”。
2)竞争的药企只有两条道可选,要么“薄利多销占据市场份额”,要么出局,让你的竞争对手来吃。
3)去年“医保局专家的谈判组”经过多轮“大战”,许多药品的价格,最后几乎被“圈定”,从而药价大幅降低。
4)去年8月26日,国家正式提出了医保改革意见,调整了账户资金的分配,其中,最大变化就是单位的医保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
而以往职工医保的费用,通常是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10%,个人缴纳2%。个人缴的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的钱,30%划入个人账户,70%进入统筹账户。
“医保改革意见”之后,单位缴纳的钱全部划入国家的医保“统筹基金”。也就是每个人,个人账户的这30%就没有了,全部划入国家的“医保统筹基金”,统一服务于国民,这是对医保结构的直接优化,相当于(如上图)池子地“进水”。
5)以及其它相当多的积极应对的政治政策,比如加强对医保“整个利益链地监管”,等等。
这些政策的落地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保的压力,遗憾的是:仅靠“内部改革”,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困局。
那怎么办?
用商业保险作为重要手段之一来「破局」。
商业保险?
对,商业保险,这里就要提到“百万医疗险”。
用少量的资金,撬动住院高费用的「兜底保险」。
那商业保险被作为医保的延伸险,来承担整个国民住院报销的「巨大资金与巨量责任」,保险公司们能行吗?
为了我国“医保生态链”地有序发展、长期稳定地“集体发展”,国家也会考虑保险公司地“耐受”情况,短期险种(主要百万医疗险)在今年5月1日后,以前的6年、5年,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一律不准再有,今后产品,全部改为“一年保险期间”,且不得保证“保证续保”。
以如今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续保方面,还是比较友善地,大部分保险公司不会因百万医疗险的“理赔情况”就不让第二年继续续保,并且大部分保险公司续保时免健康告知..
同时,国家也在方方面面地为医保的全面性「积极创造」,这两年各地政府开始和商业保险公司联手打造具备价格优势的“惠民保”,用以补充医保报销,使得医保报销「更全面」。
“教培公司地严肃整顿”与“保险新规地背后”,是国家大计的「政治逻辑」。
—— ☽    ——

华尔街纳斯达克上市有限公司,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我们的业务涵盖传统投行业务和新兴投行业务。
传统投行业务:

1)首发公开募集(
IPO
)及上市后再融资;

2)担当
SPAC
发起人,负责设立专项基金以及IPO的股票承销,以及后续标的寻找和合并等全程统筹;

3)
OTC
造壳、买壳以及NASDAQ和NYSE转板上市;

4)并购重组;

5)PIPE(上市后私人股权投资);

6)定向增发;

7)公司财务;

8)财务咨询及估值服务;

9)商业计划书辅导;

10)公平性意见函发布。

新兴投行业务:

1)禁售股解禁销售;2)非交易性路演;3)投资者关系。
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